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养”式学校课程背景下的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校本化实践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laoshi_imn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教育是启蒙教育、奠基教育。小学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最大,学生的文化基础,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的基础,基本上是在小学形成的。阳山实小作为一所具有姑苏文化底蕴、借力苏州高新区教育高位发展优势、传承国家级浒关开发区千年运河文化血统的现代化实验小学,秉持“儿童立场、适切课程、精品服务”的理念,于2013年9月独立分设之后,学校开始思考在当前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六年的小学教育到底要教育出一个什么样的小学生,2014年11月,在国家基础教育高研班首席教授、江南大学吴格明老师的指导下,在家长的积极参与下,《苏州市阳山实小学生素质发展纲要》应运而生,分五个学会三十九项指标,五个“学会”,即学会学习、学会美德、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围绕五个学会中的三十九项指标,阳山实小的八个板块课程先后落地:校本化的“国家标准课程”、“兴趣发展课程”、“成长导师课程”、“绅士淑女课程”、“职业启蒙教育课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和“家庭教育指导课程”,统称为“学-养”课程;学校专门成立了课程研究团队,边研究边实践边改善,2015年,前五块课程已进入第二轮优化和完善阶段,我校的主攻课题“基于儿童成长的“学-养”式学校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在全省2000多项课题的盲审中排名30多位,被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研重点立项,2016年下半年后三版块课程投入实验研究。体育与健康课程归属于国标课程非考试学科和兴趣发展课程,隶属于德育处管理。
  基于儿童立场,阳山实小不搞特色,推行目标引领、问题导向、科研驱动、项目推进策略;因此,我校从一开始就是以课程为中心的全方位综合配套改革,作为苏州高新区独立校区中最大的一所小学,经历不到5年的课改,富有竞争力的特色项目就有很多,涉及到各个领域,像体育学科就有轮滑、三门球、啦啦操、双节棍、羽毛球、足球、篮球、田径等。课改初期,必须要解决老师和家长最担心的问题,即学科质量问题,以坚定信心。质量往往在同类比对中分出高下,我校青年教师众多,大多没有教学经验,对学科结构、知识体系了解较少,实际操作中往往事倍功半,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学起来也比较吃力,兴趣和习惯几乎成为奢望,对外竞争力几乎是0,曾经的阳山实小经常在被动挨打的局面中挣扎;经历一年多的课改,2014年阳山實小各学科进入上升阶段,全校上下逐渐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体育学科的改革同样经历了考试学科类似的艰难,首先老师们很难从心理上接受3-3-4的课堂结构;再就是老师们对兴趣发展课程的认识仍停留在特色建设上,而不是指向儿童的兴趣发展和素养提升;还有导师课程的开发要耗费老师们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还不能在短期内看出效果,倦怠、畏难情绪严重;2015年考试学科强势崛起,择校生大量回流,尤其是教师子女就读我校由个位数到几十位的上升,使老师们切身感受到了课改给自己、给学校带来的变化,触动了老师们变革求进的决心;至此我校课改进入第二阶段,体育与健康学科开始思考在学科结构变革的基础上,对学科体系进行系统研究,目标是从心理和体育素养两方面奠基未来竞争力,提升孩子在未来社会的生活品质。
  教师层面分两个研究团队:体育教育研究团队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团队;体育方面主攻课堂的3-3-4落实和项目推进与拓展、竞争力研究;心理健康方面开发《成长导师课程》,培训专业师资团队,助力学生心理成长,成就健康心态乃至强大心理。学生层面我们更加注重学生兴趣发展、习惯培养以及精神塑造,倡导快乐学习,鼓励积极竞争。近几年我们的学科竞争力不断增强,2014年体育学科率先闯入新区第一方阵,当年田径比赛新区小学总分第二,后面一直保持在前四位置;我校是苏州唯一一所常设积极心理学团辅课程的小学,《成长导师课程˙团辅方案案例集》2017年7月由江苏省教科院教师书院推荐出版,对外发行。
  从2013年10月推行课改,截止2018年初,我们的体育与健康学科建设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确立“学-养”式体育与健康教育主张
  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的新精神,体现身体、心理、社会“三维”健康观,实现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领域目标;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确立以“健康第一”为宗旨,帮助学生建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使学生达到育体、育心和适应社会发展的学校体育目标。
  何为健康?亘古及今,人们对健康有着很多不同的理解与解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完全突破了原先的思维模式,对健康的内涵有了新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一个明确全面的定义:“健康是一种完全的生理上的、心理上的和社会关系上的良好状态,不仅仅意味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 由此可见,一个人只有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保持健康的状态,并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全球21世纪议程》指出:“如果没有健康的人,也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发展,面对二十一世纪,我们面临的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而国力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竞争,作为祖国未来的一代,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智,才能迎接社会的挑战。