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中大力提倡使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强调师生和生生间的合作探究,一同实现高效率的学习,以此来突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必须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号召,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为推动教育改革的进程发挥作用,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128-01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但我们需要知道,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同样是一把双刃剑,一旦过度应用或掌握了错误的应用方法则会使得教学效果适得其反。那么如何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开展呢?本文就对此提出了几点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一、恰当地选择合作学习内容
尽管小组合作教学具备许多优势,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运用这一教学模式的,教师应找准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点,利用其攻破一些抽象性较强的知识难点,应用于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讨论上。举例来说,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时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了三次合作探究,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首先,让学生当小工程师,用各种学习材料(立体模型)像搭积木一样搭建各种建筑或其他东西,看谁摆得稳当。在学生经过兴趣盎然的合作完成了各种作品后,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都可放得稳,而球体却放不稳。学生经过合作交流得出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平平的面,这就引出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的教学。然后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合作,把一些物品按一定的标准分类整理,并小组交流这样分类的理由,让学生在分类交流中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形成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的感性认识。最后引导学生用小正方体来摆大长方体、大正方体,学生在合作摆放中加深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感性知识,又培养了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层层引导,学生一次次合作,使得整个教学浑然一体,自然流畅,使得学生的合作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同时又让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发展。[1]
二、发挥特长,优化合作
小组合作并不是盲目的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每名学生都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必须首先给他们自己学习和总结的时间,只有学生对该知识点产生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后才能在合作的过程中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和观点不同的学生展开讨论,这样才能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例如研究归一应用题:榨油厂用500千克大豆,榨出豆油67.5千克,2500千克大豆可榨油多少千克?出示题目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思路,经讨论形成了正归一、反归一、倍比、比例解等多种思路。这样在每节课教学知识的重点或难点处开展合作学习,每个学生既可以按自己的思路去探索研究,又可以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在合作中完善、提炼和概括,使学生的个性、才能在交流与合作中得到激发,并且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学会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使合作达到最优化。
三、学会合作技能,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必须首先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明确本次合作需要达到何种效果,以免学生以合作之名讨论一些和学习无关的内容。同时,由于小学生的能力有限,教师还要教会他们有效合作的方法,提高他们合作学习的效率。在实践锻炼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会逐渐增强,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例如:计算“7+6”,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后通过合作讨论,得出了多种解法:1.把6分成3和3,7+3=10,10+3=13。2.把7分成3和4,6+4=10,10+3=13。3.把7分成5和2,把6分成5和1,5+5=10,2+1=3,10+3=13。4.把7放在心里,往后数6个,得13。5.我会算6+8=14,所以6+7=13。学生的算法呈现多样化,他们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他们会把学习当作乐事,从而提高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2]
四、多维评价,激励合作
对学生合作效果的评价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因此会在教师的鼓励和表扬下表现的更加积极,没有受到表扬的学生也会在竞争意识和自尊心的促使下努力表现的更好,这样一来就促进了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提高。教师要认真倾听、总结学生的答案,對学生的答案做出明确的、鼓励性的评价,提高自己的评价能力、应变能力。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3]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统计”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评价的环节:让学生分组合作,调查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然后绘制成一幅统计图,以小组为单位在班上交流,并说说自己小组摆放水果的想法,组间互评,指出哪个小组绘制的统计图条理最清晰,自己组与他们组比有哪些优点和不足,教师再进行点评,促进了学生合作学习潜能的进一步发挥。
五、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单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说,其重要意义十分明确,但是,不能光注重小组合作的形式,还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六、结语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体现自我协调,同伴间优势互补的有效学习形式。它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作用。这种学习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等认知能力。在教学中,只要教师设计好合作讨论的内容和思考的问题,掌握好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就一定能够发挥它的效能,使各种层次的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知识和能力都得到培养,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郑少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J].新课程学习:上,2013(01).
[2]马腾飞.对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深入探讨[J].学周刊,2012(33).
