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22日召开的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强调:“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2019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下发《关于印发〈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对原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三大文化惠民工程重新做了调整部署,要求将三大工程统一融合管理,从应用平台、服务界面、资源建设、服务推广等方面加强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建设。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发展中心”)从融合发展角度重新审视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以旅游为主题建设了微游系列音频资源,在全国选取具有代表性和知名度,同时具有丰富文化历史内涵的人文自然景观,深度挖掘每一个景点景区背后的故事,最大程度展现这些人文历史文化背景的重要价值,激发用户的民族自豪感,并通过人声、音乐、音效综合呈现景观文化故事。
一、旅游系列音频资源建设的意义
数字化技术加快了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文旅消费。
(一)促进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系列音频项目相较于实地走马观花、吃吃喝喝式的旅游方式,它更注重选取地的口碑、游客体验以及传播效应的意义。项目以音频聚焦的方式深度游览旅游目的地,并结合当下时尚潮流观念,对选取地的吃、住、行、游、娱、购的独特之处进行介绍,吸引听众去实地“打卡”,从而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提升听众对旅游资源的审美水平
旅游系列音频资源对国内优秀的旅游景点、名胜古迹进行梳理整合,形成八个系列的不同内容,呈现了中华文化的历史风貌和人文内涵,让听众领略美丽风景的同时提升文化知识和审美水平。
二、旅游系列音频资源建设的特点
(一)定位受众人群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20-29岁、30-39岁、40-49岁网民占比分别为19.9%、20.4%、18.7%,高于其他年龄群体。中青年成为网络的主要用户群体,所以旅游系列音频资源的受众定位主要是中青年。项目对选取的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使公众能够通过音频产生对旅行目的地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度了解的内在驱动力,同时中青年对于出行目的地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父母和孩子,在旅游景点经常有许多家庭式出行,有一对老年夫妻和一对青年夫妻共同带着小孩子是典型的搭配,中青年的父母和孩子间联接成为旅游系列音频资源的受众。
(二)引入“打卡”概念
“打卡”一词虽然已被人们所熟知,但在旅游系列音频资源中的意义并不是字面意义。旅游系列音频项目将展现人文历史文化作为主题,深度挖掘旅游景点、名胜古迹背后的故事,在音频的风格及表达上,对准有着旅游需求的爱好者,通过“打卡”的方式,聚焦一物、一事、一境、一人,充分展示旅游景点的历史文化价值。
(三)系统梳理内容
音频有知识付费、有声书等,有声书是演播人员对照已有文字进行演绎,知识付费是将知识有序系统地组织成语言,通过知识拥有者本人或者声音转述者进行音频加工,制作成人们通俗易懂的内容,从而易于传播。旅游系列音频资源的制作方式与知识付费音频相似,旅游虽然不是硬知识,但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对它的需求比知识的需求还要大,旅游系列音频项目将全国优秀景点进行梳理,筛选出优质的资源进行深度挖掘,让受众人群从景点的故事中有所收获。
三、旅游系列音频资源建设流程
(一)调研分析
各地红色文化遗址、红色旅游小镇等多元化红色旅游产品受到游客追捧,红色旅游社会经济效应不断释放,80后、90后等中青年客群对于红色旅游的参与度和认同感越来越高。为了更加贴近受众人群,微游系列音频项目充分结合受众的旅游需求,在内容策划方面精心策划了红色旅游内容,设置了红色足迹和复兴之路两个系列,在红色旅游内容的创作中,以弘扬爱国主义为创作指导思想,让用户在音频的介绍及实地体验中,感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为兼顾受众人群在旅行中对文化体验、消费体验、社交互动体验等方面的需求,在内容策划中充分融合了青年人在旅行打卡过程中的场景特征,将打卡地的核心聚焦到一物、一事、一境、一人。
