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中,小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新的教材重视直观教学,着重培养、促进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增加了相关的内容,表达能力的培养成为现代数学教学课堂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表达能力;提高途径
1.小学生数学表达能力
数学表达能力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重要能力之一。它是目前数学教育要求培养的一种重要学习能力,是通过生活经验和数学表达能力活动形成的。
2.小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具有抽象性、准确性、简约性和形式化等特点。掌握好数学语言是学生能顺利、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但由于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再加上小学生的数学状况处于萌芽状态,其中不少人不能正确理解数学语言,更无法准确、熟练地运用数学语言。因此,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显尤其重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结合自己数学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和指导,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尽可能多给学生地提供语言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用准确、精练、严密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养小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策略
3.1表达活动之前的策略
3.1.1恰当地选择表达内容
创设知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这是教师的事情。事实上,让学生自己通过搜索、归纳、整理,在课堂上用语言将知识情境描述出来,不但可以使知识情境更加生动、鲜活,引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更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表达内容多用于外显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就是那些易表达的并且能够体现数学实质的教学内容。从表达的难度上讲,要注意选择能被学生所接受的,容易理解的教学内容。从表达的内容上讲,注意选择与教材相吻合的内容,即能恰当地反映教学内容的本质及特点。例如,都是比较适合于表达活动的。有关表达内容的选择,要注意选取典型恰当的知识,使其在教学中发挥最佳的效果。
3.1.2明确表达目的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理解能力较弱。因此,组织学生进行数学表达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表达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突出表达重点。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表达可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成功的喜悦又能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因而明确表达目的是学生在表达活动中学习的前提。
3.1.3选择好的表达方法
选择好的表达方法,是取得良好表达效果的关键。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在开展表达活动前,如果学生不明确表达方法会浪费掉好多宝贵时间,直接影响表达活动的进程和结果。
3.1.4明晰教师角色
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要做耐心的“倾听者”:转变角色,甘做“听众”,把更多的表达和展示的机会留给学生;教师要做严谨的“示范者”: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重视语言表达的规范和严谨;教师要做恰当的“点拨者”:只有“点拨”适当,才能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教师要做智慧的“引导者”:引导学生乐于倾听,敢于表达,勤于阅读,善于捕捉。这样才能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3.2进行表达活动时的策略
3.2.1把握恰当的表达时机
让学生进行表达时,要懂得把握好适当的表达时机。最好当学生想知而不知,似懂而非懂时,让大家说一说,那样就能起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了。通过以上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他们渴望知道问题答案时,适时地开展表达活动,这样问题就很快迎刃而解了。经过这样的表达和思考,还会强化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同时也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2.2.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
“说”是孩子的天性,每位孩子都充满“说”的欲望。但如果忽略指导,学生的表达活动往往变得盲目,得出的结论也就失之偏差,从而失去数学表达的意义。因此,在学生进行数学表达时,教师还要对表达的程序、步骤给予充分的指导,使学生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切实为突破难点服务。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表达活动的作用,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不但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还懂得如何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2.3.把观察、思维及语言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直观表达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观察,适时地对直观表达的过程反思,并再用语言进行表象的加工,调动各种感官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并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给学生的探索提供可能,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这样,让学生在观察中表达,在表达中思维,在思维中理解,把观察、思维及语言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知识得到内化,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3.2.4注意在表达活动中学生独立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主动建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表达活动和主动参与地去做才能产生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表达活动时,不要急于一开始就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必须充分注意每个学生的特殊性,让学生思考,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再组织引导学生合作和讨论,这样可以使他们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从而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这样,既达到增强学生合作精神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等认知能力,促进数学表达能力的发展。
3.3表达活动之后的策略
3.3.1进行及时反馈,合理评价
在表达活动过后,进行及时地反馈评价,是对学生表达活动的分析和总结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评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要求全体学生通过倾听同伴的表达,发现学生表达、思维过程正确、合理与否,更有意识地鼓励、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发言,促进和推动他们积极思维,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3.2教师总结分析,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法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年齡特点,安排再好的表达活动也不可能完美无缺,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小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反馈评价过后,引导学生提出在表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大家一起找出解决的方法。教师还应特别关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必要时应手把手地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完成发现过程。要注意避免使课堂活动成为少数尖子学生的表演场所,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
小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沉淀的、积累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在较长时间的充分感知、体验和感受中逐步建立起来。教师应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设学生操作的机会,把培养培养小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邵光华刘明海.数学语言及其教学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5,(2).
[2]文玉婵.探讨数学语言的特性、功能及其能力培养[J].教课程与教学教育与职业,2006,(12).
