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基于农村初中学校德育工作实践以及笔者对初中学生调查研究,文章分析了农村初中品行后进生形成“品行后进”的原因,并结合帮教案例,探讨了转化品行后进生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品行后进生 转化策略 案例分析
教师要做好品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根据品行后进生的特征,深入研究其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形成原因,对症下药。
一.全面了解,对症下药
品行后进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各有不同,其形成原因也多种多样。在教育转化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掌握品行后进生的思想动态、行为变化,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病因,对症下药。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和研究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才能消除他们的疑惧心和自卑感;教师只有仔细揣摩后进生的心理需求,才能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师只有准确把握后进生的心理倾向,才能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抱负。
二.主动接近,宽容接纳
品行后进生因受不良方面影响,或多或少存在某种心理障碍。在教育转化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品行后进生,同他们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真正站在关心他们成长进步的立场上,和他们一起共度难关;教师要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教师要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身形象的舞台;教师要以耐心期待他们转化,鼓励和引导他们确立新的行为目标,不断肯定他们新的行为模式和进步表现,促使他们从旧的习惯势力束缚中解放出来,逐渐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不断的交流中,品行后进生就会从教师言行中吸取力量,不断进步。师生之间有了良好的感情基础,转化工作就能顺利开展。
3.捕获闪光,突破前进
品行后进生同优秀生、中等生一样,身上同样具有潜在的闪光点。在教育转化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他们的兴趣和个性特征,捕获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寻求教育转化的突破口和前进的动力;教师要对品行后进生有所“偏爱”,对他们在课堂上举手发言要加以鼓励,在学习上有所进步要给予赞许,在品行上有所改进要进行表扬,让他们品尝到受人肯定的滋味;教师要及时了解、掌握品行后进生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激发其上进心和积极性;教师要努力做到“五多”:多个别谈话,多表扬鼓励,多正面疏导,多指明方向,多沟通家长。一旦赢得品行后进生的信任,转化工作就变得容易多了。
【案例1】男生余海涛,学习成绩中上,但性格孤僻,做事常独来独往,不爱言笑,也不愿与人交往。通过家访,笔者了解到,该生喜欢打游戏,在家常撒谎,多次受到父母的斥责和打骂。笔者后来发现,其文字书写,工整清晰,在班级中较为突出。抓住他这个闪光点,笔者将其编入班级板报宣传小组,让其负责板报文字书写工作。对于这项新的工作,他显得不够自信。笔者私下找他谈话,肯定他在文字书写上的优势,表达了笔者对于他能胜任这项工作的信心,鼓励他好好为班级服务。在板报评比中,他写的字得到了同学的肯定,也为板报获奖作出了贡献。为此,笔者多次在班级中对他进行表扬,鼓励他再接再厉,作出更好的成绩。笔者还多次与他的父母沟通,汇报了孩子最近在学校的良好表现,要求家长在家多多鼓励。在后来的几次谈话中,笔者从侧面谈及中学生不应沉迷于游戏,而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努力做一个诚实、正直、对社会有用的人。经过多次沟通、交流,他逐渐变得愿意与人交往,人也变得自信起来。期间,他深深地感受到老师、父母、同学对他的关心、爱护,逐渐改掉了之前的不良行为,并更加积极地为班级做事。最后,他在期末被评为“美德少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四.家校合力,共同教育
品行后进生转化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单靠教师、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充分利用家庭、社会等教育力量。在教育转化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家庭因素对他们进行积极引导。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指出子女在校表现,表达对其进行转化的信心与决心,以及转化的步骤、策略,引导家长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与学校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品行后进生受到家、校双向共同教育,进步较快。
