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四川成都天府系统科学研究会参与的“人造月亮”构想有望在2022年初步实现。 “人造月亮”的构想最早源于一位法国艺术家:在地球上空挂一圈镜子做成的项链,让它们一年四季把阳光反射到巴黎的大街小巷。美国及俄罗斯都曾对“人造月亮”进行过深入探索,希望为人类夜间活动带来便利,甚至实现军事运用。 未来的“人造月亮”预计部署在500千米以内的低地球轨道上。研究人员表示:我国的“人造月亮”其实是一种携带大型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成都天府系统科学研究会参与的“人造月亮”构想有望在2022年初步实现。
“人造月亮”的构想最早源于一位法国艺术家:在地球上空挂一圈镜子做成的项链,让它们一年四季把阳光反射到巴黎的大街小巷。美国及俄罗斯都曾对“人造月亮”进行过深入探索,希望为人类夜间活动带来便利,甚至实现军事运用。
未来的“人造月亮”预计部署在500千米以内的低地球轨道上。研究人员表示:我国的“人造月亮”其实是一种携带大型空间反射镜的人造空間照明卫星,预计其光照强度最大将是现在月光的8倍。按照相关研发计划,2020年“人造月亮”完成从发射、入轨、展开、照明到调控的整体验证工作后,2022年3颗“人造月亮”将在我国三大卫星发射基地选其一展开发射工作。“届时,这3面巨大的反射镜将等分360度的轨道平面,3颗‘月亮’交替运行可实现对同一地区24小时不间断照射,反射的太阳光可覆盖地表3 600~6 400平方千米的范围。”
针对网友担心的影响生物作息等问题,研究人员表示:“人造月亮”的光线强度与照明时长均可做调整,照明精度也可控制在几十米之内。虽然说“人造月亮”是月光的8倍亮度,但考虑到大气运动等因素影响,工作区的实际光照度相当于夏季的黄昏时刻。届时,人们能感受到的“人造月亮”光照度,为路灯光照度的五分之一左右。而且其可以做到“指哪打哪”“亮度可调”,不必担心“生物钟错乱”这种问题。在“人造月亮”运转期间,人们仰望夜空,只会看见一颗格外明亮的星星,而不是大家想象中的一轮圆月。
摘自2018年《科技日报》
其他文献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44分) 图1示意的“沟垄法”是我国很早出现的耕作方法。旱地作物在南方主要种植于垄上,在北方主要是沟播。西北某地区种植马铃薯采用沟内播种、垄面覆膜的栽培方式。读图完成1~2题。 图1 1.南方地区的旱地作物普遍种植在垄上,主要是因为: A.石漠化严重,土层较薄 B.多阴雨天气,光照不足 C.纬度和海拔低,气温太高 D.降水量大,水分太多 2.西北某地区垄面覆膜
一、单选题 三江平原是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素有“北大荒”之称。在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前,草甸、沼泽茫茫无际,亦有成片森林,野生动物繁多。开垦后建有许多大型农场,如今“北大荒”已变成“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据此完成1~2题。 1.三江平原黑土广布,在开发利用中一般不会出现的是: A.水土流失 B.土壤肥力下降 C.土壤污染 D.酸雨 2.三江平原停止围垦后,耕地不再增加
一、课标解读 本节为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Ⅰ)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课程标准要求“运用教具、学具或通过计算机模拟,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课标强调对教具和学具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让学生从感观上认识地球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将抽象的地球运动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化,从而降低学习难度,并注重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变化、分析现象产生、总结地理规律的能力。
摘 要:文章基于提高学生理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利用物理学的相关概念、定律,对“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中疑难问题进行解释、演绎和剖析。 关键词:科际联系;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地球运动 高中自然地理部分知识和物理知识交叉的地方较多, “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章节中涉及不少物理概念,对高中地理教师的科学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地理教师不但要能讲清本学科知识,而且应借助物理学相关理论解释地理事象,增强地理
摘要:本文精选2017年高考地理全国卷好题,侧重从巧设情境、聚焦热点、记住乡愁、立足区域认知、综合导向等十个角度进行赏析,并对部分商榷试题提出进一步思考。 关键词:高考地理;全国卷;地理试题;赏析 2017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卷的命题紧紧围绕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以“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为考查要求,在延续近年注重“能力立意、素养导向”的基础上,稳中求进,涌現
为考察传统聚落的形成特点,了解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我班同学在地理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桐城的宰相墓、六尺巷、文庙、孔城老街四地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古代风水、儒家思想等对传统建筑、聚落的影响,领悟从先民建筑中学习到的“人地合一”理念。 一、文庙——儒家思想与建筑 桐城文庙是明清以来当地祭孔的礼制性建筑群,文庙祭祀的是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该建筑群也是儒家思想最好的体现。 文庙选址:文庙位于桐城县中心,
摘要:高考作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高考地理试题具备哪些特性、蕴含着怎样的“教学导向”?浙江省汤国荣网络名师工作室策划了“从高考试题的价值取向觅中学地理教改之路”专题研讨活动,组织了工作室核心成员对“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Ⅱ地理试题”进行了详细的剖析,期望能探寻出高考试题的命题特色和价值取向,明晰中学地理教学改进之方向。 关键词:全国Ⅱ卷;试题特点;价值取向;教学导向 在情境中见“地”
中亚是世界地理教材中亚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复习阶段,更加侧重将各独立要素整合成整体知识框架。本节课是高中复习课,意在通过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相关联系,理解位置对于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树立科学的人地关系。 一、说教材和学生 中亚是区域地理中亚洲第四部分教学内容。通过前三部分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推理分析某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方法,即分析位置和范围、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 二、说教学
一、单选题 2009年初,英特尔公司关闭上海封装测试厂,将其产能合并到成都工厂,同时增加上海总部及其投资性公司的投资。据此完成1~2题。 1.当初英特尔公司到上海投资建厂,主要考虑上海具有: A.廉价劳动力,广阔的市场 B.发达的科技,便利的交通 C.优惠的政策,廉价的土地 D.温湿的气候,优美的环境 2.2009年初,英特尔公司将上海封装测试厂归并于成都市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
摘 要:学科核心素养对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意义重大。在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方面,传统地理课堂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为此需要拓展学生的地理学习途径。文章以自媒体应用为例,探索拓展地理学习的新路径以及自媒体应用中教师关键作用的发挥途径,以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地理核心素养;自媒体;学习途径 一、落实核心素养需要拓展地理学习途径 核心素养培养是落实党中央立德树人育人目标的重要举措,对提高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