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与融合

来源 :艺术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cj19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时代是一个以视觉图像为中心的时代,摄影、电影、绘画、建筑、设计、雕塑、多媒体等都在互为激荡汇流。随着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摄影艺术可以除照片这一基本形式外,还可以以影像、多媒体、装置等媒介形式去呈现。更注重观念性和跨媒介、跨领域合作,呈现视觉、听觉、触觉相融合的跨学科交叉新面貌,使摄影产生更多可能性。
  关键词:摄影;跨界;融合;多元化
  2014年4月中国当代摄影艺术展——《2009年以来的中国新摄影》在武汉美术馆展出。此次展览有:王庆松、付羽、王宁德、刘辛夷等国内知名摄影艺术家的一批具有代表性和节点意义的代表作品。其中包括李郁、刘波、唐晶等武汉本地优秀艺术家的代表作品。所有作品分别以“溢出的界”、“景观观景”、“深浅日常”、“身体身份”、“反观再照”、“再/在新闻”六个单元进行展出。此次展览与武汉美术馆以往的摄影展大相径庭,以往的摄影展题材上偏重纪实,摄影表现手法偏重传统,展览方式都是小巧精致的二维照片形式为主,而本次展览是对传统摄影的一个大胆颠覆与创新。摄影艺术家从当代艺术的角度出发,把艺术家自身对于当代艺术的新认识,新探索融于作品中。在摄影手法、题材、媒介、语音等各方面都是对传统摄影的一种突破,呈现出一个丰富与多元的中国当代艺术摄影新面貌。该展览的新面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摄影创作思路不再受传统专业技术的束缚,而运用各种数码软件Photoshop技术进行图像的瓶贴与融合成各种虚拟图像。第二,摄影的表现手法也不再单一,而选择与其他艺术门类进行大胆的融合,消除了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边界”;使摄影艺术形式更加丰富多元化。第三,摄影作品的形式也不拘一格,除传统的小巧精致的二维静态的照片外,还包含有以摄影为主要媒介方式,运用了各种新技术新材料,运用各种丰富的声光电影像、多媒体、装置。
  1 数码技术与摄影的融合
  由于数码技术的革新,摄影的创作思路也发生了变化。丰富多样的数码技术与摄影相融合,彻底改变了传统摄影的创作思路。摄影师可以不受图片构图不好,图片曝光不足,后期冲洗技术等一系列传统摄影专业技术的桎梏,甚至拍摄对象也可以是虚拟的。摄影师可以完全摆脱机械复制的束缚。“拍摄对象可以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也可以是不存在的任意虚拟,更可以随意改变客观图片上的内容,不受到任何因素影响,多种编辑软件可以毫无顾忌地将数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放置在同一个照片里,大量PS过后的照片更是将事物的真实面目改变得失去本相。已经完全突破了传统意义上摄影创作的艺术本源。”在此次展览中我们欣赏到以PS数码技术作为创作的手段的作品比比皆是。其中艺术家张巍作品《人工剧团》系列作品最为典型,他把自己近几年拍摄过的大量肖像真人素材,选取所需的面部细节,借助软件Photoshop数字技术,将人物五官进行拼贴和互换,通过后期合成出一个个虚拟的人物形象。例如,下图中你看到的昂山素季并不是她本人,而是选取别人的五官合成的。其中也有很多我们熟悉的形象。例如,普京、昂山素季、萨达姆等。张巍的这些通过后期合成的图像,精致而怪异,初看画面很精致,仔细看优雅的女性面部也许有几根胡子、年轻的面孔其实皮肤粗糙松弛毛孔巨大。通过观看这些不同程度扭曲的怪异、阴郁、压抑、扭曲的人物图像,能感觉到混杂在艺术趣味中的文化政治观念以及对社会的沉重历史负担和多重生存体验的思考。这种新的摄影艺术的创作方式最重要的意义在于摄影艺术家通过这些幽默诙谐的图像,启发人们一种新的观看世界的方式,而摄影只是成为艺术家自由表达的一种媒介和工具。
