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lxing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从高考的角度而言,无论是从前某些省高考改革时只考一篇作文,还是现今高考的60分作文,毫无疑问都突出并一再强调了作文的重要。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得作文者得分数。但是,实际教学里,却有很多教师一边强调作文的不可替代,一边使作文面临着被边沿化的危险。
  一、作文教学的突出弊端
  1.时间投入少,训练方式单一。
  高中语文教学任务太重,作文课常被教师当作了考试课或试卷评讲课。作文经常是课后的作业,作文时间要学生自己去找,教师只是提出写作要求,规定交作文本的时间。并且,教师布置写的作文数量有限,形式也有限,学生也普遍以为写在作文本上的才是作文,而那些仿写、造句、片断练习等就不是作文了。这种意识,必然影响学生对作文的重视度,也影响学生写作的兴趣。
  2.缺少行之有效的写作指导。
  农村中学班额大,一个语文教师一两天内要及时批改至少140本作文,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多数时候,教师三番四次催上来的作文,却可能堆放在案头好久都不能处理,要么匆匆用分数量化,要么只能笼统地提出一些普遍性的建议。就算后来发下来了,教师也批改了,但是学生对这次作文的关注热情也已消耗殆尽。如此作文,哪怕练上再多次,学生的作文水平也不可能得到提高。
  3.作文与课堂教学的割裂形成散打式无绪教学。
  作文是一个独立的版块,但它不是和语文学科并列的另一个学科分支,作文训练必须和课堂教学血脉相连。可是传统语文教学却存在重视课堂阅读教学、轻视作文教学的现象,导致教学种种弊端。学的是记叙文,写的是议论文;讲的是诗歌,作文训练的是审题立论,这不混乱吗?久之,学生也以为课文学习和作文是两个概念,不注重从课内吸取写作经验,教材就这样被闲置了,完全不能发挥它最大的价值。
  二、作文教学必须高度重视的几个方面
  1.尊重作文训练的科学规律。
  作文应该有自己的训练体系,由感性到理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教材配备了作文训练专题,明确了每一次作文的要求,学什么写什么,安排是科学合理的。教师可以随着教学的进程获取写作的灵感和契机,穿插一些随笔式的写作片断,但是不宜随意割断这条主线,打破这种规律。
  2.让教材成为作文训练的可靠依据。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会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所在。”既然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要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那么作文教学就不能与课堂教学割裂。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读写练,都是进行读写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都是学生智力的训练和开发。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应该教为主导,练为主体,改为关键,科学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才是作文教学的灵魂。
  3.高度重视作文的批阅与修改。
  第一,批阅要快。最好在两三天内改出来,多做批注,写出修改建议。比如,标明文中句子是病句,某个词语用错了,材料不能很好地突出主题,等等。教师要用温和商量的语气,在作文批改中指明这些问题。或者利用课余课间,让学生分批次到教师面前批改更好,这样的批改针对性最强,学生感受到的关注更高,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热情。针对普遍性的问题,还可以让学生交换互改,互相找出对方的不足,讨论交流批改的心得。
  第二,学生要改。教师必须让学生知道,作文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经过多次修改的作文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只要学生明白了作文中的不足,就必须要求学生重新写,达到真正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第三,要有例文。教师要求学生修改作文,最好给学生看这方面做得好的例子,让学生从心里感觉到有路可走,有例可仿,然后自己去揣摩,去修改。这样,学生学到了写作的知识,尤其通过当堂实践,学生都能体会到写作的成功感。
  总之,与其每次都不成功,还不如花时间下功夫成功一次。学生知道了自己的错处,锻炼了思维评判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又学到了一种写作的方法,印象会很深刻,作文修改也才有真意义。
  作文从来都不容易,它涉及到人文观、价值观、修辞、表达等诸多方面,如何指导写作这是一个长期的课题,需要教师深入的探索和实践。
其他文献
课堂应当很宽广,宽广到可以摆放思想。  教育的本质,是让学生跟着教师更加优秀;教学的本质,是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长,自己会更高效地学习。  高效课堂的本质是:教室是教师教给学生该怎样学的地方,教学是让学生更加优秀的过程。  高效课堂的基本特征就是: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目标切实、简明;教学方法灵活适用,不玩花样;教学过程清晰、完整。教师恰当地导,引导着学生高效地学,教师和学生一起因学习因课堂而
期刊
语文是一门最具人文性的学科,它能使学生徜徉于一条条绵绵流淌的河流,去感受上下五千年的智慧,它能使学生攀登一座座巍巍挺立的大山,去体味纵横几万里的尊严。吟唱一首首韵味深远的诗歌,鉴赏字里行间悸动的独行的灵魂,描绘一幅幅五光十色的图画,领悟光影调和的缤纷的世态。  新课标是具体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应如何运用新课标指导语文教学呢?  一、培养学语文的兴趣  兴趣是人类创造力的源泉,人们对天空有兴趣,才会用
