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课堂中的艺术性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garfie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优秀的课堂设计能充分激起学生思维流程的浪花,使学生在动脑动口的紧张活动中,既学习了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语文课堂是一门综合艺术,说要明理,诵要动情,演要尽兴,写要遒美,绘景要惟妙惟肖,状物要栩栩如生,塑人要活灵活现,展现意境要境界全出,无处不体现出一种艺术的魅力。
  一、语言要有艺术性
  美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对它的潜移默化可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在愉悦的环境中增长知识,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即用诗的语言烘托画的意境。如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导语,可先放一段舒缓悲凉的音乐;如《回家》,可和着音乐范读课文,让学生满怀凄凉地进入故都的秋景,并品味秋韵。又如马致远的《秋思》导语:“叶落归根游子思乡,人之常情,谁能用自己的生动的语言描述自己想家的心情?”可吟诵:“萧瑟的西风卷着片片黄页,太阳渐渐西沉。只留下一抹血一样的红。漫长的古道伸向很远的地方。道旁,那历尽沧桑的老榆树已失去往日的风采,斑驳的躯干上缠绕着失去力量的枯藤。秃顶的虬枝伸向凌烈的天空,仿佛是无家可归的流浪者。小桥下溪水淙淙地流淌,人家屋顶上已升起袅袅的青烟,尘土飞扬的古道上,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迎着飒飒西风陪着徐徐下沉的夕阳欢欢赶路。暮霭已笼上旷野,马背上的人一声长叹:‘哪儿是我的家?’归巢的乌鸦似乎在回答:‘天涯,天涯!’凄凉的叫声掠过小桥,穿过茅屋,传向天涯。”声情并茂,境界毕现,再板书内容,此文不讲而旨自明。充分体现了语文语言的艺术美,能激起课堂上的第一朵浪花。
  二、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要改变一“讲”一“听”的“注入式”,搞好课堂提问。让学生在“听”老师的“讲”之外,还要多“思”多“答”。课堂提问是语文“启发式”教学的重要手段。它的意义在于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生动活波主动积极地学习语文知识,并通过对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的认真回答,把课本知识转化为实际运用的能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才能主动积极地把认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学习的对象。钱梦龙说:“问题提得好,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教师上课如果能恰当运用提问,把不同程度的学生引导到“积极思维的王国”中去,教学定会达到最佳境界。
  例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孙犁的《荷花淀》一文时,课堂上学生注意力普遍不集中,学生浏览一遍课文后,我及时采取措施,提问:“谁能在最短时间内给小说的情节拟几个清新的小标题?”学生精神为之一振,并积极开始思考,有的很快便拟出了题目,有的还谈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思维之敏捷,概括之精炼,令人佩服。这时课堂气氛很活跃,议论纷纷,有一学生站起来讲:“八个字概括情节够简练,但还够不上惜墨如金,应是送—寻—遇—学四字概括全文。”另一同学马上反对:“我们不能只求精炼,还要点出那时白洋淀妇女的抗战精神和时代气息。”然后他又在前两个同学拟定的小标题基础上略作添改,写为“送郎参军—寻郎遇险—助郎歼敌—学郎作战。”此时,教室里爆发出阵阵笑声、掌声、称赞声。
  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教学的主人,是主题教学的要义之一。
  依据教学目标,教师设计一个科学的、情感与思维训练兼顾的活动过程,以一组相互关联的逻辑化的问题为引导,组织学生去分析、体验、探索作品的人物、事件、观点所蕴含的思想、意境、神韵、美感,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协调,重在点播、引导,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由学生完成。重要的是,学生要反复阅读文章,对问题有自己的探索性思考,经过较为深入的讨论交流,由感性的体验,得出理性的结论,教师给予学生思辨的空间,指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思维方向前进,并引导学生充分联想想象,是上好这类课的关键。
  就课型而言,可以有多种类型。如学生主讲型、师生共同参与的讨论交流型、作文教学的诵读评价型、发文评点型、领悟体会型等。不论什么类型的课,都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从活生生的生活实例中,从真实可感的文学作品中,也从理性文章中,去探索、感悟、体验,而不是让他们死板地去记抽象的结论、枯燥的条文。
  我们经常有意识地将学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获取设计为一个理想的发现的过程,让学生在发现中走进真理,在发现中感受学科特有的魅力,收获理性思辨的成功和快乐。
