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阐述了魔芋的植物学特性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介绍了魔芋的栽培技术,以期为魔芋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 魔芋;植物学特性;环境条件;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32.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8-0060-01
魔芋,别名磨芋,天南星科魔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东印度和斯里兰卡,在我国四川、云南2省栽培最多,永新县曲白、 坳南等山区乡镇也多有种植。魔芋球茎中富含葡甘露多聚糖、淀粉和果胶,具特殊营养价值,可加工成精粉出口,我县多做成魔芋豆腐供菜食,是一种低热量食品,常食有降血脂、消肿解毒和减肥的功效。
1植物学特性
(1)根。魔芋根为肉质弦状不定根,集中在球茎肩部顶端,有少数分杈,为浅根系,水平分布在土表下10cm处。
(2)茎。球茎,皮褐色,顶端微凹,有个肥大的顶芽。春末夏初球茎发芽后形成新的植株,在新的植株基部形成新球茎。球茎上部为5~6节短缩节,每节有肥大突起的侧芽,可形成子球茎或根状茎作繁殖材料,球茎下部为贮藏组织,分布不明显。
(3)叶。大型复叶,每株1年只长出1片营养叶,深绿色,3裂,高度及展度可超过1m,叶柄为圆筒形,有暗紫色或白色斑纹,基部光滑,淡黄至黄绿色,缺乏再生能力。
(4)花。佛焰花序,淡黄色,虫媒花,在肉质穗轴上呈螺旋状排列,一般2~3年以上植株才可开花,且植株当年开花不长叶,长叶不开花。因开花结果消耗大量养分,直接影响球茎的大小和品质,所以生产上不等开花结果便采收球茎。
(5)果实。浆果,球形,初期为绿色,成熟时为橘红色。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魔芋喜温暖,忌高温,种芋在日平均温度15℃以上时顶芽开始萌动,18~20℃下生长旺盛,球茎膨大的适宜温度为20~28℃,生长期可耐短期35℃以上的高温,0~15℃以下停止生长,地上部枯萎倒伏。
(2)光照。魔芋为半阴性植物,生育期光饱和点为17 000~22 000Lx,光补偿点为2 000Lx。长时间强光照会引起光合速率下降,叶片萎蔫,因此大面积栽培多与玉米或其他高杆作物间套作,以降低光照强度。
(3)湿度。魔芋依靠球茎中贮存的水分,有一定的耐旱能力。生长前期和球茎膨大期需较温润的土壤环境,含水量以80%左右为好;怕涝,湿度过高,土壤透气性差,不利于球茎膨大,雨季应注意排水。生长后期土壤湿度以60%左右为好,有利于球茎内营养物质的合成与积累。
(4)土壤。喜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轻质沙壤土,pH值以中性偏酸或微碱为宜,忌重茬地和前茬是辣椒和烟叶的土地。
3栽培技术
(1)播种。常和玉米套种,玉米行距1m,在行间种2行魔芋,株距30cm左右。播种沟深度20cm以上,沟内施基肥,土肥混合,一般施有机肥30t/hm2、草木灰750kg/hm2。
播种一般在3月底或4月初进行,平原宜早,山区宜迟。种用球茎以一至二年生、无病、重100~150g、圆形或长圆形为好,播前将种芋摊晒2d或在晴天上午用500mg/kg硫酸链霉素溶液浸30min后播种,也可在播前15~20d将进行过处理的种芋,用湿沙层积催芽,催芽温度15~20℃,相对湿度75%,待芽苞转绿后再播种,播种时将种芋幼芽向上倾斜摆放在播种沟内,播后盖细土,保持湿润,促进生根发芽。
(2)田间管理。尽早中耕除草,宜浅,避免伤到根系,可结合中耕进行培土,促进球茎生长,魔芋为半野生植物,管理较粗放。施肥以有机肥为主,辅以少量化肥作追肥,第1次追肥在5月下旬新球茎开始膨大时进行,施尿素37.5 kg/hm2和人粪尿3 750kg/hm2对水浇施;第2次在6月下旬,用优质厩肥混拌尿素45~60kg/hm2和硫酸钾112.5~150.0kg/hm2,施后浅培土;第3次在8月上旬,用硫酸钾150~225kg/hm2,穴施盖土;8~9月根据植株长势再进行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施肥时避免根、茎、叶直接接触肥料,高温干旱时应特别注意不施高浓度的速效化肥。
魔芋根系分布浅,高温干旱易造成萎蔫,进行土壤覆盖可降温保湿,覆盖材料用稻草、干草等均可。
(3)病虫害防治。魔芋的病害主要有软腐病和白绢病,可在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用400mg/kg硫酸链霉素溶液进行灌根或喷雾3次。田间若发现病株,应及时带块茎清除,并用新鲜石灰粉进行病株土壤消霉,再施药防治,此外还应注意在整地、田管和收挖过程中,随时捕杀蛴螬。
(4)采收与贮藏。进入11月后,即地上部分枯萎1个月后可开始采收。采收过早,块茎未充分成熟,且土壤湿度大,块茎含水量高,容易腐烂;过迟,植株位置的标记不明显,容易挖伤球茎。采收选晴天进行,逐穴挖掘,抹去球茎上的泥土和子球茎并适当晾晒。
