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教师的教学方法应力求创新。创造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内在驱动力,激励学生由自发到自觉,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欲望与热情,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作了浅显的探讨。
关键词:创新教育;课堂教学;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教育作为中国学生刚进入小学必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小学语文进行创新教育实践是必要的,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决定了板书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是一门以汉语言为传播形式的一种语言体系,传达的是一种追求陌生化的具体形象的表达效果。因此,以电脑屏幕为主的多媒体因其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也会对小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带来危害。相反,以粉笔字为授课方式的课堂,却更容易使学生了解老师,理解课文。
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并列出创新教育实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联系及措施,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使创新教育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施展其独特的魅力,能使课堂更高效、高质。
小学语文教学规律:
(1)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 (2)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文化 (3)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同步 (4)语言的积累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5)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言语的实践
一、创造性思维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联系
创造性思维是指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灵活性。语言是语文的重要学习内容,也是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信息传递的载体,在当今信息多元化和交流复杂化的情况下,要求语言具有灵活性,思维的变化带动着语言的变化,创造性思维与语言关系密切。从语文的性质来看,语文知识是一门创新思维的产物,所以可以说创新教育可以带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带动语文的进步,相反语文也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即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在课堂教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
一个轻松的环境是创造灵感的来源。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用创新的思维去对待教材,既尊重教材,又不被教材所束缚。针对学生,教师应该发挥引导启发作用,提出具有多角度、多方面答案的问题,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会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例如在教学《渔夫的故事》、杜甫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几个有启发性的问题:在你心中,渔夫后来的生活是怎样的?你能解读杜甫的当时的感受吗?可以让学生们通过交流给出他们的答案,对于学生们的想法,教师应该都给予鼓励,如果答案合理的则给予表扬,课堂上学生的回答都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体现,教师不应该去否定他们的想法,应该去鼓励他们说出他们的想法。教师应再出一个轻松的环境才能解放对学生思想的束缚,他们才会自主学习。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
1.直观呈现方式。“直观呈现”方法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使用直观教具、身体语言、电化教学设备等直观手段进行语文教学活动,引入新的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利用教室里的一切实物进行教学,比如在讲述一年级的拼音时,便可以借助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记忆;身体语言在直观教学中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教师的肢体语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诗的含义。
2.情景呈现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学生对语言的学习需要老师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情景,比如背景音乐营造气氛,或者以人物角色扮演营造特定的情景,比如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中的《将相和》为例,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带领着同学们扮演其中的角色,将此篇文章变成一部短剧。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小学语文的创新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起很大的作用。科学研究在大部分时间里人的脑子大部分处于沉睡状态,而人的脑子比世界上最强的电脑还要聪明许多。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教学为辅,相信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塑造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实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设计出一套能让尖子生好上更好,中下学生可以稳稳进步的教学方案,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竞争中。
(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原本基础的传统教學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培养:
1.问题是创造的源泉,疑问是创造之母。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敢于主动提出自己看法的精神,鼓励学生要有推陈出新的精神,在平淡无奇之处产生疑问,在新旧比较之处产生疑问……问题是创造的源泉,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精神。
2.批判是学会创新的前提。如果学生只会对现有知识照搬照读,没有自己的见解,没有对现有知识的批判,就没有知识的创新。大部分小学生都缺乏批判精神,因此教师既要不断鼓励学生的批判精神,也要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将正确的批判精神融入其中,并且要引导学生将批判精神建立在正确的科学观之上。
3.树立标新立异的思想是创新的根本之道。标新立异的意思是指敢于打破陈规陋习,解放思想,进行革新创造。小学生的思维本就比较活跃,他们的认知里没有规矩,他们敢于做他们认为对的事,小学语文是一门始终需要以学生创造性思维为基础进行教学的课程,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做的就是好好利用他们这一天性,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是非观念的培养,才能使得教学课堂有效地进行,使得教学成果有意义可言。
4.老师只有自己先培养好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对学生进行引导。小学生的观点可谓是千奇百怪,天真无邪,枯燥的教学知识不应该将学生的观点直接抹杀掉。尊重学生独特的观点,鼓励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实现创新教育必不可少的。每个学生看待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倘若用标准答案去禁锢学生的天马行空,对于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他们的学习方式就是模仿,因为他们年龄小,对于未知的事,他们只能通过前人的教学来认识,来模仿。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低年级教学的时候,就应该先让自己的思维进行创新,从而带动学生们的兴趣。 三、从课外教学推动创新教育的实现
