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至真至善至美”的教师形象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来源 :教育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acaiz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为什么要提出重视教师形象对构建校园文化的影响
  南宁八中刘华校长在树立八中学校形象的研究中指出“学校形象设计, 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提高学校的文化含量。学校不只要文化含量, 而且要有浓郁的文化含量; 学校不只要一般意义上的文化含量, 而且要有特色的文化含量;学校不只授予学生以文化含量, 还要启示和引导学生主动地去追求文化含量”。教育传递文化, 文化承载教育。校园文化正是在文化与教育这种互动关系中, 对正在成长的学生产生影响。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根据办学实际对社会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采取摈弃、接纳和改造, 经过长期历史发展沉淀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 是一个学校校园精神与氛围的集中体现。其核心是学校共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价值取向。
  校园文化通过提供一种具有教育意义的场景或活动,对学生的身心施加影响, 使其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教诲, 从而按照一定的方向和教育者的要求不断成长。对教师来说,主要体现为有意识地建构一个优良的育人环境的过程,而对学生来说, 则主要体现为环境对其无意识地影响和其适应这一环境的过程。[2]在这一师生互动过程中, 教师传授知识、管理课堂、评价学生, 同时还以学校制度建设的设计者和执行者、校园文化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建设者的角色身份发挥重要作用, 学生则在与教师交往的过程中吸收和内化教师所传递的信息。由此, 体现着社会主文化思想的教师角色形象, 往往成为学生个体文化建构的重要“参照系”, 引领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 对校园文化建设起着关键的基础和主导作用。
  正如一位名校长所说:“校园文化建设关键是教师队伍建设,教师的艺术风采、人格底蕴, 是点亮学生智慧心灵的一火花, 是舞动校园文化的血液,是翱翔校园文化飞翔的翅膀。”
  二、教师的哪些形象特质会影响校园文化的走向
  随着南宁市“十一五” 教育发展规划中新八中建设的正式启动, 八中对学校形象进行了重新定位和提升, 组织修订形成了新的校风: 求真、向善、尚美、和谐。因为,“知识欲的目的是真; 道德欲的目的是善; 美欲的目的是美, 真善美, 即人间理想”(黑田鹏信[日])。从哲学上讲, 真象征知识与理性, 而善代表道德, 美即艺术美, 真、善、美之间的和谐统一是人们所向往的理想境界。
  因此,“至真、至善、至美” 的形象特质对教师而言是教师专业素养、思想素质、形象展示等方面的体现。教师在追求这一理想境界的过程中, 必将对校园文化的走向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教师形象魅力在构建校园文化中的引领作用
  (一) 至真形象: 引领学生积极求知
  求真, 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活动中, 应以传授、探索、创新真理性知识为己任, 塑造一个追求真理的教师形象。其中既需要教师拥有探索真理的知识平台也需要具有追求真理的理性力量。因此,“至真” 是教师在塑造形象过程中知识结构和能力素养所应追求并要求达到的境界, 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
  八中的一位语文老教师就曾说到:“语文的人文性存在于文本和教师情感理智及知识的积累中。文本是具有生命力的, 只不过它处于沉睡状态。解读文本最关键的就是激活文本。它需要教师用知识、智慧、技能和语言、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深厚积淀去复活同构古今大家的风采情怀,去亲近与拥抱中外名著的精神英华, 建构我们的精神世界,净化我们的心灵。”
