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定邦“顾问”无压力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bay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访手记:
  
  6月15日,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田园度假山庄,一场高科技企业融资研讨会正在进行。在会议举办方没有邀请任何媒体参加的情况下,记者以一句“梁定邦先生已经答应了本人的专访”得以闯入。
  梁定邦1946年生于香港,祖籍福建,毕业于英国伦敦大学法律系,为香港资深大律师,1995年2月至1998年9月任香港证监会主席,现任中国证监会首席顾问。梁氏两年前即受总理朱●基的力邀来为中国证监会服务。他属于朱总理所说的那种“付多少工资都行”的专家,但他只愿领取1元的薪水。
  在15日下午会议结束后,记者最后一次与梁定邦敲定了采访时间,梁说:“晚上8点的会我还要参加,你可以9点钟来找我,只要你可以晚睡,我没有问题。”
  事实上,晚上的会议到9点半钟才结束,这时已经有一位投资银行的人在等候梁定邦了,梁定邦让他先坐一会,接着就跟我在酒店的大厅里进入了话题。大约在10点钟的时候,田秘书匆匆跑下来告诉梁定邦,省委范书记正在他房间里等,说有很重要的事情找他。梁定邦说声抱歉后,起身回房了。10点半钟,梁回到大厅,招呼银行那位客人谈了十几分钟,等我们再次坐在一起的时候,已经是10点45分了。
  这期间,酒店突然停电,一片漆黑,采访只好在烛光下进行。
  就这样,在西北一家偏僻的酒店里,透过暗弱的烛光,梁定邦真切地表达了一年多来做顾问的感受,以及对中国的未来所怀抱的信心和希望。为推动市场化的进程,梁定邦行色匆匆地在中国各地之间飞来飞去,身体的劳顿远远超过在香港的时候,但是从他健朗的话语背后,却时时透射着一股精神的洒脱和自由。
  点完两节蜡烛,时间已经接近12点了。这时候田秘书再次提醒,还有人坐在旁边等,梁也说第二天一早还要回北京上课。看来再勉强就太不近人情了,记者只好挥手道别。
  
  受命
  
  记:朱●基总理何时请您做顾问的?
  梁:朱●基在美国访问时(1999年4月)说过这事,但我在1998年10月已经过来了,正式做事大概是到1999年1月初。
  记:您接受邀请的背景是什么呢?您认为朱总理为什么会邀请您来大陆?
  梁:我和朱●基认识很多年了,他很早提过希望邀请一些专家,不只我一个,介绍一些技术给中国证监会,尤其是一些市场化的监管技术。因为他也知道,我在香港的任期快结束了。我1998年3月5日见朱●基的时候,那天刚好是人大表决,委任他当总理。我带国际证监会主席的技术委员去见他,因为我是技术委员会的主席。后来我们单独谈,他要求我过来,我说要等7月份在香港的工作卸任。结果7月份还走不了,因为董建华先生还没有找到我的继任人,一直到了1998年9月底,找到继任人了,我才能“跑掉”啊!所以我10月初就回家收拾行装,10月中旬就到了北京。
  记:朱总理邀请您来时,是怎样和您讲这件事的?他的想法是什么呢?
  梁:我早就知道他的想法,因为以前他就和我提过,希望我带一些专家过来。
  记:是不是非常迫切?因为他曾表示不惜一切代价邀请“外脑”,只要你们开口,多少工资都可以付?
  梁:对,他讲过,任何的工资都可以给。我告诉他:总理,你叫我来的话,我不会说不的,工资就不用了。为国家办事,为什么要收钱,我也不缺钱。而且这也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记:大陆的市场系统比香港的市场系统可能复杂百倍都不止。
  梁:的确是百倍不止,而且是一个转折的制度,那么我学的东西肯定不少,将来我做学问,可以写不少文章。我很喜欢做学问的,我过来也是当教授,现在正在北大当教授。
  