课外培养教学也是创新教育的重要过程之一,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孩子的学习不能仅仅依靠于教师,还与家长的培养教学依依相关,在传统的教学思维中,家长总是认为,“我把孩子送到了学校,他的学习再也与我无关,而是学校的责任了”。正是这种错误观念的产生与传播,才会让人们忽略了课外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进行创新教育,就必须重视课外教学。
(一)培养孩子的吸收知识能力
在家长正确的指引下,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去经历,从而将自己在课堂上的知识消化。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要面对多名学生,无法做到每个学生每个知识点都懂,都消化,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的帮助。小学语文处于一个孩子刚步入学习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基础十分重要,家长可以与教师进行交流,做到课堂与课后的完美结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从课外活动激发孩子的思维
很多时候,在活动或者游戏中激发小学生的思维更可以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小学生的年纪小,比较活跃好动,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引导他们去思考,既可以比较容易的去实现,也可以使他们对学习更加感兴趣。
1.组织参观科技城等高科技展览地点的活动。小学生的思维形成比较不成熟,他会倾向于他比较感兴趣的事和物,而科技成果往往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兴趣与思考,家长可以通过带孩子去参观来激发他们对科技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进行创新思维的养成。
2.陪孩子玩脑筋急转弯等小游戏。脑筋急转弯会涉及到一些科普知识和生活常识,而且它考验的是一个人思考能力,家长可以通过对脑筋急转弯的系统设计培养孩子思考的兴趣。
(三)小学阶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家长要打好孩子文化基础。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培养:
1.识字、写字教学的关注点:
(1)音、形、义结合;
(2)字理与心理结合;
(3)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蒙学经验结合。
2.初始的集中识字是在通读韵文的过程中实现的。
3.集中识字是识字教材编排的一种形式,是根据汉字音、形、义的特点,把一些有联系的字集中编排在一篇课文中,集中去识,有利于提高识字效率,但有时也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4.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识字的难点,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字理和心理,培养他们分析识记字形的能力。他的方法有:(1)笔画部件分析法;(2)利用造字规律识字法;(3)形象识字法;(4)形近比较法。
(四)培养小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1.生活习惯:不管进行任何活动,身体都是本钱,只有在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教学活动。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生长的黄金时期,家长应该督促他们养成早睡早起,按时就寝的好习惯。
2.学习习惯:
第一学段(一二年级):这个年级的学生并不懂得如何去自学,所以他们只要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就足夠了;
第二学段(三四年级):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与积累,学生应该养成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的习惯;
第三学段(五六年级):这个年级的学生已经是小学阶段的最高处,作为学龄最久的他们应该学会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四、结束语
总之, 在高速进步的今天,小学语文老师不能再沉浸于传统教学的世界之中,如果不进行创新教育改革,将会被时代所淘汰。但创新型小学语文教育并不一早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创新式教学方法,采用鼓励与正确引导教学,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敢于树立标新立异的思想、敢于质疑、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并不断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江平.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关键词:创新教育;课堂教学;创新思维
小学语文教育作为中国学生刚进入小学必学的一门基础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小学语文进行创新教育实践是必要的,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决定了板书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是一门以汉语言为传播形式的一种语言体系,传达的是一种追求陌生化的具体形象的表达效果。因此,以电脑屏幕为主的多媒体因其自身存在的局限性,也会对小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带来危害。相反,以粉笔字为授课方式的课堂,却更容易使学生了解老师,理解课文。
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并列出创新教育实践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联系及措施,希望能够引起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使创新教育可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施展其独特的魅力,能使课堂更高效、高质。
小学语文教学规律:
(1)语文学习与生活密切相关 (2)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文化 (3)语文教学与思维训练同步 (4)语言的积累有助于语感的培养 (5)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言语的实践
一、创造性思维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联系
创造性思维是指发散性思维,这种思维方式,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去寻找答案,既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也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创造性思维具有新颖性,灵活性。语言是语文的重要学习内容,也是人们交流的重要工具,是信息传递的载体,在当今信息多元化和交流复杂化的情况下,要求语言具有灵活性,思维的变化带动着语言的变化,创造性思维与语言关系密切。从语文的性质来看,语文知识是一门创新思维的产物,所以可以说创新教育可以带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带动语文的进步,相反语文也可以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即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在课堂教学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
一个轻松的环境是创造灵感的来源。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用创新的思维去对待教材,既尊重教材,又不被教材所束缚。针对学生,教师应该发挥引导启发作用,提出具有多角度、多方面答案的问题,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会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例如在教学《渔夫的故事》、杜甫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几个有启发性的问题:在你心中,渔夫后来的生活是怎样的?你能解读杜甫的当时的感受吗?可以让学生们通过交流给出他们的答案,对于学生们的想法,教师应该都给予鼓励,如果答案合理的则给予表扬,课堂上学生的回答都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体现,教师不应该去否定他们的想法,应该去鼓励他们说出他们的想法。教师应再出一个轻松的环境才能解放对学生思想的束缚,他们才会自主学习。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
