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中国零售业并购风潮劲吹到了眼镜行业,国际眼镜巨头抢滩中国,陆续并购了红星、雪亮、明廊这3家国内知名的大型眼镜零售企业,这3家企业也因成为第一批被外资并购的中国眼镜零售企业而备受关注。“狼”来了,“狼”还会不会再来?更多的“狼”来了该怎么办?未来的中国眼镜行业面临着重新洗牌,从零售商、批发商到厂商,大家都在思索着并购浪潮下的企业生存之道。围绕外资并购这一焦点话题,我们展开调查,以供大家参考。方各执一面,说来倒也有各自的道理。较为悲观的一方认为:并购对行业将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当大型连锁眼镜店并购后,会发生很多变化,并继续辐射、扩展。“也许眼镜业也会重复沃尔玛的故事,外资巨头所到之处寸草不生。”一位眼镜批发商孙先生向记者如此悲观地描述中国眼镜业的未来。“如果外资巨头进来后,采用品牌加直通车的方式,市场最终可能会被他们垄断,”眼镜经销商蔡女士向记者表示了她的担忧,“正如一家小卖店要与一家大型超市抗衡一样,前期大超市可能不惜亏本,因为它有巨额资金,可以亏得起。而小卖店能撑多久呢,最终肯定会被打垮,那大超市就可以垄断市场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本土零售商说:“外资进入中国不会只有开店而已,外资的并购步伐已经难以阻挡。这两年日子越来越难过,说到底,我们拼不过他们。”上海连锁经营研究所所长顾国建认为,2006年在中国各大中心城市中,大型卖场之间的竞争将日趋恶性化,而这种恶性竞争主要来自两个原因,一是国际零售巨头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扩大市场份额;二是本土企业之间的竞争以及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之间的竞争将加剧。此外,中小零售企业的倒闭、并购、重组在2006年将加速,中国零售业将继续整合。由于对融资、人才、管理等要求越来越高,但又无法在短期内找到可行的解决之道,当外资零售企业和本土大型零售企业兵临城下,一些中小型的区域零售企业开始招架不住,这时候,是“卖”还是“死”就成了摆在许多中小企业面前的两条路。“竞争压力继续加大,零售企业的整合力度将更大,一部分企业将被淘汰出局。”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说,“但这是正常的。每天都有成千上万、大大小小的企业破产或失败,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避免的。”而较为乐观的一方则认为:并购是经济国际化的一种体现,外资只是想利用雪亮、红星、明廊的销售渠道,抢占中国市场。世界排名靠前的眼镜厂家争的就是终端,没有终端是最痛苦的事情。在中国眼镜零售业的收购成功,国际眼镜巨头就能进一步控制终端。广州明廊眼镜有限公司有关人员向记者表示,“去年零售业全面放开后,外资企业便迈出收购的步伐,收购中国一些成熟的眼镜零售企业。一旦把握了终端,有这么多的营业网点,别人就很难再进去了。”这位人士还向记者介绍说,世界大型的眼镜厂家都有自己的销售渠道,产供销一条龙,这是眼镜行业的发展趋势,收购一旦成功,被收购企业卖的就是自己品牌,保证产品的销量。那么,对其它眼镜零售企业来说,贩卖眼镜品牌的空间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以前摆放在明廊、雪亮、红星柜台里的国际品牌将被请出店门,取而代之的是收购方的自有国际品牌。眼镜零售市场因为国际巨头的介入而形成差异化营销,这对其它眼镜零售企业来说,生存空间无导于扩大了。据报道,2004年,意大利Luxottica集团全年的营业额已经达到32亿欧元,集团的纯利达到2.869亿欧元。与此相比,国内的眼镜连锁店的区域局限性还很强,经营规模也显得单薄瘦弱。但反过来看,外资看重的是中、高端市场,因此低端市场可能还有空间。在采访上海超越公司总经理傅建跃和康丽眼镜公司总经理杨莉华时,他们对“并购”趋势的发展总体都是呈乐观的态度。傅总对红星与荷兰HAL公司股权交割以后,上海益民百货集团将净获8500万元利润啧啧称赞,认为“红星是值得羡慕的优良资产”。从外资的角度考虑,对外资巨鳄的进入,他觉得不应该感到可怕,应该看到这对我国眼镜零售业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促进,利大于弊。杨总认为,红星被国外资本并购,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竞争是免不了的。此次变革会对原来良莠不齐的上海眼镜零售市场自我清理,将起到积极的促进推动作用,相信更多的企业会脱胎换骨,焕发生机。广州东方眼镜连锁集团董事长宋宁则认为,荷兰公司收购红星股份一事,积极意义大于消极意义。国际资本在中国市场的并购已成为一种趋势。我们要做的,是适应这个形势。带给我们最重要的信息还是向国际进军,到海外经营,让中国控股的跨国企业走出国门兼并国际优良品牌企业。我们要充分分享国际贸易规则,主动出击,充分感受到国际间竞争加合作的规模和速度。同时,面对外资的凶猛攻势,宋宁认为本土企业无须太过害怕。因为零售业是一个非常本土化的产业,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