  2 摄影手法的多元化
  著名艺术评论家张建建是这样说的:跨界是“边界”的消亡,是一个中心扩散为多个“岛屿”;是来自不同生活场景的相互触摸、共同参与到对方的场域、实现文化互动,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对彼此的认识。艺术理论家们认为:摄影是其他图画媒介的延续,且不应与其他图画艺术相剥离。摄影与书法,绘画,设计等各种艺术形式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可以使以摄影为中心扩散为多个领域,实现艺术间的文化互动,消除了各种艺术门类之间的“边界”;使摄影艺术形式更加丰富多元化。例如,摄影家魏壁的《梦溪》系列作品就是书法与摄影的实现共同融合的典型案例。摄影师用镜头框取家乡的土地,亲人、草木、农具、同时以一个充满时光漏痕的斑驳旧墙作为背景,以单纯的黑白影调记录下一个个交织着回忆和浅淡清愁的画面,画面干净利落,简单而纯粹。然后在每一张照片上用毛笔亲手注释,文字真实而朴实,想到哪写到哪,随性的笔墨下如同在和欣赏者话家常。把对现实城市生活的哀伤与儿时的农村生活的美好童年回忆交叠融合,把对于故乡的无限眷恋和厚爱淋漓尽致地宣泄于每一张影像里。这组通过记录身边熟悉的景物的摄影与具有独特视觉语言的书法相融合的别致画面,是对摄影语言的一种新的探索。
  同时把摄影与手绘相融合的作品在此次展览中也非常引人注目。例如,刘勃麟《城市迷彩》系列作品。他的创作方式为:他自己穿上工作服,以黏性超强的女性用的面膜均匀涂满在其裸露的皮肤处,然后一动不动地站在他经过精心选择与策划背景下,采用人体彩绘的方式,在他身上画上和环境相匹配的图案。然后进行拍摄,最终以照片的形式呈现。摄影家通过这种手绘与摄影的融合“隐形术”,一次次地把自己隐身于胡同墙上、居民楼前、车里、人群中、红旗下、手机堆中……把自己化为了这一幅幅的“隐形人”照片,与这个城市融为一体。这时的人不再是人,只是周围世界中的一个物体。使背景和隐形的身体形成的一种强烈的冲突感。把对文化、环境和快速发展的经济的一种深刻反思,对生存环境,对命运的一种无言的抗争的苦闷情绪通过这种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画面爆发了出来。
  3 视、听、触觉多媒体展现
  此次展览中,除照片这一基本形式外,还有不少以摄影为主要媒介方式的影像、多媒体、装置作品。正如策展人蔡萌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尽管用传统的方式做摄影仍是一大潮流,但传统领域很难有所突破,而作为一种当代艺术的‘后摄影’则更重观念性和跨媒介、跨领域合作,使摄影产生更多可能性。”例如,摄影家叶甫纳的作品,用动态影像的方式让真人采用摆拍的手法范仿或重新演绎《奥菲利亚》等历史名画,大胆新颖。观众不仅要调动视觉,同时需要调动触觉和听觉进行欣赏。在其作品《水》,借艺术家的视角用影像方式去重新演绎名画《水之赋予我》(1938)画面的主要元素是躺在浴缸中艺术家看她自己残缺的下体,穿上一双模糊了鞋和脚之间界限的鞋,在浴缸中放入我之前自己做的一些小装置还有其他作品的图片等,画面脚跟底部以一束底部蓝紫色的灯光映衬一缕袅袅的青烟从画面升起,同时伴有咕咚咕咚的水流声,希望表现出一种非常有生命力、非常有野心的女性化。