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当爱成往事,还是忘了吧

来源 :记者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llian_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01
  2013年12月,梅寒的新书上市了。《最好不相忘》。这书。仿佛是应了我的心境而来的。它以一种匍匐于大地的低调和贴心,契合了一个频率相近的灵魂。
  自去年字字句句读完它的那天起,将近半年的时间,我什么也不曾说,只远远地,默默地,避于喧嚣红尘的一隅,愈发沉定寡语。
  我只安静地想着她,她的精明与痴傻,她的高傲与低微,她的决绝与深情。她的铭记与遗忘……觉得其间有太多的思绪想要泼洒,却迟迟攒不够心力。
  一任所有的思绪,沸沸扬扬,曼舞如深秋转蓬,游离于我的掌控之外。
  无奈,心一动,就累,就疼。
  我决计南下去寻她。
  02
  去年八月末的上海,依然是夏天的表情。
  朝晖涂满鳞次栉比的楼宇,每一条街巷里都依稀袅娜着旧上海的沉香气息。踽踽于繁华都市熙熙攘攘的人流,魂魄出窍,漫漫寻一份隔时空的相知。
  光阴如逝水,忽忽近百年。曾经风靡上海文坛的一代才女张爱玲,已然不在。然而,于岁月里打望,那一背倚风景而立的身影仍旧水意鲜活,呼之欲出。
  迢迢千里,一身风尘。我像所有的文青那样,怀着对张爱玲的仰慕和疼惜,来到常德公寓。这座都市一如往昔的繁华着。这座公寓也一如同当年的张爱玲,孤高清冷,断然将每一位来访者拒于门外。——门上赫然挂着敬告牌:私人住宅,谢绝参观。
  似乎为了安抚每一颗千里扑空的心,常德公寓楼下善解人意地保留着一家以纪念张爱玲为主的书咖,千彩书坊。
  临街宽大的落地窗上,张贴着九月“玲剧社”角色玩家出演张爱玲微话剧的大幅海报。
  进了书坊,首先入耳的是旧上海的流行歌曲,四周的墙壁上是张爱玲的油画像。书坊内的电话、留声机、荼桌、座椅、贴花的墙纸,清一色的做旧与仿古,融以橘色朦胧的灯光,温暖,优雅,弥漫着淡淡的感伤。
  书柜里,张爱玲的作品一应俱全。看着齐备的书目和版本。毋庸置疑,张爱玲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于此,每一位张迷莫不熟稔,提起她的作品,便如数家珍,我自不必赘述。早在上个世纪40年代,她便以年轻的生命、惊世的才情,跃然于灿烂的文坛高峰,红遍整个大上海。就连她与风流才子胡兰成的相遇相识相知相恋相离,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一场绝世传奇。然而,于我,那些灿烂光华,是留给世人仰视和崇拜的。我只是心疼,心疼她灿烂光华背后的黯然零落;心疼她被辜负的一生,孤独漂泊的一生。
  来得早,我是今天书店的第一位客人。这—天,是我专门为爱玲留下的。
  要了一杯英国红茶,坐下来,尽情享受这车水马龙中的一点清静,一炉沉香。
  03
  张爱玲的一生是被辜负的一生。
  渴望温暖,渴望宠爱,渴望呵护,大抵是所有女人与生俱来的属性。即便倔强乖张如张爱玲者,也不例外。然而,张爱玲的不幸在于,求而不得,一生一而再地被无情辜负。
  幼年的张爱玲。母亲追求理想生活远渡重洋,去国离家。童年的张爱玲,父母离异,母亲再度远走。少年的张爱玲,父亲再娶,后母主家。张爱玲一路跟随父亲生活,父亲本应是她生活与睛感的强大荫护和依靠,然而一路走来,父亲却成了生命中第一个深深辜负和伤害她的人。忽略,冷落,经济制约,毒打,以至长达半年的家庭幽禁,彻底荡尽了一个女孩心底里对家的最后一丝温存和依赖。于黑夜中拖着病弱之躯愤然逃离。这是张爱玲人生中的第一次出走,18岁的她,怀着一颗冰冷绝望的心从亲情中出走了。
  我一直以为,张爱玲是个怀有恋父情结的女子。据说,女孩子“恋父”,无外乎两种情形:一种是父爱太浓,期冀延续;另一种,是父爱缺失,以求补偿。张爱玲当属后一种。
  成年的张爱玲带着亲情世界的空白,于冥冥之中,寻觅着一份属于自己的宠爱,以期补偿年少时光里父爱的贫穷。终于,23岁的张爱玲在文学的殿堂里因为小说《封锁》与胡兰成致命邂逅:
  一个是年近不惑,洒脱儒雅,情场阅人无数的风流才子;一个是芳华正好,才情惊世,情感世界尚为一张白纸的女作家。胡兰成对张爱玲的作品殷勤关注,大加赞赏,他的品评可谓“棒棒敲在鼓心上”。对于一个写字的女子。有什么能比欣赏和关注她的文字,更容易涉足她的内心。于是,一个唱“因为相知,所以懂得”,一个和“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一个需要知音和宠爱,另一个恰恰可以满足。就这样,彼此惊艳,两情相悦,张爱玲不可救药地爱上了这个足可以做父亲的、已有两次婚史的“熟男”。堕入爱河。
