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XO,你何时博客?

来源 :新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tguo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博了吗?继“你Q(QQ)了吗”、“你mail了吗”之后,成为新的网络流行语言。有积极分子狂热地预测,以后至少将人手一个博客网址,这就如同每个人都有Email、每个企业都有网站一样。可对于保守的中国企业家来说,这可是件开玩笑的事情。“写博客,那不是胡闹吗?那不是做秀炒作吗?”这是他们的第一反应。可我们看看那些被中国企业视为标杆的跨国公司,其CEO、CFO、CMO(统称CXO)都做了些什么? IMM、波音、甲骨文、SUN、微软、通用汽车的高层管理者,都在写博客。
  目前,在中国,博客大多属于闲来无事的草根百姓玩的东西。此外,便是那些本来没事也要折腾出事来的演艺明星、导演、作家耍弄的玩艺儿。而一向以异类营销著称的潘石屹可谓是企业家中的稀缺分子,可他在写博客后,总是被人善意地提醒:“不要太浪费时间了。”“每天写,思想会被稀释掉的。”
  但在真正的营销高手看来,营销的本质就是分享,就是沟通,在沟通中与人分享企业的价值,而不是单向地硬性推销。所以有人认为,拒绝博客营销,便是拒绝企业的未来。
  也有人承认博客营销的好处,但认为它放大了企业的风险界面。
  博客营销,到底能为企业带来什么?
  答案或许就在笑看、错看、冷眼看博客之中。
  
  中国企业,笑看博客还是错看博客?
  李志起
  
  在热闹非凡的博客面前,绝大多数中国企业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沉默。
  现在的博客热,更准确地应该称之为明星博客热,我们看到的浏览率最高的几个博客是电影明星徐静蕾、作家韩寒,还有“超女”李宇春、张靓颖等。除了一个很难界定角色的潘石屹,我们很难发现商业社会的主流力量——中国企业家的身影。这与中国企业家一向喜欢追“新”的行事风格不相符。
  冷眼面对博客的背后,其实是中国企业家对博客有着巨大的误解。
  
  博客真的能改变企业吗?
  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企业对博客的认识显然与中国企业不一样。
  社会性媒体会议BlogOn发布的“2005年社会性媒体调查”(2005 Social MediaAdoption Survey)报告认为:企业博客开始兴起,企业正在使用博客对内对外进行交流沟通,以增进客户关系、改善商业活动。这次调查发现,在那些还没有博客的企业中,70%的企业对博客的态度是肯定的,其中7%打算马上开始博客,13%打算一年内开始。超过40%的被访企业都是CEO亲自博客!
  这些企业的博客仅仅是一场“娱乐秀”吗?答案是否定的。接受调查的公司涉及各个行业,包括广告营销公司、计算机及电子产品制造商、银行、租赁公司、汽油供给商、运输公司等。调查得出的最重要结论是:博客将企业与外界的沟通带到企业防火墙以外,直接加强企业与市场的对话,并改变了过去单向的对话方式。更有61%的企业利用对外博客作为一种公共关系和营销策略,把它作为领导人表达思想的阵地。企业普遍认为:博客能够帮助他们提高品牌认知,加强对外交流,获得客户反馈。
  这些企业热衷博客,鼓励自己的高层管理人员和员工写博客,是因为它们敏锐地意识到,一个全新的沟通时代已经到来。正是博客的出现,颠覆了企业与消费者、媒体、社会公众和其他组织的传统沟通方式:那些单向的、难以互动的广告、公关活动和隐性的新闻宣传等陈旧营销手法正在被企业抛弃。
  更准确地说,是新时期的消费者发动了这一场革命,而不是企业。网络时代的消费者已经被信息技术完全改变。他们不再满足于仅仅通过传统媒体(电视、报刊和广播等)被动地获取各种消费资讯,更不喜欢企业通过轰炸式的广告强行将广告信息灌输进自己的脑袋。今天的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已经变得更加清醒和理智,企业要想打动他们,就必须学会寻找他们喜欢的沟通方式,否则企业的营销费用很容易打水漂。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尤其需要学习博客式传播的价值。由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置身于社会公众的视线之中,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价值和理念,所以他们的一举一动尤为引人注目。如何运用博客建立与外界良好的公共关系,就是许多西方企业CXO所关心的新课题。
  另一份调查结果显示,美国《财富》排行榜500强企业中,起码有两成企业的高层管理者拥有自己的博客。IBM、Google、HP、苹果、Oracle高科技公司更是首当其冲,当然也少不了通用汽车、波音等一大批传统公司。Sun总裁乔纳森·施瓦茨和微软高管罗伯特·斯考伯的博客,都非常受人欢迎。他们的博客行为,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消费者和顾客的需求,建立了良好的公众关系。而他们的博客也常常成为记者寻找重要新闻线索的途径。相比于传统的新闻发布会,媒体更喜欢博客的方式。
  
  我们会不会输在博客时代的起跑线上?