  因此, 教师应建立一个以“以人为本” 的教育思想为核心, 精深专业知识为支柱, 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 多层次、动态化、系统性的, 贴近时代和生活的知识结构。其精髓在于它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适应和不断创造的知识系统。[3]教师通过不断学习积累起来的知识量越大, 整合起来的力量也越大, 由此创造出新的知识产品的可能性就越大。而教师能力素养中除了以课堂教学为核心的教学能力以外, 美国的一些专家还认为, 应着重培养未来教师探讨知识的能力、态度、风格和方法, 而不是一味地传播知识。许多国家也提出, 21世纪的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以信息处理能力(即吸取、更新知识的能力) 和知识创新能力(即获得新知识、扩充新知识的能力) 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能力。
  对教育领域的不断探索和创新是教师的生命力所在,教师正是在塑造这样一个求真“研究者” 形象的过程中,凭借自身极富个性魅力的学识和才华叩击学生心灵, 促使其不断探究求知, 引领着校园文化向着积极向上、乐学求知的方向发展。
  (二) 至善形象:引领学生品德提升
  向善, 是指教师的师德塑造和提升应当以特定社会阶段的善德为导引取向, 塑造一个品德高尚的教师形象。因此,“至善” 是教师在塑造形象过程中自身人格魅力所应追求并要求达到的境界, 是教师做人的根本。
  教师在各种学习借鉴、理性思考等教育活动中, 会在终极信仰和现实关怀两方面, 通过学养内涵、师生关系、教学风格和言谈举止等具体因素, 体现出其独特的教师人格魅力, 并对学生的内在精神世界产生深刻的教育影响,能起到“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育效果” 的作用。[4]因此,“至善” 的教师形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道德高尚、行为规范和尊重、关爱、平等对待学生。
  教师的道德品行素质是教师的灵魂,具体表现为教师应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强烈的爱国热情、敬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健康的心理、言行一致、诚实正直、善于与人团结合作等。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建立一种合作的、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对学生倾注关爱, 尊重、承认每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 重视、欣赏每个学生, 凭借爱的情感走进其内心世界, 倾听他的意见, 接纳他的感受, 包容他的缺点, 分享他的喜悦。被尊重是每个人最深沉的内心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歌德说:“我们只从热爱我们的人那里学习, 最伟大的教师,一直是最伟大的热爱我们的人。” 因此,一个“至真至善至美” 的教师形象正是一个将知识、思想和人格最大限度地传授给了他们所热爱的学生的形象。
  教师正是在塑造这样一个“品德至善”的形象的过程中,引领着校园文化向着健康向上、高尚文明的和谐方向发展。
  (三) 至美形象: 引领学生向往和追求美好
  新世纪的教师形象还应该富有时代的朝气。这种朝气,集中体现了当代教师应该更懂得美、追求美、体现美。因此,“尚美” 就是指教师在形象塑造过程中应坚持美的标准,努力塑造一个追求外在美和内在美和谐统一的教师形象。所以,“至美” 是教师形象展示所应追求并要求达到的境界,是教师形象魅力的体现。
  教师形象的外在美来自得体的穿着、脱俗风趣的谈吐、优雅的举止、简洁优美且富有逻辑的板书等。教师形象的内在美是其人格精神和艺术修养的体现。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主体的教师, 可以凭借精深的知识、优雅的教学、高尚的品德等因素所体现的内在美, 引导学生关注和感悟知识、社会、科学以及人格领域中所蕴涵的美。
  总之, 教师可以在内在素质提高的基础上, 将美与和谐建立在心中, 并将这种美与和谐赋予一定的生命, 通过外在形象的设计表现出来, 力求教育形象的至美, 从而力求培养出至美的人才。教师正是在塑造这样一个追求“至美” 的教师形象的过程中感动学生, 引领着校园文化向着崇尚向往美、追求美的方向发展。
  学校是引领社会发展与文明的机构, 为构建和谐社会担负着教育的重任。作为学校主要群体的教师, 在教育战线上辛勤默默耕耘、实实在在干事业, 这种执著精神本身就是“求真、向善、尚美” 的最好表现。因此,“至真、至善、至美” 作为一种教育要求, 作为教师的一种职业信仰、一种追求, 更作为一种正气, 必将成为塑造新世纪教师形象应该达到并可以达到的境界, 引领着校园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向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文芸, 陈峻俊, 陈妮丽, 徐敏. 21 世纪名师之路.北京: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1.
