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和编辑类图片摄影师生存指南

来源 :摄影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yu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摄影或者说报道摄影,是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摄影领域之一。出于内心的渴望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一代又一代年轻人投入到这个领域中来,为此奋斗终生。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报道摄影师也是所有摄影领域里面生存条件最恶劣的。当下,他们面临着拍摄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双重考 验。
  我们在这里还要引入编辑类图片摄影(Editorial Photography)的概念,它是指传播或报道客观事实,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摄影行为。总的来讲,编辑类图片和创意类图片是对应的。
  数字技术的出现引起了摄影界的巨大革命,同时市场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一大批传统的图片代理机构消失,摄影师赖以谋生的工作机会和图片销售渠道都发生了改变。这对于报道摄影师和编辑类图片摄影师都是非常糟糕的事情。要知道,报道和编辑类图片摄影师的工作收入本来就远比其他很多领域的摄影师低。
  所以,我在这里非常诚实地向所有有志于进入这个领域的摄影师解释一下,做这个领域很难。而且我觉得编辑类图片,特别是新闻图片的价格未来会继续降低,这是因为单幅新闻类图片的商业价值在不断降低。
  我们摄影师能做的主要还是想办法拍出不可替代的作品。如果能做到,你也可能获得相当不错的收入。当然,摄影从来不是个能赚大钱的行当,作品本身或许就是对你最大的褒奖。
  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在这个领域里,怎么能活得更好一点。
  计算收支和报价
  有些老经验永远不过时。做编辑类图片摄影师,和其他领域的摄影师一样,你要先算出你每天需要挣多少钱,也就是你的日工资,才能支付你的工作成本,当然,还要有盈余来维持正常的生活。
  坦率地说,在编辑类图片摄影上“日工资”只是一个概念上的数字,事实上,你很难、也不必要“一次性”地收到这个数字的钱,这有两个层面的原因:第一,很少有人付这么多钱给你;第二,你当天拍的照片除了雇主付给你的“工资”外,还很有可能通过其他途径继续给你带来收入,比如通过其他用户、图片库或者你的书籍,等等。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事情是,你不可能一周七天都在拍照片。除了假期外,你还需要额外的时间来做准备工作、后期制作、处理财务工作、和媒体打交道、运作个人作品展、追讨欠债,等等。总体来讲,你可以预期每周能有3天做拍摄工作,另外2天做其他工作。
  还有,我觉得不能按照全年52周计算你的工作量。比如在我们“爱摄影”团队中,我们给每个员工设置了每年1个月的带薪休假时间。我觉得对于一个从事艺术创作的团队来讲,每年必须有时间离开工作去旅行、思考,去体会日常生活接触不到的生活方式。所以我们可以计算每年工作48周,每周有3天可以用来拍照,也就是144天。
  通常来讲,跟广告和产品摄影比,编辑类图片摄影在设备购置上的花费要小很多,但仍然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对于多数编辑类图片摄影师来说,摄影器材(相机、镜头、附件)、电脑和图片处理软件的投入在10万元左右(节约一点5万或许也行)已经基本足够使用了。如果这批器材在3年后淘汰,去除残值,每年的折旧大概是3万元。
