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奢侈品消费与
西方有何不同?
2012年,中国人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购买了全球25%的奢侈品。有心理学家认为,奢侈品的购买前提是不体现在使用价值上的,而更多的是体现在炫耀性的虚荣心上。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和国外相比有两个不同点:第一,在中国购买奢侈品的大部分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在发达国家,这个市场的主导者是40~70岁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另外,对于中国人来说,奢侈品大部分还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上,而在欧美国家,房屋、汽车、旅游才是大家向往的奢侈品。这也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高密度人群助长了消费中的攀比之风。
今天世界上还有多少人在挨饿?
电影《1942年》讲述1942年河南大饥荒人们逃难的故事。据估计,当时1000万人的河南省,有300万人饿死,另有300万人西出潼关做流民。让我们感到痛心的是,在今天,世界上仍有近1/7的人口在挨饿。据世界银行统计,2010年全世界遭受饥饿的人口为9.25亿。而2012年世界粮食日统计数据表明:有3000万儿童因饥饿而面临死亡的危险,每年有8.5亿人因为粮食严重短缺而导致营养不良。
中国哪个地方同姓率最高?
最近,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系的研究生导师陈家伟、中国科学院教授袁义达等学者,将12.8亿人的姓氏在地图上描绘出了一个全国分布,详细到了每一个县拥有多少个姓氏、其中的每一个姓氏有多少人。研究人员逐一地计算出了全国各地的同姓率。所谓的同姓率,简单来说,就是在某一个地方,人们遇到与自己同姓的人的概率。在中国,天津、河北、福建、海南、宁夏等地区是同姓率最高的地区,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几乎是同姓率最低的区域了。
全球两成青少年患精神疾病
不久前,美国康州一小学发生枪击案,造成二十余人丧生,凶手是一位20岁的优等生,可能患有人格障碍症。据去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世界儿童状况报告指出,全球20%的青少年患有精神疾病。近20年来,家庭破裂和父母失业率上升是青少年精神问题增加的主要原因,其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抑郁。我国大约有3000万青少年有心理障碍。
英国曾侵略全球90%的国家
在大英帝国的鼎盛时期,世界地图上有差不多1/4的区域都是英国的统治区域。英国历史学家斯图尔特·莱科克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不同时期,英国曾侵略了地球上几乎90%的国家。全球只有22个国家未被英国染指。在大英帝国大肆扩张版图的过程中得以保全的国家往往远离英国本土,比如太平洋上的绍尔群岛、危地马拉、塔吉克斯坦,但也有较近的国家比如卢森堡。
我国最早的博物馆
我国最早的博物馆是南通博物苑,由清末状元张謇于1905年创建。张謇是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和事业家。1903年,他到日本考察实业和教育,参观了日本的博物馆,很受启发,回国后积极倡议创办博物馆,但腐朽的清政府却置之不理。张謇只好自己出面,于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在家乡南通开始建造博物苑。1914年,经过10年经营的南通博物苑已初具规模,面积达48亩。当时的藏品目录《博物苑品目》中,收录了自然、历史、美术、教育4部分文物、标本。
古代“剩男剩女”要受严惩
中国古代是“早婚国家”,特别是女性的结婚年龄普遍较低。按照《礼记》所规定的男女成年标准来理解,古代嫁娶年龄一般标准是男20岁、女15岁。为解决人口出生和男子婚配问题,有不少朝代采取强制女性出嫁的手段。如在晋代,女子到了一定年龄必须嫁人,否则官府要强行给她找对象。《晋书·武帝纪》记载,司马炎就曾要求,女孩子到17岁了,如果父母不将闺女嫁出去,那么地方官府就要给她找老公,强行逼其嫁人。到了南北朝时,还出现了女孩适龄不出嫁算犯法的规定,不及时出嫁家里人都要跟着坐牢,这就是《宋书·周朗传》中说的“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
考古专家发现秦始皇版紫禁城
最新考古勘探与研究表明,在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帝陵园内竟然有一处庞大的宫殿建筑群,其十进式院落建筑和一处台基式主体建筑浑然一体,共同构成了秦始皇版的“紫禁城”。其南北长690米左右、东西宽约250米,面积达17万平方米,这是迄今为止秦始皇帝陵园考古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建筑群,其面积相当于今天北京紫禁城的近四分之一。研究发现,这处规模相当于10个秦兵马俑一号坑遗址面积的庞大宫殿建筑群,虽然历经秦末汉初人为毁坏和2000多年的自然破坏,但是目前保存在地下的基址和石块等遗迹仍基本完好。专家认为,按照事死如事生的中国传统文化原则,这处建筑群可说是秦始皇在其陵园内对理想皇宫的模拟。
知识折旧定律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折旧的概念,刚买不久的电脑,转手卖出去价格就要大打折扣。这种资产的折旧容易理解,但是现在西方流行着知识折旧的理论。许多人认为,如果不学习,我们的知识储备将会以每年80%的速度折旧。更有资料显示,世界正以每年平均6%到10%的速度更新知识。在今天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一份《纽约时报》的信息比17世纪一个普通英国人一生的经历还要多。目前可用的资讯平均每4年就增加一倍。
外国馆藏中国文物知多少?
