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在手机电视微博之后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stlaviewu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已有冲击传统电视新闻之势。面对挑战,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创新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促使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变革的因素,试图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提示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创新的路径。
  【关键词】手机电视 微博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
  
  只有回归电视的本性,传统电视节目才有可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形势,电视节目形态才能真正彰显电视的特色。在电视新闻节目形态方面,目前无论是央视还是地方台都在吃内容为王的老本,过分地强调内容主体,而忽视了形态主体。①
  一、手机电视、微博变革电视新闻节目形态
  三网融合使电信网、互联网对广电网的渗透更为全面,以手机媒体、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型信息传播媒介深深地影响着电视节目的生产。就内容而言,电视新闻节目是电视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视频、手机电视的出现,博客、微薄等互动媒介的广泛使用,为电视节目注入了新元素,加速了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变化。
  1、手机传播改变电视新闻节目形态
  手机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其最大特点是可以随身携带。手机传播具有最广泛的用户群,相较电视传播,受众主动参与性增强,服务个性化较强。同时,手机网络的覆盖能力远远超过互联网,甚至超过了电视。在信息传输方面,手机传播实现了多点发散的信息传输。
  3G时代,手机传播将深刻影响到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改变。手机电视是利用具有操作系统和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作为电视节目接收终端的新型电视传播媒介。从内容提供商的角度来讲,电视节目制作者需要根据新媒体特性创造新的产品形态。把传统电视节目简单搬到手机上是不能发挥应用特性的,必须进行改进和重构,即综合手机媒体的特质,有计划地为不同平台设计相应环节,从而构成手机电视新的节目形态。②具体来说,相对于传统的电视屏幕,手机是以小屏幕为终端的,它容易引起人们的视觉疲劳。此外,手机的移动性决定了手机电视的不稳定性——干扰因素多、收视时间零碎化。因此,手机电视单个节目的播出时间不宜过长,应该维持在10至15分钟以内。
  2、微博的应用丰富了电视新闻节目形态
  微博不仅可以快速发布和传播信息,实现多媒体参与、实时交互,同时具有信息传输碎片化的特点。微博凭借其优势,在电视新闻尤其是突发新闻与灾难新闻中得以应用。如在番禺垃圾焚烧事件中,凤凰卫视利用微博获取现场画面,实现实时播放,及时捕捉现场情况。构成电视节目形态的主要有视觉、听觉、时间、空间、刺激、技术等基本元素③。因此,可以说,微博的应用将不断改变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催生新的电视新闻节目形态。
  2010年3月,微博电视(twision)在西班牙电视频道Veo7播出,节目首次播出即吸引了将近66万人收看。网友只要登入Twitter并针对不同主题发表各种推文或讯息,主持人身后的大屏幕就会显示这些消息、视频等内容。其形式类似台湾综艺节目中的传简讯活动,将想说的话传到指定号码就可在电视上看见自己的留言。这种Twitter所延伸出的新型态传媒,正是微博与电视结合而成的电视节目。
  总之,以互联网门户网站为代表的新媒体,凭借其数字化、网络化优势,不仅在阅听视市场上挤占了大量份额,在全球广告市场上也迫使传统媒体让出了13%的份额④。信息数字化技术在通讯领域的应用,導致了传统的、以点对点信息传递为特征的通讯终端与点对面型信息传播终端及个人信息处理终端的结合。为了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信息和娱乐需求,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变化势在必行。
  二、多层面着手,创新电视新闻节目形态
  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创新可以从三个层面切入:微观层面——电视节目形态构成的最小单位是元素符号。中观层面——电视节目模式由若干模块或环节构成。宏观层面——具体的电视节目都是由若干基本节目形态组成。⑤
  1、微观层面——基本形式元素
  首先,找准观众兴趣点,适时刺激。江苏卫视的《南京零距离》就很好地诠释了“南京市民生节目的主人公”这一概念,在每条新闻的报道上,都力争贴近市民的生活和视角,以达到和市民“零距离”沟通的目的,激发受众的收视心理,报道不再以平面化、脸谱化的形象出现,而是体现出浓浓的人情味,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
