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整体构建例谈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yzhang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和文化修养。语文教学中的字、词、句、段、篇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必要刻意着力去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而是要有整体构建的意识,将文化素养的培育融入语言的理解与运用之中,通过反复实践,促成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语言 文化 整体构建
  所谓核心素养是指最根本的、最重要的素养。新课标把核心素养分成四个维度: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其中,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因此语言包含了思维。文化包含了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文学艺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等,自然也包含了审美。因此,语文的核心素养即指一个人的语言能力和文化修养。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如何正确处理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整体构建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成为衡量教师语文教学成效的重要指标。
  一、建构汉字意义,渗透汉字文化
  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学习生字时,学生掌握了字音、字形还不够,还要引导学生构建字的意义,这样才会使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例如,学生在学习生字“餐”的时候,下面的“食”字容易记住,但上面部分容易写错。这时,可引导学生观察联想:右上部分的“又”字,实际上是一只手,左上部分是以刀插肉,“夕”字实际是画的一片肉,合在一起就是以刀插肉吃。这样从字源和造字的角度去理解记忆,学生就再也不会写错了。同样,在教学“虐”字的字形时,“虎字头”容易记住,但下面部分,学生由于受到“律”“肃”等字的影响,经常写反。这时,引导学生联想:下面部分实际是画着老虎的爪子,老虎的爪子都反过来了,撕咬猎物(人),当然就有残暴的意思了。这样的教学既有趣味,又渗透了中国的汉字文化。
  二、评议词语之妙,挖掘文化内涵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好的诗文看似朴实无华,实则内涵丰富,关键要找到解读的密码。例如《静夜思》一诗,学生能够背诵,也能说出意思。但“望明月”与“思故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就说不清楚了。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来做一做填空:一( )明月。学生说:“一轮明月”。“为什么用‘轮’呢?”学生说:“明月是圆月,是满月。”“是呀,月亮都圆了,可是,我们一家人什么时候才能团圆呀!”“月是故乡明”,家乡的亲人们远隔千里,却共赏这轮明月,作者的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再如《安塞腰鼓》中有一句“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这里的“衣衫”就是“衣服”的意思,那么为什么不说“衣服”而说“衣衫”呢?学生反复诵读比较之后发现“衣衫”这个词是陕北人的口语,地域性非常明显,正是文章中“衣衫”“后生”“老南瓜”这些词的运用,让整篇文章洋溢着浓郁的陕北风情。准确、生动的词语浸透着作者的匠心独运。
  三、透析语句难点,感悟人物文化修养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思想是语言的灵魂。理解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接受思想的过程。有些语言现象学生难以理解,这就需要教师的及时点拨。例如,对《最后的姿势》一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精神千秋”容易理解,“英雄”怎么会不死呢?谭老师不是明明为救学生而牺牲了吗?这时,教师有必要让学生认识到,这实际是汉语当中特有的“互文见义”现象。这句话实际就是“英雄的精神不死,将千古流芳!”无须过多地去讲解,人们对谭老师的崇敬自然深深地烙印在学生心中。再如《负荆请罪》一文中,有个反问句:“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在教学时先让学生改为陈述句。学生改为“秦王我都不怕,不会怕廉将军。”这时老师应再追问:“是这样的语气吗?”学生会再纠正:“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秦王我都不怕,当然不会怕廉将军。”通过句式转换的训练,蔺相如以国家为重,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形象跃然纸上。在以上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学生理解语言,然而,学生同样发现了语言的结构之美,受到人物内在情感的感染。
  四、语言本土化,咀嚼文化韵味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课文《大自然的文字》中讲到:古代水手们在海上寻找道路的时候,就去看星星写成的天书。在许多由星星组成的星座当中,会找到“小熊星座”。什么是“小熊星座”?语文课上是不是还要科普一下小熊星座的知识呢?当然没这个必要,学生不知道“小熊星座”,但知道“北斗七星”。因为本文的作者为俄国作家伊林,他的语言习惯是说“小熊星座”,而我们中国人则习惯说“北斗七星”。这时,不妨让学生用自己的口吻来重说这一段话:“他们朝天望望,在灿烂的星河中会找到“北斗七星”,“北斗七星”所在的那边就是北方。”这样将课文内容进行了“汉化”改造,既让学生习得了“正确運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方法,又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五、明晰文章思路,触摸文化背景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文章的思路是作者在构思活动中,经过反复思考之后形成,并表现在文章中的指向表达目标的思维轨迹。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相关背景,通过理清文章的思路,可以触摸到文章背后的文化。例如,《麋鹿》一文在讲述麋鹿的传奇经历时,列出了各个时期麋鹿的数量,在介绍近现代麋鹿的遭遇时,时间尤为准确:1865年—1900年—1967年—1988年等。这是为什么呢?细读课文不难发现,麋鹿颠沛流离、最终回归祖国的过程,正是祖国从黑暗走向光明、由弱小走向强大的过程。与之相反,《牛郎织女》一文的时间交代就非常模糊:很久很久以前、一天晚上等等。在回顾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用这些不确定的词呢?学生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这是一个传说故事,传说即劳动人民口口相传、集体创作的故事,表达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而没有清晰的创作时间和时间设定。
