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酣墨浓润桃李,持之以恒写春秋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_go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的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它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坚持。我县小学书法教育的缘起,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二十多年来,无论风云如何变幻,无论课改如何发展,赣榆教育人一直满怀浓浓的翰墨情怀,孜孜不倦地挖掘墨韵文化的内涵,坚守文化育人、环境育人、艺术育人、写字育人的办学理念,始终坚持点横竖撇横钩践行,书香墨韵润童心,让书法艺术融入学生的肌体和血脉。
  一、 定标觅矩,风行水上——坚持以目标管理促发展
  我县共有34所中心小学,162所完小和办学点。为了促进书法教育全面、深入、持久地发展,我们一直将书法工作纳入学校年终目标考核,学期初与各乡镇签订书法教育目标责任书,构建县、乡镇、校、班级四级书法教育工作体系,建立学校、教师、学生书写档案,记录学校书法教育教学发展历程。在书法教育管理上,我们努力落实三“全”:
  1. 面向全体。我们一直坚信,书法无后进生。所以,我们的书法教育始终面向每一个学生,强调从起始年级抓起,从薄弱班级抓起,从后进生抓起,强调“抓双姿,养习惯,写好字,促发展”。全县各校均建立学生书法月评制度,即每月对全体学生进行一次书法调研,对学生的书写姿势、入体情况班班过关,人人过关。
  2. 全面推进。我们坚持“学科引路,各科渗透,三字并举,整体联动”的工作思路,全面推进书法教育。各学科教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将书法艺术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教师的板书、学生的作业、作业批改的等第和批语书写都努力做到“笔笔不苟、字字工整”。
  3. 全方位熏染。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应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近年来,我县校校均建有“一墙”“一室”“一长廊”。“一墙”,即一面展示历代著名书法家的碑帖的书法墙,让师生近距离与历代书法名家进行对话;“一室”,即一座现代化的书法教室,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抽象的艺术成为可知可感的形象;“一长廊”,即书法长廊,悬挂师生创作的书法作品,展示师生耕耘的成果。如今,漫步赣榆每一座校园,都犹如置身书法艺术的殿堂,亭台水榭、绿柳依依、翰墨飘香、艺术天地,处处体现着“无色而具图画之绚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
  二、 书教寻艺,春风化雨——坚持以课堂研究促深入
  1. 课程设置,坚持“长短搭配”。我县书法教育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蒙眬期、本世纪初的迷茫期和《书法教育纲要》颁布后的奋发期。可无论教育政策如何变化,我们始终认为“工工整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是小学教育的根本。我县一直开设长短不同的两种写字课:长课,即每周一节书法指导课;短课,即每天20分钟书法练习课。针对阅读教学重感悟、轻训练的现象,我们早在十几年前就提出并践行语文教学“30+10”的课堂教学模式,每节课至少拿出10分钟指导写字、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新“课标”关于写字教学的建议不谋而合。多年来,两种课型和一种模式并存,精细指导和持久练习相结合,重点训练和个性涂鸦联姻,有效地促进了我县小学生书写能力的稳步提升。
  2. 课堂实践,坚持“多维并举”。课堂教学是传授书法知识、训练书写技能、培养良好习惯的主渠道。我们将书法与诵读、绘画、体育、篆刻和学科教学有机融合,一直坚持进行书法教学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经过多年实践,我们探索出写字指导课“导入—读帖—示范—临写—比照—评价—迁移”的教学模式,我们总结出书法欣赏课“赏——悟——试——知——拓”的教学步骤。随文识字后的写字教学,我们依据“识写结合、描仿入体”的理念,建构了“描红得形态—临写得笔法—集字创作以内化”的有效指导过程。去年11月,柘汪小学陈会玲老师代表我县,在省书法教育推进现场会上执教公开教学,展示我们的研究成果。
  3. 课题研究,坚持“点面结合”。清代学者朱和羹说:“书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因而,早在1996年,县教研室便申报了国家级课题“以书法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升的实践研究”,将书法和儒家文化融合,开发书法的育人功能,让练艺与修德并举,工具和人文同在。我们要求各校都要有书法专项研究课题,书法教师要人人有课题,个个做研究,期期出成果,题题见实效。目前,我县已有30多项省、市书法教育研究课题顺利完成研究任务,有效地促进了我县书法教育驶向深海作业区。
  4. 教材建设,坚持“百花齐放”。20世纪90年代,制约书法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没有系统的书法教材,我们鼓励学校编写校本教材。1996年,城头小学的《书艺》应运而生,随后柘汪小学的《书道》、实验小学的《书法艺术》、海头小学的《书海》等相继走入课堂。如今,在我县小学校园内,书法教材百花齐放,校本教材与省编教材同在,教师可以自主选择,系统训练。