  我一点压力都没有
  
  记:对于中国大陆这样一个非常复杂的市场系统而言,您每天要面对很多新的、棘手的问题,而香港是一个相对单纯的环境。虽然可以庆幸有这个学习机会,但您会不会感到有很大的压力?
  梁:不会,因为我的角色不一样。在这里我是顾问,不是运作人员,这样当然不一样。我非常体谅中国历届的证监会主席,他们都是我的好朋友,他们确实压力很大。虽然我现在比在香港做执行更忙。我老实跟你说,真的一点压力都没有,因为我是比较专心地来客观考察,客观提建议的。即使不接受,对我来说也不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给我机会学习。在这方面总理是非常开明的,有很多建议他也接受了。
  记:在您任顾问的这一年半来,您所提的意见都被接受了吗?
  梁:大部分接受了,我在很多重要的层面上可以提建议,而且这个影响力很大,比香港大得多。虽然香港是国际市场,但是市场的规模、市场的潜力,跟大陆市场是没法比的。大陆市场是一个国家整体的市场,而香港只是一个区域性的市场,所以是不一样的。我感到能为这样一个巨大潜力的市场出谋划策,是一个极大的光荣。
  记:我从一些资料上了解到,您非常频繁地出现在国内和国外的各类讲坛上,以您的身份和您极度紧张的时间看来,我以为您只是做一种政策层面的介绍和简单的技术对比,但您却对目前市场的行为和动机分析得如此深入,我感到您纯粹是以一个专家的身份在作演讲。
  梁:因为我是当顾问,所以我没有必要去迁就各方面。我认为我的意见与国家的既定政策和方针也是吻合的。当然,如果不吻合这方面的话,我全部的意见都是没用的。所以我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既定的国策,不仅研究国策的基本面,还要去领悟它背后的思想,否则我就没法做顾问的工作,所以一定要与它相切合。
  记:对国策以及背后思想的认同您觉得是主动还是被动?有些规则假如您并不十分认同,会不会感到做得比较辛苦和勉强?或者您认为这本身就很符合中国的国情,就该这样?
  梁:首先,我不能做太主观的判断。经过这么多年的证明,我认为我们基本的国策首先是对的,尤其是十五大的报告,我读了很多很多遍。如果你看到我的读本,可以发现我做了很多很多笔记,把重要的部分画出来。为什么要这样主动去学习呢?因为要为这样大的市场、这样大的国家出谋献策,若不明白这些国策的基本思想是不行的。而且我看到很多东西是我认同的,所以我可以非常安心地、没有压力地来做。如果觉得没用的话,我早走了,我认为是很有价值才做的。
  
  麻烦总是会有的
  
  记:假如你在研究国策中有疑问的话,如何解决?需不需要与上层进行进一步的交流?
  梁:老实说,我并没有碰到个人思想与本地环境巨大的冲突,因此没有受到考验。当然有很多东西我会不断地去问为什么会这样,我也明白一个国家在变革的过程中有许多不合理的东西,而且我自己碰到不合理的东西就已经够多了。但这是当前的现实,我不会因此放弃。有机会为国家服务、为全球经济的其中一环做些策划,这是历史上少有的机会,每一个人做任何事都不会百分百的顺利,这比我在香港好多了!
  记:会不会遇到一些特殊环境下的麻烦?
  梁:遇到很多麻烦,不过许多是生活中的小事。上回我在英国寄个音箱回来,被海关折腾了一个多月,其实这不关海关人员的事,只是规矩的问题。音箱到了海关后我去拿,海关当时的规矩是这样:如果是外国专家的话,就一定要外专局出个专家证明,然后用居民证才能去取,不然取不了。我也没有什么特殊优惠政策,一样是要交税的。结果到了外专局,他说我不是外国人,外专局不能给你出证明说你是专家。到了公安局,他们说,你是港澳居民,不需要居民证。没办法,再回海关,被告知:规矩是这样的,取不了对不起。后来万般无奈之下,找到了国务院港澳办,求港澳办开个证明。最后我又到了海关,交了4700元的税和2700元仓位费,终于才拿到,很小的事就这样折腾了1个多月。
  记:很多人都会碰到这样的小事,但是这种情况在国内普遍存在的话,就要付出很高的社会成本。
  梁:对。因为很多规矩跟不上,而且又没有人把它刻意地改变,回过头来看又觉得可笑,也可以变成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在香港,肯定不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我希望中国大陆能更多地遵循国际惯例,减少这类事情的发生。
  
  预料之外
  
  记:经过一年半的时间,您现在感受和体验到的跟一年半之前接受邀请时比,出入大不大?
  梁:我有心理准备,但是有很多出乎意料之外的东西。有很多东西是我们能够推动的,包括证券公司的监管及融资渠道、保险基金的进入、社会保险基金的构想以及本来二板市场的出台等等,很多事情我们都推动很快,我来之前完全没有想到能推动得这么快,这些都受到两位周主席(前任及现任中国证监会主席周正庆和周小川)的认同。
  记:您来之前,对自己将来的作为是怎么想的?
  梁:我当时并不知道能干什么,这也是我不接受报酬的主要理由。我是一个局外人,我对国内的情况不太熟悉,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所以根本就没有很大的期望。虽然我肯定会尽全力,但没有期望的话,就没有失望。当然那些成绩也主要是证监会的人做出来的,我只是有幸把一些意见提出来,也有幸被接受。另外我也认识了很多朋友,包括业界的朋友,媒体的朋友等等,这些也是一种财富。
  
