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机械制造工艺不断的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水平也在稳步提升,对于机械制造产品的精密度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和精密加工技术远远落后时代的要求,因此为了紧随机械制造发展的脚步,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的发展显得十分迫切。基于此,本文对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现代 机械制造工艺 精密加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H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014-01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机械制造工艺也在不断地提高,以往的机械制造工艺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满足不了对现在需求的生产水平,因此需要对机械制造工艺和加工技术进行革新。因此,只有加快技术的革新力度,才能生产出品种多样、质高价廉的产品,才能更加的符合人们的层次需求。所以,必须加快引进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和精密加工技术,推动和促进国内机械制造工艺和加工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一、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的特点
1、竞争性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代机械制造所面临的挑战已经不只是国内相同企业间的竞争.更要面对国外企业的竞争。随着各种更加人性化、自动化的技术被运动到机械制造中。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国家想要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就必须使自己的工业制成品在方便好用的基础上更加符合人性化的需求,毫无疑问,引入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是提高竞争力的根本之道。
2、整体性强
现代机械的制造技术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制造过程中,同时还涉及产品研发、外形设计、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企业才能健康发展。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就是将产品内部各个组件联系起来的重要依靠.各个部件之间和谐共存、相辅相成才能使产品的运作更加流畅、使用更加便捷,进而成为被人们所接受的产品。
3、关联性显著
从制造技术的视角来考虑,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和精密加工技术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制造工艺或者是加工技术,他们的关联性涵盖了方方面面,这不仅表现在产品的制造工程中,还表现在产品的调研、设计以及后续的加工和销售等方面。这些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产品的设计、加工和销售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和精密加工技术关联性越来越显著,在某一程度上决定着技术的发展。所以,为了提高机械制造的效益,机械制造人员必须重视和把握住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和精密加工技术的关联性。
二、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
1、机械制造工艺
(1)气体保护焊工艺
气体保护焊主要是以电弧为热源的一种新型焊接工艺.主要特点是通过气体保护被焊接的物体。在焊接过程中,其工作原理是在电弧周围产生气体保护层.将空气与电弧和熔池相隔离.有效地预防焊接在空气中受到影响.并确保电弧稳定且充分的燃烧。通常使用二氧化碳作为保护气体.由于二氧化碳气体能够有效地起到隔离作用,并且價格相对较低.所以在机械制造业中被广泛采纳。
(2)埋弧焊工艺
埋弧焊是一种在焊剂层下将电弧燃烧后实施焊接的工艺,其可有效划分成自动焊接工艺与半自动焊接工艺。自动埋弧焊仅需实施焊接,由专用小车做焊丝与移动电弧的送进工作;半自动埋弧焊则需自行手动将焊丝送进,然后再由人工手动做好移动电弧,由于该工艺需要耗费大量劳动成本,所以并没有得到广泛运用。通常只有在做钢筋焊接时,才会运用到半自动埋弧焊,但现阶段已由电渣压力焊取代,主要是因为电渣压力焊具有良好的焊缝质量和较高的生产率,且劳动条件优于半自动埋弧焊。
(3)电阻焊焊接工艺
所谓电阻焊焊接工艺,主要是指把被焊接的物体紧压在正负电极之间,再对其进行通电,借助电流经过被焊物体的接触面极其附近形成的电阻热效应对其进行加热直至熔化,使其与金属结为一体的一种压力焊接工艺。该焊接工艺具有很多优点,例如焊接质量高、机械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加热时间短、无有害气体的污染和无噪声等优点,因而被广泛的应用于现代机械制造业。例如、航空航天、汽车、家电等。而缺点就是设备成本高、维修难度大、缺乏有效的无损检测技术的支持。
(4)螺柱焊工艺
该工艺是指首先把螺柱与管件或者板件相连接,引入电弧使接触面熔化在一起,再对螺住施加压力进行焊接。其分为储能式、拉弧式两种焊接方式。其中储能式焊接熔深较小,在薄板焊接时应用较多,而拉弧式焊接与之相反,在重工业中应用较多。该两种焊接方式都为单面焊接方式,因此具有无需打孔、钻洞、粘结、攻螺纹和铆接等诸多优势,特别是无需打孔和钻洞,能够确保焊接工艺不会发生漏气漏水现象,现代机械制造业中应用极广。
2、精密加工技术
(1)精密切剥技术
传统的切剥技术是直接通过切剥来达到高精度的目的,但这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工艺的要求.想得到更高精度的产品就必须尽可能的降低刀具和机床等工具的影响.于是精密切剥技术应运而生.当前转速最快的加工机床已经达到了每分钟几万转的程度。
(2)超精密研磨技术
