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永瑛,祖籍江西龙南县。他在学生时期参加了爱国学生运动。1925年赴美留学,加入美国共产党,曾任美共中国局书记,领导旅美华侨左翼运动逾20年。1945年联合国筹备成立期间,他协助出席大会的董必武等人开展工作。1946年夏回国后,他先后任中共中央外事组编译处(后改名为国际宣传处)处长,上海军管会外事处副处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参事室副主任、代理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英译毛选委员会主任。1954年,徐永瑛任外交部政策委员会负责人,1955年出任外交部美澳司司长。之后,他一直为中美在波兰华沙举行的大使级马拉松式会谈而奔忙,为后来的中美关系解冻铺路清障,为中美建交作出了重大贡献。1958年11月,他被任命为外交部顾问,1964年5月出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兼党组书记。1968年9月9日,徐永瑛因第二次脑溢血抢救无效与世长辞,终年66岁。
(一)
徐永瑛的父亲徐绍滨是江西省龙南县关西镇人,幼年入过私塾,后进官学,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时,被太平军一部聘为录事(书记官)。后来他随部招安,“以军功保奏安徽补用九品,历署泰和等县典吏、洪山等州巡检、泗州吏目、直隶州州同,授安徽按察司司狱,钦加五品衔。”徐永瑛1902年6月6日(清光绪十八年五月初一)出生于安徽怀宁(今安庆市),是徐绍滨的第12个孩子,在男丁中行七。徐永瑛少年时代,清王朝风雨飘摇。父亲徐绍滨同情并支持革命党人。1908年,光复会熊成基在安庆发动起义,永瑛一表兄也投身其中,很令永瑛敬佩。
民国初年,徐永瑛先后在上海、南昌、常州上小学和中学。在众多兄弟姊妹中,他和同母妹妹徐乐英关系最好。徐乐英后来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和历史学家侯外庐结为夫妻。
1916年夏。徐永瑛考入北平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同期入学的有周培源、冀朝鼎、施滉、胡敦元等人。1919年5月4日爆发五四运动,对徐永瑛震动很大,之后他也参加了爱国学生运动。他和冀朝鼎、施滉等人发起成立了“暑期修业团”“唯真学会”等学术团体。研究学术,探索改良社会的方法、途径。1924年1月21日,徐永瑛和施滉来到广州,探访高校、考察市面,并在酒店与李大钊长谈;2月9日上午,托关系进入大元帅府,谒见了孙中山。两个月后,徐永瑛在《清华周刊》上发表了长达8000字的《见孙中山记》的文章。这年暑假,徐永瑛再次拜访了李大钊。此后,徐永瑛经常阅读中共《向导》和漆树芬写的《帝国主义铁蹄下的中国》等进步书刊。对中国的现状和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逐渐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二)
1925年9月,徐永瑛从上海乘船抵美国西雅图。
徐永瑛到美国后,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威斯康星大学、斯坦佛大学学过法律、经济、哲学和历史。他一边做工,一边读书,还广泛接触各界华侨,了解他们的状况,并向他们宣讲国内“五卅”运动的真相。他在旧金山加入国民党,并主持中山学会的机关刊物《革命》(中文版),推动华侨国民党左派在洛杉矶全美国民党大会中,击败了西山派。徐永焕在美国主持、主编或主笔过的报刊有6种。其中,《国民日报》《华侨日报》《先锋报》《共产》《救国时报》(由巴黎迁来的中共报纸)影响较大,在华侨界很有声望,在中国现代新闻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1927年春,徐永瑛加入美国共产党。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的消息传到美国后,徐永瑛、施混登报声明脱离国民党。同年夏,徐永瑛、施滉等在美共中央指导下,创建了中国局,初施为书记,后徐为书记。中国局接受设在旧金山的美共第十三区委员会具体领导,周恩来称这是中共在美工作的领导小组。徐永瑛任书记时的美共中国局除为侨胞争取权益做了大量工作外,还向国内输送了一批十部。