[3]袁文阁.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J].甘肃教育,2006,(9).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表达能力;提高途径
1.小学生数学表达能力
数学表达能力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重要能力之一。它是目前数学教育要求培养的一种重要学习能力,是通过生活经验和数学表达能力活动形成的。
2.小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载体,具有抽象性、准确性、简约性和形式化等特点。掌握好数学语言是学生能顺利、有效地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但由于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再加上小学生的数学状况处于萌芽状态,其中不少人不能正确理解数学语言,更无法准确、熟练地运用数学语言。因此,提高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显尤其重要。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结合自己数学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和指导,将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学习紧密、有机地结合起来,尽可能多给学生地提供语言交流的机会,鼓励学生用准确、精练、严密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培养小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策略
3.1表达活动之前的策略
3.1.1恰当地选择表达内容
创设知识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几乎所有人都会认为这是教师的事情。事实上,让学生自己通过搜索、归纳、整理,在课堂上用语言将知识情境描述出来,不但可以使知识情境更加生动、鲜活,引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更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表达内容多用于外显的数学知识的教学,就是那些易表达的并且能够体现数学实质的教学内容。从表达的难度上讲,要注意选择能被学生所接受的,容易理解的教学内容。从表达的内容上讲,注意选择与教材相吻合的内容,即能恰当地反映教学内容的本质及特点。例如,都是比较适合于表达活动的。有关表达内容的选择,要注意选取典型恰当的知识,使其在教学中发挥最佳的效果。
3.1.2明确表达目的
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理解能力较弱。因此,组织学生进行数学表达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根据教材内容、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表达目标,做到有的放矢,突出表达重点。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表达可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成功的喜悦又能促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因而明确表达目的是学生在表达活动中学习的前提。
3.1.3选择好的表达方法
选择好的表达方法,是取得良好表达效果的关键。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在开展表达活动前,如果学生不明确表达方法会浪费掉好多宝贵时间,直接影响表达活动的进程和结果。
3.1.4明晰教师角色
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是不容忽视的,教师要做耐心的“倾听者”:转变角色,甘做“听众”,把更多的表达和展示的机会留给学生;教师要做严谨的“示范者”:重视教师的示范作用,重视语言表达的规范和严谨;教师要做恰当的“点拨者”:只有“点拨”适当,才能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教师要做智慧的“引导者”:引导学生乐于倾听,敢于表达,勤于阅读,善于捕捉。这样才能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3.2进行表达活动时的策略
3.2.1把握恰当的表达时机
让学生进行表达时,要懂得把握好适当的表达时机。最好当学生想知而不知,似懂而非懂时,让大家说一说,那样就能起到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作用了。通过以上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在他们渴望知道问题答案时,适时地开展表达活动,这样问题就很快迎刃而解了。经过这样的表达和思考,还会强化学生对规律的认识,同时也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2.2.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
“说”是孩子的天性,每位孩子都充满“说”的欲望。但如果忽略指导,学生的表达活动往往变得盲目,得出的结论也就失之偏差,从而失去数学表达的意义。因此,在学生进行数学表达时,教师还要对表达的程序、步骤给予充分的指导,使学生的表达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切实为突破难点服务。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表达活动的作用,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不但掌握了数学知识,而且还懂得如何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2.3.把观察、思维及语言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直观表达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地观察,适时地对直观表达的过程反思,并再用语言进行表象的加工,调动各种感官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并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等活动,给学生的探索提供可能,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这样,让学生在观察中表达,在表达中思维,在思维中理解,把观察、思维及语言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知识得到内化,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3.2.4注意在表达活动中学生独立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主动建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表达活动和主动参与地去做才能产生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表达活动时,不要急于一开始就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必须充分注意每个学生的特殊性,让学生思考,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再组织引导学生合作和讨论,这样可以使他们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做出自己的判断,从而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这样,既达到增强学生合作精神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等认知能力,促进数学表达能力的发展。
3.3表达活动之后的策略
3.3.1进行及时反馈,合理评价
在表达活动过后,进行及时地反馈评价,是对学生表达活动的分析和总结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感性与理性的结合。评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教师评价、学生评价,要求全体学生通过倾听同伴的表达,发现学生表达、思维过程正确、合理与否,更有意识地鼓励、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发言,促进和推动他们积极思维,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3.2教师总结分析,引导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法
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年齡特点,安排再好的表达活动也不可能完美无缺,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一些小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反馈评价过后,引导学生提出在表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大家一起找出解决的方法。教师还应特别关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必要时应手把手地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完成发现过程。要注意避免使课堂活动成为少数尖子学生的表演场所,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要。
小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沉淀的、积累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在较长时间的充分感知、体验和感受中逐步建立起来。教师应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深入钻研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创设学生操作的机会,把培养培养小学生数学表达能力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参考文献:
[1]邵光华刘明海.数学语言及其教学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5,(2).
[2]文玉婵.探讨数学语言的特性、功能及其能力培养[J].教课程与教学教育与职业,2006,(12).
[3]袁文阁.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J].甘肃教育,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