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关于“存在”的超越向度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y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0世纪,因为文明的快速发展,人越发对自己以及这个世界迷茫,工业的钢铁巨兽摧毁了大多人所拥有的信仰,西方哲学中的二元对立论越发突出,导致了经常性社会危机。人们急需一种理论来说服自己,这时候存在主义就应运而生了。
  “存在”是20世纪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对这个世界的一种独特见解,他指出人就是一种存在,这个世界也是一种存在,人是“在世界之中存在”。他通过对哲学的梳理赋予了“存在”这个词语新的含义,在西方二元对立的世界观下,用“存在”的角度观察和领会世界,从人自身出发去找寻存在的意义以及去了解世界是什么,这是海德格尔对哲学和人类做出的贡献。存在主义告诉人们:人可以找到心灵的家园,也可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一、存在的意义
  “存在”是什么,它有什么意义?海德格尔在他的《存在与时间》中写道:“存在的意义问题是最普遍最空泛的问题。但追问这个问题却也可能把这个问题本己地、最尖锐地个别化于每一‘此在’本身。”在这里他关注了作为个体的人是什么样的一種存在。海德格尔重提“存在”问题与时代大背景有关,随着科学、技术、文明的飞速发展,以前人们所相信的很多东西被解构了,个体的人缺乏归宿感,认为自己游离于这个人类社会之外,人有了一种被异化的感觉。存在主义的诞生就是为了解决这种个体异化的感觉问题。
  在西方哲学史中,存在问题是最根本也是最基础的问题,而且是与人类生存密切相关的基础性、根本性的问题。古希腊的哲人不断追问“存在”是什么,“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它曾使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之思殚力竭。”在探索“存在”是什么的过程中,人们直接将“存在”等同于存在物,这就使人们探索的“存在”隐而为彰,西方文明因此而陷入了危机。《存在与时间》重提“存在”的意义问题,为的是探寻一种可能解决这种文明危机的办法。在西方根深蒂固的二元对立思想下,存在主义的提出就是为了颠覆人们以往的观念,从而更接近真理,让人们的心灵找到一个归宿。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是德国哲学思想最深刻的转折,不论是对于20世纪亦或是对于后世都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这是有其原因的,一方面他是从希腊哲学的源头“存在”开始思考问题、思考哲学的,另一方面他又有了对“存在”的创造性发展。所以他的思想不仅是德国哲学思想的转折,也是理解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一个“枢纽”。
  二、人的存在——“此在”
  在海德格尔的学说里,人首先是一种存在,这是存在里面绕不过去的一个重要问题,即“此在”。从人被抛到这个世界开始,“在”(being)就开始了。人通达了自身存在的方式,“此在”。人作为“此在”,在开展的过程中,还受到了“现身”“领会”和“说话”的影响,因为它们是“此在”展开的方式。“现身”是人们被抛到这个世界后感受到的一种作为本体的情绪,即“烦”,人们时时刻刻都在“烦”。情绪是本体,你“烦”或者不“烦”它都在,人们要做的只是与它共生。而“领会”则是人们作为“此在”又时时刻刻不甘心“此在”,想着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或者让“此在”变成更好的“此在”,人们一直都在筹划和谋求一种可能性。
  “此在”要完成自己,首先,它将自己在这个世界中开展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谋求一种可能性;其次,在世界中存在的不仅仅只有“此在”,还有别人——“他在”,这让“此在”很烦神,因为两者时刻都在打交道;最后,那就是“此在”与“他在”形成的“共在”,“共在”的存在,使人们很容易就沉沦其中,然后人云亦云地随波逐流。因此,在未来那种种的可能性到来之前,人们还需要进行规划和选择,做出“先行决断”,这样在未来到来之前,就不会太过于茫然,也不会丢掉自我的独立性。人们重视未来的价值,从而通过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达到自我成功,最终实现自我超越。
