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背后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djyaha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被誉为“西部教育高地一面有创新精神的旗帜”的重庆市人民小学是一所有着光荣传统、办学成就卓著的学校。在新的发展时期,人民小学凝聚起“好奇、勇敢、责任、荣耀”的学校精神,以“培育环境,开放耕作,自由生长”的田园式教育,构建起学校、教师、学生的3D发展平台,取得了全面发展的办学业绩。作为重庆市教科研基地和窗口学校,人民小学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为重庆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显著的贡献。
  近年来,人民小学在坚持历史传承的同时着眼未来,不断锐意进取,形成独具特色的育人模式和课程体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和荣誉,这背后饱含着几代教育工作者的汗水和心血。本期我们专访人民小学杨浪浪校长,通过对人民小学办学特色和成果的简明勾勒,让读者进一步了解“荣誉”背后的责任与担当。
  :重庆市人民小学有着七十年的悠久历史,被誉为“西部教育高地一面有创新精神的旗帜”,您怎么看待学校已取的荣誉?您是如何理解“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办学思想的?
  杨浪浪校长(以下简称“杨校长”):人民小学的发展,是国家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是民族振兴和祖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背景下的必然结果。如果说取得了一些成就,那要归功于人民小学几代教育工作者的汗水和心血,还要感谢在各个历史时期关心支持我们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家长,是他们对教育的情怀、对人民小学的厚爱,让我们慎思笃行,传承创新,不敢懈怠。
  对人民小学来说,所谓传承,还有一层特殊的意味。人民小学1945年诞生于邯郸城的炮火中,1949年迁校至重庆,成长于和平时期。人民小学经历过革命战争的洗礼,也饱受过百废待兴的艰辛。七十年来,我们的校长、我们的老师、我们的新老校友和学生,不管身处何时何地,不管遭遇何种境遇,他们身上都有一种共同的基因特质。它既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民族传统的缩影,更闪现着植根民族、面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我们始终谨记刘伯承元帅提出的校训:“我们要为将来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培育人才,他们必须有文化、有道德、爱劳动、爱祖国,具有创造精神和铁的纪律。这个办学宗旨一定要明确,千万不能培养特殊阶层和娇骄儿。”近年来,为了更好地切合时代的发展,我们从元帅校训中的“两有”、“两爱”,进一步明确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从杜绝“特殊阶层和娇骄儿”,深刻领悟坚持在法治社会、人人平等的精神内涵;从“创造精神”的特别强调,领会到要培养孩子好奇求知、勇敢创新;从“为将来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培育人才”的目标,激发师生要在奋斗和创新中勇担责任追求人类的理想,实现崇高的荣耀。
  今天,追求“好奇、勇敢、责任、荣耀”的理念和使命,汩汩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它是历史的馈赠,是现实的功绩,它让我们在追求中益显丰盈,在行走中愈发茁壮。
  :您在2015年的新春寄语中说到“我们期盼着,欣赏着,最美的童年在人民小学的土壤里生生不息”,您眼中最美的童年是什么样的?贵校倡导的“主动教育”对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杨校长:常常有学生回到母校,回忆起小学生活,会感慨地说,在这里的生活最纯真最难忘。我想,这一方面是人民小学给予他们的独特感受,更是他们处在童年、处在人生最纯真的季节里的真实感受。童年是最美的年华,学生的童年不应当被学校教育所束缚,相反,他们应得到学校教育充分的尊重、关注、欣赏和帮助,并且在这样的尊重、关注、欣赏和帮助下,自由、自信、自主地生长。我想这也是我们主动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吧,即创设一切环境让孩子主动地(而不是被动地)去探索、尝试、体验、试错、成功……
  简单地说,主动教育强调正确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正确处理道德教育与文化学习、才艺能力培养的关系;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做“学习的小主人,活动的小主人,生活的小主人”是人民小学每个小主人对自己的要求。孩子们通过学习中的自学—自练—自评、活动中的自愿—自主—自治、生活中的自律—自理—自护等实践,自主体验,尝试摸索,促进孩子们自主精神的个性成长。全面发展、个性突出,是人民小学的孩子们共同的特点。
  :贵校开发的EOCC课程独具特色,听说贵校的课改已经是4.0版本了,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下“版本升级”背后的故事吗?
  杨校长: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改革首先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要符合国家课程规定,同时还要尽可能符合学校实际、满足学校个性化发展需要。我们学校的课程改革,随着全国和重庆素质教育改革推进,前后经历了四个阶段,我们的老师把这种阶段性发展戏称为“版本升级”。
  基于多年的课改经验和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我们学校的课程建设逐渐把着力点从开发多元的课程品种,调整为研究“如何有效实施既有课程,突出综合、体验、合作的综合目标”,并于2012年前后慎重地尝试在融侨3至4年级开展试点。在两年多的试点阶段,人民融侨小学的课程专家团队坚持适度超前的教育理念,依托强大专业的教师队伍,开发了“EOCC课程”。“EOCC课程”不是新增加的课程,而是统整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统筹安排学生在校学时,上午是固定班级集中授课,下午是流动班级的五类自选课程。课程总量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内,课程理念更加突出“体验、开放、综合”,旨在打破学科壁垒,软化学科边缘,增加学生综合运用、探索实践、动手动脑的时间和空间。选修课、学分制、综合课、生活化,让课程呈现动态、开放、多元的状态,更加灵动高效。
  :学校的发展少不了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您觉得新时期的教师应当具备哪些方面的素质?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您有哪些经验想跟大家分享?
