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将情感教育与问题相结合是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要求。为此,近年来,我们立足学校实际,从自己教学的特色和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自主对“情感与问题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进行研究与尝试,并得到有关专家的肯定,予以在区域进行推广。现就“情感与问题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作如下阐述,与同仁们交流分享。
一、创设导入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
在教学中,导入非常重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用音乐进行导入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用音乐进行气氛渲染,对于导入起到很大作用。音乐用极富想象力的旋律诱人深思,使欣赏者的思维随着音乐一起奔放。在音乐刺激下的思维活动是活跃的,如在《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一课中,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慷慨激昂、气势磅礴的歌曲《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在深深感染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后,我向学生介绍道:“这首歌曲反映了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历代的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自强不息、勤奋勇敢,抵抗外侮的民族气节。老师准备了四句诗,请同学们猜猜它们颂扬的是哪四位杰出的人物。”接着用大屏幕形象地展示了下面的四句诗和问题:“青山有幸埋忠骨”颂扬了谁为之献身的怎样的事业?“留取丹心照汗青”体现了谁名垂千古的怎样的气节?“未敢忘危负年华”展示了谁深明大义的怎样的走向?“开辟荆榛逐荷夷”记述了谁吞吐山河的怎样的斗争?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诗句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诗中体味学习的快慰和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同时这些思维性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激励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二、再现历史情境,感受历史情境
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在教学中很多老师喜欢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再现历史情境,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多媒体以其“声、文、图”一体化、形象、生动、直观、富于趣味而深受学生喜爱,历史中的恢弘场景、众多的著名人物、事件的来龙去脉等丰富的素材,为历史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本课的学习中,我穿插了一段“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片段,很快就把学生带到抗击荷兰殖民者侵略的历史氛围中,此时提问:“假如你是当年的郑成功,面对殖民者厚颜无耻的要求,你会怎样做呢?如果你是郑将军的部下,将会举出哪些具体的史实来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呢?”创设这种进入角色或扮演角色的表演情境,无疑是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思维也相当活跃,对历史角色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内心体验。与此同时,学生的言语、观察、思维、想象、分析、理解等能力不断发展,不断提高。
三、创设质疑情境,诱导学生探索
要以真情激发学生的热情,以悬念引发学生的思考。《情感与问题教学》即是以情感与激疑质问二者的结合体。当老师为学生创设了具体情境或提供了某些参考资料时,会引起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和困惑,心理学上称之为产生积极探究的心理动机。问题的提出即是使学生产生这种心理动机。但在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应该有意识地学会提问。所以在这个阶段里,我们先是主动设疑,然后让学生质疑。当学生形成思维习惯后,让学生先提出疑问,择其符合需要者展开教学,使教学情境化、问题化,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历史学科过去性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师的讲课必须生动形象、富有感情、引人入胜,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并留下深刻印象。如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联系现实,展望大陆与台湾关系前景时,我满怀激情地说:“郑成功收复台湾100多年后,中国进入了近代史时期,一部屈辱史、血泪史开始了,从此华夏九州笼罩在被侵略、被凌辱、被宰割的噩梦和阴霾之中,列强横扫了大江南北,如猛虎逐群羊。国土再度被割让,台湾人民备受蹂躏。直到今天,由于种种原因台湾尚处于与祖国大陆分离的状态,许多人为之伤心、许多人为之流泪,也有许多人为这一湾浅浅的海峡而辗转难眠。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余光中老先生的那一首《乡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通过教师真挚、饱满的情感,生动描述历史长河中的千变万化,把历史本身的魅力,借助教师的情感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吸引学生,达到师生情感交融,引发学生共鸣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哪些地方需要提问,哪些地方不需要提问,何时提问,要根据每堂课的具体内容而定,适时提问,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往往一问下去,就使学生思绪飞扬、议论不上。对于某些不同于一般性结论的疑问,我持鼓励态度,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和学生一起探讨而不是以“权威”的知识传授者出现,成为学生学习的首席,成为他们学习的伙伴,从而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一、创设导入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
