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芬芳满巴渝

来源 :农民科技培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ex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秉承开放办学理念,创办“无围墙学校”,开展中等职业教育;注重提升农民素质,打造“农民大学堂”,实施农民终身教育;坚持服从大局原则,推动“农科教结合”,创新教育培训模式;着力夯实体系基础,增强“农广凝聚力”,打造一流教师队伍……重庆市农广校30多年耕耘不辍,获得了“桃李芬芳满巴渝”美誉,目前已发展成为集农民教育培训、农民体育指导、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等职能为一体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记者近日走近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优秀省级校校长、重庆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刘君绍,畅谈建设“美丽中国”和重庆“三化统筹”新时代、新机遇背景下农民教育培训“蝶变”转型之路。
  倾注心血积极营造新型农民蓬勃成长氛围
  2007年,重庆市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效益农业成为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重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迎来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机遇。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民的现代化,2009年走上重庆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岗位的刘君绍将自己履新的第一身份定位在培养新型农民的“导师”上。
  “培养新型农民是一项艰巨的基础性、战略性任务,转变观念首当其冲。”快人快语的刘君绍告诉记者:“要想新型农民在农村不断涌现,首先应该转变观念,让农民成为人人认可的光荣职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民’成了贫穷落后的代名词,至今没有多少人想去当农民。应该让大家特别是农村年轻人看到,通过提高技术提升农业效益,从事农业是有前途的,在农村大有可为。”
  预而不废,规划先行。在刘君绍的率领下,重庆市农广校起草《重庆市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10—2020年),同时围绕职业农民培训,积极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建设调研和农村实用人才调查统计,研究农村实用人才评价体系、使用机制、资助政策。刘君绍通过调研和在4个区县4个乡镇16个村基点调查统计,全面准确掌握全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模、层次、结构、分布等状况,找准了培养工作的重点和目标。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重庆市农广校立即启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刘君绍主持召开了部分区县科教、农广校有关人员参加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讨会,探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公益性、基础性、社会性,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后续教育培训机制、认定标准、政策支持保障等等。结合农业部试点方案,重庆农广校初步起草了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试点方案,协助巴南、黔江、武隆3个试点区县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以农为根创新办学模式开创农民教育新局面
  2010年,刘君绍到巴南、开县等区县调研农民教育培训情况时,参训人员老龄化、妇女化问题的严重情况让刘君绍深感忧虑——一个六七十人的培训班,来的人中45岁以下的只有1人,60岁以上的有30多个,而且要政府给肥料、误工补助,他们才愿意来。随后,刘君绍让各地农广校做了一个农村初中生学农意愿调查,结果只有不到2%的农村年轻人表示愿意学习农业高职专业。
  如何激发农民主动学习农业科技知识,成为刘君绍思索的主要课题之一,他把出路放在了“转变思路、提高效益”上。2011年,农广校尝试依托农村专业合作社成立培训学校的模式,大力兴办农民田间学校,创造了重庆农民田间学校“八个一”建设新模式、培训新理念。
  重庆梁平柚为“全国三大名柚”之一,合兴镇龙滩村是梁平柚的主要产地之一。2011年,梁平县农广校与该县的龙滩柚子专业合作社合办一所田间学校,开班时间也选在了柚子的生产季节,当天来参加的学员多是四五十岁的男同志,培训方式也一改过去专家讲、学员听的方式,采取学员提问、专家点评。“如果没有在田间学校学习技术培训,我肯定赚不到多少钱。原来不知道什么时候杀幼虫,等到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培训过后我才知道要在它产卵前杀掉。我还学会了用肥、土壤管理、疏果技术等好多技术。”这次学习让学员唐思文收获丰厚——以前,他家的柚子每个几乎都在1斤以下,现在每个至少1.5斤以上;原来每年的收入大概1.5万元,去年收入达到3.1万元……