  其次,在时间方面,18:00-21:00常被称为电视的“黄金收视时段”。晚间18点档通常被视为一个较为软性的播出时段,主要播出民生新闻、娱乐新闻和体育新闻等。比如湖南卫视在2000年18:00点开播了《娱乐无极限》,在全国娱乐资讯节目中占据了一席之地;2002年江苏卫视18点档开播的《南京零距离》成为了目前中国最具投资价值的三大品牌栏目之一。这些都增强了18:00的新闻力量,并将卫视黄金时段的收视起点往前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21:00-23:00的电视时段也变得日益珍贵,并被称为“亚黄金收视时段”。目前,我国各大卫视已经开始抢占这一收视时段。然而,夜间的新闻时段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为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国内电视媒体开始建立从早到晚的新闻播报体系。2005年,四川电视台开播了《资讯频道》,这是西部首家24小时播出的专业新闻频道,每天直播的时间长达9个小时,并开办了《新闻现场》、《全天报道》等新闻栏目。除此以外,非新闻频道也开始长时间播报新闻,比如2010年,南京广电集团新闻综合频道开始全天候大容量地播报新闻,让观众在一天当中的主要时间节点能够了解国内外的大事、要事、新鲜事。
  第三,在技术应用方面,现场感是电视新闻真实性的体现,也是其魅力所在。因此,电视新闻工作者应该通过同期声、电视画面和现场连线等手段增强新闻的接近性,使受众有跨越时空的感觉。如东方卫视在2009年的“日全食”直播中,除了运用卫星、光缆和微波3种常规报道方式外,还同时使用电信宽带和3G网进行信号传送,实现了6框画面实时播出,充分提高了画面的动态效果。
  2、中观层面——电视新闻节目模式
  首先,电视新闻节目板块化。电视节目模式都是由若干模块或环节构成。受众已经越来越习惯于半个小时以上的播报方式,电视新闻的改版必须符合受众的审美需求。2010年初,南京广电集团新闻综合频道的改版在板块上做足了文章,把新闻分为两个大板块来做——一是晚间板块,即17:30—19:50连续播出的新闻板块;二是夜间板块,即21:30—23:00连续播出的新闻板块。板块新闻的运作方式能够有效地集中受众的眼球,增强电视新闻节目的收视率。
  其次,内容相近的不同栏目可以有不同的风格。以南京广电集团新闻综合频道为例,已有的《南京早新闻》、《南京午新闻》、《大刚说新闻》都是新闻集锦的报道样式,属于集纳式报道范畴。而今年新推出的《新闻七日谈》也是一档新闻类栏目,但在栏目风格上,《新闻七日谈》追求时尚、轻松,并强化电视与网络的融合与互动,西祠讨论版《直播南京》的漂亮版主在这个栏目中亮相。子栏目《美在金陵》,每天播出一道古城金陵美丽的风景,既有自然风景,也有人文景观。在节目编排上,《新闻七日谈》根据观众收视的心理需求,不断创设兴趣点,每过一段时间就有一个让观众兴奋的“点”,掀起一个个小高潮,从而抓住观众的眼球。从整档节目看,栏目虽没有一个个子栏目,但兴奋点不断,编排看似随意,其实体现了编辑的良苦用心。
  3、宏观层面——电视节目基本形态
  追求现场感,增加现场直播。直播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增强新闻的时效性,充分体现出电视新闻的优势。南京广电集团新闻综合频道已经在一系列突发事件的报道中采取了直播的方式,对新闻的快速反应为其赢得了受众的注意力。然而,尽管直播在电视新闻中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直播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直播机制还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影响直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层面、技术层面和工作人员等各个方面的问题,但是具有更大规模、更有人气、更加客观的直播样式——直播频道正在南京广电集团紧锣密鼓地酝酿和推进之中。
  引入网络形式。如江苏卫视《新闻夜宴》、央视财经频道《新闻观察》等,通过受众跨媒介参与的方式扩大了节目的受众群,增强节目与受众之间的互动性,进而提升其影响力。
  除此之外,辩论、方言、表演等多种文化形态的引进,将极大丰富电视新闻节目形态。如浙江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新闻深呼吸》、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十分关注》等,在节目中探讨多个话题,在保证信息量的基础上挖掘新闻深度,将新闻资讯、民生新闻、新闻评论等不同内容有效整合,从而诱发新的新闻节目形态的诞生。
  总之,“理论上当大家对一个新节目进行策划时,不应是先讨论内容,而应先讨论的是结构和形态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人性,老百姓能否接受。结构和形态是一个单独的需要拿出来的元素。”⑥以此为出发点,新闻节目在报道侧重的角度、内容叙述的方式、传播技巧的应用上都可以进行积极地开拓创新,把新闻节目做新做活,让观众喜闻乐见。
  结语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三网融合从技术层面促使电视新闻节目形态不断创新。首先,整个运营状态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传统媒体过去是少数人生产、多数人消费,现在的新媒体是多数人生产、多数人消费。其次,受众的变化。如今,受众对新闻的参与度越来越强,大家的阅读方式更加多元化,需求也越来越多。再次,内容实质性的变化。现在的新闻不像过去是一场谈话、讲座,而是变成了对话,它的内容更多地以自我为中心,更重视人自身的感受,更重视大家共同生成的一些内容。
  因此,电视新闻节目形态的创新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关键在于要不断地满足观众日益增长的信息和娱乐的需求。电视新闻节目的竞争是一种差异化的竞争,差异化的关键在于节目元素的运用。在电视业内部,只有通过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才能找到创新的出路。■
  参考文献
  ①⑥刘婷婷,《张绍刚谈电视节目策划》,《新闻与写作》,2010(7)
  ②车佳桓,《手机电视对电视节目形态的变革》,《电视研究》,2007(2)
  ③⑤谭天,《论电视节目形态构成——一种用于研发的理论模型》,《现代传播》,2009(4)
  ④《在线广告市场份额节节攀升危机中一花独放》,http://www.dvbcn.com/2009-11/10-40562.html
  (作者: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实习编辑:何健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摘要】作为新兴传播工具,微博成就一个个热点话题,它的出现对网络舆论有着怎样的影响?本文试从网络舆论形成及其不同发展阶段来探讨微博传播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微博 网络舆论 微博传播    《2010年中国公民的网络表达与公共管理分析研究报告》指出,随着新媒体发展,互联网已成为中国公民表达诉求、发表意见、监督权力、建言献策的重要途径。网络舆论已达到任何机构都无法忽视的地步。近年来发生的诸如“厦门