  在对待博客的态度上,企业家潘石屹表现了他一贯敏锐的感觉。在他的博客上,大到行业走势、政策变化,小到工作趣闻、心得体会,都有非常好的记载。高达1000万以上的浏览率、成千上万的读者回应则证明了他这样做的价值,这些文字还常常被其他门户网站和报刊广泛转载。无论你是不是SOHO中国的客户,你都已经在接受这个“中国地产创新营销第一人”的深度影响。从早期的事件行销,到后来每周必去网络聊天室,到现在几乎每天都做的博客,正是通过这些看似与正规房地产营销毫不相干的动作,潘石屹将SOHO创造成中国地产界中少有的另类:广告大概做得最少,绩效和口碑却广受赞扬。从博客的角度来看,潘石屹则可能是中国第一个从博客效应中尝到甜头的企业家。
  但在绝大多数人眼中,博客仅仅是个娱乐工具,是少数人的“个人秀”。博客所体现的“零距离沟通”的魅力,常常被用来满足我们窥视别人的欲望,而不是实现自我表达、传递价值的好工具。我们没有意识到,今天的中国市场,已经需要我们改变对消费者和市场的既有判断,更加需要尊重消费者的主体意识;需要调整我们的营销传播策略,真正实现以消费者为中心,而不足以企业为中心,彻底改变过去那种强迫式的、单向的、广众式的传播方法。
  我们丝毫没有意识到它们即将过时,却还沉浸在对已往传播策略、工具和方法的满足中。在中国一流企业的行列中,无论足优秀的家电企业、食品企业,还是本应在潮头浪尖舞动的IT、网络企业,无论是联想、格力、娃哈哈这些在市场上起家的企业,还是中国移动、中国石化这些垄断巨头,如果审视它们的营销方法,我们能看见的还是过去十几年中屡见不鲜的广告运动:每年用数千万乃至上亿元广告费集中投放,试图不辨雌雄地打动最大多数的消费者。
  在这种思路的指导下,营销正在成为一个最没有创意的工作。我们总是试图以 简单的、程式化的、粗放式甚至略带暴力性的传播,去改变消费者的心智,而不是观察他们的真正需求。中国的企业负责人,包括营销负责人,也总是习惯躲在重重幕后跟消费者“做沟通”,而怯于将自己亮相,更不会主动走到台前去倾听。当我们还在抱怨广告失效、营销费用居高不下、消费者冷漠时,我们为什么不反思一下,自己的沟通方式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漠视,对消费者的漠视。绝大多数中国企业的营销并没有真正转变过来,让自己跟消费者的心贴得更近一些,这在全球化竞争时代实在足一个可怕的事实。如今的本土企业与跨国企业是在同样的环境里竞争,我们原先拥有的诸如成本、文化等优势正在一点点丧失,而在把握消费者、理解消费者这一核心问题上,我们又开始力不从心。
  中国企业对博客的冷谈和误解,正好反映出我们在这个快速变化时代的不适应和窘迫。中国营销人对博客的不敏感,则反映出我们营销观念和手法的粗糙和僵化,对新的营销工具和传播手段的轻视。对于博客现象以及博客对传统传播模式带来的巨大冲击,大多数中国企业都理解得过于肤浅。
  所以,更重要的不是用不用博客,而是我们能不能在不同的时期都能找到更好的、与消费者和客户互动沟通的模式。无论是广告、公关、促销还是事件,我们在设计这些营销活动时,都可以从博客的巨大传播效应中得到启发。善用博客的企业,已经发现博客能帮助它们大大提高沟通效率和效果。