因此,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我们要从民族振兴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搞得好不好,实际上涉及到教育思想和人才观的问题,我们要摆正健康教育工作在整个学校教育的位置。关心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建立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为他们一生能健康地生活、学习和工作做准备,为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因此在学校体育教育贯彻“健康第一”的思想、“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是新时代、也是未来社会赋予学校体育工作的使命。
  第二阶段:建构“学-养”式体育与健康教育结构体系
  为了实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教育主张,我们从心育和体育两条线推进,在德育中的涵养、养成教育领域落实保障措施。   “学-养”课程中的《成长导师课程》,是基于积极心理学、社会科学、哲学等为基础的励志教育课程,分情绪控制、压力管理、性格锻造(领袖人物的七种根性)和健康生活等几个部分,每周每班一节,由专业心理老师领衔的研究团队实施教学,课堂以学生喜欢的活动、游戏为主,在宽敞的专用教室、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完成学习,在解决学生成长困扰的同时,引导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学习、迎接挑战、融入集体、认识社会;知识都不能自化为素养、能力,它需要后天的涵养、培育,对于课堂中不能及时形成的优秀个性、良好素养,我们在德育常规中分基础性常规和导向性常规分阶段保障落实。
  体育课程我们分基础课程、推广课程和选修课程三个方向按3-3-4精神建构;所谓3-3-4,就是将体育精神、体育素养和体育技能按一定比例施加于课堂,起初为了推动规定了并不科学的3-3-4比例,到今天它已经演变成了一个概念,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灵活把控;体育基础课程就是国际规定的体育课程,我们按课程标准严格落实目标,在教学内容、课堂范式的选择上我们比较灵活,在学习内容方面我们给学生留下了选择的空间,每个阶段或每节课会有多个活动项目供学生选择;同时我们坚持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被动的陷入学生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境地。学生作为受教育者,虽然在认知规律、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的选择上,都有个体的感受和需要,但也普遍存在盲目性、随从性、片面性、幼稚性。教师相对于学生来说,是先知者、先学者、教人者,懂得学习方法、学习原理,了解不同的学习内容所具有的价值和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课堂也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过去,常常把教师的课堂教学类比为舞台表演艺术,把课堂当着教师表演的舞台,只要教师表演到位就可以了,其实不然,表演可以无互动、无交往,而教学必须要借助交往来进行,只有在真正有效的交往与互动中,学生获取知识才是“内化”了的,增长的能力才是货真价实的,养成的情感才是真真切切的,衡量一节课的标准不只在于教师的行为举止是否大方,时间控制是否合理,而更多的在于学生交往、互动的程度、水平,交往、互动的方式与成就。课堂也不再是对技能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把训练等同于教学,把训练当成课堂中的主要行为,是我们在以前体育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忽视了学生能动性和个体差异,体育教学需要练习,但更需要兴趣。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而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场所。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养成不断求知的习惯,形成终身学习必备的素质,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的期盼。而现代体育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体会体育锻炼的价值,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课堂也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示的场所,课堂总处于一种变化的状态,要求教师有较强的临场机智和应变能力,始终把学生置于出发点和核心位置,应学生而动,应情境而动,课堂才会生动、活泼有激情。
  我校体育推广课程是为落实国家“两体一艺”战略、结合我校具体情况而推出的学生体育必修课程,在一年级推广轮滑课程,二年级推广健美操课程,三年级推广足球课程,四年级推广三门球课程,五年级推广篮球课程,六年级推广羽毛球等,体育推广课以技能学习为主,在3-3-4模式下灵活开展,提升学生体育能力与体育品质,与基础课程有机融合,每周不少于一次;我校拥有专业体育教师17名,其中研究生学历四人,专业分布也比较广泛,我们选择学生比较喜欢、教师比较专业的项目进行推广,意在通过一年的学习培养学生在这个项目的兴趣和基础,掌握基本的技能,为终身体育创造心理需求,提供技术支撑,提升学生在未来社会的生活品质。因此,我校每班体育教师的配备基本都是两名,一位落实基础课程,一位落实推广课程;几年来成果丰硕,轮滑项目,2017年我校被授予“中国轮滑运动示范学校”;三门球项目,从2014年至2017年,先后获得突破奖、贡献奖、江苏省亚军、全国季军等奖项;科技体育项目,江苏省中国少儿象棋预选赛苏州棋王、科技四模综合团体省一等奖、少儿篮球高新区男子组亚军等多次被我校学生摘取;足球、体操、羽毛球等项目,都获得过区级以上奖励。