  杨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教师队伍建设,最重要的还是思想建设、专业发展、精神引领。人民小学首任校长卓琳女士对教师们的寄语“以爱立德,教书育人”,道出了“爱是教育的全部”这个真谛。人民小学的教师始终秉持“爱的教育”的理念,无论是宽厚之爱、温婉之爱、严格之爱,都是在以高度的责任心书写自己的教育人生。   现代教师应当有现代化的视野格局和知识体系。人民小学的教师,每年都有机会零距离地领略到一流专家的风采。学校每学期邀请2至3位国内外的文化名人、学术专家、行业精英、优秀校友等来校举办讲座或专题报告,拓展教师的知识视野。
  我们通过每学期一届的教研会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每周一、二的下午,人民小学每间办公室里,都能看到老师们集中学习研讨的热闹场面—圆桌围坐,问题先行,各抒己见,策略共享……各组推选出向全校汇报的公开课,体现的正是这种研讨的成果。随着教研会持续有效深入的开展,我们的教师之间还形成了一种互相观摩、建议、启发的和谐氛围。我常常觉得,教育就像种田,教师就像农夫。农夫根据自己家的土性、种子条件,都有自己的种植方案和诀窍。开展教研会,就是让老师们晒晒自己的田地种了什么、种得如何,也欣赏欣赏临近田地农夫们种的庄稼,相互切磋,互相建议……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对教师再多关心呵护都不过分。学校通过“辅导员之家”、“青年教师互助社”、“教工各个俱乐部”等组织,对每一位教师给予人文的关怀和帮助。我们用事业来统一,用制度来规范,用成长来吸引,用修养来调节,用情感来维系,让最优的人从教,让从教的人敬业,让敬业的人乐业,学校上下凝神静气促发展,教师们扎扎实实乐成长。
  :儿童的健康成长不能仅仅依靠教师和学校,家庭教育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贵校在家校共建方面有哪些成熟的经验?您认为有效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意义何在?
  杨校长:学校课程的设计大大增加了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这使相当一批优秀的家长成为我们课程实施的伙伴。学校、班级积极地调动家长们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在班级家委会、家长志愿者、爸爸(妈妈)课堂中活跃着家长们的身影,极大地拓展了课程资源,也宣传推广了我们的素质教育理念。
  比如为了能让孩子们更多地了解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知识,我们邀请星巴—第一个到非洲进行野生动物保护的中国人、“非洲之友”野生动物保护论坛的创办人到学校做讲座,讲经历、讲知识,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住读部充分挖掘学生来自不同区县的特色优势,组织学生“游学重庆区县行”,不仅让住校的孩子们增广见闻,而且增进住读学生与家长的亲子关系,尤其转变了家长们轻视实践重视书本知识的落后教育观念,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封闭走向开放。
  除了开设各种形式新颖有趣的家长会和家长活动以外,我们还让家长参与到“减负提质”中当“督察员”,一起监控作业总量,反馈学生信息,推广减负经验。当学校在用心经营、指导配合家庭教育时,学校期望家长们在共同参与教育中,形成学习共同体,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进步。这样的力量不但能推动一个学生、一个家庭进步,也能推动一个区域、一个社会的进步。
  :“直属学校深化改革”被列为2014年重庆教育的关键词,人民小学作为重庆市教委直属学校,下一步的改革方向是什么?
  杨校长:学校改革发展的任务是艰巨的。尽管人民小学有着良好的基础积淀和发展态势,但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能完全适应,办学规模的发展惯性压力较大,管理体制十分复杂,社会各界对我们的期望和要求很高,教育教学的观念、内容、方法仍需更新,学校管理的精致、细致程度亟待提高,干部队伍、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体系亟待完善,学校核心价值观、核心文化的挖掘和建设亟待加强,依法办学、依法治教的水平有待提高,改革创新的动力和能力尚需大力激活。人民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面临的是现实压力、攻坚阶段和核心问题。在优秀的基础上实现到卓越的跨越,不是一步的距离,需要带着无比的勇气和修炼超常的能力来挑战自己,战胜自己。
  但是,我们追求教育真理的脚步永不停歇,创新之路没有终点,朝着回归儿童的方向、回归学校的方向、回归教育本质的方向,我们一路前行。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学校个性必将成为一种人人自由发展、尊重包容、百花齐放的大平等;是一种复兴民族、服务社会、勇于担当的大责任;是一种内化了的精神价值,是成就每个学生终身的大荣耀!
