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演示实验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b_won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演示实验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途径,更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才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新课程理念下演示实验教学的实质性变革,作为课改主体的教师应注意自身行为的五个转变:一、变“讲”为“演”;二、变“导”为“辅”;三、变“统”为“分”;四、变“做”为“看”;五、变“教材”为“素材”。
  关键词: 新课程 物理演示实验 教师角色 转变
  传统的物理演示实验教学在一定层面上束缚了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限制了学生能力的提高。新课程理念下要实现演示实验教学的实质性变革,作为课改主体的教师应注意自身角色的五个转变。
  一、变“讲”为“演”
  物理教育家朱正元曾说:“对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一些理论的东西,往往是千言万语说不清,一看实验便分明。”从而道出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教师只重视理论的讲授,而忽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许多学校对于大纲规定的实验,不仅开实验率低,而且演示实验的作用和地位还处在低水平下,严重制约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我们进一步改善实验条件,加强演示实验教学,突破传统教学讲实验的瓶颈,变讲实验为教师演示。教师的演示既是一种示范,又是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这就要求教师的实验技能要过硬,操作要正确规范,步骤要严格有序,既要“言传”又要“身教”。比如,取放砝码必须用镊子夹取,不能用手拿;使用电流表、电压表要选择合适的量程。实验器材的使用要严格按照要求,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都应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总之,凡学生实验中要求做到的,教师都应率先做到。
  二、变“导”为“辅”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传统意义的演示实验教学,师生双方正如其讲台上下的位置一样处于主动与被动的关系,教师是实验课堂的“主导”,学生只是认真地“听”老师讲,认真地“看”老师的表演,做一名观众,这就是对教师的最好配合,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最大支持。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这样就不同程度地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到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只是演示给我,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学生的心声提醒我们要关注学生学习的一般规律: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更能学得好。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演示实验实施不同的策略,可以师生共同合作,可以学生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应积极与学生互动。例如,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这一教学中,补充演示实验,加深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感性认识。如果在演示实验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尤其是由学生手持光屏找像,则更能调动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积极性。学生也更容易总结和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演示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虽然只是实验操作者的更换,但实质上是教育观念的转变,真正把学生推向了主体地位,让他们体验探究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体验探究过程中的快乐。
  三、变“统”为“分”
  传统的演示实验是老师做、学生看,老师唱“独角戏”,调动不起积极性,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及创造力难以得到充分培养。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就是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将演示的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己独立地运用实验去探求知识的过程。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增加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加深了学生的创造体验,加强了实验基本功的训练,增强了通过实验探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由此带来的效果是单纯的演示实验所不能达到的。对那些学生可以自主完成的演示实验,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如实验——观察小孔成像的现象,以及小实验——用小镜子、水来做光的色散实验,大多数学生在家里自己动手做了这些实验,有成功的,也有不成功的。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同学回家又重新做实验,一旦做成功,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物理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了。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配合课堂教学内容,我们除了布置学生完成教材中设计的实验外,另外还补充多个既有浓厚生活气息,又与所学物理知识密切相关,同时学生在家中又能找到材料独立完成的小实验,作为分组实验。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学生的观察效果会大大增强,在此基础上加以总结并得出结论就变得顺理成章。此外,由于学生直接“参与”实验,增加创造体验,印象一定比只看老师演示深刻得多。
  四、变“做”为“看”
  利用常用仪器、教具进行演示是一种最基本的手段,而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多媒体可以展示课堂实验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从而突破时间及空间的束缚,进行逼真的模拟,灵活地放大或缩小物理场景,将物理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认识加强、理解透彻。例如,放射性物质的链式反应实验,不可能在课堂上完成,而利用多媒体手段,使演示实验直观展示出来,增强实验效果。
  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在本质上它只是一种辅助的认知手段和工具,必须为我所用,不能成为课堂的主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进行实验,是任何计算机模拟实验都代替不了的。那种完全用课件演示取代教师和学生实验的做法是不妥的。
  五、变“教材”为“素材”
