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单纯病椎间固定融合术治疗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 :中华骨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urachenq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后路单纯病椎间固定融合术与后路病椎间固定、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单、双节段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3例单、双节段腰椎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的病历资料,男42例,女21例;年龄(50.9±8.18)岁(范围38~69岁);单节段44例,双节段19例。采用单纯病椎间固定融合术治疗31例(单纯固定组),采用后路病椎间固定、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32例(病清固定组)。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服药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Frankel分级和临床疗效。

结果

63例患者随访时间(27.16±6.07)个月(范围15~38个月)。单纯固定组单节段的手术时间为(105.86±16.66)min,术中出血量为(295.00±55.11)ml,术后住院时间为(4.45±1.53)d,均明显少于病清固定组(P< 0.001),术后服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单纯固定组双节段的手术时间为(150.33±26.29)min,术中出血量为(242.05±50.56)ml,术后住院时间为(4.56±1.50)d,均明显少于病清固定组(P< 0.001),术后服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单纯固定组和病清固定组单、双节段的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降低,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节段单纯固定组和病清固定组CRP在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节段单纯固定组和病清固定组术后3个月CRP分别为(1.29±0.52)mg/L和(1.36±0.48)mg/L,较术前(7.39±4.03)mg/L和(6.88±2.91)mg/L明显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双节段单纯固定组和病清固定组ESR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组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疗效优良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固定组术后出现并发症2例(6.5%,2/31),病清固定组8例(25%,8/32),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4.057,P=0.044)。

结论

在规范抗布鲁杆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后路单纯病椎间固定融合术治疗布鲁杆菌性脊柱炎的手术疗效满意,且具有手术创伤小、时间短,术后下地时间早及并发症少的优点。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2016-2020年中国麻疹暴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开展的调查及处置措施。方法整理2016-2020年麻疹监测系统报告的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麻疹暴发疫情信息、调查及处置情况,根据麻疹暴发定义在同期麻疹散发病例中侦测疑似麻疹暴发并进行分析。结果2016-2020年中国报告麻疹暴发疫情344起,共涉及麻疹病例1 886例,暴发首例病例发病距暴发疫情报告时间M范围为4~10 d,涉及病例
结直肠癌是临床上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大约一半的患者在结直肠癌整个病程中发生肝转移。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切除在初始可切除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中已广泛应用,然而国内外各大指南对于可切除性结直肠癌肝转移是否推荐行术前新辅助化疗仍未达成一致,哪些人群适合新辅助化疗,可否联合靶向药仍充满争议。本文就目前新辅助化疗在可切除性结直肠癌肝转移临床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期刊
目的系统评价宫颈癌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现况,为实践工作选择最合适的模型提供证据,指导宫颈癌筛查。方法以宫颈癌和风险预测模型相关的两组中英文关键词,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筛选截至2019年11月21日发表构建或验证宫颈癌发病模型相关文献。根据CHARMS清单制定提取表,以PROBAST工具评估偏倚风险。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
目的探讨在40岁以上的新疆克拉玛依社区人群中,睡眠时长与糖尿病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新疆克拉玛依地区9 541名40岁以上常驻居民进行标准化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指标监测等。根据每日总体睡眠时长将人群分为3组:睡眠时长不足(每日总体睡眠时长<6 h)、理想睡眠时长(6~8 h)及长时间睡眠(>8 h)。并进一步根据年龄分层,年龄<60岁者被定义为中年组,余下为老年组。利用多
目的回顾性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背部脓肿患者的临床特点、菌群分布特点及抗菌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4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背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创面组织或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根据脓肿情况行脓肿切开清创,必要时给予脓腔置管引流或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并记录患者临床转归。结果共收集12例2型糖尿病合并背部脓肿患者,脓肿面积平均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7月同济医院完成的61例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腹腔镜组(laparoscopic surgery,LS)19例,开腹组(open surgery,OS)42例。比较LS组与OS组患者术中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病理结果及随访结果的差异。结果LS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OS组,但术后进食早,入住ICU时间及
目的探讨无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胸痛患者体重指数(BMI)与冠状动脉血流储备(CFR)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10月于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行PET/CT冠状动脉血流定量分析、选择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未发现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且临床资料完整的胸痛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BMI与CFR的相关性;根据CFR分为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组(简称CMD
期刊
肝细胞癌(HCC)具有发病率高、早期症状不明显、患者预后差等特点。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有效的早期诊断、监测、治疗的方法。近年来外泌体miRNA的相关研究为HCC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新思路。HCC产生的外泌体miRNAs可影响肿瘤的微环境、增殖、免疫、侵袭、转移和凋亡等。故外泌体miRNAs在HCC的诊断、预后评估、治疗等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在价值。本文对HCC相关外泌体中miRNAs的作用与治疗潜力进行综述。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