  另外,小额的工作性日常支出花费应该算在日工资里。我的经验是,为了赚1块钱,通常我至少需要额外花费1块钱,甚至更多。所以,我们假设你的目标是净收入10万1年,你需要挣出20万元来(除去器材的折旧、差旅之类的费用,能剩下的也就10万),那么工作144天,每天就要赚1,389块。当然,前提是所有预期的工作时间你都能找到活儿干!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据此,你也可以大概了解你的报价基础了。对于一个三四十岁的职业摄影师来说,如果生活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需要维持一个三口之家的开销,每年至少要20万的纯收入,还要考虑扣税。按照上面的公式计算,也就是说你每个出去拍片的工作日至少要赚2,778元。
  据我了解,按照目前中国图片市场的情况,赚这么多钱并不容易,除非你已经是一个相当有名气的摄影师,或者从事类似广告摄影的工作,当然,这同时也意味着你日常的花销会更大。更何况每年工作144天是一个理论数字,事实上并没有那么多工作要你做。
  如果你只为媒体、公司或者某个机构从事报道、编辑类图片的拍摄工作,你基本上不可能拿到这么多钱,因为编辑类图片摄影本身收入就不高,因此很多人以拍摄其他领域的图片来补贴报道摄影的收入。顶尖的报道摄影师或许有机会接到公关摄影的委托,而一般的报道摄影师则常常拍摄广告摄影、婚礼摄 影。
  还有就是千万不要忘记版权!版权是摄影师最重要的权利。除非客户按照你能接受的价格付费(类似付足够高的日工资的方式),否则永远不要完全放弃你作品的版权,那样你将不能再出售这些摄影作品—而你的客户可以。
  了解相关图片市场
  即便是“报道、编辑类图片摄影师”,他们的谋生方式也是五花八门、多种多样的。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现在的媒体也更加多样化,从原来的杂志、报纸、书,到后来的电视媒体,再到现在的互联网、移动终端(手机、iPad)等,他们对图片的要求在发生变化。一些摄影师甚至一边拍图片,一边拍视频,以适应互联网媒体的需求。
  编辑类图片涉及的主题也越来越广,突发新闻依然很重要,名人轶事、体育、旅行等题材也很赚钱。有人甚至认为在编辑类图片摄影师里,“狗仔队”是最赚钱的。
  摄影师的工作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前面说过,原来很多摄影师只做纯粹的报道摄影,现在出现了“公关摄影”。原来的报道摄影师带个徕卡相机配个标头就能出门了,而现在一些报道摄影师甚至拥有了设备齐全的工作室,因为这样才能更赚钱。
  体育摄影是个有点特殊的门类,也是一般摄影爱好者做不来的摄影领域,所以体育摄影师现在通常还能过得不错。而旅行摄影真的是个竞争非常激烈的领域,想想现在有那么多摄影爱好者买了全画幅单反相机和昂贵的镜头行走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能吃“旅行摄影”这碗饭的摄影师还真得有些特殊的长处才行。所以,下面为有志于从事报道和编辑类摄影的摄影师们介绍一些比较大众的、参与度较高的领域和途径。   1关于杂志刊用
  杂志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但在杂志上发表图片不算很赚钱。不过如果你的作品经常出现在杂志上,对于积累名声会很有帮助。
  另外,你要区分商业杂志和艺术杂志。在国外,有些严肃、纯粹的艺术杂志(看看他们有多少广告就大概知道了)刊登摄影师作品是不付费的。偶尔也有一些商业杂志打着“我让你露脸”的借口不付费,这时你一定要坚决维护自己的权利。
  通常杂志是按照“版面”付费的。一般封面的价格是内文照片的5~10倍,比如1P(P代表英文page,表示一页)的价格是300元的杂志,可能会愿意为封面照片支付1,500~2,000元,这个价格往往所有杂志差别不大。不过,有些杂志规定很奇特,比如1P的价格是300元,而一个跨页(相当于2P)却只肯支付400元,遇到这样的事情你要据理力争。有时候杂志可能会说:“我们根据不同文章有不同的稿费标准”,这是真实的。但无论如何,最好还是在接受委托,或者把稿子交出去之前,请他们的编辑把杂志的稿费标准发给你,搞清楚杂志大概会付多少钱给你。
  总体来讲,全职为杂志工作的收入会好过为通讯社工作,杂志能提供一份不错的工资待遇。当然,不同杂志的收入差别还是很大的,例如,为明星摄影或在影室里拍摄封面,工资要远远超过一般的杂志插图。国外很多杂志会付很高的拍摄费用给摄影师用于拍摄“大片”,因为这种工作实质上更接近商业或广告摄影,通常是由广告客户(时装/化妆品牌)出钱、出服装,杂志社牵头请大牌摄影师拍摄。不过在中国,即便对于很有名的摄影师来说,杂志也只是增加曝光的一个有效方式,收入并不能和商业或者广告摄影相比。摄影师通过杂志拍摄来获得名声,再通过广告摄影来获得更多收入。
