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新课程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

来源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2859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常青,新课程的理念只有转化为生动的课堂教学实践才具有生命力。作为教师,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完成理念与实践的转换,让新课程扎根于课堂,作为一线教师,在大量的教学实践中,使我考虑了许多问题,也积累了一些经验,对新课程数学教学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下面就谈谈我在教学工作中对新课程数学教学方式的初浅认识。
  1.程实验中,数学教师的备课是以“教学设计”最为关键
  教学设计是联系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的桥梁,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我在日常备课设计过程中特别重视这一环节,并着重体现了如下原则。
  1.1 问题性原则。每节课应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问题处在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用生活中、社会中的问题导课,并适时创设提出动态问题,注意问题的发散和解决,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求异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2 过程性原则。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在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发现新的知识,从而体会到数学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1.3 主体主导原则。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只是一个问题的提供者,讨论学习的组织者,立足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应给学生创设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情境,还课堂给学生,还问题的探索、发现权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有益的情感体验,进而激发求知欲,实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1.4 民主讨论原则。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往与共同发展的教学,不是教师的一言堂,应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辅以阅读、操作、思维、讨论、倾听、尝试练习等手段,集思广益,努力创设平等、宽松、民主的讨论。通过讨论,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激发灵感、合作创新。
  只有遵循上述几项原则,才能做到以学生为本,才能产生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数学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主阵地、主战场,有一定的复杂性。
  2.程实验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创造性的运用和开发教材
  教师要在充分吃诱教材的基础上,大胆地对教材进行整合、重组、补充、加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数学引向生活,把数学课堂跟人类生活密切联系,使数学学习基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数学基础,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发展学生的能力。
  3.堂教学中应给学生留下较大的思维空间,真正还主体地位给学生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营造广阔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展翅飞翔,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大胆放开让他们去探究、去实践、使他们全面发展。同时还应适时引导学生调查和数学专题的研究等,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内去体验数学的乐趣。发现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4.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渗透数学思维方法
  数学思维方法是数学科的灵魂,掌握了数学思想方法,就能驾驭知识,形成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培养,是素质教学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主要内容。初中阶段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数行结合思想、方程思想、化归思想、待定系数法、换元法、分析综合法等。在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概念数学及例习题等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5.在新课程改革中,应关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使用包括: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复杂计算和进行探究,教师和学生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进行教学和学习等,其中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逐步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的主流之一,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可展示数学的本质以及数学的内涵,良好的改善认知环境,能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数学课堂教学引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在新课程实验中应树立“让学生用最先进的技术进行最有效的学习”的观点,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巨大作用。但需注意,不要流于形式,用课件代替小黑板,这样会阻碍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最有效的课件如平稳、旋转及函数等动态问题,合理的利用课件,既贴近学生的认知结构,还能提高课件效率,可谓一举多得。课堂教学方式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是其丰富性和复杂性。作为一门艺术,是指课堂教学贵在创新。虽然我对数学课堂教学方式的粗浅认识不够完善,但我确信一点: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认真学习,运用和创新,研究新课程理念,努力做到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使我们的数学教学能够真正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和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他文献
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内容和所使用方法的本质认识,它是从某些具体的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出来的一些观点,并且在后续的研究中被反复证实是正确的。笔者通过日常教学的探索,得出从以下几点入手确实行之有效。  1.化归思想无处不在  化归思想是指将一个难以解决的,或是复杂的问题通过有意识的转化,归结为容易解决,或是已经解决了的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它是数学教学中最基本的思想方法。化归在数学中几乎无处不在,它的基
期刊
1.概念的引入讲述宜直观形象  针对第一学段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数学语言描述的概念理解较为困难,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用形象的描述,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打些合理的比方等,努力让孩子们理解所学概念,可以采用以下一些方式来进行教学。  夸张的手势,丰富的肢体语言,理解运算所蕴含的意义,区分概念的差别。在让一年级的孩子认识加减法的时候,我举起双手像音乐指挥家一样,左边一部分,右边一部分,两部分合在一起
期刊
高中数学教学中,应重视课本,在大量教辅资料面前回归教材。在教学中教师若能恰当地把握传授知识与增减能力的关系,动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课本的功能,就可以事半功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始终抓住课本这个“纲”,在课本教学上狠下功夫,减少复习资料,不搞题海战术,既减轻学生负担,又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1.课本概念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数学课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课堂上指导
期刊
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限的45分钟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已经是我们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也是作为教师毕生的追求。下面就自己多年从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建议。  1.优化教学过程  数学课程的特点决定了数学的抽象性和远离生活性,即学数学无用,所以,很多学生对数学课不感兴趣,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
期刊
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中学数学要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要使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那么,在农村初级中学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农村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对学习数学存在一定的困难,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本人认为要想打破这个局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端正学习态度  1.1 数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严密性的抽象性的学
期刊
华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兴趣.”因此各国把提高数学兴趣作为数学教师的首要任务,通过对中学生数学兴趣问卷调查,从学生学习习惯,教材内容,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全面了解数学学习中影响中学生数学兴趣的因素,针对中学生提高数学兴趣的调查,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发掘。  1.如何做一个专业的数学教师  专业的数学教师才有高度的专业人格魅力,才能游刃有余创造性处理好中学数学知识。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学
期刊
数学教学在整个基础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与数学教学的质量息息相关,而数学教学可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良好的环境。正如江泽民多次强调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下面结合我在数学教学中
期刊
多媒体运用比较恰当;二是教学设计有序合理,教学目标定位比较适切,教学流程安排比较合乎学生阅读认知规律;三是教学案的使用,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起到了有效的引导和助学作用。应该说,都是比较优秀的课,但优中有差距,优中有不足。对照新课程标准,对照新高考要求,我感觉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几个“盲区”值得关注。  1.字词——被众人遗忘的角落  大家先看看下列一些词语:模式、拖累、萧然、不速而至、强悍、拓片、夹
期刊
数学是小学低年级一门主要学科,只有低年级的数学根基扎牢固了,才有利于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学,要想让根基稳健,就必须想办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愉快的事,渴望数学老师上课,从而对数学产生要学的想法,自觉的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数学的学习任务。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1.量一量,感受基本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量就是测量,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厚度。对于小
期刊
【摘要】在小学阶段,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从生活实际入手,借助学生已有的解题经验,在复杂的问题情境中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合理分析,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一)倒推策略(二)图示策略(三)列表策略 (四)枚举策略。  【关键词】策略 素养 倒推 图示 列表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验探索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解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