  这只是重庆农广校近年来创新农民培训模式的一个缩影。2011年以来,全市农广校共打造了100所农民田间学校,直接服务于20个产业,涉及农作物10多个、畜产品15个、水产品10个、特色经济作物20个,培训农民学员近3万人。
  近三年来,在刘君绍的率领下,重庆市农广校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扎实推进农民教育培训上新台阶,如“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行动”、“三进村”已深入农村千家万户,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冬春大培训”共举办了2304个培训班,培训17万人次,指导咨询25万人次;“三进村”开展农民科技现场教学培训和技术咨询56.9万人次,农民视听43.6万人次;重庆“阳光工程”培训已成为行业品牌;开展“一村一大”工程,3年培养了具有学历教育的村社干部188名;培训绿证学员26万人次,“绿证”工程培训已成为重庆青年农民创业技能培训首选。
  此外,2012年,重庆农广校组团参加全国第七届农运会,重庆代表团取得了17个第一名、12个第二名、12个第三名,第一名和获奖总数均位列全国第四、西部第一,创造了重庆参加历届全国农运会的最好成绩。
  开拓进取谋求农广校转型发展新路径
  针对农广校职能单一、远离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主战场的不利局面,在刘君绍的率领下,重庆市农广校3年来抢抓机构改革之良机,夯实基础条件,强化职能职责,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农广校的公益性地位。
  2010年,重庆市农广校争取到市农委支持,专门出台了支持区县农广校发展的意见,在体系定位、办学经费、培训项目、能力建设、机构编制等方面得到了倾斜和保障,区县校数占行政区化的区县数的93.3%。2010年全市农广校系统基本实现了职能转变,形成了以农民教育培训为重点,职业技能鉴定、媒体资源开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齐头并进的局面,单位发展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体系活力更强。与2009年相比,市校2010—2012年总资产分别增长了27%、87%、259%,固定资产总额分别增长了4%、53%、60%。
  在刘君绍的带领下,重庆市农广校被中央农广校领导小组授予“2010年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集体”,2011年“教材发行先进集体”,2012年 “农民教育培训先进集体”、“媒体资源开发先进集体”。2010年被市委农工委评为“2009—2010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2010年度委级文明单位”。
  在中央提出新型城镇化、重庆实施大规模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刘君绍第一时间带领重庆市农广校的教职人员深入基层调研,完成《重庆统筹城乡发展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之思考》调研报告,并系统谋划出农广校的转型发展之路。
  刘君绍告诉记者,重庆的1000万农民“进城”后,农业农村将呈现出传统农民向产业农民转变、自给农业向商品农业转变、分散农业向集约农业转变三大发展趋势,重庆发展现代农业农村经济必须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化新型农民和产业农民。
  根据重庆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5年农村实用人才将达到256万人,比2008年增加54万人,农村优秀人才达到42万人,比2008年增加5万人;2020年农村实用人才将达到300万人,农村优秀人才达到47万人;2010—2020年期间共培训农民300万人次,拥有中专以上学历农村实用人才达到15万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农村实用人才15万人,农村实用人才素质将全面提高。主要任务是建设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型、科技服务型、社会服务型五大类农村实用人才,实施万名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实施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提升、两翼农户万元增收人才支撑、农村实用人才创业能力提升、农村实用人才品牌培育及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建设等五大工程。
  刘君绍告诉记者:这为农广校下一步的转型发展提供了大舞台、大契机。”
  在刘君绍的带领下,重庆农广校已谋划出下一步跨越发展的“三部曲”——推动立法、加快转型、夯实体系。
  在农广校这个千万农民的大学堂上,刘君绍与全体农广人将励精图治、开拓创新,用为农育才的实践,继续在巴渝大地谱写服务三农的新篇章。
  重庆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办公室供稿
其他文献
