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元件加工”到“授之以渔”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g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教育改革和中学学业水平发生的新变化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出崭新要求,据此,笔者从“人本主义”理论中寻求答案,最终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理论依据,即在复习课教学中,既重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及其差异性,又注重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从而结合实际探寻复习课教学的崭新模式。本文旨在探讨传统物理复习教学中存在的诸多束缚学生发展的做法及产生原因。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业水平考试模式发生新的变化,这对目前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有两点:一是教师的教学目标转变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二是课堂教学从“教学”向“导学”转变,学生的学习从“被动接受”向“主动求知”转变。可见,传统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模式和单一的题海战术无法适应上述新要求,因此,亟须分析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略。
  一、存在的弊端
  目前,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模式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无视学生的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差异,在课堂上听讲的学生仿佛工厂流水线上批量加工的元件,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
  1.机械死板的题海训练导致学生被动学习
  在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中,有些教师要求学生在20—25分钟内完成选择题和填空题。如果学生的完成时间超过25分钟,就说明他们做题的熟练程度不够;如果学生的完成时间不足20分钟,就说明学生审题不够仔细,这有可能导致错误率的增高。但是,不同的试卷,题目的难易程度不同,而且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程度也存在差异,因此,机械死板的题海训练必然导致训练结果缺乏科学性,甚至使学生难以积极对待每次训练。
  2.元件加工式复习方式导致学生被动学习
  在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中,存在两种现象。其一,有些教师在讲台上高密度地授课,学生趴在课桌上毫不懈怠地做笔记。一节课下来,看似内容很多,其实,学生对教师所讲的内容并未完全掌握。其二,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不断提问,却不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然后,教师就把应由学生回答的内容和盘托出。甚至教师为了提问而提问,以致忽略了提问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也许教师的本意是:既希望课堂教学内容更充实,又希望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所学知识。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基础较差的学生觉得物理学科高深莫测,以致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基础较好的学生感到课堂内容枯燥、乏味,以致失去主动探究和积极思考的热情。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让学生从“学会”知识向“会学”知识转变,这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另外,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善于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并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以使他们认识物理规律,总结解题方法,从而体会物理学科独特的魅力,最终,既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又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中体会成功。
  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拥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在课堂教学中强加给学生各种束缚,把他们的时间和空间占满,这样,只会使学生被动学习。因此,教师要营造一个符合学生青春期心理特点的课堂,不把能学生当“元件”进行加工。实践证明,探索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教学模式是每个物理教师必须面对的新问题。
  二、崭新的探索
  以美国学者罗杰斯为代表的心理学学派,提出“人本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个体自主发起的,并针对教学中的问题提出四点内容:其一,在教学目标上,强调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其二,在课程内容上,强调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其三,在教学方法上,主张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选择;其四,在学习方式上,主张学生主动参与,教师给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
  在教育教学中把学生个体的“自我实现”作为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最大驱动力,强调课堂教学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水平相结合,主张教学内容要把科学知识与学生的内在经验和情感体验统一,从而不断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最终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具体有两点。
  1.重视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新时期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需要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并且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占较大比例,这样,便为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创造良好条件。
  例如:当复习“电生磁和磁生电”(人教版九年级教材第二十章)这一内容时,学生总是把这两部分知识混淆,这就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以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并使他们大胆设想(既然电能生磁,那么,磁是否能生电),同时引领他们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从而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这样,就能较好地解决学生在这部分学习内容中存在的问题,既强化学生的复习效果,又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还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
  如何做好物理规律和概念的复习一直是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因为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往往感觉枯燥、无味,并错误地认为会背即可,从而忽视对物理规律和概念的理解。对此,教师应拿出可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例如,在复习“牛顿第一定律”这一内容时,教师可分两步进行教学:其一,从物理学的历史出发,介绍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牛顿在物理学发展中的主要贡献;其二,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亲手做实验,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学生便能亲身体会牛顿对伽利略、笛卡尔等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的分析与推理,知晓牛顿第一定律形成的全过程,并对牛顿第一定律产生较为深刻的理解。