从1929年始,随着蒋介石政权对中央苏区“围剿”的不断加剧,他们对在国外华侨华人中从事革命活动的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的迫害也在加强,徐永瑛、施混等人在美国也受到了“严缉”“务获归案究办”的威胁,其所主办的报刊被迫停刊。徐永瑛团结在美的共产党员和广大华侨,在旧金山成立“华人工农反帝大同盟”组织,继续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开展革命活动。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徐永瑛与唐明照在美国发起成立纽约全体华侨抗日救国会,与致公堂等宗社、堂会结成抗日统一战线,采用散发传单、发动募捐、出资办班训练航空人员等形式,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宣传祖国的抗日救国斗争,号召侨胞和美国民众支持中国抗日。
1943年5月,共产国际宣布解散。一年后,白劳德宣布解散美共,改立“美国共产主义者政治协会”。1945年,董必武开完联合国成立大会后。指示徐永烘瑛持纽约华侨党组织先行自动恢复党籍。董必武回国后,又派徐鸣(时任中共成都市委组织部长)赴美,与徐永瑛接上关系,恢复了中国局的工作,使之逐渐成为一个讨论中共在美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机构。
(三)
1946年夏,周恩来指示,同意徐永焕回国工作。这也是徐多年的愿望,他兴奋不已。他按照程序,请示美共中央获得批准后,带着夫人张淑义和未满周岁的儿子徐庆东,离开了他生活了21年的美国。
徐永瑛回国后,先到上海,然后绕道到了解放区。1947年2月到达延安后,徐永瑛先被安排在中共中央外事组任翻译(外事组由叶剑英任组长、王炳南为副组长),后任编译处处长,负责翻译《毛泽东选集》及编译有关介绍土地改革和解放区的材料。北平、南京、上海相继解放后,徐永瑛参加过土改,先后担任过上海军管会外事处副处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参事室副主任、代理主任。1949年3月,他奉令进京,主持毛选英译室工作。《毛泽东选集》的英译本是集体劳动的成果,徐永瑛是实际的组织者和翻译者,他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心血。他对毛选英译本字斟句酌,仔细推敲。做到准确无误,不出差错。
1952年10月,宋庆龄等11人发起在北京召开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得到世界五大洲46个国家和9个国际组织的响应和支持。出席会议的代表有400余人,109人在大会上发言,会期12天,翻译任务极重,而当时翻译人员很缺。徐永瑛担任大会的翻译处长,并为缓解口译人才不足问题,他操办了应急培训班;文字翻译材料工作量大,他从毛选英译室请来钱钟书等人协助工作。他还通过中央有关部门向英国共产党求援,得到时任英共总书记波立特的大力支持,波立特率英共领导人偕各人的夫人来华当大会速记员。由于各方的共同努力,这次世界和平大会开得很成功,中央领导很满意,在世界上影响很大。
(四)
1954年,徐永瑛被调入外交部,任美澳司司长。由于当时美国不承认新中国,拒绝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接触,南、北美洲和澳洲各国还未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外交部美澳司的工作极为艰巨。徐永焕不怕困难,尽心尽力,敢于开拓。他为中美在波兰华沙的大使级会谈,不断铺路清障,为后来的中美建交创造条件。他带领有关人员对美澳各国国情进行调查研究、对新近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在开展民间交往、发展商务贸易,以及加强同各国共产党的联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56~1959年,美国司法部以“煽动叛乱罪”和“叛国罪”起诉1952年曾出席亚太和平会议的鲍威尔。鲍威尔向中方求援,中方成立了由有关方面负责人士组成的“声援鲍威尔委员会”,徐永瑛、俞沛文(美澳司副司长)也是委员之一,并负责主持日常事务。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中国声援鲍威尔委员会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主持正义的各国友好人士的支持和同情。在世界舆论的强大压力下,1959年7月,美国法院以“因证据不足”驳回美司法部对鲍的控告。1961年此案结案,终于以正义战胜诬陷而告终。
1959年,古巴革命成功,中古建交。原定出使古巴的徐永瑛,因胃溃疡发作,手术切除2/3的胃,未能成行。同年11月。徐永瑛被任命为外交部顾问。他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获外交部顾问头衔的第一人。