  行动起来的企业已经在尝试中获益。2005年8月,IBM专门发布了针对投资人的Podcasts站点重点讨论商业和技术问题,如银行业、购物和网络游戏等,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IBM的战略和产品,这项举措受到了投资人的欢迎。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长期赞助商,可口可乐在都灵冬奥会期间发布了一个对话交流式的营销网站Torino Conversations。这一新型网站具有Podcasting、图片发布、读者评论等功能,并付费招募6名大学生,他们分别来自中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从冬奥会观众的角度,以博客的形式实时报道冬奥会,并宣传可口可乐的产品,短短几天,网站浏览就达数十万人之众。IBM和可口可乐并不因为自己的强势地位,以及传统营销手段的运用,而忽视与外界沟通的机会。相反,它们在努力制造自己与各类目标人群更紧密、更有效的接触机会,让消费者感觉到它们的价值。
  当我们将自己所处的新时代称之为“博客时代”时,我们却没有意识到博客已经真正地、深刻地改变了我们曾经习以为常的工作、生活和消费模式。当我们经常为营销手段失灵而困惑时,我们恰恰忘记了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消费者本身的变化。当国外的企业博客、CXO博客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蔓延时,我们究竟应该思考些什么呢?无论如何,对中国企业来说,在这个变化越来越快的年代,博客不应该成为我们营销的盲点。
  (本文作者为北京李志起营销服务机构总经理)
  
  现在迎头赶上,否则以后自尝苦果
  玄伟剑
  
  每一秒种都有一个博客诞生。除了芸芸众生的草根网民外,很多企业也开始博客了。
  在这场席卷全球的博客热中,一些关注web2.0的风险投资、博客创业者以及大量想在博客中寻找生意的人还在苦苦寻找博客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或者想着怎么在博客里打广告。其实,很多人忘记了一点,对传统企业来说,写博客本身就是最大的营销,尤其当写者的身份是CXO的时候。
  可喜的是,在全球“财富500强”公司中,IBM、微软、波音等都已开展了企业博客,不少大企业都将博客作为重要的营销战略,由企业高层亲自抓,亲自写博客,回复评论。这种由企业高层CEO、CFO、CMO写博客的现象,我们不妨称之为CXO博客。有人认为,CXO时间很宝贵,花费时间写博客、同博客聊天是天大的浪费。但在具有前瞻性眼光的CXO领袖们看来,这是很划算也是非常必要的投资。
  以波音为例,这家公司授权其营销副总裁兰迪·贝斯勒开设博客同客户对话。贝斯勒对其博客上的评论做了大量回应,并由此对波音787梦想飞机的营销产生了直接推动的效应。Sun公司主席兼首席运营官施瓦茨就在博客方面投入了非常多的精力,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开发人员和金融专家在博客世界非常活跃,而这两个方面的人士恰恰是Sun公司的主要营销对象。2004年,施瓦茨开始写博客,两个月后升任Sun公司主席。博客成为了他同众多关注Sun公司的人群交流的场所。他不无感慨地说:“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有越来越多的人告诉我他们在阅读我的博客。”施瓦茨甚至反问记者:“我还有什么其他途径来影响开发者呢?”事实证明,Sun公司对博客的审时度势已经得到了巨大回报。