(二)选题策划
文化旅游以鉴赏当地的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迹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中國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有人们熟知的名胜古迹,也有随着时代发展新生的旅游景点,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在选题策划过程中不断探索,将每个地区景点逐一讲解是不现实的,按照一定知名度选择再进行集中讲解,虽然有一定范围,但是类别不够清晰,展现在听众面前的是一堆优秀景点,让人无处下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初策划是以地域为维度,按照地区分类逐一讲解,但在开展工作之后,发现知名度与地方结合会出现分布不均匀现象,某些地区高频次地出现,有些地区没有存在感,所以最终放弃地域划分,以划分系列的方式解决景点众多听众无从选择的问题。微游系列音频项目在全国旅游景点中选择了400个最具代表性的景点,将其分为8个系列,分别为:红色足迹、复兴之路、先民遗迹、大师之隅、多彩民族、传承之美、古巷拾趣及有生之年,对中国文化历史内涵加以呈现。
(三)文稿创作
旅游音频系列资源根据整体策划进行文稿创作,设计了渐进展开讲故事的方式,确定音频的内容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每一部分都有固定的内容方向和篇幅限制,在此框架内,充分发挥撰稿者的文字才华进行创作。每个系列的开篇语保持各单集的统一性和功能性,每一集在开场之后点明主题,介绍本集内容的主题景点,对景区景点做整体概念性介绍,点明主题后,指出景点的特别之处,也就是值得打卡的点,但留个悬念并不展开讲解,引导听众收听以下的环节,再将景点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重要意义进行讲解,给听众足够多的信息量去理解这一集所讲解的内容,并将打卡点展开讲解,解开听众心中的悬念,回答听众在上一个打卡点环节留下的疑问,最后对所讲的故事进行总结,使听众对所讲述景点有更深的理解。 (四)音频录制
旅游系列音频资源主要以人的声音传递信息为主,演播人员的选择至关重要,需要具备深厚的播音功底和对文稿内容情感传递的把控能力,声音要亲切平和,具有讲述感,能够用娓娓道来的讲解表达文字所要传递的意境,所以参与录制的演播人员均为国内广播电台主播。后期制作辅以音乐烘托情感,使用音效还原场景,合理控制叙事节奏,具体场景展现适当,音频音质清晰无杂音,无空间回响,无环境杂音,从而确保收听质量。音频录制全程严格按照音频制作的特点,2-3分钟处即进入第一个故事,引导听众情绪平均发力,全程节奏紧凑,便于伴随式收听,并强化人称指代,设计简单明晰的线性叙事,便于用户的线性收听。
四、旅游系列音频资源建设存在的不足
音频作为信息传播载体,有着传播信息快的绝对优势,但作为记录文化的一种方式,也有着它的不足之处。
1.无画面,文化旅游信息展现受限。微游系列是以音频展现内容,由于受表现形式限制,不能完整展现所描述景点的场景画面,虽然主播在演播表现上尽量做到情入声中,但是对一些画面性内容缺少展现能力,比如景点美丽的画面、自然风光、人间烟火气息等做不到充分表现。
2.时长短,内容难于展开介绍。由于节目时长限制,表现的景点内容也会受限,部分景点存在着多方面显著特点,可以打卡点较多,挑选出重点内容需要做出取舍。根据市场上音频节目时长的调查,故事类内容一般一集时长18-20分钟,知识讲解类的内容10-15分钟,适合儿童的音频时长更短,一般在5-8分钟。根据这一情况,考虑到大众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听遍中国系列音频时长定位在10-15分钟区间,一般时长在12分钟左右,如果一集时长过长,人们注意力集中程度会下降,造成收听效果不佳。因此,由于时长限制,内容展现只能提炼精华,造成部分内容无法展开讲解。
五、思考及建议
音频有着比视频及文字更便捷的传播方式,人们可以不限场景不限时间随时开启一段音频,但根据旅游系列音频资源的实际情况,在未来的建设中,需进一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探索主要受众的喜好
做中青年人喜欢的节目,需要对中青年人喜欢的音频节目形式及内容进行深入探讨,根据中青年人的表述方式和逻辑思维进行设计和呈现微游系列音频的核心内容。同时需要紧跟潮流热点,把握话题流行的趋势,从而走进中青年人的心里。
(二)注重文字准确性