1964年5月,徐永瑛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兼党组书记(名誉会长为周恩来、陈毅,会长为张奚若)。这是他的最后一个工作岗位。
1968年9月9日,徐永瑛逝世。26年后的1994年6月27日,徐永瑛的夫人张淑义逝世。在他们夫妻俩合葬的墓碑两侧。刻有故乡“龙南”“燕赵”的一副对联:“惟真实高风骨博学问贯通中西龙南俊逸:敢爱憎含慈悲济孤残德泽遐迩燕赵菁英”,充分反映了徐永瑛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
(一)
徐永瑛的父亲徐绍滨是江西省龙南县关西镇人,幼年入过私塾,后进官学,太平天国农民运动时,被太平军一部聘为录事(书记官)。后来他随部招安,“以军功保奏安徽补用九品,历署泰和等县典吏、洪山等州巡检、泗州吏目、直隶州州同,授安徽按察司司狱,钦加五品衔。”徐永瑛1902年6月6日(清光绪十八年五月初一)出生于安徽怀宁(今安庆市),是徐绍滨的第12个孩子,在男丁中行七。徐永瑛少年时代,清王朝风雨飘摇。父亲徐绍滨同情并支持革命党人。1908年,光复会熊成基在安庆发动起义,永瑛一表兄也投身其中,很令永瑛敬佩。
民国初年,徐永瑛先后在上海、南昌、常州上小学和中学。在众多兄弟姊妹中,他和同母妹妹徐乐英关系最好。徐乐英后来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和历史学家侯外庐结为夫妻。
1916年夏。徐永瑛考入北平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同期入学的有周培源、冀朝鼎、施滉、胡敦元等人。1919年5月4日爆发五四运动,对徐永瑛震动很大,之后他也参加了爱国学生运动。他和冀朝鼎、施滉等人发起成立了“暑期修业团”“唯真学会”等学术团体。研究学术,探索改良社会的方法、途径。1924年1月21日,徐永瑛和施滉来到广州,探访高校、考察市面,并在酒店与李大钊长谈;2月9日上午,托关系进入大元帅府,谒见了孙中山。两个月后,徐永瑛在《清华周刊》上发表了长达8000字的《见孙中山记》的文章。这年暑假,徐永瑛再次拜访了李大钊。此后,徐永瑛经常阅读中共《向导》和漆树芬写的《帝国主义铁蹄下的中国》等进步书刊。对中国的现状和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逐渐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二)
1925年9月,徐永瑛从上海乘船抵美国西雅图。
徐永瑛到美国后,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威斯康星大学、斯坦佛大学学过法律、经济、哲学和历史。他一边做工,一边读书,还广泛接触各界华侨,了解他们的状况,并向他们宣讲国内“五卅”运动的真相。他在旧金山加入国民党,并主持中山学会的机关刊物《革命》(中文版),推动华侨国民党左派在洛杉矶全美国民党大会中,击败了西山派。徐永焕在美国主持、主编或主笔过的报刊有6种。其中,《国民日报》《华侨日报》《先锋报》《共产》《救国时报》(由巴黎迁来的中共报纸)影响较大,在华侨界很有声望,在中国现代新闻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1927年春,徐永瑛加入美国共产党。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的消息传到美国后,徐永瑛、施混登报声明脱离国民党。同年夏,徐永瑛、施滉等在美共中央指导下,创建了中国局,初施为书记,后徐为书记。中国局接受设在旧金山的美共第十三区委员会具体领导,周恩来称这是中共在美工作的领导小组。徐永瑛任书记时的美共中国局除为侨胞争取权益做了大量工作外,还向国内输送了一批十部。
从1929年始,随着蒋介石政权对中央苏区“围剿”的不断加剧,他们对在国外华侨华人中从事革命活动的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的迫害也在加强,徐永瑛、施混等人在美国也受到了“严缉”“务获归案究办”的威胁,其所主办的报刊被迫停刊。徐永瑛团结在美的共产党员和广大华侨,在旧金山成立“华人工农反帝大同盟”组织,继续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地开展革命活动。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徐永瑛与唐明照在美国发起成立纽约全体华侨抗日救国会,与致公堂等宗社、堂会结成抗日统一战线,采用散发传单、发动募捐、出资办班训练航空人员等形式,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宣传祖国的抗日救国斗争,号召侨胞和美国民众支持中国抗日。