叶甫纳的这种大型摄影、录像作品,可以认为,她是在以一种富于活力的方式介入到历史图像深层的思考当中,更可以说,她是试图回到过去,去寻找一个别样的现在。   展览中最吸人眼球的还有缪晓春创作的《新立方主义——无中生有》影像装置作品,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一幅幅气势宏伟的现实或超现实的虚拟景象不断在立方体的屏幕上浮现。而他作品的灵感却来源于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作品,用他自己的形象置换了画面中的所有形象。将所有形象用3D技术做成类似于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作品的大理石的质感。然后将整个场景由一个原先是二维的图像便“转换”成了三维的空间。主体形象便不仅能从前面看这个场景,而且也能从前后左右上来看它,甚至也可以漫步其中“拍摄照片”。用一个虚拟的摄像机同时从侧面、旁边、上面等多维角度拍摄同一场景,运动到每一截面的物体甚至如同被切割了一样,再将所拍摄的画面拼接在一起,便如同在该场景中截取了一个立方体,在三维软件中很轻易地把多个摄像机拍摄,并使摄像机与摄像机之间成90°直角,这个在现实场景的不可能转为了可能。因而当把五个虚拟摄像机拍摄的画面,从前后左右和顶部投射到同一个立方体上时,五个画面便可以精确地连接在一起,构成一个由投影组成的立方体。缪晓春将一个2D的二维平面图像转化为一个3D的数码场景,再“拍摄”二维静态图像和制作动态影像(Video),打破了传统的动态影像制作方式:在一个现实场景(3D)中拍摄照片,再将一个具体的场景转化为二维平面2D图像。缪晓春采用前卫的投影装置和艺术性叙事手法,将打破观者对立体动画的视觉印象。体现了艺术家企图用一个当代人的视角与技术手段挑战和超越传统与当代,东方与“西方”审美的疆界。
  4 结语
  摄影与电影、绘画、建筑、设计、雕塑、多媒体等多种艺术门类间跨界与融合,从本质上看原本是很自然的事,从中国传统艺术到现代艺术再到当代艺术中我们可以看到艺术跨界与融合完全是一种自然常态,就像刘晨晨在《艺术的跨界与融合——传统艺术观的回归》一文中指出“艺术间之所以能够实现跨界,源于艺术创作思路与方法的共通性,也源于科学划界分类研究的桎梏性。”这是艺术融合的本能需求的体现。此次展览中所呈现出来的各种多元化的影像作品,艺术的本源是同一性的体现,艺术家们想通过直观的形、声、色手段,以在感受与过程中达到精神与自然的合一。摄影与电影、绘画、建筑、设计、雕塑、多媒体等多种艺术门类间形成的无风格,无流派,求新求异的跨界表现,不仅是对传统精神的一种回归和验证,而且通过手段与形式的融合,寻求艺术创作思路与方法间的共同性,消除各艺术门类间的界限,摆脱传统专业技术对摄影创作的束缚,实现摄影手法、题材、媒介、语音等各方面的突破,呈现出一个丰富与多元的中国当代艺术摄影新面貌,有利于摄影产生更多可能性。真正实现艺术的无界通融,共同繁荣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1] 乔纳森·弗里德(英).美学与摄影[M].王升才,冯文极,库宗波,译.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2] 刘晨晨.艺术的跨界与融合——传统艺术观的回归[J].艺术研究,2012(05).
  [3] 李可颗.数字技术对当代摄影创作影响的研究[D].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12.
