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印人刻铜小考

来源 :文艺生活·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TWANG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刻铜又称书画铜,是书画家在铜墨盒、铜镇纸上先进行书画起稿然后再刻出作品。过程和刻印类似,只是载体不同。最近阅读孙洵先生《民国篆刻艺术》、马国权先生《近代印人传》发现其中不少印人都曾经涉猎过刻铜,他们借鉴了刻印的技艺并施展于铜墨盒上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更有甚者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成为名副其实的刻铜巨匠。
  明代徐上达说:“尝闻篆刻小技,壮夫不为,而熟知阿赌中固自具神理之妙,犹自寓神理之窍,正不易为者也。”篆刻表面容易,实则很难。无论是书篆、配篆、布局、笔法、用刀乃至风格、境界、理念都是高深曼妙绝非易事。篆刻就主流刀法而言无非“冲刀”和“切刀”两种,一刀完成即单刀,两刀完成为双刀,配以一些修补刀法。在古代印章制作中还有铸、凿、琢、焊来制作等方法,其中凿印用于金属和玉石印章制作工艺类似刻铜。由于铜材硬度高,韧性大,多需要借助锤凿之力。纵观清代工艺史,无论是木刻版画、刻瓷、竹刻、刻牙角、刻漆甚至于刻玻璃都以线刻为主流。线刻以手握刀直接入铜,多用冲刀技法不假锤凿。好的线刻作品文人气息扑面,它考量的是作者的综合素养非徒手艺精熟。自陈姚出“枯笔燥墨、奏刀随之”开创民国画稿技法,出现了深刻、铲刻,大的块面冲切,其中同古堂系为主导的特有刀工——“千刀切”是其中代表。刀法的突破使得书画效果大大增强给人以巨大的视觉冲击。陈姚与同古堂张氏的合作对文人书画铜产生了巨大的推动,成为陈姚中西美术理念实践的特殊产物,造就了刻铜墨盒成为旧时北京的三大名物之一的盛况。
  陈寅生,名麟炳,顺天人。工篆刻,以手镌铜墨盒著名于同、光间,书中记载:凡入都门购文玩者,莫不以寅生所刻为重,足与曼生壶并传。观“惟庚寅吾以降”一印,如图长方形闲章,起笔自然、结而妥帖。跋文:“温润而泽,缜密以粟,入圭如璧”。乙丑冬月寅生于镌即1865年,时年寅生35岁。《萝窗小牍》:寅生善镌墨盒,刀法圆润、不减古人。尝缩刻五字未损本兰亭,精雅可拓。可见寅生其于刻铜早期就具备了扎实的书法和篆刻功底。目前所见最早的寅生款是一方落款“壬戌年小春题于寿金石室”墨盒,根据纪念款此壬戌为1862年,“寿金石室”乃寅生书斋名,早期寅生刻铜作品略显稚嫩,观其书刻结体舒朗、折处多圆转流畅,横细竖重、提、勾和长横末端的按、折刀刻深俊透出赵体的秀丽,长横末尾收笔处的重按有徽宗瘦金体的笔意。寅生刻铜名重一时,其在刻印、刻竹上的艺术造诣和影响虽不及刻铜,但对我们了解寅生在刀法上的承接、变化和对艺术的追求亦有研究价值。
  张樾丞,字悦臣,河北人。其创设的“同古堂”是旧京琉璃厂一景,胡璧城撰《知困斋诗存》有云:长甸西头张越丞,手拈铁笔仿周秦。满腔中有燕邯味,不似寻常市上人。旧京印人中声誉极响。观《士一居印存》,“宣统鉴赏”、逊帝“溥仪玺宝”、军政人士符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大印,皆为张氏所刻。陈师曾赠周豫才“会稽周氏藏本”“会稽周氏收藏”木印两枚,亦师曾篆字越丞凑刀者。张氏于刻印、刻铜墨盒两项技艺都达到了那个时代的巅峰,一方面得益于长期实践的积累,另外一方离不开与陈师曾、姚茫父两位的神志暗合、同力合作。这种彼此间合作的过程使得张氏获得艺术的滋养和刀法的精进,把刻印技艺融入到刻铜中去,创造了以刀功色的独特艺术語言,确立了民国刻铜画稿的地位。
  