演播人员对内容演绎的过程中,要注重文字读音的准确性,特别是一些多音字,需要按照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标注的文字读音,并确保主播人员充分理解文字内容,以便正确把握逻辑重音,更准确地传递文字内容,让演播人员在讲解的过程中,又普及了普通话。
(三)进一步挖掘内容
促使文旅融合的是文化信息,只有赋予了事物以文化内涵,才是长久发展的基石。在节目内容创作方面,目前互联网上以旅游为主题的音频节目数量虽然不少,但涉及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内容不多,在以后的创作中,需要进一步探索,深度挖掘旅游资源背后的文化历史内容,进一步加强优质旅游资源内容制作,提升文旅融合资源内容制作质量。在内容覆盖面方面,内容更加细化,例如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某个地区进行精细挖掘,在展示文旅融合资源内容的同时,可以起到振兴当地旅游事业的作用。
(四)增强可听性
由于音频没有画面,给听众带来一定的自由度,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需要画面支撑的信息传递。在未来的资源建设中,可以借助广播剧的手段,加强对景点画面、历史场景、重点人物的再现,借助专业声音演员的表演能力,最大程度地搭建场景,使音频趋于视频化的升维思考,又有一定的自由度,给听众更多的想象余地。
参考文献:
[1]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 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19-04-16].http://zwgk.mct.
gov.cn/zfxxgkml/ggfw/202012/t20
201205_916616.html.
[2]夏杰長,贺少军,徐金海.数字化: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方向[J].黑龙江社会科学,2020年02期:51-55.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0-09-29]ht
tp://www.cnnic.net.cn/hlwfzyj/hl
wxzbg/hlwtjbg/202009/t20200929_71257.htm.
[4]中国旅游研究院.“2019旅游经济运行盘点及2020年发展预测”系列报告:2019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 [ EB/OL] .[2020-03-05].http:
//www.ctaweb.org/html/2020-3/
2020-3-5-11-53-13616.html.
[5]柳英.文旅融合:高校图书馆助力公共文化服务新路径[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9年04期:55-58.
[6]李文楠.关于地方资源建设对促进文旅融合的思考[J]. 兰台内外,2020年31期:56-58.
(作者简介:刘晶,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李明钗,中广影音(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一、旅游系列音频资源建设的意义
数字化技术加快了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同时促进了文旅消费。
(一)促进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
旅游系列音频项目相较于实地走马观花、吃吃喝喝式的旅游方式,它更注重选取地的口碑、游客体验以及传播效应的意义。项目以音频聚焦的方式深度游览旅游目的地,并结合当下时尚潮流观念,对选取地的吃、住、行、游、娱、购的独特之处进行介绍,吸引听众去实地“打卡”,从而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二)提升听众对旅游资源的审美水平
旅游系列音频资源对国内优秀的旅游景点、名胜古迹进行梳理整合,形成八个系列的不同内容,呈现了中华文化的历史风貌和人文内涵,让听众领略美丽风景的同时提升文化知识和审美水平。
二、旅游系列音频资源建设的特点
(一)定位受众人群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20-29岁、30-39岁、40-49岁网民占比分别为19.9%、20.4%、18.7%,高于其他年龄群体。中青年成为网络的主要用户群体,所以旅游系列音频资源的受众定位主要是中青年。项目对选取的旅游景点、名胜古迹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使公众能够通过音频产生对旅行目的地的文化背景进行深度了解的内在驱动力,同时中青年对于出行目的地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父母和孩子,在旅游景点经常有许多家庭式出行,有一对老年夫妻和一对青年夫妻共同带着小孩子是典型的搭配,中青年的父母和孩子间联接成为旅游系列音频资源的受众。