  在快速发展的世界中,在不断变化的个体中,人的努力和追寻会得到一种什么结果,人可以选择什么样的道路,这是存在主义关心的问题。因为在科技文明快速发展的世界中,人拥有的信仰被层层剥蚀掉,追寻人存在的意义、给现代文明社会中的人一个心灵的家园,就是很重要的事情了。海德格尔认为,人从生下来的“在”最后变成毫无可能性的“在者”(being-itself),这中间的过程是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因此在最后的那个“在者”到来之前需要好好地生活,这也就是他说的“向死而生”。在这个从生到死的过程中,人就是“向一种可能性存在,也就是说,向一种可能事物存在,可以有这种意思:汲汲求取一种可能事物,亦即为使其实现而操劳”。人是一个过程,是一个完成自己的过程,完成了这个过程,回归到人们本来就是的那个状态中去,这是海德格尔给现代人指出的一条道路。“理解了死,才理解了生。生命从降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走向死亡,直到有一天到达终点,死亡始终如影子一样和生命一起成长。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每个人都‘向死而生’,也正因为‘向死而生’,生命才有了意义,才有了一种力量。”
  三、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从沉沦走向澄明之境
  海德格尔认为“在世界之中存在”是“此在”的一种基本建构,这种“在世界之中存在”表达的含义就是人与这个世界是一个整体,是无法分割的。在《存在与时间》中他指出:“往常只要一涉及‘对世界的认识’这一现象,存在之领会总是陷入‘外在的’、形式上的解释。这种情况的标志是:如今人们习以为常仍把认识当作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而这种看法所包含的‘真理’却还是空洞的。主体和客体同‘此在’和世界不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这是海德格尔给人们“存在”的解释,他的观点是这个世界上的“存在”需要人去显现出来,人这种“此在”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才显示出来自己“是”什么。而且人只有不断地与这个世界互动才能“领会”世界“是”什么。
  在“此在”与这个世界互动的过程中,“此在”面临一种与“他在”的“共在”,这种“共在”很容易让人失去自己的独立性而沉沦于这个世界之中。对此,海德格尔给出了一种道路,它让人从琐事中解脱出来以恢复本真的我,即“向死而生”。之所以“向死而生”,是因为“死是最本己的、无所关联的、不可逾越的而又确知的可能性,而其确定可知本身却是未规定的”。“先行到死中去”让人面对最本真的我,让人获得一种力量去从尘世的琐事中解脱出来,以积极的态度尝试各种可能性让自己变得更好。
  心理学上有种治疗方法,就是让人想象死亡以后还有什么最想做的事,从而让人鼓足勇气勇敢地去生活,加倍得过好每一天,活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跟海德格尔的“站在泥沟里仰望星空”和“向死而生”不谋而合,两者都是让人找寻本真的自我。按照海德格尔的理论,人只要活着就有可能性,在那个“在者”还没到来之前,人们依然拥有选择的权利,人们依然是自由的。也正如德国著名诗人荷尔德林所说:“人生充满劳绩,但仍诗意地栖居大地上。”
  人们是永远没有完成的存在,“知其不可而为之”、不竭创造和永恒超越是人的本性。也正如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说,我们的每一步都在走近自己选定的终点,我们正一步步营造我们自己的结局。人们的存在本来就代表了无限多样的可能性,而所有人们“此在”的形态也都只是在无限可能中被实现的那一种。在那一天到来之前人们应该好好地关照自己,甚至能在混乱、波动和冲击中受益和成长,让自己在这个尘世获得幸福,把所有的“此在”和当下都活出生命中最好的样子。与此同时,人们也能由衷地致力追求所在组织的希望、价值、意义和自由。对死亡的反思和对生命意义的找寻是海德格尔对人最大的启示:从沉沦走向澄明之境。
  (北京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其他文献
瞿汝说是明代后期著名的文献学者,其一生经历嘉靖、隆庆、万历及天启四朝。万历年间中进士,官至湖广提学佥事,著有《皇明臣略纂闻》等书。早年以文会友,与瞿纯仁、邵濂、顾云鸿共同创立拂水文社,后期与谢肇淛、叶向高等人交往颇深。在与诸友人的交游中,瞿汝说的治学方向产生了从经学到史学和兵事的转变。本文通过对其生平交游的考述,为展现晚明士大夫学术创作和交游提供个案分析。  常熟瞿氏是明代江苏地区的望族,先后有数
期刊
随着演艺项目的发展和观众需求的不断变化,观众拓展在当下成为演出市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艺术管理专业的角度出发,从艺术普及、演出季规划、资源获取、品牌战略四个方面进行探讨,试图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观众拓展策略。  如今我国各大城市的剧院兴建,孕育了繁荣的演出市场,各类演出项目也支撑着各大剧院的运营。总体来说,经典演出项目无论是戏曲、话剧还是其他音乐类表演,都依然保持着良好的观众反应。但大部分新创性的
