还语文教学原生态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jin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下,语文课堂的热闹让人吃惊,表演代替了分析,讨论代替了思考,音乐干扰着阅读,竞赛充斥着课堂,以视代读,以听代思的情形十分严重。热闹背后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丧失,尤其是多媒体的无原则、无目的地使用,更使语文教学多了一分浮华,少了一分踏实;多了一分狂热,少了一分冷静;多了一分急进,少了一分序列。因此,笔者欲大声疾呼,还语文教学原生态。
  一、原生态的失落
  1.搭建空中楼阁——对语文基本技能的忽视
  长期以来,存在对语文概念理解上的分歧,究竟是“语言文字”,还是“语言文学”?笔者以为,“文字”也好,“文学”也罢,学生还是都有实实在在的东西可学的,而现在许多老师讲究的却是“虚文”——“耍花招”“玩花枪”——教学方式上花样百出,而基础技能训练却被架空。这样的教学,只能是搭建空中楼阁——有过程无结果。前日听了一老师执教《船长》一文,课堂以男女同学竞赛的形式进行。上课伊始,师生就进入了角色,男女两队剑拔弩张,互不相让,那场面俨然是电视上的“夺标800”,唇枪舌剑,气氛紧张而热烈。同学们的争论常常博得听课老师的阵阵掌声,争论似乎还没有结束,下课铃声已响起,一场激烈的“智力大比拼”在掌声中落下了帷幕。用竞赛的方式上语文课,当然也能激发学生热情,可语文课并不是只让学生单纯回答几个问题的事(况且有的问题根本是浪费时间),它要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在这堂课中分明成了教师导演下的“作秀”演员。在课堂眼花缭乱的活跃气氛背后,学生又有多少自主思考、踏实读书的时间?母语教学离开了双基训练,还叫语文教学吗?失去了语言文字这个有效的载体,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岂不成了“空中楼阁”?
  2.引进“现代杀手”——对学生人文素养的疏离
  多媒体手段的运用确实为创新教学提供了新的平台,也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任何事都是过犹不及的,多媒体的泛滥使用已成为学生人文素养的“现代杀手”。
  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学过程程式化,想方设法将课堂的进程限制在课件中,每一个环节都要按“圈套”发展,千方百计引导学生“上钩”。一旦学生“不配合”,就只好代替他们回答。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很难得到训练。更有甚者,一些教师把多媒体当做加大课堂教学容量、增强练习密度的“法宝”,多媒体成为他们固守应试教育阵地、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帮凶”,用来禁锢甚至扼杀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多媒体教学,这一本来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却使学生感到只是将千夫所指的“人灌”演变成了“机灌”。这显然是违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
  多媒体进入课堂后,有些教师将预先设计好的或网上下载的课件存入计算机,然后不加选择地逐一展现,整节课只要点点鼠标,讲几句串词就算完事。这样,导致整节课就像看电影一样,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观众”。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完全受制于计算机,计算机处于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造成了“机灌”现象。我们应该认识到,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师解决一些教学问题的工具,它不能替代教师。
  二、回归原生态
  1.回归真实的语文课堂
  小语会的专家们在第五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中提出:掌声雷动的课并不一定是好课,有特色的、符合课改方向的才是好课;环环相扣、天衣无缝,一帆风顺的课不一定是好课,磕磕碰碰、一波三折、柳暗花明的才是好课……专家们的话毫无疑义地告诉我们——真实是课堂的生命,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自然。
  然而,有些教师一味地追求新课堂的别具一格、不落窠臼,语文课已变成了老师的“作秀课”,学生的“表演课”。所以,但凡是语文老师上公开课,总是对第二课时情有独钟。论及缘由,口径出奇的一致:第一课时,读读课文,学学生字,说说大意,这样的内容有什么可上的?言外之意,第一课时没什么噱头、花样,自然也就没什么看头了,谁愿意上一节“没看头”的公开课呢?前日听了一位教师教学《找春天》,上课时老师先用五分钟的时间带孩子到校园转一圈,回到教室问:“小朋友,刚才你们谁找到了春天?”小手如林……接着教师播放音乐《春天在哪里》,小朋友们在乐曲声中翩翩起舞,纵情歌唱。此后在优美的乐曲中手持彩笔,画出美丽的春天。整节课中学生或唱或跳,或吟诵或作画,课上热闹非凡,掌声雷动。然而,这样的“作秀课”(诗歌舞画占用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又学到了多少语文知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如何得以提高?归还给孩子一个学语文的真实课堂吧!语文课还是要回到扎实的语言训练中来。
  笔者教学《黄河的主人》一文,是这样锤炼语句,训练学生的语感的。
  师:看到羊皮筏子这么小,你的心情怎样?