其他文献
摘 要:高职院校门户网站是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窗口,优质的门户网站界面设计能提升学院的品牌价值,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文章以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网站界面设计为例,分析和论述了高职院校门户网站界面设计时应考虑的理念与技巧。  关键词:高职院校;网站;界面设计;理念;技巧  在当今这个数据化信息需求日益增长的时代,大部分人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是互联网。无论个人或是企事业单位、组织的发展,信息的发布交流等,
期刊
摘 要:中国戏曲它是一门综合艺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它特有精神文化对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质,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艺术氛围,打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根据工科院校校园文化自身的特点,本文从戏曲艺术特有精神文化、高校校园文化及工科校园文化特色的三个维度,围绕如何创建特色校园文化这个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戏曲艺术;工科院校;校园文化  1 戏曲艺术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
期刊
摘 要:文中笔者对徐州本土文化资源汉兵马俑的开发与利用进行现状分析,并依据美术课程标准提出自己的见解,为促进徐州地方特色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可借鉴性范例。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本土美术课程资源;新媒体;徐州汉画像石  1 本土文化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利用的概况  1.1 本土文化与小学美术课堂结合的意义  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教学资源,拓展美术课程内容,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新课改的需
期刊
摘 要:音乐启蒙教育是在对幼儿学习音乐,接触音乐的引导过程中进行的。完善而系统的幼儿的音乐启蒙教育不仅可以让幼儿更早地学习到与音乐相关的知识,更加可以塑造幼儿健康开朗的个性,陶冶儿童的情操和德育等方面的全面提高。所以我们要重视对幼儿的音乐启蒙教育,不仅仅是在家庭中,更应该体现在学校等教育机构中。  关键词:音乐启蒙教育;幼儿;误区;方法  音乐启蒙教育是在教师与儿童相互参与的音乐活动中进行的,它的
期刊
摘 要:动画是使用绘画、雕塑、摄影等技术手段,通过逐帧拍摄的方法,使拍摄对象在一秒24帧的基础上,创造出仿佛活了一般的人物或者事物的一种艺术。动画虽然是新生的艺术形式但因其发展迅速,如今已经有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和成熟的技法。黄梅戏是安徽地方传统戏剧的重要代表,其独树一帜的戏剧风格一直为广大观众所喜爱。用现代传媒的方式把黄梅戏搬到大屏幕上,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动画;黄梅
期刊
摘 要:我们高等艺术院校,在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需要时,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在人才培养、艺术传播等方面切实承担起文化传承创新的历史重任。川音在文化产业上发展的决心有目共睹的,在学院与政府的共同努力之下,川音人定会巩固已有的成果,为整个成都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关键词:文化产业;创作;学科建设  党的十八大上,“胡锦涛主席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
期刊
摘 要:色彩是动画的重要元素,也是体现主题思想的视觉形象。在动画《千与千寻》中,丰富的色彩生动展现了梦幻般的小镇,让人缅怀童年的美好时光。同时,色彩设计赋予动画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与动画的整体风格完美融合,辅助情节不断深入,给人们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视觉盛宴。  关键词:色彩;动画;色调  绚烂的色彩设计是动画的主要表现形式,吸引观众视线。通过对冷、暖色调的搭配,引入主题,开启观众的心灵。随着科技的发
期刊
摘 要:高职特殊教育由于教育对象和任务不同于一般教育,其自身的特点比较明显。教师为了达到特定教学目标必须运用语言、文字、形象等传达指令、形成互动、传播知识、引发思维、开展实践,在这一过程中采用的语言、行为、手段、程序和技巧就是所谓的教学方法。不同的生源、不同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对教学方法的采用和运用都不一样。本文将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以及结合我们教学团队的教学实践,采用了一些具体的教学方
期刊
摘 要:美国电视剧基于网络的跨文化传播已经成为全球流行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本文的目的是从考察美剧文本中的国家叙事角度厘清其构建“美国”国家主体的文化无意识策略,系统阐释了在众多的美剧文本中作为“美国”主体的“他者”的伊斯兰教国家、中国、俄罗斯和拉美国家的国家形象,并从结构主义叙述学的角度予以归纳。  关键词:美国电视剧;叙事;国家形象;他者  从20世纪末开始,美国电视剧基于网络的跨文化传播已经成
期刊
摘 要:作为后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拉康的主体学说极具张力。他关于“镜像理论”及关于俄狄浦斯情结的研究影响深远,他还提出主体三界理论,在主体与他者的比对中揭示主体的建构与分裂,为主体与身份的转化打开了新的思路。他的学说也为我们在电影中解析人物主体与他者的关系及身份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拉康;电影;主体;他者;身份认同  拉康是后精神分析学的代表人物,在他的理论中,主体理论是核心理论之一。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