湖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依托湖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基地“武汉市东西湖区农广校”,开展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培训已经3年,培训教师599人,促进了“参与式、互动型、情景模拟化”教学模式的全覆盖,培训质量明显提高。2016年度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培训,在总结以往两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确立新思路,创立新机制,探索新方法,培训成效显著。  学员更加优化。保证选送的学员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
十多年前,李容曾是一个打工妹,2010年开始回乡养牛。几年来,在农业部门的教育、引导和扶持下,她顺利地完成了从城市白领到现代化牛倌的角色转变,并成为全省肉牛养殖行业的领跑者。  2010年上半年,李容辞去企业高管职务,投资600万元兴建了养牛场,从山东引进了500头架子牛开始肉牛养殖。没想到,牛刚运到养殖场就出现死亡现象,一天少则几头,多则10余头,不到10天就死了近100头,损失40余万元,高薪
吉林省松原市农广校在服务“三农”过程中,立足部门职能和“三农”发展实际需要,不断探索服务农民素质提升、农民致富以及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新渠道和新思路,先后搭建了新闻媒体农技推广平台、热线咨询服务平台、网络公益交流平台、协会沟通平台、工程示范平台、“乡间小课堂”培训平台等有效服务渠道,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开放型、接地气的农民培训模式,在积极搭建农技网络远程教育平台上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大胆的尝试。2
农业部推介发布了2016年162个农业主导品种和95项主推技术,要求各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加大推广应用力度,充分发挥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作用,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在关键农时集中开展培训,引导农民科学选用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推进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促进农业科技快速进村、入户、到场、到田。
2013年以来,四川省绵阳市按照农业部和四川省农业厅印发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指导意见》要求,结合农村发展和农业生产实际,积极稳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加强组织领导 确定试点区县  绵阳市农业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了职能职责,确保试点推进工作有领导、有机构、有人员。  绵阳
互联网在影响着世界方方面面的同时,也在影响着教育领域,但在农民教育培训方面发挥的作用却不够明显。目前,我国的农业网站虽提供了大量的农业技术信息,但其信息传播方式却不能满足当前农民发展尤其是农民职业化发展的需求,农业技术信息利用率不高。为此,根据《中美农业远程教育合作—在线学习模块开发与师资培训》项目实施计划,在中美农业远程教育合作项目资助下,中央农广校及部分基层农广校积极开展了多个在线学习模块的开
从当上南西庄村支书那一刻起,范希俊就承诺要踏实工作,不以权谋私;但也不会用自家的钱补贴集体。前者是他的人生道德底线:后者是工作目标。把集体经济发展好了,就无需自家为集体贴钱。简单两句话,表明了范希俊的处事原则与发展智慧。    科技能手受到群众青睐    南西庄地处山西省侯马市,如今这里是全市闻名的小康村,范希俊是南西庄现任村支书。  改革开放初期,南西庄也并不富裕,范希俊是较早一批改革浪潮中的弄
在陕西省凤翔县陈村镇,2011年大学毕业的张凌云回家乡成立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陆续建成年出栏1万头的生猪养殖基地、面积280亩的设施蔬菜基地、年产1万吨的生物有机肥加工中心和700立方的大型沼气池,形成了“菜-饲-畜-沼-肥”五位一体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达到了废弃物互为原料、再使用、再利用、零排放的目标。  在山东省郯城县归昌乡,44岁的农民陈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家庭农场的200亩稻田里用农用无人机洒
在目前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背景下,如何使农产品价格既能让生产者增收、销售者获利,又能被消费者接受,值得各方思考。  天津市在发展“菜园子”、保障“菜篮子”,稳定蔬菜等农副产品价格过程中,注重保护农民和低收入群体的利益,压减中间环节,具体做法是“促发展、保两头、压中间、增储备”。   据了解,天津市层层落实“菜篮子”工程市长负责制,实现了城郊基本菜田面积大幅度增加。目前组织新建的3万亩二代节能温室
张海军是吉林省辉南县东胜村人。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户走上了蔬菜、瓜果种植的致富之路,人均收入连年增长,种植业已占该村经济收入的半壁江山。张海军也多次荣获 “科技示范户”、“农村致富带头人”和县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张海军从小便外出务工,但他不愿只做个打工仔。在外打工期间,张海军边工作边学习,掌握了一些大棚种植技术,而且自己也积攒了不少积蓄。之后,张海军便动起了脑筋,与其在外东奔西跑,还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