  小地方和大地方的区别
  
  记:一年多来,您所感受到的大陆与香港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什么地方?
  梁:香港是一个很小的地方,这就使得很小的事可以变成很大的事。我在香港备受媒体关注,这是媒体的天职。在香港这样小的地方,当公众人物是非常苦的事,有很多事情,你怎么干都很难被人接受。所以我也非常明白董建华先生现在的心情。很多东西他是出于好意,但是经常无理被批评,也没有办法。在香港当一个公众人物,会感到处在一个压力舱里,被评头论足,当然这也是自由的代价了。
  大陆不一样,地方很大,人也很多,在大陆碰到一个熟人也不容易,所以这种压力感就不一样了。地方很辽阔,心胸也可以很开阔,这是一个大地方和小地方的区别。相对来说,大陆的法制建设还有待完善。比如我在北京买房,就感到很多方面都不规范,手续繁琐,要办个房产证都非常难。我不是不愿给任何费用,而是完全按“规矩”去做,但还是很难。我也不想去用任何的关系,因为我最怕就是这些东西。这些方面大陆还没有规范,而香港是挺规范的。除了公众人物的生活不太好过,其他还不错。特别是我现在回香港只是一个平民百姓,感觉比较洒脱。
  记:您目前的这种精神状态与以前回大陆时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梁;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大陆。80年代初期我在大陆工作,最初在深圳大学,后来到北京大学,再后来到广州中山大学,所以我对大陆并不陌生。但我站在香港的立场,以香港证监会主席的身份与大陆官员打交道,与现在站在顾问的角度是不一样的。现在是比较超脱了,因为我只是提意见的人。
  