[3]于丹凤.浅谈小学数学的合作性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12(25).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9-0128-01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但我们需要知道,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同样是一把双刃剑,一旦过度应用或掌握了错误的应用方法则会使得教学效果适得其反。那么如何才能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开展呢?本文就对此提出了几点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一、恰当地选择合作学习内容
尽管小组合作教学具备许多优势,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运用这一教学模式的,教师应找准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点,利用其攻破一些抽象性较强的知识难点,应用于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讨论上。举例来说,一位教师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初步认识”时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了三次合作探究,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首先,让学生当小工程师,用各种学习材料(立体模型)像搭积木一样搭建各种建筑或其他东西,看谁摆得稳当。在学生经过兴趣盎然的合作完成了各种作品后,又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都可放得稳,而球体却放不稳。学生经过合作交流得出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平平的面,这就引出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的教学。然后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合作,把一些物品按一定的标准分类整理,并小组交流这样分类的理由,让学生在分类交流中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异同,形成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的感性认识。最后引导学生用小正方体来摆大长方体、大正方体,学生在合作摆放中加深了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感性知识,又培养了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层层引导,学生一次次合作,使得整个教学浑然一体,自然流畅,使得学生的合作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同时又让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得到了发展。[1]
二、发挥特长,优化合作
小组合作并不是盲目的合作,在合作的过程中每名学生都要表达自己的观点,因此必须首先给他们自己学习和总结的时间,只有学生对该知识点产生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后才能在合作的过程中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和观点不同的学生展开讨论,这样才能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例如研究归一应用题:榨油厂用500千克大豆,榨出豆油67.5千克,2500千克大豆可榨油多少千克?出示题目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解答,再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思路,经讨论形成了正归一、反归一、倍比、比例解等多种思路。这样在每节课教学知识的重点或难点处开展合作学习,每个学生既可以按自己的思路去探索研究,又可以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相互帮助,在合作中完善、提炼和概括,使学生的个性、才能在交流与合作中得到激发,并且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学会合作,共同解决问题,使合作达到最优化。
三、学会合作技能,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在小组合作学习前,教师必须首先对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明确本次合作需要达到何种效果,以免学生以合作之名讨论一些和学习无关的内容。同时,由于小学生的能力有限,教师还要教会他们有效合作的方法,提高他们合作学习的效率。在实践锻炼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会逐渐增强,学习效率也会大大提高。例如:计算“7+6”,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后通过合作讨论,得出了多种解法:1.把6分成3和3,7+3=10,10+3=13。2.把7分成3和4,6+4=10,10+3=13。3.把7分成5和2,把6分成5和1,5+5=10,2+1=3,10+3=13。4.把7放在心里,往后数6个,得13。5.我会算6+8=14,所以6+7=13。学生的算法呈现多样化,他们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他们会把学习当作乐事,从而提高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并迸发出创新的火花。[2]
四、多维评价,激励合作
对学生合作效果的评价是一个关键的环节。小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因此会在教师的鼓励和表扬下表现的更加积极,没有受到表扬的学生也会在竞争意识和自尊心的促使下努力表现的更好,这样一来就促进了小组合作学习质量的提高。教师要认真倾听、总结学生的答案,對学生的答案做出明确的、鼓励性的评价,提高自己的评价能力、应变能力。对学生的评价要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3]如在教学小学数学“统计”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评价的环节:让学生分组合作,调查同学们最喜欢吃的水果,然后绘制成一幅统计图,以小组为单位在班上交流,并说说自己小组摆放水果的想法,组间互评,指出哪个小组绘制的统计图条理最清晰,自己组与他们组比有哪些优点和不足,教师再进行点评,促进了学生合作学习潜能的进一步发挥。
五、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单从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说,其重要意义十分明确,但是,不能光注重小组合作的形式,还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外,还要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健康的心理、良好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六、结语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体现自我协调,同伴间优势互补的有效学习形式。它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作用。这种学习形式既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等认知能力。在教学中,只要教师设计好合作讨论的内容和思考的问题,掌握好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就一定能够发挥它的效能,使各种层次的学生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知识和能力都得到培养,从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郑少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J].新课程学习:上,2013(01).
[2]马腾飞.对于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深入探讨[J].学周刊,2012(33).
[3]于丹凤.浅谈小学数学的合作性学习[J].中国校外教育,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