期刊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了正考父在家庙鼎上所铸的三十一字鼎铭,本文通过对鼎铭中“三命”问题的探讨,对先秦官制、世袭制度、正考父家族世系关系进行说明。通过音韵学和文字学方法,笔者简单考证“偻”“伛”二字的排列顺序,以便于读者或相关学者选择文献善本,找到可靠的史料解读历史。  《史记·孔子世家》中所记载的正考父是一位德才兼备的谦谦君子,正如《初学记》中所赞:“恂恂正父,应德孔盛。身为国卿,族则公姓,年在
期刊
社会不断发展,使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消费方向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设计领域也趋向于与各行各业展开合作,其中,对历史文化相关产业愈发重视。近年来,各大城市博物馆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博物馆的文化创意产品也慢慢发展壮大。同时有一些博物馆的文创产品创新性欠缺,甚至存在直接仿照的情况。对此,本文分析当下博物馆的发展状况并提出博物馆文创产品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  一、文创产品现状分析  (一)文创产品的发展  近
期刊
矫健是中短篇小说作家,以报告文学成名。其作品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主题。不同文化的相互影响,赋予了其作品极大的魅力。本文从矛盾挣扎的人物形象、文化碰撞的故事情节、感悟人性的复杂主题、隐喻意义的环境描写四个方面对其作品集《天局》的内容进行深入地分析。  《天局》是2017年作家出版社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收录了六篇小说,分别是《天局》《快马》《高人》《命运玩笑》《珍邮》和《圣徒》。作品塑造了复杂的
期刊
隨着生产力的持续快速发展,文化与艺术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涂鸦艺术作为世界性的艺术,在近年来发展得尤其迅猛,从地下走向世界,开创了独具风格的全新艺术形式。当涂鸦艺术遇上服装设计,二者融合的速度之快在服装设计史上都属罕见。确切地说,近年来具有丰富内容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的涂鸦文化艺术之所以发展迅猛,服装作为载体起到了推动作用,而涂鸦本身更是成就了众多的服装品牌及服装设计师。  一、涂鸦艺术综述 
期刊
赣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的代表。随着流行文化诸如街头舞蹈、流行歌曲等的发展,赣剧一度受到冲击。为此,赣剧相关从业者应顺应时代发展,提出创新赣剧的方式。本文以赣剧《红珠记》为例,从唱腔设计、文本创新、灯光设计创新三个方面探讨赣剧的历史传承与现代创新,力求弘扬、发展赣剧文化。  一、赣剧的近现代发展概况  就近现代赣剧而言,它经历了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长期动荡的1842-1945年,这个时
期刊
歌曲《我的深情为你守候》,是由我国著名词作家陈道斌作词、著名作曲家栾凯作曲、女高音歌唱家张妮为原唱的一首声乐艺术作品。歌词情深意浓、曲调优美,具有鲜明的风格,广泛受到人们的喜爱和推崇,被广为传唱。歌曲《我的深情为你守候》作为一首优秀的现代艺术歌曲,蕴含着深厚而真挚的情感,无论是歌词还是旋律,都表现出创作者对于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之情。本文简单分析歌曲《我的深情为你守候》的创作特征和演唱特点。  栾
期刊
《月亮与六便士》是英国著名作家毛姆的代表作,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不言而喻,小说中体现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对立,讲述主人公在面临现实和理想的抉择时做出的令人匪夷所思、却又在意料之中的决定,小说主人公做出了很多人们想做却不敢做的事情。  从苏格拉底时代到莎士比亚时代,再到国内的《红楼梦》,自古以来,古今中外的伟大著作多诞生于悲剧之中,悲剧又从实际生活里诞生,《月亮与六便士》便是如此。主人公包括书中其他角
期刊
“吾丧我”是《庄子·齐物论》的关键思想,历代学者不断进行阐释。通过以《庄》解《庄》的阐释方法,分析“吾丧我”的含义以及如何实现“吾丧我”,这是一种更易贴近庄子思想、解读庄子的方法。“吾丧我”通过“心斋”“坐忘”与“以明”三种方式逐步抛弃形骸、成心与是非,达到内心虚静,最终达到物我统一、万物齐同的至高境界。  《庄子》一书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历代研究者不断从各种角度解析庄子的思想。《庄子》分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