【摘要】随着网络媒体的不断发展壮大,如何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同时,坚持新闻内容的贴近性,为受众所喜闻乐见,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以人民网“两会”新闻专题为例,分析在人民网新闻专题报道中所体现出的“贴近性”原则,以期抛砖引玉,进一步促进网络新闻专题的发展。  【关键词】人民网 新闻专题 贴近性 “两会”    2011年1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
【摘要】我国已进入社会转型期,伴随着社会利益主体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一些新的思潮急需社会权威话语说明和厘清。另一方面,2008年以来,网络成为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一股重要力量,网络媒体凭借信息海量、交流互动自由等独特的传播优势,为公民构筑了平等参与事件和讨论事件的平台。然而网络在大众传播中的双面性,更要求地方党报通过理论宣传击退谣言、引导舆论,有效地传播社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社会共识。
新闻出版业科学发展的八点要求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2010年1月14日召开的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表示,要使新闻出版业发生质的飞跃,形成有利于新闻出版科学发展的新格局必须做到以下八点。  一是形成科学合理的新闻出版产业结构,传统新闻出版产业基本完成数字化升级转型,新兴产业形成良好经营模式,在世界出版传媒产业的市场份额中占有重要位置;二是形成能够创造出更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俱佳的新闻出版产品的
1950年,吉林长春警方在清查户口时,发现了一个很像日本战争罪犯的嫌疑人。审讯中,此人说他自己是四平附近李家庄的农民李胜利,因为这个村庄的人都被日本兵杀死了,所以没有办法辨别真伪。  公安局宋局长亲自将他安排到四平附近的农民家中参加劳动。嫌疑犯同农民很谈得来,而且知道很多这一带的事情,农活也干得很在行。一天,宋局长将他带到一间密室,经过一番审讯后,宋局长一面对身边的侦察科长用日语说:“明天,我率领
【摘要】医药广告是文摘类报纸的传统优势业务,是报社发展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随着国家对广告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文摘类报纸如何调整广告结构,规范广告运营,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文摘报 医药广告 广告监管    恐怕没有哪项工作像医药广告(指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和药品广告,本文简称为“医药广告”)这样,令全国文摘报的老总们“爱恨交加”、既心疼又头疼了。一方面,医药广告是文摘类报纸的传统优势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文本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对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体育报》亚运报道进行回顾和梳理,再现其亚运报道的原貌,以期为即将到来的广州亚洲报道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中国体育报》 亚运报道 历史演变    在体育传媒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作为国家体育总局的官方体育报,《中国体育报》是国内唯一一份对亚运会的历史进程进行了全程报道的体育报。鉴于《中国体育报》能够提供完整翔实的文
冷火国边界,有一个大靖小区,小区里有一位屠夫,叫王二牛,他是做卖猪肉生意的。  有一天,王二牛和巡六牙为了一串钱打起来了。忽然有人告诉雷阳探王这件事,雷阳探王知道了,马上开车赶到现场。王二牛和巡六牙已經被拉开了,一个头上流着血,一个脸上挂了彩。看到探王来了,王二牛指着那一串钱,说道:“雷阳探王,那串钱是我的!那个巡老头是骗子!”  “你胡扯!”巡六牙愤怒地叫道,“好你个王老头,你诬赖好人,这串钱是
【摘要】随着微博的迅速发展,其传播优势日益显现,影响力日益提高,也极大地影响着传统媒体的新闻制作与传播方式,给报纸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带来新的挑战。本文在分析微博信息传播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微博带来的负面效应,指出报纸应充分借助微博的优势,促进报纸这一传统媒体发展。  【关键词】微博 信息传播 报纸新闻 融合    网络普及前,人们守着报纸、电视看新闻;网络时代,人们坐在电脑前,点击浏览网络新闻;
[摘要]随着上网人数和时间的持续增长,在线活动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不断加深。现实生活中和互联网上的人际交往彼此交叉,相互影响,形成了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显著特色,本文通过对西安大学生使用校内网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西安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本地化特征及其表现。  [关键词]西安大学生 网络人际交往 本地化 校内网    一、研究的缘起及意义    1、研究缘起  限于精力和阅历,大学生人际传播的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