期刊
高考作文“发展等级”的要求是:“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 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是作文取之不尽的源泉。妙用诗词佳句,不但能够克服选材狭窄、表达肤浅的不足,从而增加文章的底蕴,而且可以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高考作文“有文采”、“有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  一、引用  引用诗词能增强文章的文采,给文章的襟边插上一朵底蕴的小花。就如画龙点睛,关键的几句,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高中必修节选的文言文都是广为流传的名篇,而且涵盖了诸多方面,对后代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有着不可估量的借鉴作用。所以,中学生必须学习一定量的文言文,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发扬中华文化的传统,提高人文素养。  但是,通过《高中生文言文学习情况》问卷调查,得到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那样,学生普
期刊
作文是交流思想、传授经验的一种方法,也是一辈子学习的需要、工作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学生作文的好坏不但关系自己,还关系到整个社会,可见作文在语文教学以及社会文明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长期以来,学生由于作文不得法,致使一些学生在作文课上犯愁,即使东拼西凑,写出来的作文也是索然无味。在近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摸索了一种作文分解教学法,就是让学生联系生活,观察生活,发挥多种感官的作用去感知事物,学习从想
期刊
《考试大纲》对探究一词作了三个方面的阐释:①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不同的角度”有正面与反面角度,有个人与民族角度,有历史与现实角度,等等;“不同的层面”指的是文本达到的层次,如,深层、浅层、实用层面、美术层面、哲学层面等;可能涉及的范畴,如,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科学等。②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即要跳出文本本身挖掘作者写作的背景和写作意图。③探究文本中的
期刊
2013年10月18日晚,随着杭州外国语学校的女生陆佳蕾捧起奖杯,第一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观众的热切关注中落幕。但外界对于汉字和语言文化类节目的关注仍在继续。如果说《听写大会》的火爆是“语文热”总爆发的话,那么在同年7月开播的河南卫视《汉字英雄》就已经先下一城。而在之后的10月19日开播的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其受欢迎程度更是让人吃惊。这些语言文化类节目之所以盛行,正是因为切中了人们心中
期刊
此诗是杜甫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时所写,夔州在长江之滨。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倾诉了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慷慨激越,动人心弦。杨伦称赞此诗为“杜集七言律诗第一”(《杜诗镜铨》),胡应麟《诗薮》更推重此诗精光万丈,是古今七言律诗之冠。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首联对起,诗人围绕夔州的特定环境,用“风急”二字带动全联,一开头就写成了千古流传的佳句。夔州向以猿多著称,峡口更以风大闻名。
期刊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职业教育进程,中职生学习生活由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变,发展方向由升学为主向就业为主转变。中职生将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他们在自我意识、人际交往、求职择业以及成长、学习和生活等方面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所以,中等职业学校尤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了解、认识、调试和充实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人格品质,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和时代的需要。  一、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心灵。在这里,谁有爱心和细心,谁就能取得成功。”只有深入学生的心里,班主任的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只有触及到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对他们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而教师对学生的爱心宽容,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也不是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而是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真心实意地热爱、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