1943年5月,共产国际宣布解散。一年后,白劳德宣布解散美共,改立“美国共产主义者政治协会”。1945年,董必武开完联合国成立大会后。指示徐永烘瑛持纽约华侨党组织先行自动恢复党籍。董必武回国后,又派徐鸣(时任中共成都市委组织部长)赴美,与徐永瑛接上关系,恢复了中国局的工作,使之逐渐成为一个讨论中共在美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机构。
(三)
1946年夏,周恩来指示,同意徐永焕回国工作。这也是徐多年的愿望,他兴奋不已。他按照程序,请示美共中央获得批准后,带着夫人张淑义和未满周岁的儿子徐庆东,离开了他生活了21年的美国。
徐永瑛回国后,先到上海,然后绕道到了解放区。1947年2月到达延安后,徐永瑛先被安排在中共中央外事组任翻译(外事组由叶剑英任组长、王炳南为副组长),后任编译处处长,负责翻译《毛泽东选集》及编译有关介绍土地改革和解放区的材料。北平、南京、上海相继解放后,徐永瑛参加过土改,先后担任过上海军管会外事处副处长,华东军政委员会参事室副主任、代理主任。1949年3月,他奉令进京,主持毛选英译室工作。《毛泽东选集》的英译本是集体劳动的成果,徐永瑛是实际的组织者和翻译者,他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心血。他对毛选英译本字斟句酌,仔细推敲。做到准确无误,不出差错。
1952年10月,宋庆龄等11人发起在北京召开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得到世界五大洲46个国家和9个国际组织的响应和支持。出席会议的代表有400余人,109人在大会上发言,会期12天,翻译任务极重,而当时翻译人员很缺。徐永瑛担任大会的翻译处长,并为缓解口译人才不足问题,他操办了应急培训班;文字翻译材料工作量大,他从毛选英译室请来钱钟书等人协助工作。他还通过中央有关部门向英国共产党求援,得到时任英共总书记波立特的大力支持,波立特率英共领导人偕各人的夫人来华当大会速记员。由于各方的共同努力,这次世界和平大会开得很成功,中央领导很满意,在世界上影响很大。
(四)
1954年,徐永瑛被调入外交部,任美澳司司长。由于当时美国不承认新中国,拒绝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接触,南、北美洲和澳洲各国还未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外交部美澳司的工作极为艰巨。徐永焕不怕困难,尽心尽力,敢于开拓。他为中美在波兰华沙的大使级会谈,不断铺路清障,为后来的中美建交创造条件。他带领有关人员对美澳各国国情进行调查研究、对新近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在开展民间交往、发展商务贸易,以及加强同各国共产党的联络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56~1959年,美国司法部以“煽动叛乱罪”和“叛国罪”起诉1952年曾出席亚太和平会议的鲍威尔。鲍威尔向中方求援,中方成立了由有关方面负责人士组成的“声援鲍威尔委员会”,徐永瑛、俞沛文(美澳司副司长)也是委员之一,并负责主持日常事务。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中国声援鲍威尔委员会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主持正义的各国友好人士的支持和同情。在世界舆论的强大压力下,1959年7月,美国法院以“因证据不足”驳回美司法部对鲍的控告。1961年此案结案,终于以正义战胜诬陷而告终。
1959年,古巴革命成功,中古建交。原定出使古巴的徐永瑛,因胃溃疡发作,手术切除2/3的胃,未能成行。同年11月。徐永瑛被任命为外交部顾问。他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获外交部顾问头衔的第一人。
1964年5月,徐永瑛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兼党组书记(名誉会长为周恩来、陈毅,会长为张奚若)。这是他的最后一个工作岗位。
1968年9月9日,徐永瑛逝世。26年后的1994年6月27日,徐永瑛的夫人张淑义逝世。在他们夫妻俩合葬的墓碑两侧。刻有故乡“龙南”“燕赵”的一副对联:“惟真实高风骨博学问贯通中西龙南俊逸:敢爱憎含慈悲济孤残德泽遐迩燕赵菁英”,充分反映了徐永瑛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