  总之,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而要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就必须重视教学艺术。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寻求教学的妙法,使之成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启动器,成为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重要手段,成为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以拉奥孔雕塑和罗丹雕塑为例,分别分析了莱辛眼中的拉奥孔雕塑和罗丹的艺术论,从美的定义和二者美与丑的观点,比较两种艺术思想在雕塑上的差异,指出差异的原因,并论证它们在艺术思想上各有侧重。他们都以美为最高规律,这种对美的规律的追求是所有时期艺术创作的共同追求目标。  关键词: 拉奥孔雕塑 莱辛 罗丹 美丑观    一、拉奥孔雕塑及雕刻的题材  古希腊时期的第三个美术中心在罗得岛。1506
对于编辑记者来说,大量的日常的工作是处理所有媒体共享的新闻资源。一家媒体,一个编辑或者记者能够在处理共享的新闻资源中经常发现独家视角,时时高出一筹,甚至后来居上,使
近年来,国家各级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积极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合作,通过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改善投资融资结构,提升投资效率,从而有效推动基础设施建
摘 要: 本文对中西方视觉传达设计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中西方文化 视觉传达 差异    传播的对象是人和人群结构而成的受众群体。设计元素是否能引起观者视觉经验的共鸣,取决于刺激物的结构所拥有的力量与它唤起的有关记忆痕迹的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在视觉传达中,设计是以单一的或连续的作品形式与受众进行对话,如何选择对话的焦点是传播成功与否的关键。观众通过与设计作品的接触(视感、听感、动感等途径
摘 要: 实用艺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实用艺术的形式美不仅是设计的重要表现手段,而且是其追求的艺术目的,必须加以重视。内容是事物的内在因素,形式则是表现内容的方式。实用艺术的本质决定了形式美,而形式美的各种表现则需要依赖实用艺术的内容,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关键词: 形式美 实用艺术 多样性 统一性    一、引言  形式美的形成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由美的外在形式演变而来的,其中
摘 要: 刺绣艺术以它悠久的历史,合理的实用性,祈求美满幸福的心理要求,质朴的寓意成为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绝,我们要继承和传承这一艺术瑰宝,使其发扬光大。  关键词: 刺绣 花样 寓意    在民间称为针绣的刺绣,是指用绣针引彩线,按描绘下来的花样,描画在纺织品上,通过刺绣运针,形成的花纹图案。  刺绣在中国的历史悠久。据《尚书》记载,远在4000年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周代也有“绣缋供职
摘 要: 问之于学有重要意见,作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问答式”尝试,得出其不仅有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对自身的语文素质和教学能力大有裨益。  关键词: 语文教学 “问答式” 素质教育    近几年来,沉寂多年的中国语文界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各种行之有效的教法改革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我作为一个苦心摸索于语文教学的一员,不揣浅陋,将自己的一点愈见拙笔与此,求教于各位同仁。  清代学者刘开在《问说
摘 要: 中国传统符号是中国民族文化漫长的积淀,是民族创造智慧的体现,而中国的现代标志设计过多地受西方设计观念的影响,设计缺乏民族性。把中国的传统符号元素应用在标志设计中,如何从中国传统符号中吸取借鉴,是现代标志设计的重要趋势。  关键词: 中国传统符号 标志设计 设计方法    标志是一种具有象征性的大众传播符号,它以准确精练的形象传达给观众一定的涵义,并借助人们的符号识别、联想等思维能力,传达
互联网企业颠覆手机产业的神化可能并不会出现在智能汽车时代。1886年1月29日,德国机械工程师卡尔·奔驰发明的小型汽油发动机的交通工具获得了专利,这辆车不久后行驶在德国
摘 要: 古诗文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在品味这些脍炙人口的佳句时,拉近与古人的距离,这是有效进行古诗文教学的一条捷径。  关键词: 诵读 古诗文教学 兴趣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特级教师于漪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可见,诵读是古诗文教学的一种很好的方法。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诵读训练呢?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