收藏中国文物最丰富的是欧洲,其中以英国所藏最多。例如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3万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在欧洲国家中,法国收藏的中国文物仅次于英国。卢浮宫博物馆收藏中国文物就达3万件以上,尤以原始社会的彩陶器、商周青铜器、瓷器为主,收藏量达6000多件。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七大收藏中国文物的中心,收藏了极其丰富的中国历代文物珍品,以绘画、青铜器和地方志为大宗。其中收藏的中国地方志数量之多令人瞠目,仅国会图书馆就收有中国各省、府、县志书4000余种。全日本现有1000多座博物馆、美术馆,几乎都收藏有中国的文物,数量有数十万件。东京国立博物馆有中国艺术品和考古资料1万余件。
【文稿】李 莉
【责任编辑】蒲 晖
西方有何不同?
2012年,中国人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大的奢侈品消费群体,购买了全球25%的奢侈品。有心理学家认为,奢侈品的购买前提是不体现在使用价值上的,而更多的是体现在炫耀性的虚荣心上。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和国外相比有两个不同点:第一,在中国购买奢侈品的大部分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在发达国家,这个市场的主导者是40~70岁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另外,对于中国人来说,奢侈品大部分还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上,而在欧美国家,房屋、汽车、旅游才是大家向往的奢侈品。这也反映了中西方不同的生活方式:高密度人群助长了消费中的攀比之风。
今天世界上还有多少人在挨饿?
电影《1942年》讲述1942年河南大饥荒人们逃难的故事。据估计,当时1000万人的河南省,有300万人饿死,另有300万人西出潼关做流民。让我们感到痛心的是,在今天,世界上仍有近1/7的人口在挨饿。据世界银行统计,2010年全世界遭受饥饿的人口为9.25亿。而2012年世界粮食日统计数据表明:有3000万儿童因饥饿而面临死亡的危险,每年有8.5亿人因为粮食严重短缺而导致营养不良。
中国哪个地方同姓率最高?
