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口噙香家乡味

来源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she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汪曾祺先生笔下,美食不仅是果腹之物,而且是一门艺术、一种文化。美食家与文学家一样,都需要认真体验生活,才能有更宽广的眼界和更接地气的创意。汪曾祺先生爱吃、会吃,写吃也堪称一绝。下面,让我们跟随先生的笔,走进先生家乡高邮除咸鸭蛋以外的又一美食。
  品读经典
  故乡的食物
  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作“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
  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他算卦用蓍草。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这女佣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张先生算了,说戒指没有丢,在你们家炒米坛盖子上。一找,果然。我小时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这样准,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坛盖子上呢?不过他的这一卦说明了一件事,即我们那里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
  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来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郑板桥说“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说其省事,比下一碗挂面还要简单。炒米是吃不饱人的。一大碗,其实没有多少东西。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桥所说“佐以酱姜一小碟”,也有,少。我现在岁数大了,如有人请我吃泡炒米,我倒宁愿来一小碟酱生姜——最好滴几滴香油,那倒是还有点意思的。另外还有一种吃法,用猪油煎两个嫩荷包蛋——我们那里叫作“蛋瘪子”,抓一把炒米和在一起吃。这种食品是只有“惯宝宝”才能吃得到的。谁家要是老给孩子吃这种东西,街坊就会有议论的。
  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有一年,我还在上小学,党军(国民革命军)和联军(孙传芳的军队)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很多人都躲进了红十字会。红十字会设在炼阳观,这是一个道士观。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祖母指挥着,特别关照,把一坛炒米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觉得好玩。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度过的。没有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
  (作者汪曾祺,选自《食事》。有删节)
  心湖涟漪
  刘雯文:汪曾祺先生喜欢写生活中的事情,写食物,写花草。他描写吃,人看得嘴馋;他写花草,人有时候会看出眼泪来。古往今来,作家写故乡总少不了淡淡的愁,少不了悲伤思念,但是汪曾祺先生却把对家乡的思念写得温暖柔软。汪曾祺先生写的文章是真的散,但各个片段又是互相联系的,靠什么联系起来的呢?靠的就是他那颗热爱生活的质朴之心。
  曹轩饴:汪老描写的食物,朴实却不失大雅,他的食物里深深埋藏着感情,或是对生活的向往、对家乡的怀念,或是对食物所在的这片土地,对在这里生活的热情好客的人们的赞美……汪老用他质朴生动的语言让我明白了什么叫“慢煮生活”。
  丁雨萱:炒米很多人都吃过,但真正留在人们心里的是那吃完后的余香,与发自内心的畅快、惊喜。这不同于人们吃不到的珍馐美味,它的“亲民”,是让人们最动容的地方。
  陈子墨:作者在家乡经历过的关于“吃”的事情,都是现在的我们不能想象的。虽然那时候是贫苦的,但是回忆却满满都是美好和温馨。现在我们买的小包炒米,吃起来远不如作者描述得香,可能是因为心境的不同吧。
  杨婧屹:一说到食物,我的眼睛就发光了。汪老先生把食物的美味描写得淋漓尽致,我的脑海中就一直浮现着美食,各种各样,芳香四溢。生活就是如此,朴实却又不失趣味。
  曾文铎:汪曾祺先生介绍食物,也穿插着介绍往事、文化,他善于从许多小事中寻找生活的真谛。我对《故乡的食物》感触颇深,它不仅让我了解了我没吃过的炒米,让我眼界大开,也让我深入地认识了汪曾祺先生这个人。
  周时与:本文围绕炒米写了很多内容:吃炒米的风俗,炒米的做法,装炒米的用具,炒米的吃法,炒米的用途。作者最后说的“浪漫主义的夜晚”,我的理解是:表明作者對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这个战乱中与炒米相伴的夜晚,作者不写常人心目中的离乱之苦,而说是“浪漫主义的夜晚”,体现了作者的幽默;作者能以淡定从容的心态回顾这段经历,表现了他的达观与超脱。
  李俊昕:故乡的食物,故乡的味道。逢年过节,我都会想到家乡的腊肉和糍粑。一块糍粑,开水煮熟了夹到放满糖的碗里转一圈,一口下去,慢慢地,软糯感布满口腔,一股满足感直进心窝;也可以配小菜吃,菜叶和糍粑和在一起,简直是人间美味。腊肉也是,切成薄片,撒上葱花,贼香!故乡的味道,永远飘散在我心中。
   秦佳婕:汪曾祺先生对儿时记忆中的美味,印象是十分深刻的,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其情感的点点滴滴。汪曾祺老先生以独特的视角去观察生活,永远对生活充满兴趣,文字朴实自然,恬淡宁静,让我们感受到他的精神。故乡的食物是让人怀念的,是让人无法抗拒的。《故乡的食物》值得我们用心感受,用心品尝。