  选修课程是为发展学生兴趣特长而开发的校本课程,体育选修课程在我校82门选修课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有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课程;有啦啦操、健美操、武术操等体操类课程;有双节棍、跆拳道等武术类课程;有舞龙、花样跳绳、三门球等传统体育课程,有轮滑、独轮车等时尚体育课程;有象棋、围棋、四模等益智类体育课程,有砸沙包、“捉老鼠”等游戏类体育课程共20多个课程项目;我们最大限度的整合校内资源,充分挖掘并争取社会资源,尽可能的为学生的兴趣发展提供机会;每天下午最后一节课是我校的固定課外活动时间,严禁语数外老师上考试课程,选修课程(含体育、艺术、科技等)、文化类试点课程、实践类课程等在这一节隆重上演,这一节也是孩子一天中最快乐的时间段,每个学生都在期盼着上这节课;对于选修课程,我们分类分层管理,一类课程为区域类有足够竞争力和影响力的课程,师资比较专业稳定,项目比较成熟并获得过区一等奖以上;二类项目是指具有发展潜力的课程,师资比较专业,但还需要磨练,存在有发展为一类项目的可能;三类项目是指需要整改提升或准备下线的项目。我校实行网上选课,实行教师与学生双向选择,参与率和得课率基本能达到100%。
  第三阶段:构建“学-养”式体育与健康的考核评价机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自身的完善是一个综合的观念,蕴含着多方面的内容,如文化、知识、智能、技术、思想、道德、体格、精力等等。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成绩,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学习和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有效手段,是我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有待解决的问题。为了使体育成绩的评定真正在激励和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和参与体育活动积极性等方面发挥作用, 我校改革评价体系,改变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采用笔试与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精神、素养、健康等通过笔试考核,技能测试采取随机抽样与阶段性考核相结合,在技能测试中,在一定范围内让学生自主选择考核内容,体现积极的展示心理,变“要我考什么”为“我要考什么”,同时,对在常规体育课中表现积极,体能优秀的孩子发放免检单,可以免检进入优秀档。   第四阶段:完善“学-养”式体育与健康学科教师培养机制。
  我们都很清楚,优秀的学科竞争力和学科成就必须依赖优秀的师资团队。我们从两条线加以强化和引领,一是思想引领,以狼性精神打造团队;一是技术提升,以工匠精神造就英才。
  思想层面:近几年阳山实小经历了从薄弱到崛起的过程,老师们也大都经历了从没有职业尊严到享受职业尊严的历程,所以老的职工大都懂得珍惜,年轻的教师又都充满热情,这种情况下的团队工作相对容易一些。校园不仅是师生成长的地方,也是他们一天中呆得时间最长的地方,制度公平、机会均等可以获得认同;在工作中享受生活,校园中越来越多的理解、尊重、关爱、帮助等可以滋生归属感;拼搏有机会,价值能体现,能够让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建功立业,收获职业的价值与尊严;能够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未来竞争力,可以带来成就感;工作、学习是让生活更充实、更美好而不是吞噬美好生活,每个人都能成为工作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奴隶,工作与家庭兼顾,成就与付出对等,滋生幸福感。同时以精英教师、教育大家的榜样作用让老师们有方向感。充满爱心、积极乐观、拼搏进取始终是我们团队建设的核心内容。
  技术层面:通过与区域内中高端学校的学科互动让老师们发现不足,懂得学习;我们很清楚,一个不懂得学习的团队没有未来。在师培模式上我们取消了传统的一对一拜师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对多、多对一对点模式”,“对点”即对准学科建设中的某些点;“一对多”是因为我校青年教师居多,成熟的骨干教师非常少,在某一点上有研究的老师要承担指导多个青年老师的任务;“多对一”是指对某一位青年老师来讲,一定有多位老师就某一个点或多个点对他指导。每学期,我们要求体育与健康学科老师就新课标进行学习和规划,分解到每一个年级每一个阶段,让目标管理落实到每一个备课组每一节课。
  随着各学科的强劲上升,也带来了学校的快速发展,从生源流失到回流、倒流,目前学校规模空前,新区独立校区中最大,拥有74个班級3486名学生,在学校转型发展的势头下我们看到了我们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潜力和发展空间,因为年轻,因为热情、因为团结、更因为拼搏,他们会成为学校最受欢迎、最幸福的老师。
  后续:“学-养”式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未来
  我们非常认可安徽大学吴旭老师提出的小学体育改革方向:“和乐体育”,他是在挖掘借鉴孔夫子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现代体育教育思想以及“终身体育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思想,它倡导创造出一个和谐宽松的育人环境,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全身心的投入到热衷的体育活动中去,通过满足学生的欲求功能来实现体育教育的目的。我们也将在体育教学改革中更加注重学生运动兴趣的有效开发和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养成拼搏进取、积极乐观的意志品质,从而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成就积极幸福的人生。
  2017年3月,我校提出“品质教育”的构想,“品质教育的创意打开方式研究”被确定为2018年苏州市基础教育前瞻性发展项目。我们体育学科必将以全新的内涵、积极的姿态融入品质打造的洪流,为学生的未来、为学校的发展、为自己的职业尊严继续追梦阳山,基于体育教育的品质提升,做教育的行者。
  学科建设,我们还处在初始阶段,以我们草根的思考、田野上的放养实验,给大家投石问路,提供一个解剖的标本,希望在学科发展的道路上能相遇更多的同行者!