  2关于公关摄影
  近些年,从国外的发展情况来看,对编辑类图片摄影师来说,“公关摄影”方面的工作可能是发展最迅速的。早期公关摄影和编辑类图片摄影的渊源很深。一开始,客户通常想用“公关”(或者说软文)的方式做宣传,随着传统媒体市场的萎缩,报纸、杂志方面也开始需要这些收入。另外,为“公关摄影”拍摄的图片应用范围会比仅仅供杂志使用要宽很多,所以摄影师的收入情况也会好些。
  有意思的是,很多客户更愿意请报道或者编辑类图片摄影师来拍摄“公关摄影”作品。杂志、公关公司或者品牌公司委托摄影师拍摄,拍到的图片通常首先用在媒体上,如果客户满意,他们很可能会继续在其他地方使用这些照 片。
  客户常常在决定拍摄这些照片、甚至付钱的时候,都不清楚将来要做什么,甚至很难确定未来会不会继续使用这些照片。所以,摄影师要在合同中明确客户使用照片的范围,如果他们需要额外使用照片,可以和你联系再付费。
  在国际上,第一次使用付两倍费用是个简单的标准。在中国,“编辑类图片”和商业类图片的价格差异比较大,所以你不应该低于这个标准。规范地讲,你要尽量将你的版权许可期限制在一年以内,如果他们觉得你的图片很好,一年之后还想用,可以再付你费用,到时候你再给他们许可。
  3关于委托拍摄
  在过去,委托拍摄是编辑类图片摄影师最重要的收入来源,越是有经验、有名气的老资格摄影师越能从中收益。现在委托拍摄的机会和收入都在急剧下滑,但它依然是摄影师重要的收入来源。一方面,委托本身可以给摄影师带来一定的收入;另一方面,它可以给摄影师带来一定的拍摄机会,要知道,很多专题的拍摄机会不是摄影师个人能申请到的;除此之外,摄影师接受委托拍摄的作品,未来还可以通过其他途径继续销售。
  如果你想要获得委托拍摄的机会,准备一两个好的个人专题作品集是很重要的。摄影师一定要有自己的个人专题,个人专题是展示摄影师水平的最好方式,也是敲门砖,一定要让编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
  当然,两个专题比一个专题好,最好这两个专题之间的跨度还比较大。只有一个专题,客户可能不了解你是不是只能拍这个特点的题材,而跨度比较大的两个专题更容易让别人信任你。
  对于刚刚试图进入这行的年轻人,我能给的建议是,从你熟悉的、容易操作的题材开始拍摄个人专题。
  提高图片编辑能力
  任何一个报道摄影师都应该有基本的图片编辑能力,实际上自己挑选照片也是一种初期的图片编辑。
  关于图片编辑的知识,我们强烈建议大家阅读曾璜和任悦编写的《图片编辑手册》一书。除此之外,要多和图片编辑沟通,别等照片拍完挑片子的时候才找他们商量。
  另外,不同媒体的图片选择和图片编辑的思路差异是非常大的,所以在拍摄之前,你就要先和你要发表作品的媒体的图片编辑沟通好,这样才容易拍出客户满意的照片。当然,你还是需要拍自己满意的作品,皆大欢喜才是最好的。
  (本文图片由华盖创意提供,均为其2012-2013年度销售TOP100图片)
其他文献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纪念日。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初期,日军在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暴行,后被称为南京大屠杀。暴行从1937年12月13日开始,持续了6周的时间。  战后,国际社会对这一惨案进行着持久的揭露、研究和纪念。  2013年4月至6月,一位名叫宫田幸太郎的日本年轻人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下文简称纪念馆)举办了一场摄影展,展出他历时两年,多次自费在
期刊
2013年9月中旬,我在伦敦地铁Circle线上某一站,无意间透过车窗瞄到墙上贴了音乐剧“西贡小姐”(Miss Saigon)的大幅海报,为之一震。  当地铁再次行进时,鲜艳的海报在呼啸声中被甩入黑暗,我似乎也被瞬间甩入这出音乐剧的开场。直升机的螺旋桨如鼓点般阵阵急促,催促着离别,美国士兵正撤出越南战场,留下淹没在人海的西贡小姐。  越南战争简称越战(1959~1975),是当时资本主义的南越(越
期刊
