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教改意识 重视理论与临床教学相结合

来源 :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long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护理教育需要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临床教学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重视知识与能力培养的双结合,培养护生在学习阶段就逐渐具备处理临床问题的能力、健康指导能力、与人有效合作的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更深的能力培养。 要实现护理教育的最优化,选择最佳教学策略是关键。打破由教师按教程逐个讲解的枯燥乏味形式,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提出课堂教学、实验室操作,临床见习三位一体的教学设想,旨在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加强技能训练。同时也通过使学生早期接触临床、接触护理,加深对护理专业的认识,培养专业化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为后期临床课(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的学习和临床实习奠定基础,提高护理学基础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教改;临床教学
  
  一、护理实践教学是提高护理工作者能力的重要手段
  
  目前护理教育尚未形成适应社会需求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重视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在教学安排上理论和实践脱节。这些问题造成了毕业生重医疗、轻护理,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较强,动手能力较弱,无法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护理人才的需求。学校实验教学设备少、功能差。多数实验课项目要在护理模型、模型人身上进行训练,而模型人功能差,学生在模型人身上练习无真实感,不能完全进入护士角色;因为面对模型人的练习,使学生忽略了人的个体差异,忽略了人的动态发展性,忽略了与人的沟通,忽略了人的整体性,也更无法去观察表情变化和反应性了。而使操作刻板,缺乏创造的空间,教学目的不能完全实现。
  改革护理学基础实践教学是高等护理教学改革的需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传统护理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教育观念、教学体系的各个环节上,摸索出一条护理高职高专课程教学的新路,开展教学改革,切实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在实践的过程中,探索适应社会发展的教学模式是培养21世纪护理人员所具备能力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护理人员作为卫生保健系统的重要力量,被赋予更多的责任。21世纪护理人员必须具备处理复杂临床问题的能力、健康指导能力、与人有效合作的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独立获取信息和自学的能力以及有一定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护理学基础课程与实践教学结合的重要意义
  
  在基础理论教学阶段可安排一定的时间或用课外时间安排学生深入病房进行见习。为了便于医院开展工作,可将学生分组分批轮流安排进入医院深入病房。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经常观察到医院带教教师和其他护理人员每天临床实践中所涉及的各项工作内容,包括为病人进行的各项护理操作,与病人之间的沟通以及针对病人的护理问题所采取的护理措施等等,从而启迪学生去探讨各种护理措施及依据。这不仅为后继临床课的学习及临床实习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专业化的思维方向。学生深入病房目睹了病人的疾苦,随着见习的进展,学生对病人的痛苦有了越来越深的理解,对病人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关爱,这对于学生专业角色的形成和社会责任感的建立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依赖于实践教学的不断完善,理论联系实践,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知识只有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加以验证才能被掌握,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也由此得以形成和发展。在实际工作中事情是复杂的、冲突的、不稳定或不确定的,需要学生不断寻求知识和技巧以解决问题,而这些都是学生在课堂和书本上学不到的。这样也提高了高职高专护理学基础的教学效果。
  要实现护理教育的最优化,选择最佳教学策略是关键。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特点、资源情况、医学模式发展等进行选择,打破由教师按教程逐个讲解的枯燥乏味形式,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重视学生参与能力的培养,以多种形式为策略组织教学。护理专业在开始护理学基础学习之后,随着学习的深入,就该开始进入临床病房见习。这样将课堂教学、实验室练习操作与临床见习同步进行。一方面将课堂的理论知识与实验室的操作和临床的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对于巩固理论知识,加强操作能力培养,了解临床特点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使课堂理论教学和实验室的操作练习及临床的护理同步,避免了课堂教学与临床实际的脱节现象,真正将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起来,从而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护理人才,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今后步入临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便更好的适应临床的要求。
其他文献
摘 要从“打工之王”唐骏的一席话引发做人的重要性,进而想到我们的教育,育人关键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尊重他人、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做一个勇于面对挫折的人、做一个守规则知礼仪的人、做一个心怀开阔、善于合作的人。  关键词教育;学会;做人    偶然的一次机会,有幸聆听了“打工之王”唐骏的专访,唐骏的一席之话让我印象深刻。当记者要求唐骏送给大家一句能影响他人生道路取得成功的一句话时,他说:“我有今天这样
期刊
摘 要 本文首先明确了开设“课外物理实验”选修课的目的,对“课外物理实验”选修课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索,制定“课外物理实验”选修课的教学实施措施,通过了实践说明在高中开展“课外物理实验”选修课的教学是可行的。  关键词物理实验;选修课     一、开设“课外物理实验”选修课的目的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科学研究的灵魂,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
期刊
摘 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从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方面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从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来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使素质教育溶入到专业课的教学中,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药物分析;素质教育;教学    Abstract The teaching mode to adapt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was set up b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的广泛使用,交际化英语教学被推到了重要位置上来。为什么要进行情景交际化教学,在交际化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发挥主导作用?这些已成为广大外语教师着重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交际化;英语教学     一、情景交际化教学是培养新时期外语人才的客观要求    九年义务制教材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知识和
期刊
摘 要由于高职高专学生在英语基础方面的“先天不足”, 要指导他们学好英语是较难的事。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上好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酒店专业英语课程。笔者采用了多种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沉闷的英语课程“鲜活”起来。  关键词酒店;英语;鲜活;兴趣;教学法    AbstractIt is a very difficult task for the English teachers to instruct t
期刊
摘 要不同的文化背景造成英汉语言中多方面的差异。汉语重意、英语重形的表达特点造成汉语句子和英语句子核心结构的差异;对成语和谚语,翻译时要选择合适的手法来传达原文的文化信息,尽量保持其文化内涵;颜色在英汉语言中的寓意既有很大差异也有相似之处,必须仔细辨别才能正确理解和翻译。  关键词文化差异;表达方式;句子结构;成语和谚语;颜色    AbstractThere are many cultural
期刊
摘 要思想品德教育无疑是数学教育的目的之一。在数学教育中进行科学发展观教育就是具体的德育目标,就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关键词数学;教育;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教育的意义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充分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才的客观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
期刊
摘 要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应该是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它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应该是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以此为目的,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设计有效的问题情境等手段,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
期刊
摘 要随着对外语学习的进一步认识,我们发现作为个体的学习者本身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本文试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通过引入米契尔的认知社会学习理论,针对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所表现出的“人格”和“情境”两大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示我们应当重视学习者这一主体的能动性并重视情境建构的教学可行性。  关键词外语学习;人格;情境;认知功能    AbstractWith the further acqu
期刊
摘 要在高中数学课堂的学习中,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和建立良好兴趣 ,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不能忽视。兴趣和自信心是学好数学的重要因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和自信心,关键在于教师要把数学教得“有趣”。  关键词激发;自信心;建立;兴趣     一、转变教育观念,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不能局限于优等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更要厚爱  学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