  生:我为他担忧。
  师:请你用担忧的语气读这句话。
  生:(担忧地)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师:当时,有六个人坐在羊皮筏子上呢!请同学们读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害怕!
  师:用个成语来形容!
  生:学生交流(略作思考),提心吊胆、心惊胆战、心惊肉跳……
  师:你还体会到什么?你能读出这些感受来吗?
  ……
  我想,这样的课堂虽然很平淡,但体现了学生学习母语的真实过程,虽然磕磕碰碰、却也体现了披字入文、披文入境的真语文。我想:语文教学中无需过多华丽的语言,更不需要深不可测的悬念,语文教学就应像我们平淡而真实的生活一样,真实的才是生命的,自然的才是最美的。
  2.回归灵动的想象空间
  儿童天生就有一双智慧的眼睛,灵动的大脑,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总爱无穷无尽的烂漫想象。叶澜教授指出,学生不仅仅是认知体,而首先是生命体。教育要把个体精神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每个学生的身心健全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我认为,课堂上应该还学生一个展现灵动想象的空间。在平常的教学中,学生虽然已拥有较多的想象机会,但由于教师过多地因循于文本、因循于常规思维,他们不敢展示自己的“烂漫”,想象罩上了囚笼。儿童想象丰富,思维奇特,他们有着自己的世界,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创新因子,激发学生的灵感,启迪学生创造性地想象,让他们用“自己的眼睛”来欣赏世界,充分展示学生生命的“原生态”。
  教学《乌鸦兄弟》时,我便抓住结尾的空白引导学生想象故事的结果。学生很快便回答:“乌鸦兄弟冻死了。”我并没有因此而总结懒惰的危害,而是进一步启发学生的思维:“一定冻死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都积极放飞想象。经过几度思考,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崭新的思维。
  生:兄弟俩落到了冰冷的雪地里,吓得连滚带爬地钻进了一个树洞——小松鼠家。小松鼠热情地招待了他们,并教育他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生:兄弟俩掉到了冰冷的雪地里,眼看就要冻死了,兔妈妈正好路过,好心地抱起了他们,才挽救了兄弟俩的性命。兄弟俩受到了深刻的教育,终于改掉了懒惰的坏习惯。
  生:兄弟俩正好落在了老大爷的背篓里,被老大爷背回家。经过大爷的悉心照顾,它们恢复了健康,还从老大爷那儿学到了勤劳的美德……
  学生的想象多么浪漫,富有神奇的童话色彩;心地多么善良,怀着治病救人的美好愿望!由于教师营造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灵感,学生创造地展现出奇思妙想,他们在认识懒惰的危害的基础上,又自主地构建了“知错就改,为时未晚”的真谛。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学习的兴趣与认知情感也得到了增强。
  3.回归简约的教学设计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会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课堂而设计一些新奇、繁杂的环节,把课堂变得热闹非凡。可正是这种所谓的热闹却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我认为,要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狠心舍弃那些看似美丽的点缀,让语文教学设计也返璞归真,呈现出简约之美。
  (1)新课导入要简单
  教学新课时,为了激发兴趣,我们总会设计各种各样的导入方式,创设情境,甚至有些老师为了让学生顺着自己设计的线路进入课堂而大费周折,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曾经听过一节公开课《雨》。课前,教师把大屏幕投影仪打开,屏幕上出现了课题:雨。上课铃响了,教师想用猜谜语的方式激趣导入,于是说:“老师给大家出个谜语,千条线,万条——”老师刚说到这里,学生马上就喊起来:“是雨!是雨!”教师竖起大拇指说:“同学们真聪明,我还没说完就猜到了,下面请看老师板书课题……”
  这样的教学片段,教师一说要他们猜谜语,他们不用动一点儿脑子就知道答案一定是“雨”,学生的思维一点儿也没有参与到谜语其中,可以说这是无效的,这样的课堂导入手段多而繁,但却是一无用处,只是哗众取宠罢了。学习一篇新课文时,我们不必为导课而设计导课,而应根据课文特点,找准切入点,以最快的速度带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2)教学环节要简洁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体现语文课的大容量,我们常会设计许多教学环节。由于安排的任务重,设计的花样多,而每节课又只是有限的40分钟,所以免不了会为了完成任务而走马观花,导致每一个环节都没有落到实处,结果一节课结束了,学生却没有实质的收获,像是去百花园匆匆走了一遭。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就要让语文课轻装上阵。真正的好课主要教学环节往往只有几步,着重让学生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读写说悟,实实在在地体会揣摩语言文字。
  王崧舟老师在执教《长相思》时,只是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阅读中,就把一份长相思诠释得淋漓尽致。