  吴岳,字南愚,以字行,江苏江都人,清末民初江都书法家吴仲容(羞翁、吴剩)之子。善书法、绘画、篆刻,尤善刻微雕牙刻,亦刻扇骨、偶尔涉猎刻铜也能出彩。吴氏书法能工四体,以楷书最佳。其于印事宗法秦汉,兼及皖浙两派,自出机杼,风格纯朴自然、古拙庄重。所治印章,追源考古,一丝不苟,笔力布局,均称佳作。微雕技艺堪称绝技,其草行楷隶都工健,行款疏密宛如手书。在不足方寸的牙板上镌刻全部《论语》,字迹细如毫发,用放大镜细看,则笔力坚劲、清晰整齐、如数珠玑,于是名噪京师。观吴氏刻铜,线条工稳、流畅,尤其是人物开脸和手部的细节准确精致、形神兼备,这得益于其微雕的扎实技艺。
  
  何墨,字秋江、芷舲自,江苏镇江人。早期寓居旧京,与诸多学者、书画家有交集,曾先后问学于吴观岱、宣愚公、陈衡恪、姚华、丁佛言。何是工山水,间协调花卉,世称“不守恒蹊,另谋一格”。书法,行楷有魏晋任韵致。刻印受师曾熏染甚重,精于功力,驻足形式。
  徐之谦,号钵盦,北京人。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在北京琉璃厂挂牌卖字、印。后私淑王褆,写铁线篆,能得玉箸神韵。徐氏篆刻从秦汉入手,又兼及浙、皖,印风古雅醇厚,刀法细腻。1927年,徐之谦调到商务印书馆编辑所的旧书部工作,后转至北京荣宝斋工作。他的篆刻作品结构端庄,笔力雅练,刀法刚健,疏密得当,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曾著有《钵厂印存》六集,部分作品登载在《革命胜迹印谱》《中国现代篆刻选》及日文版的《人民中国》等书刊。由于徐之谦的篆刻技艺精湛,周恩来、陆定一、肖劲光、刘宁一、谷牧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郭沫若、赵朴初、邓拓等社会名人的姓名章,都是由他精心篆刻的。
  寿石工,名玺,字石工,号印匋,祖籍浙江绍兴。家学渊源,长诗文,嗜金石碑版。初学赵之谦、吴昌硕,喜黄牧甫,善用钝刀埋刀冲出,有顿挫有奔放,治印不用墨稿,直接反书石上,奏刀极为爽利,自成一家。先后执教于北京大学、北京女子文理学院,讲授古文、诗词与金石篆刻。曾先后在琉璃厂的清秘阁和荣宝斋挂牌刻印,既快且精,颇受欢迎,一生治印数以万计。寿石工擅长书法,楷书宗欧阳询,后参六朝墓志,用笔挺健流畅,颇有金石气。右侧这方寿石工书吴迪生刻《朱子家训》长篇小字可见其书法的平淡中自饶新趣,富有书卷气。
  陆和九(1883—1958),湖北沔阳人,本名开钧,字和九,号墨厂。曾任北平中国大学、辅仁大学国文系教授,中央文史馆馆员。陆和九一生著述颇丰,有《中国金石学讲义》《汉武氏石室画像题字补考》《石刻名汇》《文字学》《中国古器物学》《金石文渊》《汉以后金文录》《珠璜碎稿》《北周造像考》《历代造像存徵录》《孝堂山画像考》《顺陵残碑考》《宋辽金元碑目》等数十种传世。马国权《近代印人传》专章介绍其篆刻成就。王朝宾《民国书法》收入的湖北籍书家屈指可数,陆和九以其显赫的声名载入其中。
  
  陈师曾(1876—1923),又名衡恪,号朽道人、槐堂,江西义宁人,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出身书生门第,祖父是湖南巡抚陈宝箴,父亲是著名诗人陈三立。1902年东渡日本留学,1909年回国,任江西教育司长。陈师曾的篆刻早期受蒋仁、黄易、奚冈等浙派影响,后得益于赵之谦、吴昌硕等近代篆刻名家,又从汉铜、鼎彝、砖瓦、陶文等古文字中广泛汲取营养,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于刻铜陈师曾是主要参与者和推动者这已经被大家公认,他经手绘制的大量书画铜作品交由北京琉璃厂“同古堂”掌柜张樾丞制作。这即是书画家和刻铜艺人的合作也是两位篆刻家之间的彼此交流,这种神志暗合、同力合作造就了近代刻铜的一段史诗般的篇章。
  
