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居不易,飘如陌上尘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ji19840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
  新生总是能让人在经久的无望中看到一线希望的光。白居易出生之时,他的家乡徐州便遭遇了战火洗劫,太平时光一去不返,马蹄声交织着刀光剑影,像是为盛唐的消逝唱一曲哀伤挽歌。家中长辈为他取名居易,或许是盼他安稳长大,不求封侯拜相,只愿一生顺遂。
  然而一语成谶,居易居易,前面缀了一个“白”姓,便道出了他一生的颠沛流离。
  为躲避战乱,他一家被父亲送往宿州避祸,得以在此度过短暂安稳的童年时光。他本年少聪颖,又肯下功夫苦读,也算当得起一句“腹有诗书”。
  时光匆匆而过,少年转眼间已是长身玉立,欲在科举上一展才华,他带着行囊踏上去长安的路途。然而天子脚下人才济济,想要崭露头角何其艰难。他拿着诗稿敲开了名士顾况的大门,满心希冀只换来一句“长安米贵,居之不易”。
  他听着这类似嘲讽的回答,只是默默抿紧了唇,把目光转向顾况手中那墨迹尚新的诗稿—“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好!好!好!”
  一连几个好字打断了他的沉思,他不由把目光疑惑地转向顾况。
  “长安虽米贵,有此诗才,如何居之不易。”
  从此他名满长安,中科举,授官职。身处熙熙攘攘的长安城中,看着远处昏黄落日,这烟火气息让他心中升起一股莫名的柔软,他突然觉得这长安也许能让他的脚步不再流离。
  他始终秉持着最初的信念,“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在其位,谋其职,承蒙圣上拔擢,他必倾尽全力报答皇恩。他刚正不阿,上疏谏言,还写了许多讽喻诗,不过是求一个无愧此心。
  然而危机也就此愈酿愈深。他以为他不过是行分内之事,却以莫须有的罪名被贬谪江州。
  一时间,百口莫辩。
  一声叹息落下,他收拾好满身落拓离开曾给予他无限希望的长安。昔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如今他的行囊空空落落,只有他自己知道遗失了什么。
  居易居易,为何处处居之不易。
  那日他在浔阳江头宴客,正是意兴阑珊时,忽听空中飘来几缕琵琶声,如同仙乐。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久不在长安,已是许久不闻这丝竹管弦之乐了。恰巧友人也听得兴起,两人便邀请弹奏之人登舟一叙。
  来人是一年轻妇人,虽形容憔悴,但依稀可见早年芳华。她紧紧揽着怀中的琵琶,低眉行礼问安。
  白居易听出她有京城口音,便又细问几句。原来这妇人年少时也曾名噪京城,艳绝一时,多少人为她一掷千金。后来她年岁渐长,容颜衰弛,门前冷落鞍马稀,不得已嫁作商人妇。商人向来重利,大半时间都离家在外,她只能日日守着空船,独望一轮明月。今日回想往事,不由奏一曲琵琶。
  原来同是天涯沦落人,他一口饮尽杯中佳酿,辛辣的滋味瞬间侵占他的味蕾,心中有许多话想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仿佛一开口就会有什么从眼眶里冲出来,只能抬手请她再奏一曲。轻拢慢捻抹复挑,伊人指尖跳动在融融的月光里,舞出一段不为人知的传奇。那声音缥缈空灵,忽近忽远,在他心里拉扯出一段想忘不能忘的过去。时至今日他都不肯承认,是他做错了才被贬至此。他错了吗?他一心想为百姓谋福,为社稷建言,如果这是错,那他宁愿不知道什么是正确。
  终究还是意难平,都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如今他已伤心至极。
  后来他又去过许多地方,不论是忠州,还是苏杭、洛阳,哪怕重返长安,他都不曾再有当日初入长安时的意气,再也不信有一处能成为他安身之地,就如同他再也拾不起那颗志在“兼济”的心。他自战火中走来,一生渴望安稳,却不得不转徙流离,一路风尘,满脸疲惫,到如今伤痕累累。
  居易居易,原来是居之不易。
其他文献
1662年春,清朝一个叫王士祯的诗人正与扬州诸名士修禊于红桥。那天日头已过中午,有华美游船从桥下逶迤经过,船中美人的衣香随风飘散到桥上。清香扑面,王士祯的心怦然一动,然而这一切来去匆匆,最后舟载人去香不留。  他站在桥上看风景,桥下的美人装饰了他的梦,惆怅不已的王士祯就如王羲之在兰亭修禊祈福一样,最终祈得一篇传世佳作—《冶春绝句》:“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