  总之,在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中,学生应自主学习,并善于对物理实验进行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勤于利用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最终获取知识,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大胆猜想的科学精神,更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和实验能力。
  2.“小组合作学习”是做好课堂复习的核心
  新课程改革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因此,要做好物理复习课的改革,就应强化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在教学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以提高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更大的合作学习自主性,以引导他们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做好课堂复习的核心。具体而言,教师应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层次、纪律情况和性别特征等因素,然后将他们合理搭配,分成若干组,每组4至5人,并按照每节课的教学情况确定每个小组的组长。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既要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又要承担一定的责任,还要使每个学生的角色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转换。
  例如,在习题练习过程中,教师应认真为已完成规定题目的学生批改,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解答他们的疑问。接下来,由一部分已较好地完成题目的学生担任组长,他们将为自己同组的同学批改、讲解,并统计本组学生的完成情况,从而为教师授课提供第一手资料,这样,当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授课时,只须讲解学生无法解答的部分习题和错误率较高的题目,于是,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小组管理。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作为初中物理教师,须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践行适应教学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也就是在复习课教学中,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授之以渔”,最终不断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主动迎接教育改革的挑战。
  (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二十五中学)
  (责任编辑:梁金)
其他文献
“我们要培养的不是仅仅会考试的学生,而是能适应未来社会、全面发展的大写的‘人’。”这是范胜武校长从教几十年的执着追求。不论是做老师,还是做校长,他都践行着“全人教育”的理念,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让他们的潜能得到自由、充分、和谐、持续发展。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他开创了以学校为名的校园文化——“世纪文化”,并在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它的内涵。  基本素养——学生成长的根基  “身体是革命的本
四川省遂宁市玉龙初级中学校(以下简称“玉龙中学”)成立于2011年,是遂宁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投资打造的一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学校。短短六年时间,玉龙中学奋力崛起,从籍籍无名的薄弱学校发展成为意气风发的区内典范。学校先后被教育部关工委评为“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被省教育厅授予“安全应急教育示范学校”,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被市政府授予“义务教育示范学校”“毒品预防教育示范学校
学校是教育的基层单位,肩负着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面对教育形势的快速发展,我们需要强化使命意识,审时度势,主动扛起科学创新发展的大旗,把学校的办学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一、抓好教学常规研究  2017年9月8日,教育部长陈寶生在《人民日报》撰文:“要坚持内涵发展,加快教育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掀起‘课堂革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就是
一脸桀骜,一身名牌,终日埋首于手机、iPad,这是我们身邊中学生的身影;眼神茫然,书写潦草,事事需师长耳提面命,这是我们身边小学生的常态。皲裂干涸的土地当以雨水滋润,同样,孩子的心如果有了褶皱与裂痕,同样可以爱与智慧来重塑。重塑后的心灵,就会有知丑改错的羞耻心,就会有为同伴着想的担当感,就会有为集体考虑的责任心,就会有走出阴霾,迈向阳光的自信!让我们来看,本期的几位老师是如何以他们独到的策略成功地
钟秉林  留英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教育政策与管理研究。1994年回国后任东南大学副校长,1996年调任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2001年至2012年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2012年起任中国教育学会会长。现兼任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暨教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专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
吕转芳 女,汉族,1963年5月出生,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中川乡老鸦教学点教师,小学高级教师,教龄34年。她一直坚持在农村偏远山区学校教学,爱岗敬业,爱校如家,爱生如子。老鸦教学点只有9个学生,她不但是老师,还是“妈妈”,用心照顾着每一个孩子。她有一个不幸的家庭,作为家庭的唯一支柱,她毅然挑起重担。她以朴实无华的大爱感染着众多的乡村群众和孩子们,谱写着一位乡村教师的高尚师德。曾获全国模范教师、甘肃省
中国教师:王利老师,您好!您从1999年开始从教,至今已近20年。您能和我们说说您选择作为一名乡村教师的初衷吗?  王利:1999年大学毕业前,同学们都为能进入师资条件和工作环境较好的城市工作四处奔波找关系。当时我的内心也曾动摇过,很矛盾。作为学生干部,我是可以进城参加工作的,但在经过内心的思想斗争后,我毅然选择到农村,我的家乡工作。这主要源于以下两点。  第一,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深知农村的
一、审视教育发展需要新的思想理论和方法论  教育发生在大家身边,一个社会没有教育难以生存,但是如何看待教育,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其中,教育学为我们认识教育提供了一个很重要的思想、理论和方法论。教育学是一个重要的平台,但它不是唯一的平台,我们需要用更开阔的视野,用多学科的角度来认识我们所面临的教育和我们所做的教育工作。  教育首先是艺术,其次是科学。面对着我们的孩子,我们首先是要用艺术来教育他们
2008年9月,刘姗姗老师步入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北师大)的校门,步伐轻松,没有行囊,但她不是两手空空,而是摊开掌心,审视自己:左手青春,右手理想。对于刘老师而言,青春就是生命的朝霞,理想则是奋斗的火炬,站在北师大前,她用左手叩门,青春碰撞出令人振奋的喧响,北师大牢牢握住她的右手,理想的华尔兹从这里闪亮登场。  一、班级工作,全心全意  面对全新的工作,刘姗姗老师将“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作为工作
如何实现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中国教育领域亟须解决的问题,也是重要的国际性话题。2012年金秋十月,来自海内外的200多位教育专家、学者、青年学子,相聚于北京师范大学,就此重大话题展开了为期两天的多方位、有深度的探讨。  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北京师范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双年度教育国际研讨会。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在国际教育学科方面享有盛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与该学院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