  德国语言学家洪堡特指出:“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使用一种语言意味着接受一种文化。”语文教学的字、词、句、段、篇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必要刻意去关注学生的文化素养,而要有整体构建的意识,将文化素养的培育融入语言的理解与运用之中,通过反复实践,最终促成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学会合作》一文为例,关注小学中高年级说理文“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关注文体特点,了解说什么理是说理文教学应该做的的事情,但更应该关注它是怎么说理的。说理文也要用听说读写的语文教学方式,在简约的教学设计中,让学习真正发生,让学生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说理文 尊重学情 细读文本 厘清层次 揣摩表达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在中高年级段安排了6
期刊
从江南水乡走出的她,温婉中透出坚韧,热情中蕴含平和。都说书香可以滋养人生,精神上的富足给予她的不仅是外在的优雅,更有内在的积淀;阅读改变她的,不仅是思维的方式,更有对人生的的态度。她就是常州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王岚。  用阅读陪伴成长  “其实,我是一个很‘懒’的人。”刚中午加班批改完学生作业的王校长,却是这样的开场白。“因为我从小就‘懒’,所以我没有那么多的兴趣爱好,所以比较能坐的住,能一看书就看一
期刊
【摘要】数学思维训练教学材料的选取要以各单元的知识为依托,内容应有趣、新颖,突出活动性,富于思考性,强调启发性。内容的选取要强调广泛性、多样性和综合性,体现出源于教材而优于教材的特点。教师可以对课本知识和习题进行适度地拓展与延伸,探究发现学生的巧妙解法,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尝试发现一些规律性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猜想 验证 举例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8页:有趣的乘法计算
期刊
【摘要】本文列举小学英语教学的案例,从加强基础、丰富想象、创设情境等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以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写作 基础 想象 情境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发展学生听、说、读、写四个语言技能,其中写是对语法、词汇的综合运用,是对学生英语综合素养的全面检验。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应从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丰富词汇量
期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始建于1949年,先后于1997年、1999年被确认为市级、省级实验小学。学校始终坚持“澄心”教育理念,追寻直抵心灵、开启智慧的教育,取得了丰硕的办学成果,获得了家长的广泛信任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近两年,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科学教育特色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江苏省教科研先进集体、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等,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阅读与习作是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两大要素,两者密不可分。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的文本之美,并以此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优美的散文,如《珍珠鸟》这篇散文,语言看似平淡、朴素,但给读者留下的感受却是很精致的,平凡的语言背后,隐藏着的是一幅优美的画卷。学生在阅读这篇散文时,能够强烈地感受到文本中的意境之美
期刊
《石头书》一文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科普小品文。课文寓科学知识于充满童真的对话之中,文中除了几个科学术语需要解释一下,其他似乎没什么可“嚼”的,学生一读就明白。这样的课文可以教什么?怎么教?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类似的“浅文”,如何充分挖掘这些“浅文”的教学价值?近日,我和教研团队一起经历了《石头书》一课的磨课过程,我们感悟到只要牢牢把握住语文教学中的那个“一”,“浅文”也能教出深
期刊
【摘要】将学校内的各种课程及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是当前校本课程研究的一个亮点,而学校文化在课程整合中有着重要的纽带作用。通过基于学校文化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使现有课程结构更加均衡,并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选择性,再创造性地实施整合后的课程,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以改进,其各种能力也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关键词】学校文化 课程资源 课程整合  教育实践表明,现行的学校课程设置中,主要存在着三方面的问
期刊
提到童话,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孩子。在每个人的孩提时代,童话正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奇妙的情节往儿童幼小的心灵注入纯粹的力量,使儿童在未来漫长的人生旅途中能够对生活保持一份美好的期待和敬意。然而,这本《大人心理童话》彻底颠覆了我对童话故事的简单理解。本书的作者试图从大人的视角出发,借着一篇篇有趣的故事,向成年读者们揭示人逐步成长的秘密。  《精灵与鞋匠》就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  一位鞋匠和妻子过着十
期刊
又是一节语文课。我拿出从乡下采来的一捧蒲公英,用嘴一吹,蒲公英的小种子像一把把小伞迅速地在教室里飘飘悠悠飞起来。学生们顿时跃跃欲试,有几个胆大的甚至已经鼓起了腮帮,用力吹着自己座位附近的蒲公英“小伞”。此时,我动情地引导:“孩子们,飞吧,飞到你想去的地方,黑板前方是黑黝黝的土地,左边走廊是银花朵朵的湖泊,右边走廊是金光闪闪的沙漠……”  经我这么一渲染,一诱惑,教室里就像开了锅的水,热闹非凡。孩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