  (责任编辑:赵彩侠)
其他文献
如何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中国教育领域亟须解决的问题,也是重要的国际性话题。2012年金秋十月,来自海内外的200多位教育专家、学者、青年学子,相聚于北京师范大学,就此重大话题展开了为期两天的多方位、有深度的探讨。  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北京师范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双年度教育国际研讨会。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在国际教育学科方面享有盛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该学院已
当前教育改革和中学学业水平发生的新变化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出崭新要求,据此,笔者从“人本主义”理论中寻求答案,最终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理论依据,即在复习课教学中,既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及其差异性,又注重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从而结合实际探寻复习课教学的崭新模式。本文旨在探讨传统物理复习教学中存在的诸多束缚学生发展的做法及产生原因。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业水平考试模式发生新的变化,这对目前
本刊讯 7月22日,“基于核心素养养成的中小学课程建设与实施学校管理干部高级研修班”在青岛开班。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教育管理部门负责人,校长和学校管理负责人参加了研修班。此次活动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师》杂志社主办,中小学名师巡讲团承办。  研修围绕“基于核心素养养成的课程建设与实施”主题展开,帮助中小学管理干部和一线教师厘清了核心素养养成与发展的思路。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钟启泉
古诗词曲教学的入口很难找准,在授课的时候,一些教师停留在传统“意象、意境”层面,一些教师则每首诗词都从“读诗题、读字词、读形象、读注释、读背景、读类型”等角度分析,虽然没有错误,但是前者比较抽象,操作上大多停留在“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后者比较孤立,诗词曲之间缺少关联点,容易陷入“为读而读”的片面性。  古诗词曲的教学,和一般的课堂教学在目标要求上无异,都是让学生由不知道到知道(即知识的变化
在一堆书中,《阿黛拉和西蒙在巴黎》绝对可以凭借独特的画风脱颖而出,吸引我们的眼球。封面居中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姐姐阿黛拉和弟弟西蒙。画家将他们画得非常可爱,可以说是圆润饱满,色彩鲜艳,富于动感。视野放开,画面背景是巴黎的街道、建筑和耸立在远处的埃菲尔铁塔。  这是一本关于“发现”的书。  享受发现的乐趣是孩子阅读图画书的一大原因。正如《母鸡萝丝去散步》中,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发现尾随的狐狸;《玛德琳》
当前,越来越多的机构或个人抑或专业群体关注到教师,特别是中国乡村教师的基本素养、质量。为此,2016年1月,受凯风公益基金会的邀请,以北京大学康健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朱旭东教授为主的十多位专家学者就教师的基本素养与养成这一主题举办了一次沙龙讨论会。本刊采撷其主要观点,以飨读者。  康健:关于教师基本素养的养成,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我国的教师培养在体制上经历了从完全独立的定向培养到非定向
“遇见是一个契机,遇见是一条路线,遇见改变的是心态”,这是我对“家校共融理念”最深刻的体会与感受。我所任教的学校是广州市海珠区工业大道中小学(以下简称“工小”),这所学校创建于1966年,地处老工业区。校园不大,但建筑古朴,林木葱茏。学校的教学班不多,只有20个,其中包括2个特殊教育班。  从学校舞台旁的斜坡走上去,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莲花池,池中金鱼畅游,莲花怒放。特殊教育班的学生小南聚精会神地欣赏
所谓管理,就是“让别人完成自己想完成的事”——这里的“自己”,既是指管理者“自己”,也是指被管理者“自己”。  平庸的管理是“让人做事”,优秀的管理是“带人做事”,卓越的管理是“做事带人”。  所谓“制度”,本质上就是“制定”一个大家心中认可的那个“度”而已。  思想第一,制度第二,校长第三。  工作,可以忙碌,但不能盲目;评价,基于信任,但不能放任;改革,需要积极,但不能激进。  对教师来说,学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近年来,合肥市直面应试教育的压力,从“易”处着眼,从“细”处规划,敢于坚持,大胆突破,积极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让广大中小学生“走出去”,放飞思想,亲近自然,强健体魄,拓宽视野,锻炼能力。如今,该活动已成为引领全市各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  一、敢于担当,让研学旅行率先启动  出于安全考虑,一段时间以来,国内许多省市教育部门禁止中小学组织学生集体出游,或是不提倡学校组
肖佩云一、我的年少时光(1937-1955年)  1937年,我出生于长沙一个工商地主家庭,祖辈在长沙与人合伙开了一家金银首饰店,主要以此维生。1949年后,土地充公,哥哥作为党员,将家里剩下的一点本钱也充公了,我们家里的日子就比较艰难了,只能依靠父亲在搬运公司拉板车来养活家里的10口人。  哥哥在外读书,面对体弱的母亲、四个弟弟、两个妹妹以及家中日益艰难的情况,我不得不停学两年,帮助父亲拉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