  然而,“因为懂得,所以慈悲”,于心深者,意深,于心浅者,意浅。于一位风流才子,不过就是轻松掠空一颗芳心的一场情劫。和平环境的胡兰成,一边牵手爱玲,一边私会苏青;离乱之中,依然情如春水,恣意泛滥。与武汉的护士小周余情未了。熟女范秀美又早已徐娘在拥。一路找到温州的张爱玲终于彻底绝望了——在两个深爱过的人之间。所有的蛛丝马迹、风吹草动皆似利刃,过目无不是犁心的伤痕。
  1944年结婚,1947年离婚。从此,胡兰成一切的“混乱”,于张爱玲,皆似朗镜悬空,天上人间,静躁两不相干了。
  所谓的“岁月静好,山河安稳”,终究没长过三个春秋。
  世间关于离殇的咏叹。早已被无数痴心女子,世世代代演绎得深刻而凄绝:
  曾经,执子之手,与子成说,终只是浮烟;
  曾经,死生契阔,与子偕老,都只是无果;
  红尘深处,我应劫而来,抽身,却已是心痕累累;
  三界之内,你渡谁而去,落泪,错信三生石上缘。
  借这段文字况张爱玲失爱之心,失爱之境,贴切得让人如此的感伤和痛惜。
  温州渡头的冷雨浇灭了张爱玲最后一丝念想。她终究心灰意冷,含泪离去,也自此从胡兰成的怀抱中毅然出走,继续她一生中更深、更远、更孤独的漂泊。
  抽身,已是永诀。张爱玲的清醒与孤绝,注定了她成不了一个拖泥带水缠夹不清的女子。戛然斩断,是绝望,也是护卫。黯黯于如佛的慈悲里,小心拾取昔日的落花。为它腾挪出方寸真空,密密封存。从此,守口如瓶,至死沉默。   马德老师说,当最初的美好被沦陷之后,其实不完全只是对一个人的排斥和拒绝了。而是对一种美好的惶惑和恐惧。也就是,一颗向美的心,崩塌了。我想,精神的世界里,苍凉,莫过于此了吧。
  张爱玲在父爱和夫爱的一再辜负之下,心灰意冷,远离了一切。她孤身隐居,几乎与世隔绝了。她的心,她的爱,甚至连同她的惊世才情,一并崩塌了,萎谢了。
  童年与少年时代的父爱“饥饿”在张爱玲的内心留下了一口井。盛满不灭的渴望和安静的等待。在美国文艺营,36岁的张爱玲与65岁的赖雅结识、结婚。从来相信。真正的爱情只有一次。张爱玲的情感世界是虚弱而荒凉的,遇见胡兰成的张爱玲,情窦乍开,不管不顾的倾情绽放,已然燃尽了生命中最盛最美的光华。她真的还能打得起精神再爱一次吗?多么情愿相信张爱玲与赖雅的异国结合,是真爱的再一次来临。然而,终究我还是更加信服,那不过是两颗孤独灵魂的惺惺相惜,互伴互暖。
  这一次,我不敢妄言是贫老病弱的赖雅辜负了张爱玲,我只能悲惋命运无情,让她再一次被辜负:年迈的赖雅对张爱玲未来生活的忧虑,使她失去了一生中唯一一次做母亲的机会;赖雅的贫病,迫使张爱玲不得不放下一位旷世才女的个性和尊严,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而焦头烂额,疲于奔命。然而赖雅仍然撒手而去,带走了张爱玲在这个世界上赖以取暖的最后一丝余温。
  我喜欢朋友的一段话:“疏离,寡淡,宅,非刻意所为,甚至也非本愿。只是这世间,投机时候、投机的倾听和叙述者同属罕见。轻易不见人,是以静制动,少欲少求;亦是自身就很圆满,内心自有洞天。所谓一石一世界,故不觉寂寞。”从没有人如此确当地解读过这样一份遗世的寡合,我也愿意这样理解张爱玲。对这个世界,她什么都不需要了。
  张爱玲一生嫁了两个年岁堪为其父的男人,终究也未能获得她所渴求的安全完整、天长地久的呵护与宠爱。她终于彻底进入了永久的漂泊。
  04
  张爱玲的一生,是孤独漂泊的一生。
  18岁,从亲情中出走,27岁,从爱情中出走;32岁,为环境所迫,离沪避居香港,从她的洞天福地中出走;35岁,在港三年里遭遇创作的“滑铁卢”,并不断被熟悉的人干扰,张爱玲毅然离港赴美。从祖国的怀抱中出走……她走得一次比一次遥远,一次比一次决绝,内心也一次比一次凄凉。失去亲情,失去爱情,失去故土……就这样,一步一步,张爱玲越来越深地滑进了身心的孤独漂泊。
  对于一个失去了精神故乡的人,举目,皆是苍凉;迈步,即是流浪。去香港还是美国,已只是距离的远近。既是流浪,又何须在意咫尺,还是天涯。她每一次转身离去的黯然和孤单。无不令人疼惜和掉泪。
  书坊的一面墙壁上,有一副张爱玲与胡兰成双双临镜的油画。画中是张爱玲窈窕挺拔的背影,胡兰成儒雅俊美的面容。我想,那一定是张爱玲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吧?