  5. 师资培训,坚持“内修外引”。书法教育的推进,关键在教师。但是,近年来由于国家师范招生政策和师范教育管理目标的变化,导致一大批青年教师缺乏必备的书法常识和书写能力,难以胜任书法教学。因而,我们一直将“三字”达标作为教师聘任的先决条件,要求青年教师每周必须做到“321”,即练写300个钢笔字、200个粉笔字、100个毛笔字。县教研室坚持做好教师的书法培训,做到普及培训和精英培训相结合,通识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我们一方面选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书法函授学习或培训,开阔教师视野;另一方面,注重开发本土书法教育资源,聘请落户赣榆多年的原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著名书法家方敬先生,每年进行一次为期三十天的书法骨干教师培训。目前,我县已经拥有全国、省书法大赛获奖教师21人、全国、省、市书法家学会会员26人,县书法家学会副主席3人,切实保障了我县书法教育顺利、高效开展。
  三、 笔走龙蛇,挥毫泼墨——坚持以活动、竞赛促提升
  我们建立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星级评价体系,并坚持以竞赛、活动作为载体,激发师生练字兴趣,促普及、抓提高,巩固并推广书法教育成果。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做好一年一度的“一节”“一赛”“一评比”活动。   “一节”,指的是每年3月的书法艺术节。为了丰富校园生活,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展现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提升全县师生的个人文化修养、书写能力和书法鉴赏水平,我们确定每年3月为书法艺术节活动时间。每逢艺术节,书法家故事会、书法讲坛、书法明星和书法进步之星评比随处可见。学生讲书法故事、临书法讲堂、步书法极境、展书写能力、感书法精深、享书法艺术,人人醉心其间,个个流连忘返。2002年,城头小学举行书法艺术节活动,原省教委副主任周德藩等领导亲临现场,周主任观看了师生现场书写后,欣然题写“立美育人”,勉励我们不断开掘书法教育元素,全面提升书法教育品质。2009年,县实验小学书法艺术节举行的“千人竞写”,吸引了省硬笔书法家协会执行主席王惠松,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硬笔书法理论家高惠敏,《湖北书法报》社社长周恒划等20多位全国各地知名书法家莅临现场观摩指导,《人民日报》《新华日报》《中国书法报》、中国书法网、《新华网》、江苏教育网等,多家主流媒体作了详细报道。今年3月,新城小学与连云港市硬笔书法协会,联合举办连云港市硬笔书法教育博雅论坛暨笔会。十年寒窗苦,一朝扬墨香。专家的褒奖为我县书法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坚定了我们“孜孜矻矻扬国粹,朝朝暮暮习书艺”的信心和决心。
  “一赛”,指的是每年10月份的全县师生现场书写大赛。比赛分三级进行:班级预赛—学校复赛—县级决赛,人人参与,个个书写。每次比赛结束,我们都举行全县师生书法展。届时,县教育局局长、副局长总会亲临现场,挥毫泼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师生的书写热情。
  “一评比”,指的是每两年一次的书法教育示范校、合格校评比。主要从制度管理、基础建设、有效措施、书写水平和取得成果五个方面,甄别学校的书法教育推进情况。
  我们还定期举行书法教学优秀课、优秀教案、优秀课件设计、优秀论文评比,借以提高教师的书法课堂教学研究热情和研究能力,总结我县书法教育的研究成果。
  四、 漫漫书道寻根路,杏坛回望绣成堆
  经过二十几年的书法教育实践,我县学生的书写水平不断提升:在全国、省书法大赛中,我县张敬宇等两千多名学生分别获得一、二等奖;在省书法等级考试中,我县已有3000余名学生获得等级证书,其中6级以上2000多人;1997年,实验小学等6所学校被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吸收为“书法教育实验小学”;1998年~2011年,柘汪小学、城头小学、实验小学被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连续评为“书法教育先进实验学校”;2008年至今,我县涌现出13所省、市语言文字规范学校;2011年7月,我县多校被评为“全国国学经典教育示范校”学校。书法教育的不懈努力,全面提升了我县的教育教学质量,促使我县中考、高考连续14年名列全市榜首和全省前列。我县书法教育的成果得到了省、市专家的高度认可,2002和2012年市教研室曾两度在我县举行全市书法教育推进现场会。2012年11月,苏教版小语教材主编朱家珑先生和省教研室教研员李亮博士亲临现场,欣然题词:“根深叶茂”“源远流长”。这既是对我们的肯定和褒奖,更是对我们的鞭策和激励,我们将一如既往、锲而不舍,在书道扬帆,在墨海泛舟,让赣榆的每一个角落都浸润墨香,让书法艺术在赣榆大地上“根深叶茂”“源远流长”。
  (徐健,连云港市赣榆县教育局局长)
其他文献
听了两位老师上邹韬奋的《我的母亲》(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发现两堂课惊人的相似:先是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概括作者写母亲的四个生活片段的主要内容;然后让学生谈谈对这四个生活片段的感受,得出文章主旨。之后,有的老师是让学生说一说或是写一写自己经历的亲情故事;也有老师则引进与题材相关或相近的作品,让学生作延伸阅读。其中,师生对文本的解读并未花多少心思,而拓展训练的板块倒成了课堂教学的主体。  课后,问