  ①借助注释,读懂诗意
  以“作者的‘身’在哪里?‘心’又在哪里”推进阅读。
  ②展开想象,读出诗情
  以“你们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和情景”想象情境。
  ③互文印证,读透词心
  以“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悟出诗情。
  最后,在老师的声声引领中,学生深情吟诵:“长——相——思”,正如课题一样,这节课让人历久难忘。这节课没有纷繁的课件,没有零碎的环节,有的只是那层层推进的蕴含深情的阅读训练。
  (3)拓展延伸要适度
  为了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我们常会设计一些拓展活动。但过度的拓展只会喧宾夺主,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让人觉得有画蛇添足之嫌。如:一位老师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让学生课前收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上课伊始,教师就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圆明园各处的景物名称以及建筑上的特点,教师又以多媒体展示圆明园不同角度的美图,并辅以精彩的解说、讲述。等这一环节结束时,一堂课已过了二十几分钟,听课的人还以为上的是有关圆明园的历史课或地理课。这堂课由于过度的延伸,使语文课完全变了味。所以我们在设计拓展活动时,必须紧扣教材,并把握好度。一节课中拓展不能过多,而且要为主题服务,绝对不能为拓展而拓展。
  原生态是一种美的境界,是教育的自由呼吸,我期待着原生态语文教学的回归。
其他文献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但同时信息技术课本内容更新换代很快,所以又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
在当前的房屋建设工程中,建筑屋面防水工程的施工质量困扰着整个建筑工程中使用者的正常生活和使用。本文就是针对防水工程施工监理的作用入手,通过监理来加强防水工程的质量具
随着我国自主生产路用沥青材料工业的迅速发展,沥青路面被广泛应用到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建设中,现已成为我国道路建设中普遍采用的路面结构形式。与此同时,道路沥青的病害在使用
案例背景跳跃是人体基本活动技能之一,是锻炼身体的重点教材。尤其是小学一、二年级的跳跃练习,技术比较简单,通过教学,学生不断体验,最终学生学会单脚或双脚跳,向高处或远处跃起,逐
随着网络学习方式的普及,网络自主学习能力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MOOC的出现,给当代大学的网络学习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梳理和总结MOOC的发展历史,并在对
磁电复合薄膜材料由铁磁相和铁电相复合而成,其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不仅同时具有铁磁性、铁电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磁电耦合效应或磁电效应,已成为目前功能材料领域新的研究热点之
1999年,全国高校开始扩招,大学生人数的增加导致高校思政教师队伍的扩张,随之而来高校教育水平有所下降;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再加上现在大学生多数为独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日常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工具。掌握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低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才能为中、高年级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想出了以下几种办法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一、抄题习惯的培养  我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经常发现个别学生在写数字时不规范,如
生态环境和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县”理念,是拜城县各族干部群众追求的共同目标,是推进拜城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现实需要
每年开学初,学校的师资队伍里都会吸纳一些新鲜血液。他们有的是来自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有的是从其他学校调来的教师。习惯上,我们称这些刚刚加入新群体的教师为新老师。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总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吉姆梅尔说:“最高明的处世术不是妥协,而是适应。”本文就如何让新教师快速适应新环境作些探究性的思考。  一、促膝谈心,帮助新教师进行角色定位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学校是新教师职业生涯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