期刊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  —宋·苏轼《花影》  我收到一封信,是从宋朝寄来的,信上有花影一叠。寄信人是东坡先生家里的小童。信中提及,东坡先生让他将亭台上重重叠叠的花影扫开,但他实在做不到,只好将花影寄给我。  我想,痴缠花影的人,这位小童都会不吝寄送的。所以看到东坡先生的这首《花影》时,感觉我的窗前悠然落下清喜可人的一叠叠花影。  而坐于花影中,整个人
期刊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于红叶上题罢这首诗,她不禁轻叹,正是悲风素秋的时节,遥遥月色一泻而下,凉透了一叶清愁,也朦胧了她一襟幽思。  她以平民之身入宫,流年在眉眼间渐行渐远,一扫眉便似抖落七八分韶华。  她细细描摹着红叶的脉络,忽然觉得自己便如此叶,分明天长漏永、风月俱寒,却仍沐浴着月光,在玉露凝霜中舒展姿态,哪怕鲜艳的红终究会零落泛黄。  那便在此时顺流而去吧,即
期刊
她的美貌让她身边不乏男子,她的才情又让无数墨客骚人为她写词作曲,一首首词曲从她口中唱出,惹无数男子为之着迷。然而从没有人问过她的心思,她想要的不过是一生一世一双人而已。  此时她的闺房内正坐着一个男子,口中吟咏着诗词,而她抚琴相和,清冽的美酒倒在精致的器皿里,她与他对坐相酌。他们可以从诗词歌赋聊到琴棋书画,日夜不休,他称她为知己。夜已深,白日喧嚣的店铺早已关门,唯有这家灯红酒绿,门口的姑娘笑得招摇
期刊
是谁曾在清风里弹唱,一曲关于爱的过往?又有谁曾明白,那些清词丽句的华美模样?我徐行在红尘万丈间,听一段夜未央。朦胧中琴音渺渺,几缕箫断,滑过我迷离的眼前……于是决定花下饮茶,与你细数许嵩歌词里的古典与忧伤。  《半城烟沙》  半城烟沙 随风而下  手中还有 一缕牵挂  只盼归田卸甲 还能捧回你沏的茶  半城烟沙 血泪落下  残骑裂甲 铺红天涯  转世燕还故榻 为你衔来二月的花  当这首歌在我耳旁响
期刊
听闻世间最深的情,是以我之姓,冠你之名。而最深致久远的怀念,是把你的名字从旧纸堆里拾起,拭去尘土,静静观赏。扶苏扶苏,读来仿佛置身清风竹林;仓央嘉措,似能听见最美的情郎于佛前诉说;柳如是,比柳妩媚,清雅如是……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扶苏(?—前210年)。秦始皇长子,嬴姓,名扶苏。  荷花依然开,大山依然在。山中有扶苏树湮没在群芳中,如扶苏公子埋没在乱世。  据说公子扶苏的母妃是郑国人,喜欢吟
期刊
在爱情世界里收放自如的女子不多,卓文君算一个。  临邛初识,司马相如雍容娴雅,俊朗风流。她隔门窥之,春心萌动,待到相如以琴音相挑,她索性越礼夜奔,与情郎驰归成都。这是西汉年间的惊艳情事,直到七百多年后,历史才好不容易复制出红拂夜奔李靖的相似桥段。  故事的高潮处总是急管繁弦,似乎所有焦点都是高扬的旗角,永没有飘落的那一刻。历史从不钟情庸常与琐碎,因此史书里爱情的下场,要么是再无交代,要么是一波三折
期刊
读闲书,养幽情,书斋是凡夫俗子修持内心的莲花道场。  若以后能在山清水秀、茂林修竹之处与相爱之人修一间简朴清幽的书斋,就给它取名清隐馆,门前要栽满桃花、栀子、茉莉、芍药……闲时看杏花如霞、梨花胜雪,日光和煦,书斋清简,这样就很好。  书斋有许多温暖美好的名字,如轩、舍、室、馆、阁、堂,出名的有芸窗、松雪斋、项脊轩、阅微草堂、梦坡斋等。清雅幽静的书斋是文人墨客心灵的栖息地。翻几卷线装书,赏几幅山水画
期刊
那是很久以前了,眉清目秀的小姑娘坐在他面前,托腮问:“我叫柳薇吗?那你是谁?”他并不奢望一个工具美貌玲珑至此,但看着她倾城容颜上全然的期待和信任,不禁温声答道:“是啊,柳薇。柳絮因风起的柳,采薇的薇。”  比起天下第一庄的立庄根本,折花七七四十九式的名剑风流,柳薇更喜欢缠着他读书练字。碧风居里,她照着他的笔画一点一点写下“柳薇”,又或者笨拙而认真地写他的名字“慕容秋”。  山庄好奇的小丫头常常大着
期刊
1904年的杭州,林家迎来一个女孩。襁褓里的孩子睫毛弯弯,恬静睡着,浑不知将来要看的四月春景、战火流离,也不知在后世那段泛黄的民国记忆里,她是怎样一个传奇。  祖父为她取名“徽音”,取自《诗经·大雅》里的“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之句。徽是美好,音乃品德,端谨知礼,邦之名媛,这是长辈对她的期许。  林徽因生在晚清世家,纤细清秀,又灵透早慧。16岁那年她跟着父亲游历欧洲,在细雨缠绵的伦敦,遇见了徐志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