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育改革工作的进行,各高校扩大了招生数量,学生人数的增加也使得贫困生的人数呈现增长的趋势。近些年来,我国对贫困生的资助政策和投入资金在逐年增加,基本上解决了生活上的问题,伴随而来的是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因此,探究思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得出有效的对策是本文主要的研究课题。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区域性差异,每个地区在划分贫困生群体的标准上也存在着不同,大部分高校在划分贫困生时的标准是人均月生活费用在100~200元。这一部分学生在学校的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该地的最低生活标准,需要国家和学校的补助。对于这一类的学生而言,目前的资助金额投入可以满足生活需要,但在思想政治上却比普通的学生更容易出现问题,高校在这一方面的教育工作也不到位。一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对贫困生的思想和心理没有足够的了解。贫困生的思想和心理压力一直以来都很重,在人生目标的制定上也多数是以赚钱生活和养家为主,对钱财的重视程度极高。在这种长期的目标要求和价值观引导下,易产生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对未来的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再加上经济上的贫困也会使其产生自卑等心理,增加了心理负担。但思政教育人员对此的了解不深,在进行教育时也是以普通学生的问题作为核心,难以切实地实现教育工作的目的。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道德素质教育程度有所欠缺。贫困生在上学期间不仅要兼顾学业,还要赚取生活费,在经济和学业的双重压力下容易在短期内出现心理问题,甚至部分学生会过分依赖政府和学校的补助资金,从而产生消极和懈怠的心理,缺乏感恩和誠信。而高校的思政教育却还停留在马列主义等党的政治思想层面,未能及时对贫困生进行素质道德引导,极大地减低了教育的效果。
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对策
高校贫困生的存在是短时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国家和学校除了要给予经济支持外,也要时刻关注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但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问题。为了充分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对贫困生思想观念的作用,可以从以下的几点对策着手。
加大经济支持力度,深入研究产生原因
贫困生的压力绝大部分来源于经济上的缺失,也因此在思想问题上同其他的学生有所不同,想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支持是不可或缺的。从学校的角度而言,高校对贫困生的认定需要更加全面的综合性评定,结合多个方面的内容,以求切实地资助到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并发动其他学生的家长,寻求社会助学途径,让贫困生在获得经济补助的同时拥有自立的能力和机会,以免出现消极懈怠的心态。从社会角度而言,高校要利用已有的资源提高扶持培养的力度,与社会公益组织和企业单位合作设立各种名目的奖学金和助学金,从而扩大补助的贫困生范围和数量。而且,高校的资助发放有严格的规定,其公平性和公正性较高,助学贷款也是由银行办理,只要材料齐全即可发放。高校必须加大对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帮助贫困学生找到合适的资助政策。在解决了基本的经济生活困难后,思想政治教育人员要对贫困生的产生原因进行研究,以便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目的性的教育。
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贫困生长时间处于经济缺失的压力下,在与其他学生的对比下容易出现自卑等负面心理,思政教师要注意这一方面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开展教育工作。第一,改变教育思想,尊重贫困生并关注其存在的差异。贫困生虽然经济条件上与其他的学生存在差异,但他们并不是特殊群体,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关注。这要求思政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尊重贫困生的主体差异,从多个角度分析学生的思想,以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通过分析贫困生的产生原因、价值观念以及其他的延伸问题,从差异性和特殊性出发,使贫困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第二,将经济补助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以往高校对贫困生的补助多是从资金方面出发,忽视了思想教育和心理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人员要先转变以往的感恩教育方式,减少公开上台的感谢致辞等形式主义,让贫困生意识到自己与其他学生一样感受到尊重,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感恩思想,更有动力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并形成希望给他人帮助的意识。接着,设立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为需要心理疏导的贫困生提供服务,定期地进行整体的心理教育课程,帮助其学会自主调节的方法。第三,加强感情上的沟通,减少说教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枯燥感,工作人员的说教会使贫困生产生逆反心理,无法做好教育工作。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注重对思想政治观念的疏通,以人性化的关怀作为沟通的原则,减轻贫困生的压力。