(二)引入“打卡”概念
“打卡”一词虽然已被人们所熟知,但在旅游系列音频资源中的意义并不是字面意义。旅游系列音频项目将展现人文历史文化作为主题,深度挖掘旅游景点、名胜古迹背后的故事,在音频的风格及表达上,对准有着旅游需求的爱好者,通过“打卡”的方式,聚焦一物、一事、一境、一人,充分展示旅游景点的历史文化价值。
(三)系统梳理内容
音频有知识付费、有声书等,有声书是演播人员对照已有文字进行演绎,知识付费是将知识有序系统地组织成语言,通过知识拥有者本人或者声音转述者进行音频加工,制作成人们通俗易懂的内容,从而易于传播。旅游系列音频资源的制作方式与知识付费音频相似,旅游虽然不是硬知识,但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对它的需求比知识的需求还要大,旅游系列音频项目将全国优秀景点进行梳理,筛选出优质的资源进行深度挖掘,让受众人群从景点的故事中有所收获。
三、旅游系列音频资源建设流程
(一)调研分析
各地红色文化遗址、红色旅游小镇等多元化红色旅游产品受到游客追捧,红色旅游社会经济效应不断释放,80后、90后等中青年客群对于红色旅游的参与度和认同感越来越高。为了更加贴近受众人群,微游系列音频项目充分结合受众的旅游需求,在内容策划方面精心策划了红色旅游内容,设置了红色足迹和复兴之路两个系列,在红色旅游内容的创作中,以弘扬爱国主义为创作指导思想,让用户在音频的介绍及实地体验中,感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为兼顾受众人群在旅行中对文化体验、消费体验、社交互动体验等方面的需求,在内容策划中充分融合了青年人在旅行打卡过程中的场景特征,将打卡地的核心聚焦到一物、一事、一境、一人。
(二)选题策划
文化旅游以鉴赏当地的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迹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中國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有人们熟知的名胜古迹,也有随着时代发展新生的旅游景点,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在选题策划过程中不断探索,将每个地区景点逐一讲解是不现实的,按照一定知名度选择再进行集中讲解,虽然有一定范围,但是类别不够清晰,展现在听众面前的是一堆优秀景点,让人无处下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初策划是以地域为维度,按照地区分类逐一讲解,但在开展工作之后,发现知名度与地方结合会出现分布不均匀现象,某些地区高频次地出现,有些地区没有存在感,所以最终放弃地域划分,以划分系列的方式解决景点众多听众无从选择的问题。微游系列音频项目在全国旅游景点中选择了400个最具代表性的景点,将其分为8个系列,分别为:红色足迹、复兴之路、先民遗迹、大师之隅、多彩民族、传承之美、古巷拾趣及有生之年,对中国文化历史内涵加以呈现。
(三)文稿创作
旅游音频系列资源根据整体策划进行文稿创作,设计了渐进展开讲故事的方式,确定音频的内容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每一部分都有固定的内容方向和篇幅限制,在此框架内,充分发挥撰稿者的文字才华进行创作。每个系列的开篇语保持各单集的统一性和功能性,每一集在开场之后点明主题,介绍本集内容的主题景点,对景区景点做整体概念性介绍,点明主题后,指出景点的特别之处,也就是值得打卡的点,但留个悬念并不展开讲解,引导听众收听以下的环节,再将景点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重要意义进行讲解,给听众足够多的信息量去理解这一集所讲解的内容,并将打卡点展开讲解,解开听众心中的悬念,回答听众在上一个打卡点环节留下的疑问,最后对所讲的故事进行总结,使听众对所讲述景点有更深的理解。 (四)音频录制
旅游系列音频资源主要以人的声音传递信息为主,演播人员的选择至关重要,需要具备深厚的播音功底和对文稿内容情感传递的把控能力,声音要亲切平和,具有讲述感,能够用娓娓道来的讲解表达文字所要传递的意境,所以参与录制的演播人员均为国内广播电台主播。后期制作辅以音乐烘托情感,使用音效还原场景,合理控制叙事节奏,具体场景展现适当,音频音质清晰无杂音,无空间回响,无环境杂音,从而确保收听质量。音频录制全程严格按照音频制作的特点,2-3分钟处即进入第一个故事,引导听众情绪平均发力,全程节奏紧凑,便于伴随式收听,并强化人称指代,设计简单明晰的线性叙事,便于用户的线性收听。
四、旅游系列音频资源建设存在的不足
音频作为信息传播载体,有着传播信息快的绝对优势,但作为记录文化的一种方式,也有着它的不足之处。