  经典延伸
   推荐书籍:《食事》
  作者:汪曾祺
  推荐理由:无论是家常小食还是地方风味,甚至于生活里平淡无奇的一碗热汤,在汪曾祺先生的笔下都添了一份文化意蕴,多了一笔闲情雅致。沈从文评价:“他的文章应当说比几个大师都还认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才!‘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可爱还是态度,‘宠辱不惊’!”铁凝说:“他带给文坛温暖、快乐和不凡的趣味。”
其他文献
父亲梦里丢了我  父亲患了阿尔茨海默病。他常常丢三落四,刚刚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很快就忘记。严重时,他甚至认不出家人。  最近因单位搬家,我有一周没回家,周末回家时,父亲正在睡觉。他脸朝着墙,浑身颤抖不停,手挥动着,嘴里不停地“啊啊啊”。我赶紧上去拍拍他。父亲醒了,满脸泪痕。  我问:“爸爸,你怎么了?”  他看了看我,问:“你是谁?”  我说:“爸,我是你的女儿呀!”  父亲突然抱头痛哭:“女儿
期刊
“求x和y的值,这是我们第一次解二元一次方程,虽然有点复杂,但要有信心,我们都可以解开……”面对我们的一脸茫然,数学老师鼓励道。  自从上了初二,烦琐复杂的数学题令我望而生畏,我感觉自己正处在崩溃的边缘。我索性放下笔,向窗外望去。  窗外秋风阵阵。金黄的银杏叶子随风飘落,有的像金黄的小鸟自由飞翔,有的像黄蝴蝶翩翩起舞,为操场边的蜿蜒小路铺上一层金黄色的地毯。我多想变成那片片落叶,可以无忧无虑自由自
期刊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每个事物都有每个事物的特点。我们在描写大自然的美景时,如何抓住景物的特征呢?  1.通過不同的感官来发现景物的特征,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来生动形象地表现景物的特征。《三峡》《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中,作者们通过视觉,分别用“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流见底”“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等,表现水的清澈,从而体现水美;听觉方面,三文中也分别用“高猿长
期刊
大文豪苏东坡性格开朗,语言幽默,即使失意之时,也是谐语迭出,令人捧腹。  巧言对辽使  元祐年间,辽国使臣来宋,宋哲宗派苏东坡负责接待、陪伴。辽使久闻苏学士的鼎鼎大名,便绞尽脑汁,想出个题目难一难他。  这天,辽使搬出半副对联“三光日月星”,请苏东坡对出下联。这半副对联出自辽国,流传已久,辽国的文人学士,竟没有能对得出的,号称“绝对”。辽使以为苏东坡一定被难住了,很是得意。哪知苏东坡稍一思索,便把
期刊
左读范文  一亩地的父爱  我上初中时,有一次趁星期天从学校回家,见家家户户院子里都晾晒着刚从地里收获来的花生。那年月,花生对我们来说是稀罕物,只有来了客人或逢年过节,家里才可以买半斤或一斤,平时根本无法吃到。后来,乡里号召村民调整种植结构,推广大面积种植花生,并免费提供种子。村里大部分村民改种了花生。而我家仍旧种植的是小麦。倔强的父亲始终认为老百姓以食为天,花生米难道能顿顿当饭吃?  晚饭时,闻
期刊
文题呈现  你观察过父母的手吗?你注视过工人、农民、医生、老师的手吗?你看过舞蹈《千手观音》吗?对于手,你有无限的联想、无尽的思念、无比的感动、无比的崇敬……  請以“手”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③不少于600字。   寒风吹落了窗外树上所剩无几的枯叶,又从敞开的教室门涌了进来。我起得迟,早饭没来得及吃就赶来学校,肚子饿得
期刊
。。雨,如千万条银丝从天空中洋洋洒洒地飘落,落在我脸上,模糊了我的视线。一抹红色映入我的眼帘。。一簇簇龙船花在夏日里燃烧着,在风雨里翩翩起舞。眼前的情景不由得让我想起了那个让我久久不能忘却的身影。。。。。。。。。。。。。。。  。。那是一个阴雨天的午后,一抹抹火红被雨水打湿了,却也阻挡不住花香弥漫在空气当中,沁人心脾。我正在欣赏龙船花的绽放,突兀的,一个身影出现在视野中,在十分陡峭的坡上艰难地移动
期刊
文题呈现  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能深深打动读者,有两点原因:充满了父亲对儿子仁慈的至爱;字里行间渗透着儿子对老父亲无限眷恋的深情。应该说,全文处处在刻画“背影”里的父爱,又处处在寄托对老父亲的思念。父子之爱,人间亲情,表达得十分深情,感人。同学们,在你们的生活中,在你与父亲的朝夕相处中,是否也有这种情感体验?请以“父爱”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提示:1.注意记叙文的写
期刊
春上明月山   仲春时节,江西正是杂花生树、莺飞草长的季节。从北京出发,经停南昌,我用1800多公里的路程去追逐宜春秀色。到达目的地,蓦地清风扑面,从北国风沙漫漫的京都,已然来到南方温润怡人的明月山中。放眼望去,但见远山如黛,近水含烟,飞泉瀑布,翠竹葱茏。车行山里,人在画中,好一幅天工雕美图!   明月山这个罗霄山脉北端的山峦,平均海拔1000多米,山势起伏不大,降雨量充沛,因整个山势呈半轮明月状
期刊
作品简介  《飞向太空港》是当代作家李鸣生的作品。本书写的是中国“长征三号”火箭首次在西昌发射美国“亚洲一号”卫星的故事。   书中对火箭发射地西昌得天独厚的地理历史及文化条件、火箭发射工作人员艰苦的生活状态、“长征三号”取得美国和世界各国认可的曲折历程、卫星“亚洲一号”从美国被运送到中国西昌发射场的曲折过程、中国火箭发展史以及“长征三号”在突变天气下成功发射的过程皆做了细致的描绘。书中既有中美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