  课程标准提倡教师要“开发课程资源”,要“用好教材、超出材料”,因此,实验教学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要让学生用自己的直接经验和参与活动理解知识、体验课程,要尽可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范围,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根据“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实验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由于探究实验的大部分器材可以选用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替代,因此学生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芯和小灯泡做调光灯、用激光笔和蚊香做演示光路实验等。学生自己准备器材,尽量不用学校实验室的器材,这不单单是为了省钱,而是让学生在准备实验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动脑、动手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实验准备的乐趣,感受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不是跟着老师被动地做些安排好的事情。变“教材”为实验知识“素材”还体现在自制教具和小制作活动的开展,教师要善于将所教内容运用到自制教具和小制作活动中去,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兴趣,发展能力,创造性地根据学生情况来处理教材留下的空间。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物理教师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努力创造条件,优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激活演示实验教学,更好地发挥物理实验的功效。教学中要让学生体验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学习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摘 要: 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可以使教学内容不再呆板、枯燥,在帮助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同时,还可以有效调节课堂气氛。教师应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历史事件中,让激情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关键词: 《百家讲坛》 历史课堂 激发学习兴趣  现在,越来越多的观众喜欢看《百家讲坛》,易中天、于丹、王立群、纪连海等主讲人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欢迎和喜爱。究其原因,我觉
目的:1.探讨刺五加注射液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的最佳浓度及作用机制。2.以西药(β-巯基乙醇)做为对照组,探讨中药做为诱导剂的优势。方法:1.以不同浓度刺五加对BMSC进行体外诱导,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生长增殖情况,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计算各组神经元样细胞阳性数加以比较。2.以刺五加最佳药物浓度进行诱导,并以
1.教材整合,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  教材不是历史教学的唯一依据,而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种课程资源,教师可以在课改理念和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用好教材,用活教材。高一历史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时,应注意帮助学生完善历史知识体系,并将政治文明、经济文明和文化科技内容融会贯通,将中外历史在宏观的空间中相联系。  初中历史教材比较注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故事性,以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多视角、多层次的
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主任杨成武的这篇文章,概要地介绍了近几年政协文史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前景设想,读者可以从本文了解到政协文史资料征集编辑机构曾怎样‘抢救’了大批重
摘 要: 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教师应该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方式多元化。  关键词: 新课标 地理学习 过程性评价  地理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学习的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教师应该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中介性评价并举,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为学生
摘 要: 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有很强的表述性。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通过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述,能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史实,获得科学的历史知识。当然,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语言应该有所改进,形成独特而新颖的历史教学语言,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通常把口语作为课堂语言的主体。新课程改革已经到来,历史教学应该让课堂语言变得更具吸引力。  关键词: 新
摘 要: 高效课堂历来是广大教师的不懈追求,但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教师往往畏首畏尾,不敢大胆尝试,生怕影响到教学效果。只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者从利用导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巧用插图,启迪学生的思想成长;精设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依靠练习,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等几个方面论述如何构建高效历史课堂。  关键词: 高效历史课堂 利用导入
在福建上杭县才溪乡,一幢砖木结构形式的二进平房,原系土地革命时期福建苏区才溪区苏、区工会的办公地点。一九三○年,为纪念革命导师列宁诞生六十周年,还曾命名过“列宁堂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工作被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推进力度应当更大,教师在教学与研究中,尤其要注意克服教学空间狭隘、教学模式陈旧等方面的弊端,延伸与拓展课堂教学环节,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多措并举地提升历史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三个“转变” 提升教学效率  在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学成效提升不快的问
目前,实施素质教育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创新教育。而发散思维与创新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发散思维是指人们在解决具体问题时,能够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多个渠道进行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在当前中学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是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谈谈我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类比同化概念,实现高层理解  把新概念与原知识结构中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加以类比,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