【案例2】男生王宇,除学习基础差外,品行尚可,听话,不犯错。但半学期后发现,他变得整天就一个表情,不笑,也不说话。笔者找其谈话,他常低着头,话语很少,问他是否受到别人欺负,他只会摇摇头,回答“没有”。笔者将这一情况告诉其家长,并从家长口中了解到,由于孩子成绩差,父母经常对其进行粗暴打骂、体罚。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导致该男生变为品行后进生。笔者决心對其进行转化,多次找其聊天,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消除他的顾虑与戒备,并多次与其父母沟通,表达对其孩子的关爱,并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其父母对孩子坚持正面教育,多一些关心、爱护。父母也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式上的错误,决定配合学校,做好教育。笔者还要求周围同学对其进行多多关心、帮助,让其感受班级大家庭的温暖。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教育,该男生开始变得爱笑,也爱跟人交流,最后完全消除了心中的阴影,走出了品行后进生行列。
五.反复教育,巩固习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品行后进生的不良品行形成已久,积习难改,依靠一两次的谈心、说教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转化是一个长期、曲折、不断反复的过程,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在教育转化过程中,品行后进生故态复发,出现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教师要冷静分析、正确对待这种反复,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不失时机地关心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爬起来再前进;教师要有满腔热情,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促使品行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教师要以热爱品行后进生为出发点,深入其生活,了解其思想,把握其心态,对症下药,持之以恒,最终完成品行后进生转化目标。
【案例3】后进生李心宇在教师的教育转化一段时间后,行为表现有所好转,但后来又出现上学迟到,上课无精打采等现象。笔者找其谈话,了解到其奶奶最近生病,父亲忙于照顾,无心顾及他的学习与生活。他又开始迷恋上电子游戏,晚上常常玩到很晚,无心学习。笔者主动关心他的生活,到其家里看望其奶奶,并同其父亲就孩子教育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应该在学习生活上给予更多关爱,用更多的父爱弥补缺失的母爱。父亲意识到自己在关爱孩子方面的缺位,决心以后多点时间陪伴孩子,助其成长。经过一段时间后,该生在班级中表现积极,多次受到了教师、同学的好评。
总之,品行后进生的转化一定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转化计划,关注转化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采取逐步转化的方法,发扬持之以恒的精神,最终实现既定目标。品行后进生转化之路,痛并快乐着!
参考文献
[1]姜道凯.浅谈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广西教育(中教版),2012,(07).
[2]梁丽华.农村初中后进生成因及转化策略[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09).
【关键词】品行后进生 转化策略 案例分析
教师要做好品行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根据品行后进生的特征,深入研究其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形成原因,对症下药。
一.全面了解,对症下药
品行后进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各有不同,其形成原因也多种多样。在教育转化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掌握品行后进生的思想动态、行为变化,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病因,对症下药。教师只有深入了解和研究后进生的心理特点,才能消除他们的疑惧心和自卑感;教师只有仔细揣摩后进生的心理需求,才能提高他们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师只有准确把握后进生的心理倾向,才能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伟大的抱负。
二.主动接近,宽容接纳
品行后进生因受不良方面影响,或多或少存在某种心理障碍。在教育转化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品行后进生,同他们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真正站在关心他们成长进步的立场上,和他们一起共度难关;教师要以爱心抚慰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感受到自己在班上有一席之地;教师要以诚心赢得他们的信任,为他们提供展示自身价值、树立自身形象的舞台;教师要以耐心期待他们转化,鼓励和引导他们确立新的行为目标,不断肯定他们新的行为模式和进步表现,促使他们从旧的习惯势力束缚中解放出来,逐渐培养起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不断的交流中,品行后进生就会从教师言行中吸取力量,不断进步。师生之间有了良好的感情基础,转化工作就能顺利开展。
3.捕获闪光,突破前进
品行后进生同优秀生、中等生一样,身上同样具有潜在的闪光点。在教育转化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观察他们的兴趣和个性特征,捕获他们时隐时现的闪光点,寻求教育转化的突破口和前进的动力;教师要对品行后进生有所“偏爱”,对他们在课堂上举手发言要加以鼓励,在学习上有所进步要给予赞许,在品行上有所改进要进行表扬,让他们品尝到受人肯定的滋味;教师要及时了解、掌握品行后进生的内心世界和行为表现,激发其上进心和积极性;教师要努力做到“五多”:多个别谈话,多表扬鼓励,多正面疏导,多指明方向,多沟通家长。一旦赢得品行后进生的信任,转化工作就变得容易多了。