1.无画面,文化旅游信息展现受限。微游系列是以音频展现内容,由于受表现形式限制,不能完整展现所描述景点的场景画面,虽然主播在演播表现上尽量做到情入声中,但是对一些画面性内容缺少展现能力,比如景点美丽的画面、自然风光、人间烟火气息等做不到充分表现。
2.时长短,内容难于展开介绍。由于节目时长限制,表现的景点内容也会受限,部分景点存在着多方面显著特点,可以打卡点较多,挑选出重点内容需要做出取舍。根据市场上音频节目时长的调查,故事类内容一般一集时长18-20分钟,知识讲解类的内容10-15分钟,适合儿童的音频时长更短,一般在5-8分钟。根据这一情况,考虑到大众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听遍中国系列音频时长定位在10-15分钟区间,一般时长在12分钟左右,如果一集时长过长,人们注意力集中程度会下降,造成收听效果不佳。因此,由于时长限制,内容展现只能提炼精华,造成部分内容无法展开讲解。
五、思考及建议
音频有着比视频及文字更便捷的传播方式,人们可以不限场景不限时间随时开启一段音频,但根据旅游系列音频资源的实际情况,在未来的建设中,需进一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探索主要受众的喜好
做中青年人喜欢的节目,需要对中青年人喜欢的音频节目形式及内容进行深入探讨,根据中青年人的表述方式和逻辑思维进行设计和呈现微游系列音频的核心内容。同时需要紧跟潮流热点,把握话题流行的趋势,从而走进中青年人的心里。
(二)注重文字准确性
演播人员对内容演绎的过程中,要注重文字读音的准确性,特别是一些多音字,需要按照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标注的文字读音,并确保主播人员充分理解文字内容,以便正确把握逻辑重音,更准确地传递文字内容,让演播人员在讲解的过程中,又普及了普通话。
(三)进一步挖掘内容
促使文旅融合的是文化信息,只有赋予了事物以文化内涵,才是长久发展的基石。在节目内容创作方面,目前互联网上以旅游为主题的音频节目数量虽然不少,但涉及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内容不多,在以后的创作中,需要进一步探索,深度挖掘旅游资源背后的文化历史内容,进一步加强优质旅游资源内容制作,提升文旅融合资源内容制作质量。在内容覆盖面方面,内容更加细化,例如可以有针对性地对某个地区进行精细挖掘,在展示文旅融合资源内容的同时,可以起到振兴当地旅游事业的作用。
(四)增强可听性
由于音频没有画面,给听众带来一定的自由度,但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需要画面支撑的信息传递。在未来的资源建设中,可以借助广播剧的手段,加强对景点画面、历史场景、重点人物的再现,借助专业声音演员的表演能力,最大程度地搭建场景,使音频趋于视频化的升维思考,又有一定的自由度,给听众更多的想象余地。
参考文献:
[1]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公共数字文化工程融合 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19-04-16].http://zwgk.mct.
gov.cn/zfxxgkml/ggfw/202012/t20
201205_916616.html.
[2]夏杰長,贺少军,徐金海.数字化: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方向[J].黑龙江社会科学,2020年02期:51-55.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0-09-29]ht
tp://www.cnnic.net.cn/hlwfzyj/hl
wxzbg/hlwtjbg/202009/t20200929_71257.htm.
[4]中国旅游研究院.“2019旅游经济运行盘点及2020年发展预测”系列报告:2019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 [ EB/OL] .[2020-03-05].http:
//www.ctaweb.org/html/2020-3/
2020-3-5-11-53-13616.html.
[5]柳英.文旅融合:高校图书馆助力公共文化服务新路径[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9年04期:55-58.
[6]李文楠.关于地方资源建设对促进文旅融合的思考[J]. 兰台内外,2020年31期:56-58.
(作者简介:刘晶,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李明钗,中广影音(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