在教学中,导入非常重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导入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用音乐进行导入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用音乐进行气氛渲染,对于导入起到很大作用。音乐用极富想象力的旋律诱人深思,使欣赏者的思维随着音乐一起奔放。在音乐刺激下的思维活动是活跃的,如在《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一课中,我运用多媒体教学,播放慷慨激昂、气势磅礴的歌曲《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在深深感染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后,我向学生介绍道:“这首歌曲反映了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历代的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自强不息、勤奋勇敢,抵抗外侮的民族气节。老师准备了四句诗,请同学们猜猜它们颂扬的是哪四位杰出的人物。”接着用大屏幕形象地展示了下面的四句诗和问题:“青山有幸埋忠骨”颂扬了谁为之献身的怎样的事业?“留取丹心照汗青”体现了谁名垂千古的怎样的气节?“未敢忘危负年华”展示了谁深明大义的怎样的走向?“开辟荆榛逐荷夷”记述了谁吞吐山河的怎样的斗争?这些具有代表性的诗句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诗中体味学习的快慰和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同时这些思维性的问题,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和激励性,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二、再现历史情境,感受历史情境
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在教学中很多老师喜欢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再现历史情境,将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多媒体以其“声、文、图”一体化、形象、生动、直观、富于趣味而深受学生喜爱,历史中的恢弘场景、众多的著名人物、事件的来龙去脉等丰富的素材,为历史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在本课的学习中,我穿插了一段“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片段,很快就把学生带到抗击荷兰殖民者侵略的历史氛围中,此时提问:“假如你是当年的郑成功,面对殖民者厚颜无耻的要求,你会怎样做呢?如果你是郑将军的部下,将会举出哪些具体的史实来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呢?”创设这种进入角色或扮演角色的表演情境,无疑是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思维也相当活跃,对历史角色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内心体验。与此同时,学生的言语、观察、思维、想象、分析、理解等能力不断发展,不断提高。
三、创设质疑情境,诱导学生探索
要以真情激发学生的热情,以悬念引发学生的思考。《情感与问题教学》即是以情感与激疑质问二者的结合体。当老师为学生创设了具体情境或提供了某些参考资料时,会引起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和困惑,心理学上称之为产生积极探究的心理动机。问题的提出即是使学生产生这种心理动机。但在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之后,学生应该有意识地学会提问。所以在这个阶段里,我们先是主动设疑,然后让学生质疑。当学生形成思维习惯后,让学生先提出疑问,择其符合需要者展开教学,使教学情境化、问题化,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历史学科过去性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师的讲课必须生动形象、富有感情、引人入胜,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并留下深刻印象。如讲述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联系现实,展望大陆与台湾关系前景时,我满怀激情地说:“郑成功收复台湾100多年后,中国进入了近代史时期,一部屈辱史、血泪史开始了,从此华夏九州笼罩在被侵略、被凌辱、被宰割的噩梦和阴霾之中,列强横扫了大江南北,如猛虎逐群羊。国土再度被割让,台湾人民备受蹂躏。直到今天,由于种种原因台湾尚处于与祖国大陆分离的状态,许多人为之伤心、许多人为之流泪,也有许多人为这一湾浅浅的海峡而辗转难眠。这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余光中老先生的那一首《乡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通过教师真挚、饱满的情感,生动描述历史长河中的千变万化,把历史本身的魅力,借助教师的情感和多媒体教学手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吸引学生,达到师生情感交融,引发学生共鸣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哪些地方需要提问,哪些地方不需要提问,何时提问,要根据每堂课的具体内容而定,适时提问,将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往往一问下去,就使学生思绪飞扬、议论不上。对于某些不同于一般性结论的疑问,我持鼓励态度,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和学生一起探讨而不是以“权威”的知识传授者出现,成为学生学习的首席,成为他们学习的伙伴,从而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