最近,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系的研究生导师陈家伟、中国科学院教授袁义达等学者,将12.8亿人的姓氏在地图上描绘出了一个全国分布,详细到了每一个县拥有多少个姓氏、其中的每一个姓氏有多少人。研究人员逐一地计算出了全国各地的同姓率。所谓的同姓率,简单来说,就是在某一个地方,人们遇到与自己同姓的人的概率。在中国,天津、河北、福建、海南、宁夏等地区是同姓率最高的地区,而长江中下游地区几乎是同姓率最低的区域了。
全球两成青少年患精神疾病
不久前,美国康州一小学发生枪击案,造成二十余人丧生,凶手是一位20岁的优等生,可能患有人格障碍症。据去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发布世界儿童状况报告指出,全球20%的青少年患有精神疾病。近20年来,家庭破裂和父母失业率上升是青少年精神问题增加的主要原因,其中,最常见的问题是抑郁。我国大约有3000万青少年有心理障碍。
英国曾侵略全球90%的国家
在大英帝国的鼎盛时期,世界地图上有差不多1/4的区域都是英国的统治区域。英国历史学家斯图尔特·莱科克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不同时期,英国曾侵略了地球上几乎90%的国家。全球只有22个国家未被英国染指。在大英帝国大肆扩张版图的过程中得以保全的国家往往远离英国本土,比如太平洋上的绍尔群岛、危地马拉、塔吉克斯坦,但也有较近的国家比如卢森堡。
我国最早的博物馆
我国最早的博物馆是南通博物苑,由清末状元张謇于1905年创建。张謇是近代著名的实业家和事业家。1903年,他到日本考察实业和教育,参观了日本的博物馆,很受启发,回国后积极倡议创办博物馆,但腐朽的清政府却置之不理。张謇只好自己出面,于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在家乡南通开始建造博物苑。1914年,经过10年经营的南通博物苑已初具规模,面积达48亩。当时的藏品目录《博物苑品目》中,收录了自然、历史、美术、教育4部分文物、标本。
古代“剩男剩女”要受严惩
中国古代是“早婚国家”,特别是女性的结婚年龄普遍较低。按照《礼记》所规定的男女成年标准来理解,古代嫁娶年龄一般标准是男20岁、女15岁。为解决人口出生和男子婚配问题,有不少朝代采取强制女性出嫁的手段。如在晋代,女子到了一定年龄必须嫁人,否则官府要强行给她找对象。《晋书·武帝纪》记载,司马炎就曾要求,女孩子到17岁了,如果父母不将闺女嫁出去,那么地方官府就要给她找老公,强行逼其嫁人。到了南北朝时,还出现了女孩适龄不出嫁算犯法的规定,不及时出嫁家里人都要跟着坐牢,这就是《宋书·周朗传》中说的“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
考古专家发现秦始皇版紫禁城
最新考古勘探与研究表明,在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帝陵园内竟然有一处庞大的宫殿建筑群,其十进式院落建筑和一处台基式主体建筑浑然一体,共同构成了秦始皇版的“紫禁城”。其南北长690米左右、东西宽约250米,面积达17万平方米,这是迄今为止秦始皇帝陵园考古发现的最大规模的建筑群,其面积相当于今天北京紫禁城的近四分之一。研究发现,这处规模相当于10个秦兵马俑一号坑遗址面积的庞大宫殿建筑群,虽然历经秦末汉初人为毁坏和2000多年的自然破坏,但是目前保存在地下的基址和石块等遗迹仍基本完好。专家认为,按照事死如事生的中国传统文化原则,这处建筑群可说是秦始皇在其陵园内对理想皇宫的模拟。
知识折旧定律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折旧的概念,刚买不久的电脑,转手卖出去价格就要大打折扣。这种资产的折旧容易理解,但是现在西方流行着知识折旧的理论。许多人认为,如果不学习,我们的知识储备将会以每年80%的速度折旧。更有资料显示,世界正以每年平均6%到10%的速度更新知识。在今天这个资讯爆炸的时代,一份《纽约时报》的信息比17世纪一个普通英国人一生的经历还要多。目前可用的资讯平均每4年就增加一倍。
外国馆藏中国文物知多少?
收藏中国文物最丰富的是欧洲,其中以英国所藏最多。例如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3万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在欧洲国家中,法国收藏的中国文物仅次于英国。卢浮宫博物馆收藏中国文物就达3万件以上,尤以原始社会的彩陶器、商周青铜器、瓷器为主,收藏量达6000多件。美国波士顿美术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七大收藏中国文物的中心,收藏了极其丰富的中国历代文物珍品,以绘画、青铜器和地方志为大宗。其中收藏的中国地方志数量之多令人瞠目,仅国会图书馆就收有中国各省、府、县志书4000余种。全日本现有1000多座博物馆、美术馆,几乎都收藏有中国的文物,数量有数十万件。东京国立博物馆有中国艺术品和考古资料1万余件。
【文稿】李 莉
【责任编辑】蒲 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