  [2] 薄存旭.教师形象展示面和塑造向度的思考.教学与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新编剑桥商务英语》这一教程作为指定的BEC(Business) English) Certificate) 考试用书,已经被很多高校作为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的使用教材。本文主要结合笔者近几年的教学经验,对《新编剑桥商务英语》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 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1.引言  《新编剑桥商务英语》教程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指
【摘 要】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是将科学发展观融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体系的前提和基础。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目标导向的重大战略思想。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教学体系 路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摘要]一节课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内容的设计,更取决于教师的精神风貌。本文通过两个具体案例的分析,探讨识字课的教学理念及方式。  [关键词]识字课 课堂效果 听课状态 兴奋度    根据语言课程标准“三维目标”要求,每个学校都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这三个维度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识字与写字”的学习目标。第一学段(1~2年级),在“识字与写字”方面共提出了六项目标。六项目
【摘 要】教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问的艺术。教师只有潜心钻研教材,根据每个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每一个提问的楔点建立在数学思想方法上,并且设身处地的从学生认知结构上提问,才能问在点上,点在妙处,才能使课程改革稳步向前推进,使新课程标准从实质上得到落实。  【关键词】提问 楔点 方法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数学课堂
【摘 要】生物教学中教材是教师课程安排和讲解的重要依据,是学生生物知识的主要来源。能否合理地运用生物科教材,是师生教、学能力的直观体现,也是当前教育教学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努力挖掘教材内容及内涵,运用教材中的章节规划、问题等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学生也应当重视教材的作用,自觉地对教材开展深入学习和讨论,不断精进自身提炼教材营养的能力。  【关键词】初中生物 教材运用 人教
要教会学生熟练运用母语进行交际,最为基础的就是说话。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乐说、善说,真正做到能说会道。  一、坚持课前五分钟说话训练  (一)谈天说地——让孩子爱上表达  在每节的语文课前五分钟,让学生自选话题谈天说地;“小记者”定期开展“新闻台”说新闻。尽力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加强说话训练,使学生由不敢说到敢说,由敢说到能说,由能说到善说,由善说到爱说。在谈天说地中,不经意地让学生感受到
【摘要】作为一个大河流域国家, 河流给生活在流域的人们不仅是物质上的滋养补给, 更是精神上的熏陶。在河流出现危机的时候, 人们的生活方式遭到了破坏, 随之精神上也出现了危机。传统文化与现代都市文明发生了激烈的冲撞。作家们在南北方河流的性格上做了精神上根的探寻。不管是南方抑或北方, 只有人把握住了根, 才不会断了根。人才是守住我们传统文化的根本。    一  作为文明古国的中国, 河流是文明、历史的
【摘 要】高校学生基层党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基层学生党支部与团学组织有着密切的联系,积极探索基层学生党建与团学工作的有效互动,是新形势下贯彻科学发展观、保持基层党组织先进性和战斗堡垒作用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党建 团学 互动  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促党建,党团共建”是我们党指导高校党建和团学发展的重要方针。在以往的实践和研究中,这一方针大多停留在较高层次,缺乏对基层具体工作机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针对时下不少幼师“重记忆、轻理解, 重背诵、轻朗诵”的现象, 笔者在诗歌《春天》的示范教学中,尝试通过对诗歌三段内容的理解、试诵、表达等方法,指导幼儿利用不同声音、语气、语速表现三段诗歌不同的情感,深化幼儿的情感体验, 提升幼儿的朗读能力。  一、由点到面的尝试, 激发情感共鸣
【摘 要】在当前小班化教育趋势下,在体育教学小班化研究道路上,我们要用比以往更加考究的眼光来看“器材”,多角度多视野的看待体育器材的细节,将视野拉回到“小班”。这样对于体育器材的细节的把握会要更加细致与准确。  【关键词】体育器材 小班 人手化  如果你问小学生,他们最喜欢上什么课,绝大多数学生会异口同声地说“体育课!”。原因就是体育课上不仅有他们喜爱的游戏,更有他们喜欢玩的 “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