  这些CXO营销高手们明白:“营销就是交流。”博客的出现和迅速普及,真正使企业同客户交流的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传统上,企业和客户的交流基本是单向的,企业通过信息发布、销售广告和媒们艮道的方式接触客户个体。然而,活生生的企业在传统的发布式、推送式的营销策略下变得冷面起来。更重要的是,潜在的消费者则几乎没有任何便利的方式来给企业反馈。显然,在传统方式下,企业和客户的交流足不存在的,抑或是名存实亡的。相反,博客的种种特性则使其成为天然的交流平台、营销平台。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传统营销多为一点到多点的集中推送式,而博客营销则是多点到多点的网络营销式,甚至初步具备了能量巨大的P2P(Peer协Peer,对等网络)传播特点。举例来说,一个客户如果对某个公司、某项产品非常满意,那么他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上褒奖一番。请记住,这种夸奖是来自客户的、由衷的,因而更易于让博客读者接受,其中既包括亲友圈子,也包括博客圈子。而这些接受了这种意见的博客们,又会继续将意见传递下去。相反,如果一个客户对某个公司、某项产品心有不满,那么企业开设的博客就可以成为客户提供反馈甚至发泄不满的渠道。
  有些企业领导人会恐惧博客中客户的负面反馈。而事实是,一个企业很难做出让所有用户满意的产品。与其让心怀不满的用户去敲竞争对手的门,不如自己打开大门让用户来做客、来反馈,即使是来抱怨的,也远胜于用户无声无息地走开却永不再回头。要知道,用户的反馈也是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的。多数情况下,用户主动反馈,这就表明他对公司、对产品是怀有希望的。这时候的博客营销,立足于及时反馈、排忧解难,往往可以挽留住宝贵的客户。
  无论如何,应该牢记在博客世界中,博客经常会同时扮演两个角色:受众和传播者。而无数兼具这两重角色的博客们聚合到一起,就会进发出博客世界巨大的传播力量。实际上,在这种特定传播意义上 的博客营销也是一种口碑营销(word-of-mouth marketing)。只不过,博客世界的零传递成本、零传递距离,结合高度的社区信任、高度的意见导向,使得口碑营销可以在博客世界中推行得如鱼得水、淋漓尽致!
  营销专家杰里米·赖特别《博客营销》一书中写道:“将商业决策建立在用户反馈和商业智能的基础上,可能是你所能做出的最聪明的举措!”博客营销为企业所提供的恰恰就是这样的契机。对于还没意识到企业博客重要性的CXO们,我的建议是:“现在迎头赶上,或者以后自尝苦果。”在这场全球博客大潮中,如果你的企业错失了博客这方天地,那么竞争对手将会抢先一步拉开差距。
  (本文作者为美国密西根大学资深软件分析师、著名lT评论人)
  
  企业家博客后
  袁 岳
  
  企业家开博客,如今主要是实名博,且多在新浪的名人博客里面。大致主要是两类,一类是房地产企业家如王石、冯仑、任志强、潘石屹等,一类是IT企业家或高级经理人如王冉、李开复等。而他们的博客内容也大致足两类,一类是专业教化与论说类,一类是工作生活流水账类。
  IT类企业家开博似乎不难理解,因为他们离网络技术最近,知识也最多,但实际上大部分大名鼎鼎的IT企业家如李彦宏、张朝阳之类却并没有开博。按李彦宏的说法“是没空去弄”。但按照“只要是重视的就一定有空”的规则,可以推断,其他IT企业家可能并不认为或还没有认识到博客真正有多大的价值。而房地产企业家的开博且其规模之大颇让人侧目,在我个人看来,这个群体开博的原因也许有这样五种可能:其一,房地产是个需要不断打口水战的地方,所以博客作为一个可用的传播工具自然不会被冷落;其二,房地产业会聚了一批思想前卫的企业家,他们对新事物的关注度远大于其他行业群体;其三,房地产作为一个与用户生活方式关联度极高的行业,其企业家对于与公众生活方式中最具新鲜性的影响因素及可供使用的影响工具最为敏感,因为他们的目标用户也正足同样对新鲜事物敏感的人群。看了红石的《SOHO小报》、万科的《万科周刊》,就可以明白这个道理;其四,房地产的利润最好,因此吃饱了撑着的企业家也最多,博客作为一种有影响的花活比较适合这些哥们去玩;其五,房地产企业家的形象意识最强,而博客在形象传播方面提供给本人的掌控性最好。