结语
总之,高校贫困生的存在是客观现实,难以彻底地解决,学校在注重经济补助的同时更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使用文中提到的加大经济支持以及从人文关怀角度开展工作这两点对策,让贫困生得到尊重并全面发展。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区域性差异,每个地区在划分贫困生群体的标准上也存在着不同,大部分高校在划分贫困生时的标准是人均月生活费用在100~200元。这一部分学生在学校的基本生活费用难以达到该地的最低生活标准,需要国家和学校的补助。对于这一类的学生而言,目前的资助金额投入可以满足生活需要,但在思想政治上却比普通的学生更容易出现问题,高校在这一方面的教育工作也不到位。一是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对贫困生的思想和心理没有足够的了解。贫困生的思想和心理压力一直以来都很重,在人生目标的制定上也多数是以赚钱生活和养家为主,对钱财的重视程度极高。在这种长期的目标要求和价值观引导下,易产生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对未来的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再加上经济上的贫困也会使其产生自卑等心理,增加了心理负担。但思政教育人员对此的了解不深,在进行教育时也是以普通学生的问题作为核心,难以切实地实现教育工作的目的。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道德素质教育程度有所欠缺。贫困生在上学期间不仅要兼顾学业,还要赚取生活费,在经济和学业的双重压力下容易在短期内出现心理问题,甚至部分学生会过分依赖政府和学校的补助资金,从而产生消极和懈怠的心理,缺乏感恩和誠信。而高校的思政教育却还停留在马列主义等党的政治思想层面,未能及时对贫困生进行素质道德引导,极大地减低了教育的效果。
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对策
高校贫困生的存在是短时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国家和学校除了要给予经济支持外,也要时刻关注这一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但实际的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问题。为了充分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对贫困生思想观念的作用,可以从以下的几点对策着手。
加大经济支持力度,深入研究产生原因
贫困生的压力绝大部分来源于经济上的缺失,也因此在思想问题上同其他的学生有所不同,想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支持是不可或缺的。从学校的角度而言,高校对贫困生的认定需要更加全面的综合性评定,结合多个方面的内容,以求切实地资助到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并发动其他学生的家长,寻求社会助学途径,让贫困生在获得经济补助的同时拥有自立的能力和机会,以免出现消极懈怠的心态。从社会角度而言,高校要利用已有的资源提高扶持培养的力度,与社会公益组织和企业单位合作设立各种名目的奖学金和助学金,从而扩大补助的贫困生范围和数量。而且,高校的资助发放有严格的规定,其公平性和公正性较高,助学贷款也是由银行办理,只要材料齐全即可发放。高校必须加大对资助政策的宣传力度,帮助贫困学生找到合适的资助政策。在解决了基本的经济生活困难后,思想政治教育人员要对贫困生的产生原因进行研究,以便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目的性的教育。
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开展思政教育工作
贫困生长时间处于经济缺失的压力下,在与其他学生的对比下容易出现自卑等负面心理,思政教师要注意这一方面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开展教育工作。第一,改变教育思想,尊重贫困生并关注其存在的差异。贫困生虽然经济条件上与其他的学生存在差异,但他们并不是特殊群体,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关注。这要求思政教师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尊重贫困生的主体差异,从多个角度分析学生的思想,以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通过分析贫困生的产生原因、价值观念以及其他的延伸问题,从差异性和特殊性出发,使贫困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第二,将经济补助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以往高校对贫困生的补助多是从资金方面出发,忽视了思想教育和心理引导。思想政治教育人员要先转变以往的感恩教育方式,减少公开上台的感谢致辞等形式主义,让贫困生意识到自己与其他学生一样感受到尊重,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感恩思想,更有动力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并形成希望给他人帮助的意识。接着,设立专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为需要心理疏导的贫困生提供服务,定期地进行整体的心理教育课程,帮助其学会自主调节的方法。第三,加强感情上的沟通,减少说教内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枯燥感,工作人员的说教会使贫困生产生逆反心理,无法做好教育工作。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主,注重对思想政治观念的疏通,以人性化的关怀作为沟通的原则,减轻贫困生的压力。
结语
总之,高校贫困生的存在是客观现实,难以彻底地解决,学校在注重经济补助的同时更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使用文中提到的加大经济支持以及从人文关怀角度开展工作这两点对策,让贫困生得到尊重并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