  结语
  以上的八位印人积极参与刻铜创作,他们使刀于铜,在铜墨盒上施展自己的才华,以刀见笔,以铜现墨。表达的不仅仅是有形的书画笔意,更饱含着操刀者强烈的创作情感,在疾驰、刚柔、枯润、显晦等方面展示每一位印人独特的艺术个性。这些艺术家能书擅画或精通诗词,他们相互交流、同力合作,在刻印于刻铜之间游艺,留下大量史诗级的作品也谱写了刻铜艺术最辉煌的篇章。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劳动教育在高职院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肩负着多重重任: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符合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提高。本文探索了高职高职班主任在劳动教育课程中践行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及方法。  关键词:劳动教育,思政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完善自我、立
期刊
摘要:后印象派法国画家保罗塞尚以其令人难以置信的多样绘画风格而闻名,这极大地影响了20世纪的抽象艺术。亨利·马蒂斯和巴勃罗·毕加索都深受保罗塞尚塞尚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认为是在19世纪后期印象派和20世纪早期的新艺术探索线,立体派之间的桥梁。他对设计、色调、构图和色彩的掌握贯穿了他一生的作品,本文就从塞尚的生平,绘画风格和特点出发,来探寻塞尚的创造之路。  关键词:塞尚生平;中式美;油画民族化  一
期刊
摘要:钢琴课是职业院校幼教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因为学生之间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性,大班集体授课模式显得顾此失彼,一对一的授课模式又受资源限制。职业院校如何构建幼教专业高效的钢琴课堂,本文介绍了分层教学的模式,从“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教学指导分层”及“考评分层”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分层教学能照顾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共同提升与发展,提高整体的钢琴教学质量。  关键词:职业院校
期刊
什么样的东西最值的收藏?马未都先生曾有过这样的回答:有文化内涵的。就是那些能够反映人类历史上某个特定时期社会状况的社会学表达。  我收藏有两方同一题材的刻铜墨盒。一方是“辛已年”,即1941年红卍字会第一小学校长颁发给毕业生的奖品墨盒。另一方是“癸亥年”(1923)“卍慈银行筹备处银行簿记讲习所”的墨盒。这两件藏品都指向一个机构——红卍字会或世界红卍字会。  虽然现在已很少有人知道红卍字会的名字,
期刊
摘要:一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须以该国文化的广泛传播为前提。为实现中国文化广泛且有效传播,国家翻译能力中的典籍中译外能力建设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本文以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为例,阐明中外合译模式在中国典籍翻译过程中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强调合译在中国典籍翻译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需要遵循的翻译主体原则,为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论语》;中国典籍外译;合译模式;文化“走出去”
期刊
摘要:随着消费水平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消费者不仅仅以产品满足生活需求,随着自我提升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于购买产品的“颜值”也有了更多的要求。本文以新兴的经济形态—颜值经济为背景,基于发展现状探究未来产品设计的设计发展趋势。  关键词:颜值经济;产品;产品设计;趋势  一.何谓颜值经济  “颜值”,顾名思义,颜,容颜、外貌的意思;值,即“指数"、“分数"。因此,颜值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容颜靓丽的指数”
期刊
摘要:国网想要在新形势下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凝聚人心。加强国网党建工作的建设,可以大大提高国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变革和发展。充分发挥国网的竞争、发展优势,就必须深刻转变国网职工的思想观念,在新形势下建设职工队伍,通过党建工作的创新建设,实现国网经营管理策略的优化。  关键词:新形势;国网;党建工作  1新形势下国网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1.1党建思想认识不足  国网党建工作建设
期刊
摘要:学校作为德育的一个载体,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教师也要不断适应新的形势,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思想,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及现实社会的多样性,对学生教师要以身作则,既关爱又尊重,既理解又宽容,以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健全他们完整的人格,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以身作则 理解 宽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的德育工作在整个社会德育体系中占据着最重
期刊
摘要:经济发展背景下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各地区人民频繁开展各类活动,如全面阅读、广场舞等。但仍有部分活动局限于城区,并未在农村地区得到全面普及,比如全面阅读、集体观影等。由此可知,在此背景下文化馆必须丰富群众文化活动措施,在发展群众文化工作时结合多元化手段推动其发展,给人民提供优质服务。有鉴于此,下文通过对相关文献查阅以及结合自己多年工作实践经验情况下,针对群众文化的丰富路径展开分析,希望可以给
期刊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自2015年5月22日到2017年7月4日两年多的时间,“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栏目整整发布了100期,其中“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七十——“安徽池州东至周氏:六世书香 百年家风”一文,以池州东至周氏为题,解密了近代周氏家族长盛不衰的原因。自周馥始,在晚清至20 世纪的百年时间里,整个周氏家族迅速发展成为声名远扬、文商并举的大家族。周馥以一布衣之身,奋发图强,官至两广总督。其子周学熙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