【案例1】男生余海涛,学习成绩中上,但性格孤僻,做事常独来独往,不爱言笑,也不愿与人交往。通过家访,笔者了解到,该生喜欢打游戏,在家常撒谎,多次受到父母的斥责和打骂。笔者后来发现,其文字书写,工整清晰,在班级中较为突出。抓住他这个闪光点,笔者将其编入班级板报宣传小组,让其负责板报文字书写工作。对于这项新的工作,他显得不够自信。笔者私下找他谈话,肯定他在文字书写上的优势,表达了笔者对于他能胜任这项工作的信心,鼓励他好好为班级服务。在板报评比中,他写的字得到了同学的肯定,也为板报获奖作出了贡献。为此,笔者多次在班级中对他进行表扬,鼓励他再接再厉,作出更好的成绩。笔者还多次与他的父母沟通,汇报了孩子最近在学校的良好表现,要求家长在家多多鼓励。在后来的几次谈话中,笔者从侧面谈及中学生不应沉迷于游戏,而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上,努力做一个诚实、正直、对社会有用的人。经过多次沟通、交流,他逐渐变得愿意与人交往,人也变得自信起来。期间,他深深地感受到老师、父母、同学对他的关心、爱护,逐渐改掉了之前的不良行为,并更加积极地为班级做事。最后,他在期末被评为“美德少年”,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四.家校合力,共同教育
品行后进生转化工作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单靠教师、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还要充分利用家庭、社会等教育力量。在教育转化过程中,既要充分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家庭因素对他们进行积极引导。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应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指出子女在校表现,表达对其进行转化的信心与决心,以及转化的步骤、策略,引导家长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与学校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品行后进生受到家、校双向共同教育,进步较快。
【案例2】男生王宇,除学习基础差外,品行尚可,听话,不犯错。但半学期后发现,他变得整天就一个表情,不笑,也不说话。笔者找其谈话,他常低着头,话语很少,问他是否受到别人欺负,他只会摇摇头,回答“没有”。笔者将这一情况告诉其家长,并从家长口中了解到,由于孩子成绩差,父母经常对其进行粗暴打骂、体罚。家庭教育方式不当,导致该男生变为品行后进生。笔者决心對其进行转化,多次找其聊天,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消除他的顾虑与戒备,并多次与其父母沟通,表达对其孩子的关爱,并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教育,引导其父母对孩子坚持正面教育,多一些关心、爱护。父母也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式上的错误,决定配合学校,做好教育。笔者还要求周围同学对其进行多多关心、帮助,让其感受班级大家庭的温暖。经过一段时间的共同教育,该男生开始变得爱笑,也爱跟人交流,最后完全消除了心中的阴影,走出了品行后进生行列。
五.反复教育,巩固习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品行后进生的不良品行形成已久,积习难改,依靠一两次的谈心、说教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其转化是一个长期、曲折、不断反复的过程,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在教育转化过程中,品行后进生故态复发,出现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教师要冷静分析、正确对待这种反复,采取正确的态度和方法,不失时机地关心他们,引导和鼓励他们爬起来再前进;教师要有满腔热情,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促使品行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教师要以热爱品行后进生为出发点,深入其生活,了解其思想,把握其心态,对症下药,持之以恒,最终完成品行后进生转化目标。
【案例3】后进生李心宇在教师的教育转化一段时间后,行为表现有所好转,但后来又出现上学迟到,上课无精打采等现象。笔者找其谈话,了解到其奶奶最近生病,父亲忙于照顾,无心顾及他的学习与生活。他又开始迷恋上电子游戏,晚上常常玩到很晚,无心学习。笔者主动关心他的生活,到其家里看望其奶奶,并同其父亲就孩子教育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孩子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应该在学习生活上给予更多关爱,用更多的父爱弥补缺失的母爱。父亲意识到自己在关爱孩子方面的缺位,决心以后多点时间陪伴孩子,助其成长。经过一段时间后,该生在班级中表现积极,多次受到了教师、同学的好评。
总之,品行后进生的转化一定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转化计划,关注转化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采取逐步转化的方法,发扬持之以恒的精神,最终实现既定目标。品行后进生转化之路,痛并快乐着!
参考文献
[1]姜道凯.浅谈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J].广西教育(中教版),2012,(07).
[2]梁丽华.农村初中后进生成因及转化策略[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