一款精致的大变焦比相机,轻便、小巧的外表下,是忠于细节表现力的灵魂。单手操作,行摄天下—这就是柯达PIXPRO AZ521给我留下的印象。  外观扎实 操控便捷  作为一款大变焦比数码相机,柯达PIXPRO AZ521身上没有过多的脂粉味。方方正正的机身和粗壮的镜头巧妙结合,足够突出的手柄提供舒适稳定的握感,全部按键整齐分布在右手操控区。踏实、简洁、轻便、精致而内敛,足以勾起人们对其内在的探索欲。
期刊
2014年,影像器材领域风起云涌,众多厂商“黑科技”频现、“大招”不断。总体说来,这是轻量化大跃进的一年:  在便携机领域,索尼先后推出了主打高感画质的 A7S 及具备五轴防抖的 A7 II、适马更新了低感画质惊人的 DP2 Quattro 系列、富士发布了采用更先进混合取景器的 X100T、画质优异的大底卡片机佳能 G7 X、索尼 RX100 III、松下 LX100 也纷纷面世。  面对便携相
期刊
从日本北九州地区福冈县始,过关门海峡,经下关、长门,访岩国,游宫岛,最终抵达广岛市,是一条经典的旅行路线。11月,受尼康公司邀请,我有机会带着D5300前往日本感受了一回北九州风情,品尝著名的博多拉面,泡长门汤本温泉,参访严岛神社,驻足于广岛核爆原址,并亲身体验D5300出色的拍摄性能。  D5300发布于今年10月,是尼康最新款入门级数码单反相机,搭载2400万像素传感器,取消了低通滤镜,采用了
期刊
回归胶片是必经之路  “小时候我就喜欢拍照,而不是被拍。” 本科在国内学习法律,后在英国读完管理学硕士,目前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的宋聚强这样说道,“好像潜意识里就喜欢。”  摄影已经是宋聚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在英国居住的三年,他拍遍英伦三岛;回国后,尽管工作很忙碌,但在工作之余,他还是喜欢摆弄相机,即使出门旅游,也要大包小包地背着摄影器材……  对于胶片时代,宋聚强记忆比较模糊,印象里只是小时候用
期刊
许多摄影记者初入行时,没有经验,没有人脉,大多是从社会新闻拍起。而拍摄社会新闻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扫街”,即在街头巷尾抓拍有新闻价值或视觉价值的画 面,与如今流行的“街拍”其实性质类似。要说街拍大师,布列松当之无愧。他的各种“决定性瞬间”,不就是他在街头偶遇并迅速抓拍到的吗?  近年来,随着具有拍照功能的智能手机的出现,普罗大众也轻松加入街拍的行列,进一步打破了专业摄影师对街头摄影的垄 断。  2
期刊
FOTON的来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虽然遭到空袭,但工业设施还是完整地保留下来并持续发展着。英国工业品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对此英国人颇为自豪。即使在相机制造领域,英国人似乎也并不把远近闻名的德国产品放在眼里,因为他们同样有优秀的生产技术,在相机高端产品的制造方面并不逊于德国。1947年推出的“徕卡之星”雷德Ⅲ相机(Reid Ⅲ)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美国是世界上的相机生产大国,尽管
期刊
“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有多大”、“不到喀什,等于没到过新疆”,两句流传甚广的话,显示了喀什对于新疆和维吾尔族人所具有的符号和象征意义。  喀什,古称喀什噶尔,在突厥语、古伊兰语、波斯语等语言中有“各色砖房”、“玉石集中之地”、“初创”等不同的意思,是塔里木盆地西缘最古老的绿洲和西域三十六国中的重要国度、“丝绸之路”的重镇,被誉为研究古西域城市的活化石。  曾在喀什生活过几年,对这里有着特别的情结。
期刊
谁都知道,摄影师对摄影器材的选择,不外乎相机、镜头、脚架、闪光灯……而我之所以突然有一天关注起摄影包来,却是源于多年前的一个故事。  几十年来,我专注于中国东南沿海港口城市的拍摄。那年我去深圳拍摄赤湾港,为了找一个制高点,接待方派小船将我拉到几万吨的巨轮边,陪同我的小伙子仗着多年在海军当水手的资历,执意抢过我那沉重的摄影包,要帮我背上巨轮。我抬头望了望巨轮上放下来的二十多米的绳索软梯,心想这确实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