  不过,企业家开博不可能像木子美那样坦诚,也不会像许多情侣博客那么酸甜,因此他们只能在做论说与写流水账这两道门坎内选择。大众对名人的日常生活倒也有点“偷窥”的兴趣,不过,企业家一则本人魅力不及徐静蕾的私生活那么有吸引力,二则也不可能老实到把自己的床笫私情与桌子下面的交易放到博客里,因而流水账式的企业家博客注定只有少少的粉丝可吸引。而易操作的则在教化(如李开复的博客)和热点议题(如潘、任富人区、穷人区之辩)。比较而言,后者弄得好可以比前者吸引更多的眼球。
  企业家开博本身可以丰富对其本人形象及其企业形象传播的工具库,也可以表现企业家本人的人格丰满性。很多企业家原本只有生意人士的脸谱,而博客则可以从才情、智慧、趣味等多方面发射信息。而通过博客,企业家也可以在与浏览者的互动,与其他博客网络的对比中,学到更多的传播知识,如议题的选择、标题的选择、长短的配置、与评论者的互动。毫无疑问,介入博客的企业家,在与最前卫的网络舆论积极分子的沟通中得到许多。
  当然,博客也不是全然没有风险,博客论题的选择及表态使得人们可能对于某个企业家的立场与人格加以定性,这种定性,尤其是负面定性则会危及企业家形象,甚至生意的形象;同时,博客面对的是一个开放式互动的阅读群体,博客企业家可能会面对某些令人难堪的投诉、批判、攻击与责难。博客是一个快速变化的媒体平台,长期有效地吸引受众需要有良好的内容变化与周期管理,这种持续的工作量、波动的点击变动,对于博客作为一种形象传播工具的管理提出了挑战。
  开放本身扩大了获取效益的机会,也扩张了风险的界面。在虚拟的互动平台上诞生的企业家博客,其受宠与走衰趋向值得我们关注与省思。
  (本文作者为北京零点调查集团董事长)
其他文献
最近,德尔惠同美国哈林巫师篮球队签署冠名赞助协议。美国哈林巫师篮球队不仅仅是德尔惠的新代言人,更为重要的是,它是周杰伦代言德尔惠品牌以来所宣扬的时尚体育的一种更为清晰、更为贴切的表达。因为“哈林篮球”,德尔惠终于在鱼龙混杂的体育用品界率先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  2006年3月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世纪篮球馆,美国哈林巫师花式篮球队与运动品牌德尔惠签署冠名赞助协议。美国哈林巫师篮球队号称“历
期刊
400万数字电视用户的“当量”将使国内日渐兴起的新一轮电视购物热潮达到一个爆发的临界点。与大卖场和电子商务相比,新型购物频道营销有四大基点,即选择产品、节目制作与播出、呼叫中心、物流配送与售后服务。这四大基点也正是购物频道吸引顾客的“镇山法宝”。  “下个月开始,快乐购物频道的覆盖目标将直指南京、杭州、深圳、佛山、青岛、大连等经济发达城市。”在记者面前,朴兴烈没有掩饰自己的“野心”。  作为3月1
期刊
星光大道,群星汇集,从理念到内容到形式的全新突破,运用电视传播手段所带来的震撼效果,这是停办了3年之久的CCTV体育颁奖活动以及中国体育风云人物颁奖活动重新举办带给我的感受。  与前两届CCTV体育颁奖相比,此次颁奖在气势和理念上有很大不同。晚会开幕时举行的星光大道仪式,可以说是在中央电视台的别开生面之举。在中央电视台,即便是春节晚会,也没举行过如此盛大的仪式。不过,这只是形式上发生的变化,更为重