1.直观呈现方式。“直观呈现”方法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使用直观教具、身体语言、电化教学设备等直观手段进行语文教学活动,引入新的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的。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利用教室里的一切实物进行教学,比如在讲述一年级的拼音时,便可以借助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记忆;身体语言在直观教学中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教师的肢体语言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诗的含义。
2.情景呈现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学生对语言的学习需要老师营造出一种特定的情景,比如背景音乐营造气氛,或者以人物角色扮演营造特定的情景,比如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中的《将相和》为例,小学语文教师就可以带领着同学们扮演其中的角色,将此篇文章变成一部短剧。
(三)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小学语文的创新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起很大的作用。科学研究在大部分时间里人的脑子大部分处于沉睡状态,而人的脑子比世界上最强的电脑还要聪明许多。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教学为辅,相信学生在学习中可以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塑造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实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设计出一套能让尖子生好上更好,中下学生可以稳稳进步的教学方案,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竞争中。
(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在原本基础的传统教學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培养:
1.问题是创造的源泉,疑问是创造之母。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小学语文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敢于主动提出自己看法的精神,鼓励学生要有推陈出新的精神,在平淡无奇之处产生疑问,在新旧比较之处产生疑问……问题是创造的源泉,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必须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精神。
2.批判是学会创新的前提。如果学生只会对现有知识照搬照读,没有自己的见解,没有对现有知识的批判,就没有知识的创新。大部分小学生都缺乏批判精神,因此教师既要不断鼓励学生的批判精神,也要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将正确的批判精神融入其中,并且要引导学生将批判精神建立在正确的科学观之上。
3.树立标新立异的思想是创新的根本之道。标新立异的意思是指敢于打破陈规陋习,解放思想,进行革新创造。小学生的思维本就比较活跃,他们的认知里没有规矩,他们敢于做他们认为对的事,小学语文是一门始终需要以学生创造性思维为基础进行教学的课程,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做的就是好好利用他们这一天性,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是非观念的培养,才能使得教学课堂有效地进行,使得教学成果有意义可言。
4.老师只有自己先培养好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对学生进行引导。小学生的观点可谓是千奇百怪,天真无邪,枯燥的教学知识不应该将学生的观点直接抹杀掉。尊重学生独特的观点,鼓励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实现创新教育必不可少的。每个学生看待问题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倘若用标准答案去禁锢学生的天马行空,对于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他们的学习方式就是模仿,因为他们年龄小,对于未知的事,他们只能通过前人的教学来认识,来模仿。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在进行低年级教学的时候,就应该先让自己的思维进行创新,从而带动学生们的兴趣。 三、从课外教学推动创新教育的实现
课外培养教学也是创新教育的重要过程之一,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孩子的学习不能仅仅依靠于教师,还与家长的培养教学依依相关,在传统的教学思维中,家长总是认为,“我把孩子送到了学校,他的学习再也与我无关,而是学校的责任了”。正是这种错误观念的产生与传播,才会让人们忽略了课外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进行创新教育,就必须重视课外教学。
(一)培养孩子的吸收知识能力
在家长正确的指引下,孩子通过自身的努力去经历,从而将自己在课堂上的知识消化。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要面对多名学生,无法做到每个学生每个知识点都懂,都消化,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的帮助。小学语文处于一个孩子刚步入学习的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基础十分重要,家长可以与教师进行交流,做到课堂与课后的完美结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二)从课外活动激发孩子的思维
很多时候,在活动或者游戏中激发小学生的思维更可以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小学生的年纪小,比较活跃好动,在课外活动中进行引导他们去思考,既可以比较容易的去实现,也可以使他们对学习更加感兴趣。
1.组织参观科技城等高科技展览地点的活动。小学生的思维形成比较不成熟,他会倾向于他比较感兴趣的事和物,而科技成果往往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兴趣与思考,家长可以通过带孩子去参观来激发他们对科技的兴趣,从而引导他们进行创新思维的养成。
2.陪孩子玩脑筋急转弯等小游戏。脑筋急转弯会涉及到一些科普知识和生活常识,而且它考验的是一个人思考能力,家长可以通过对脑筋急转弯的系统设计培养孩子思考的兴趣。
(三)小学阶段要求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家长要打好孩子文化基础。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培养:
1.识字、写字教学的关注点:
(1)音、形、义结合;
(2)字理与心理结合;
(3)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蒙学经验结合。
2.初始的集中识字是在通读韵文的过程中实现的。
3.集中识字是识字教材编排的一种形式,是根据汉字音、形、义的特点,把一些有联系的字集中编排在一篇课文中,集中去识,有利于提高识字效率,但有时也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4.字形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关键,也是学生识字的难点,教学中要充分注意字理和心理,培养他们分析识记字形的能力。他的方法有:(1)笔画部件分析法;(2)利用造字规律识字法;(3)形象识字法;(4)形近比较法。
(四)培养小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1.生活习惯:不管进行任何活动,身体都是本钱,只有在身体健康的前提下,才能进行教学活动。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生长的黄金时期,家长应该督促他们养成早睡早起,按时就寝的好习惯。
2.学习习惯:
第一学段(一二年级):这个年级的学生并不懂得如何去自学,所以他们只要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就足夠了;
第二学段(三四年级):经过第一学段的学习与积累,学生应该养成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的习惯;
第三学段(五六年级):这个年级的学生已经是小学阶段的最高处,作为学龄最久的他们应该学会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四、结束语
总之, 在高速进步的今天,小学语文老师不能再沉浸于传统教学的世界之中,如果不进行创新教育改革,将会被时代所淘汰。但创新型小学语文教育并不一早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取得明显成效的,它是一个系统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创新式教学方法,采用鼓励与正确引导教学,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敢于树立标新立异的思想、敢于质疑、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并不断总结经验,取长补短,循序渐进,长期坚持,只有这样才会取得预期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江平.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