  (作者单位:苏州市阳山实验小学校)
其他文献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承受着来自自身及外界各方面的影响。这里包括外部的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也包括内部的师生的影响。  校园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文化对于学生的教育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学校文化体现的是社会背景下以学校为地理环境圈,由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精神、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行为方式、物质设施等的一种整合和结晶,其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制约
【摘 要】文章基于成人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方面分析了成人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现状,从而提出了提高成人教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使成人学生达成学习目标。  【关键词】成人教育;课堂教学;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794(2014)01-0045-02  【收稿日期】2
一、研究缘起  (一)传统的校本教研形式得不到教师的青睐  一个关于杭州市萧山区第三高级中学的校本教研的满意度调查显示:(1)有70%的教师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但是只有15%的教师认为自己通过研修促成教学行为的改变;(2)有46%的教师认为有必要进行全员研修,但是有71%的教师对研修活动的频率倾向为每学期两次;(3)有42%的教师认为对教材教法的研讨对自己的成长和提升最有帮助,但是有68%的教师倾
为了适应中职卫生学校校园安全管理的要求,必须明确安全教育的研究内容,积极开展相关的法律知识及安全知识教育工作,充分落实防范技能教育工作,做好中职卫生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并落实校纪校规教育工作,深化相关的安全知识教育机制,建立学生安全预警机制,提高学生校园场所的整体安全性。  一、强化领导,落实安全责任制  为了提高中职卫校的校园安全管理水平,学校管理者需要制定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及发展目
当前,隨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农村幼儿园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我在实际工作中认识到农村幼儿园还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活动场地不足、游戏较为陈旧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幼儿的生长和发展。为此,我在实际工作中大胆进行了农村幼儿园传统游戏的创新与实践,借助农村幼儿园的优势,通过将以农家乐的形式组织开展户外混龄游戏,进一步提高幼儿的自主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让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摘要】学校文化的传承,同时是学校文化的系统培育过程。仅有对学校文化的顶层设计,是不能全面实现其“以文化人”的育人价值的;而只停留在文本意义上的学校文化接续,也不能发挥其继往开来的育人功能。因此,在做好学校文化顶层设计的同时,加强学校文化的系统培育,应当重视学校文化的诗意表达,这是学校文化培育的工具性语言基础;尤重视学校哲学及其相关要素的文学表达,这是学校文化培育的个性化诉求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学
【摘要】为了实现终身学习社会、调动人们学习的积极性,日本建立了相对完备的终身学习成果评价认证机制。国家制定审定考试评价指导方针,将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认证包含其中,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终身学习审定登录系统。在对学习结果形成共识的基础上,建立各种学习成果间的等值互认,促进个人的学习成果在社会范围内互通,以及在各种社会活动中的有效利用  【关键词】日本;终身学习成果;评价认证  【中图分类号】G720【文
哈佛大学350周年校庆讲话  德里克·博克 (哈佛大学校长)  从我们上次聚会庆祝哈佛大学校庆 300周年纪念日起,50年过去了。人们从这段历史中可以清楚得看出,在今后的几十年内,几乎不大可能有什么大的动荡会改变哈佛,美国和整个地球。美国在世界上演的角色也没多大可能发生变化。少数民族和妇女对于更多机会的要求,医疗保健的巨大变化,技术的急速发展都不会吞没美国。最重要的危险,仍然是对知识的极端重要性的
一、DIY文化对儿童教育的意义  DIY一词的基本含义是“自己动手做”。这个词最早是在电脑爱好者中流行的,主要指自己动手装配电脑。后来逐步发展到各种领域,例如木工diy、旅游diy、影视制作diy,机床diy等等。 “自己设计、自己动手、享受其中的乐趣”是Diy文化的基本内涵;尊重劳动,崇尚创造,是其基本价值观。在儿童教育过程中,DIY文化的内涵更为广阔,是指鼓励儿童参与一切力所能及的劳动过程,既
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心向背,决定成败。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国有句古语:人心齐,泰山移。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团队的合作精神确实能够起到扭转局面的作用。  因勢利导,以人为本,注重“经营人心”,提高工作效能。只要充分尊重人、满足人的合理需要,从而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能动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人的潜能,真正让全体教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