  “传教士”的忠告
  
  记:您目前在各地这样不遗余力地进行资本市场和市场环境方面的演讲,如此恳切和坦白,让人听来有种苦口婆心的味道。您觉得您的演讲对地方政府和企业观念的转变,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呢?
  梁:其实我每次演讲都有几点:主要是市场需要规范,即分工很重要,企业就管企业的事,政府就管政府的事,这是我一直以来的理念。企业本身要负好自己的责任,要规范运作,财务信息要真正详实、准确地披露,政府要制造好的软环境,包括法规的制定,执法的公正度等等都要加大,这是我每次演讲的一个基本理念。
  记:是不是有一种传教士的味道?可能是受了您老师的影响?(梁氏早期的老师是传教士)
  梁:(大笑)是,是有一种传教士的味道。
  记:大陆的一个问题是,一个很好的政策法规,也可能是制定人精心制定出来,对民众的生存环境有很好改善的東西,可是到了地方,执行起来往往就变味了,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梁:也不完全是这样,因为我见到很多地区都尽量按照中央及国务院的政策来办事。其实还不是省级的地方政府把事情弄歪了,往往是到了更基层的政府,由于当地的制度不健全,或者当地各种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分配不均匀,也会影响到实际的执行。
  我们国家从高度的计划经济过渡到高度的市场经济,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因为高度的市场经济需要一个公正的法律咨询和司法制度,包括明晰我们立法的思想,提高执法的公正度,使每个人都清楚并珍惜自己手中的权利,但是现在这种环境显然还不具备。
  举例来讲,如果每一级的县政府官员的生活达到一定的高度,一般来说他就不会腐败。高薪养廉我认为是对的,但是如果没有制度来制约的话也没用,他们会要求更高的薪水。必须让这种制度成为一种高昂的犯罪成本。在一些山高皇帝远的地方,犯罪成本是很低的,目前很多腐败的根源就在这里。虽然枪毙了几个人,但只是几个人而已,要真正惩治腐败,只有不断健全法制。要把这个制度建设好是需要时间的,而且需要媒体的监督,人民的监督。
  记:如果把整个市场向规范化方向的演进分成三个阶段:制定规则的过程、相关机构和人士的认同过程、执行规则的过程,您感到最难的是哪个阶段?
  梁:执行。为什么执行难呢?制度各方面要非常透明,使得你执行的程序和尺度大家都知道,怎么掌握这个分寸,什么是违法,大家都应该清清楚楚。现在有很多东西都缺乏透明度。下一步我们要进入WTO,我们行政的透明度要加大,要禁止黑箱作业。因为加大行政透明度,是每一个民主社会都要经过的。□
其他文献
叶利钦在世界舞台上跳着具有俄罗斯民族特色的政治芭蕾,在留给后人的政治剧照中,庞大的身躯,笨拙的体态,以及风吹即倒,屡屡感冒肺炎的身体,不时口出狂言的硬气,浓缩了俄国政治家乃至俄国的国际形象。    叶利钦:一个俄国政治的符号    叶利钦本身就是俄罗斯政治,乃至俄罗斯国家的一个典型符号。庞大却已年迈,步履蹒跚依然充满斗性,透过叶利钦,我们能够注视历史和现实中的俄罗斯。  叶利钦讲话最喜欢的开头就是
期刊
两个星期前,就在新一轮俄罗斯议会下院---俄国家杜马大选正式举行的前一夜,俄罗斯总理普京访问了俄联邦安全局(FSB)总部。联邦安全局的前身是苏联著名的情报机构---克格勃(KGB)。作为一名老资格的安全部门官员,普京此行目的是同他在安全局的同事们一起举行一个纪念活动。不过,对安全局的官员来说,再也没有比看到特工出身的普京,有希望当上总统更令人高兴的事了。  一名与会的安全部官员说:"终于,我们当中
期刊
据报载,随着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因生活腐化、贪污受贿被查处后,近日南昌市内的一些酒店、商场、汽车站、夜总会、药铺等企事业机关单位马上掀起一股刮字风,将胡副省长在任时题写的"金字招牌"铲掉---休怪这种颇具"人走茶凉"的做法,谁愿让一个"闻名全国"的大贪官的"墨宝"及名字高挂在自家大门上呢?再回想起前些年,我在东莞也目睹当原市委书记欧阳德被查处后,出现的类似的情况……  为什么颇具"中国特色"的领导
期刊
俄罗斯政坛的风云就像俄罗斯的天气一样,上午还是阳光明媚,下午可能就飘起了雪花。在世界历史上,关于俄罗斯这块广袤的土地,给人的印象是:无边的寒冷、伏尔加烈酒、辽阔的大草原、优雅深沉的人民---还有,与俄罗斯历史相伴的政治强人。无论是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还是斯大林、赫鲁晓夫,直至叶利钦,似乎只有强有力的领导,才能相称于这片国土。  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这似乎是一种必然。当拿破仑陷于库图佐夫的坚壁
期刊
"天花板"开了一道窗    两年前,民营企业广东华帝集团营销部经理姚吉庆被华帝的7名创始人初定为接班的候选人时,他并不知道这个将对他的事业产生重大影响的决定。两年来,考察在悄悄地进行。几个月前,老板们找他谈话,说华帝要进行"两权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改革了,他仍觉得这只是老板们对未来的许多设想中的一个而已,是一件十分遥远的事情。他没想到的是,很快,老板们就真的来交班了!  1999年12月
期刊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历史性的变迁:由计划向市场转变并由此导致政府和企业关系转变;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也在变化。我们且从这些变化当中来看一看企业面临的困难,看看国有企业的两难选择问题。    不重组难,重组也难    对于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现在采取的是双重的价值标准、管理方式和交易规划。对于民营企业可用一句话来形容:黄鹤楼上看帆船,是市场标准。而国有企业,主要是政治标准,牵
期刊
仿佛就像一阵风,福利房作为计划年代最大的福利,伴着房改末班车的开出,带走了残存在中国城市上空的福利气息。1999年12月31日晚11时59分,广州,在即将进入新千年的喜庆气氛中,一位最后一刻挤上分房末班车的市民在一群记者面前流下了激动的眼泪。而一位尚未"上车"的女士则在新年钟声敲响之后痛哭流涕。步出拥挤了好几个月、带有浓浓汗味的广州房地产大厦,大门在新世纪钟声、在外面人们的狂欢中缓缓关闭。  近几
期刊
我的农村情结    我已听多了下岗工人的苦况。  但比下岗工人更苦的有9亿农民。  我的老家在江西南昌县八一乡,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农民、农业都有特殊的感情。我上大学前和上大学后,每年的寒暑假,都要回家干农活。1986年,我通过高考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算是农村孩子中的异类和幸运儿,跳过了龙门,农村户口变成了城市户口,命运也由此改变。不然,我和鲁迅小说中的闰土没什么两样:早早娶妻生子,双手
期刊
对于美国国际集团这类经营保险业和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这类的大型跨国公司来说,老早就等待着中国把门全打开,以便能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推销他们的买卖,而不是限于几个城市。  但那家经营纺织业的大公司米利肯( Milliken)认为克林顿的手下与中国签署协定,等于是给美国国内的某些行业颁发了死亡通知书。  很多行业,如商业银行,汽车,飞机制造,农业,食品加工,投资银行,电子,金融,胶卷制造业则连夜欢呼中美达成
期刊
台湾"大选"如美国"大片"    台湾政坛最近热闹非凡,2000年"总统"大选在即,参选各方各尽所能,使出非法监听、调查、栽赃等各种手段,令大选各类新闻成了台湾迎接新世纪的一道大菜。正如参选人李敖所说:台湾的"总统"选举有如一部美国大片,悬念丛生,高潮迭起,而且越接近剧终越精彩。  去年12月5日,台湾《中时晚报》驻欧洲特派记者发回了一篇震动台湾内外的专访。这名记者说,地处东南欧的阿尔巴尼亚"台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