期刊
2002年,TCL把橄榄枝伸向这项在中国还很年轻、普及率相对较低的运动时,看准的就是这个领域的丰厚回报;同时,这也是TCL向全世界展示品牌的绝好平台。    5年高端探索    TCL与高尔夫运动结缘于2002年。这一年,首届TCL高尔夫精英赛在广东省东莞市海逸高尔大球会举行,奖金额、规模、影响、宣传等方面都创下了中国高尔夫比赛记录,掀起了中国高尔夫运动的一个高潮。首届TCL高尔夫精英赛由亚洲PG
期刊
大奥运催生下的体育营销,在太部分企业家眼里,依然是一头雾水,企业对于体育营销的困惑,已经从概念的缺失发展到了对具体操作的无所适从。那么企业在介入体育营销时,究竟应该避免哪些误区呢?  2004年起,随着一系列体育营销活动的出现,体育营销越来越为企业所关注。大奥运下的企业营销战略,必然是今后企业营销的主题。  而恰恰,大奥运催生下的体育营销,在大部分企业家眼里,依然是一头雾水,至少现在是这样。企业对
期刊
存量的有机整合能为企业开拓新的利润空间。2004年,Y省邮政局将原来由各地市邮政局及县邮政局采购邮政用车项目进行存量整合,要求下属各邮政局将全年购车计划于年初上报省邮政局。由于Y省邮政局属下有近百个县级邮政局,Y省邮政局将全年的购车数量整合后,在与厂商进行的采购谈判中,讨价还价的能力明显增强,最终采购价格较原来下降了20%:同时,在售后服务方面,还争取到了重点大客户服务保障待遇。  整合所带来的好
期刊
因为过了6个年头,再称呼21世纪为新世纪,似乎与与时俱进的精神相悖。但是如果人们可以选择忘却,估计相当一部分人不愿意迎接这所谓的新世纪。看看这6个年头的风风雨雨,对于人类来说,要忘记它是做不到的。  2000年全球互联网泡沫破裂,2001年“9·11”恐怖袭击,2003年SARS肆虐,2004年年底印度洋海啸。  消停过吗?大自然的灾难和恐慌。减少过吗?人类的伤痛和无力感。“在收获季节寒冷的半夜/
期刊
当世界足球32强在绿茵场上捉对厮杀的时候,中国国内媒体也将在另一个市场上进行着一场“眼球”世界杯的争夺战。相比以往的世界杯足球赛,无论是电视媒体还是网络媒体,此次世界杯足球赛都有着太多的亮点。    央视“反策划”节目营销    1998年通过中央电视台收看世界杯足球赛的观众超过28亿人次,2002年这个数字超过了70亿。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预计全球将有近500亿人次通过电视收看,平均每场比赛电
期刊
人物3年点评:面对以淘宝为首的国内C2C网站的强大攻势,吴世雄掌舵不到一年的eBay易趣似乎仍处于守势。虽然不见“新官上任三把火”,但是在“聚集主流有用户”的吴氏路线指引下,eBay最趣正在有条不紊地提升内力。然而在中国极不规范的市场环境中,“乱拳打死老师傅”也并非没有先例,且看吴世雄如何应对。    上午8:30,当斜挎着背包的吴世雄出现在—上海嘉乐士广场12层eBay易趣办公大厅时,一声嘹亮的
期刊
少帅潘刚的确是风头正劲:他领导的内蒙古伊利集团(以下简称伊利)在2005年刚刚突破15亿美元的销售额,虽然只是在国内乳品行业称王,在全球范围内还算不上一个超级公司,但因为他和他领导的企业在中国的独特地位和影响力,他从3500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当选全球青年领袖,被认为是“优秀的中国食品业代言人”。  从2004年年底升任掌门人到2005年,有媒体这样评价潘刚和潘刚上任后的伊利时代:“潘刚带领公司牵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