  这世上最残忍的一句话,不是对不起,也不是我恨你,而是大梦醒来再也回不去。身在美国的张爱玲读完胡兰成的《今生今世》。彻底清楚了自己在胡兰成生命中的分量——她以二十三年的精华积蓄,于初遇那一刻的倾情绽放,在一个用情浮泛的男人连绵更替的艳史中。也不过就是与诸位过客平分秋色的一段寻常风月,而已。
  此刻,是上海的黄昏。坐在这个繁华都市的一隅,捧起随身携带的《最好不相忘》,回味她孤独漂泊的一生,内心别是一番悲戚。于餐饮店杯盘碗盏的撞击声中,铺纸走笔,奢侈的拿出4个小时的时间。记下我读爱玲、访爱玲的点滴心迹。请允许我用王鼎钧的《碎琉璃》来结束这场充满心痛和凄凉的沉香返溯吧:
  生活,我本来以为是琉璃,其实是琉璃瓦
  生活,我本来以为是琉璃瓦,其实是玻璃
  生活,我本来以为是玻璃,其实是一河闪烁的波光
  生活,我终于发觉它是琉璃,是碎了的琉璃
  拼图打散了
  总有重新拼好的一日
  琉璃碎了
  纵使能一片片重新胶合起来
  却不知是否能跟从前一样光可鉴人
  很多时候,理性的语言,每一句都是一柄利刃,在我们十分清醒的状态,犁过内心最密集的神经。我们却终究不能因为拒绝疼痛,而无视真相。请原谅,我还是想说,当爱已成往事,当所有的欢笑已绚烂成岁月的伤口,当记忆的反刍已成为对现实的凌迟——
  还是忘了吧。
  如果能。
  摘自花边阅读
其他文献
全世界的声音像突然被拔掉了插头,只剩下漫长的沉寂。嗯,我不怕。只要有老师在,我就不会怕。爱丽丝有话说:前几天早安夏天忽然心血来潮想来找我玩(还真是心血来潮……),于是
那日,我孤立于寒冷的晚风之中,面朝一地萧萧落叶,泪流满面。——题记那一年,你先上了车。第二年,我在第二站的月台上焦急地等待着。一抬头,望见了你。你也望见了我,笑着伸出
三国中的陈宫称得上是一个好谋士,但他没有诸葛亮那么幸运,在职场生涯中没能遇上一个好老板。在《三国演义》里,谋士陈宫的戏份不少,刚开始他想保住汉室江山,但病入膏肓的朝
一、引论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主 I. Introductio
赌徒是在村口碰见儿子的。当时儿子正在小树林砍柴。这是一个干冷的冬天。赌徒仍旧重复着以往的惯例:钱输完了才想到回家。赌徒喊儿子,井飞。儿子看了赌徒一眼,没吭声,回过头
市场经营管理者在权利人发出警告函并寄出公证书指出其市场内商户销售侵权产品的情况下,未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制止相应侵权行为,违反了应尽的管理义务,符合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五
同步公证与信息时代的差距 我们知道:网络诉讼举证难,电子商务纠纷举证更难! 在一般网络侵权纠纷案件中,最困扰诉讼当事人和法院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取证。为了解决电子证据
渗透式教育主要是通过创建一定的环境和氛围,在环境等外部因素的作用下,逐步地改造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而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渗透式教育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各个阶段
法律信仰作为现代法治精神的内核,是构建和谐法治社会的观念基础。而今年以来“一个人的恐怖主义”恶性犯罪率呈上升趋势,这昭示了我国公众法律信仰的缺失。本文试图从此角度
我在台湾念小学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是军人子弟。他的父亲大概很早就退伍了,所以没有领到太多的长俸和福利,后来务农为生,日子过得很辛苦。虽然贫困,但他家的桌子总是擦得一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