期刊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大多会涉及到作家、作品、时代背景等信息,即通常说的“知人论世”。它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用来助推文本解读,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还是必要的。但在教学实践中,它却往往被异化,变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与套路,运用不当,或适得其反。  无论是何种教学方法或策略,其终极目标应该是为文本解读和语言学习服务,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应该是一种动态生成的教学环节,而不是简单的文字演示;应该是启发学生思维的
期刊
《安恩和奶牛》这篇文章选自于《希默兰的故事》,它的作者是丹麦作家约翰尼斯·延森,本文被苏教版初中教材编入七年级上册的第一个单元。有很多老师在一些杂志上撰文,谈到安恩是一位清贫而富有仁爱之心的老奶奶,文章表达了作者的敬重之情。然而,笔者认为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是“真正孤独的是安恩”,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出来。  一、 文中的奶牛并不孤独  这是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一些老师认为,奶牛是孤独的,而安恩能充
期刊
我市一直进行《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教材解读能力的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以课题带动的方式,关注小学语文教师群体专业能力的发展、专业素养的大面积提升,推进我市小学语文教研水平整体发展,实现“两提升”,即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一、 解读教材的一般性操作策略  解读“课标”、解读文本、解读学生三方面是我们解读教材的“三要素”。  1. 以《语文课程标准》为经纬,解决“教什么”。我们在解读《语
期刊
一、 检查预习,指导写字  师:同学们,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理想吗?  生: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军人,如果能当上特种兵就更棒了,那一定很神奇。  生:我想当舞蹈演员,我在电视上看到杨丽萍阿姨跳的孔雀舞,真是太令人羡慕了,我也想和她一样。  师:你们的理想不但美好,而且远大。这节课,周老师要送给大家一把神奇的钥匙,它可以帮助你们打开理想之门。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2课,去寻找这把钥匙。(师板书课题,生齐读
期刊
一、 谈话导入,紧扣观点。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滴水穿石的启示》。(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这是一篇说理文.说理文的特点就是先提出观点,然后举例论证,最后得出结论。那你们还记得作者提出的观点是什么吗?  生:水滴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可是它目标专一、持之以恒,所以能把石块滴穿。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师:是呀,水滴之所以能滴穿石块
期刊
港城冬日,高朋满座,群贤毕至。载入赣榆和连云港教育史册一次重大教育活动如期举行了,来自全省各地的350名代表,出席了“江苏省小学书法(写字)教育区域推进现场会”,指导赣榆县、连云港市,特别是亲临黄海路小学、青口小学、城头小学、海头小学、柘汪小学等学校的写字和书法教学现场。在这里,我们由衷地说一声“谢谢你们”!  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著名书法家、南师大终身教授尉天池先生亲临会场,国家级的大师、享誉中外
期刊
【教学设计】  一、 联系生活事例,理解“做工”  1. 双手会干什么呢?请小朋友看图。(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的小朋友用自己能干的小手在干什么?(指名说。教师随机点评:小朋友用自己能干的双手,为世界增添了一抹绿色;小朋友的手在电脑键盘上上下飞舞,多灵活啊;灵巧的双手翻动书页,一本精彩的图书一页页看完了;双手拍皮球,一下一下又一下,小皮球蹦得多欢啊……)  2. 老师知道,我们小朋友的手也特别能干,谁
期刊
【题解】毋庸赘述,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故实践性理当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主旋律。《“经历着”学语文》的文题表述显然在文法上不够准确,但笔者意在针对当下的语文教学步履匆匆、环节切换频频之现状,笔者常常为师生在课堂中的那份“急”而急。本课教学中,笔者试图聚焦目标,放慢脚步,给予学生自主合作地琢磨着学语文的课堂时空,也就是努力地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学语文”的经历。  【教学过程】  一、 绘声绘色介绍变色龙
期刊
“老师,老师,班级发生‘战争’了!”  我火速冲进班级——原来是小林和小飞打架了。  我就纳闷了,这两个可是班级中出了名的好哥们啊!此时呢,两人脸红脖子粗,各说各理,互相指责,眼里全是愤怒,语言全是利剑,如此情形,出人意料。  怎么办?  追问来龙去脉?看他俩那个样子,估计没什么效果。我干脆先请他们俩到隔壁的小教室单独坐着,先冷静冷静再说。  过了一会儿,我去办公室拿来了两页纸,上面就是我的“密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