收获后的魔芋应先放在20~30℃条件下预贮3~4d,入贮后适宜温度为8~10℃,相对湿度70%~80%,初期应注意通风换气,如为土窖贮藏则可在窖口预留空隙,待温度降低后再封严窖口。
关键词 魔芋;植物学特性;环境条件;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632.9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8-0060-01
魔芋,别名磨芋,天南星科魔芋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东印度和斯里兰卡,在我国四川、云南2省栽培最多,永新县曲白、 坳南等山区乡镇也多有种植。魔芋球茎中富含葡甘露多聚糖、淀粉和果胶,具特殊营养价值,可加工成精粉出口,我县多做成魔芋豆腐供菜食,是一种低热量食品,常食有降血脂、消肿解毒和减肥的功效。
1植物学特性
(1)根。魔芋根为肉质弦状不定根,集中在球茎肩部顶端,有少数分杈,为浅根系,水平分布在土表下10cm处。
(2)茎。球茎,皮褐色,顶端微凹,有个肥大的顶芽。春末夏初球茎发芽后形成新的植株,在新的植株基部形成新球茎。球茎上部为5~6节短缩节,每节有肥大突起的侧芽,可形成子球茎或根状茎作繁殖材料,球茎下部为贮藏组织,分布不明显。
(3)叶。大型复叶,每株1年只长出1片营养叶,深绿色,3裂,高度及展度可超过1m,叶柄为圆筒形,有暗紫色或白色斑纹,基部光滑,淡黄至黄绿色,缺乏再生能力。
(4)花。佛焰花序,淡黄色,虫媒花,在肉质穗轴上呈螺旋状排列,一般2~3年以上植株才可开花,且植株当年开花不长叶,长叶不开花。因开花结果消耗大量养分,直接影响球茎的大小和品质,所以生产上不等开花结果便采收球茎。
(5)果实。浆果,球形,初期为绿色,成熟时为橘红色。
2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魔芋喜温暖,忌高温,种芋在日平均温度15℃以上时顶芽开始萌动,18~20℃下生长旺盛,球茎膨大的适宜温度为20~28℃,生长期可耐短期35℃以上的高温,0~15℃以下停止生长,地上部枯萎倒伏。
(2)光照。魔芋为半阴性植物,生育期光饱和点为17 000~22 000Lx,光补偿点为2 000Lx。长时间强光照会引起光合速率下降,叶片萎蔫,因此大面积栽培多与玉米或其他高杆作物间套作,以降低光照强度。
(3)湿度。魔芋依靠球茎中贮存的水分,有一定的耐旱能力。生长前期和球茎膨大期需较温润的土壤环境,含水量以80%左右为好;怕涝,湿度过高,土壤透气性差,不利于球茎膨大,雨季应注意排水。生长后期土壤湿度以60%左右为好,有利于球茎内营养物质的合成与积累。
(4)土壤。喜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轻质沙壤土,pH值以中性偏酸或微碱为宜,忌重茬地和前茬是辣椒和烟叶的土地。
3栽培技术
(1)播种。常和玉米套种,玉米行距1m,在行间种2行魔芋,株距30cm左右。播种沟深度20cm以上,沟内施基肥,土肥混合,一般施有机肥30t/hm2、草木灰750kg/hm2。
播种一般在3月底或4月初进行,平原宜早,山区宜迟。种用球茎以一至二年生、无病、重100~150g、圆形或长圆形为好,播前将种芋摊晒2d或在晴天上午用500mg/kg硫酸链霉素溶液浸30min后播种,也可在播前15~20d将进行过处理的种芋,用湿沙层积催芽,催芽温度15~20℃,相对湿度75%,待芽苞转绿后再播种,播种时将种芋幼芽向上倾斜摆放在播种沟内,播后盖细土,保持湿润,促进生根发芽。
(2)田间管理。尽早中耕除草,宜浅,避免伤到根系,可结合中耕进行培土,促进球茎生长,魔芋为半野生植物,管理较粗放。施肥以有机肥为主,辅以少量化肥作追肥,第1次追肥在5月下旬新球茎开始膨大时进行,施尿素37.5 kg/hm2和人粪尿3 750kg/hm2对水浇施;第2次在6月下旬,用优质厩肥混拌尿素45~60kg/hm2和硫酸钾112.5~150.0kg/hm2,施后浅培土;第3次在8月上旬,用硫酸钾150~225kg/hm2,穴施盖土;8~9月根据植株长势再进行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2~3次,施肥时避免根、茎、叶直接接触肥料,高温干旱时应特别注意不施高浓度的速效化肥。
魔芋根系分布浅,高温干旱易造成萎蔫,进行土壤覆盖可降温保湿,覆盖材料用稻草、干草等均可。
(3)病虫害防治。魔芋的病害主要有软腐病和白绢病,可在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用400mg/kg硫酸链霉素溶液进行灌根或喷雾3次。田间若发现病株,应及时带块茎清除,并用新鲜石灰粉进行病株土壤消霉,再施药防治,此外还应注意在整地、田管和收挖过程中,随时捕杀蛴螬。
(4)采收与贮藏。进入11月后,即地上部分枯萎1个月后可开始采收。采收过早,块茎未充分成熟,且土壤湿度大,块茎含水量高,容易腐烂;过迟,植株位置的标记不明显,容易挖伤球茎。采收选晴天进行,逐穴挖掘,抹去球茎上的泥土和子球茎并适当晾晒。
收获后的魔芋应先放在20~30℃条件下预贮3~4d,入贮后适宜温度为8~10℃,相对湿度70%~80%,初期应注意通风换气,如为土窖贮藏则可在窖口预留空隙,待温度降低后再封严窖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