该技术通常运用在集成电路硅片中,根据有关规定的标准其表面粗糙度应为0.1~0.2cm,同时采取超精密的研磨抛光措施。而过去的传统型抛光、磨削与研磨技术已无法满足现代化需求,所以先进的超精密研磨技术在此前提下应运而生。例如流压型悬浮研磨与弹性发射加工之间的非接触研磨以及通过机械加工液推动化学反应发挥的机械化学研磨。
(3)微机械技术
微机械技术从微机械驱动、传感、使用的材料、制造工艺技术四个方面对微机械技术进行分析。①现代的微机械驱动技术要求其具有动作响应快,精度高易于操作等特点,现在运用的静电动机和压电元件制成的微驱动器正存在这些优点,所以被广泛的应用。②机械传感技术。微机械除了要求传感器微型化,还要求它具有更高的分辨率、灵敏度和数据密度。目前,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触觉阵列传感器等微型传感器基本都是通过集成电路技术生产的。③微机械使用的材料技术最初采用硅材料具有易于断裂的缺点,但镍可克服这一缺点,所以现已改用镍来代替硅制作微型齿轮。目前,能制成微机械的材料有多种,如金属、高分子材料、记忆合金、压电陶瓷和多晶硅等都可以制成。④微机械的制造工艺技术。在要求作三维加工和组装时,仍需研究制造立体新工艺,加工、光造型法工艺。这种技术涉及到能力传输。控制技术等很多方面,只有将其进行多个学科的协作,才能使微机械技术的体系形成。
(4)纳米技术
近年来,纳米技术得到较快的发展。纳米科学是涵盖多个方面的学科,是工程技术和物理学的有机结合。在机械制造领域,纳米机械技术也是得到了很快的发展,比如说,我们现在可以在硅片上画纳米宽的线,这就充分反映出信息存储的密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总结
针对机械制造行业而言,其发展的快慢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以及精密加工技术的提高。因此,必须加强对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的研究探讨,实现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创新发展,促进精密加工技术的不断提升,为现代机械制造行业与精密加工技术做好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 渐丽.镜面反射光强法及触针法对物体表面精密轮廓的测量[D].华南师范大学:光学,2011.
[2] 王美,宋广彬,张学军.对现代机械制造企业工艺技术工作的研究叨.新技术新工艺.2011.
[3] 王越,王乾,王明红,杜向阳.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及精密加工技术研究[J].科技创业家·工业技术,2013(61)
[4] 贾文佐,李晓君.精密和超精密加工的应用和发展趋势[J].科技与企业.2012.
[5] 杨秀奎.对我国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J].今日科苑,2007.18.
[6] 杨君顺,王肖烨,李飞.先进设计技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6(6).
[关键词]现代 机械制造工艺 精密加工技术
中图分类号:TH1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014-01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机械制造工艺也在不断地提高,以往的机械制造工艺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满足不了对现在需求的生产水平,因此需要对机械制造工艺和加工技术进行革新。因此,只有加快技术的革新力度,才能生产出品种多样、质高价廉的产品,才能更加的符合人们的层次需求。所以,必须加快引进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和精密加工技术,推动和促进国内机械制造工艺和加工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一、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的特点
1、竞争性强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现代机械制造所面临的挑战已经不只是国内相同企业间的竞争.更要面对国外企业的竞争。随着各种更加人性化、自动化的技术被运动到机械制造中。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国家想要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立足,就必须使自己的工业制成品在方便好用的基础上更加符合人性化的需求,毫无疑问,引入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是提高竞争力的根本之道。
2、整体性强
现代机械的制造技术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制造过程中,同时还涉及产品研发、外形设计、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企业才能健康发展。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就是将产品内部各个组件联系起来的重要依靠.各个部件之间和谐共存、相辅相成才能使产品的运作更加流畅、使用更加便捷,进而成为被人们所接受的产品。
3、关联性显著
从制造技术的视角来考虑,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和精密加工技术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制造工艺或者是加工技术,他们的关联性涵盖了方方面面,这不仅表现在产品的制造工程中,还表现在产品的调研、设计以及后续的加工和销售等方面。这些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任何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产品的设计、加工和销售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和精密加工技术关联性越来越显著,在某一程度上决定着技术的发展。所以,为了提高机械制造的效益,机械制造人员必须重视和把握住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和精密加工技术的关联性。
二、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
1、机械制造工艺
(1)气体保护焊工艺
气体保护焊主要是以电弧为热源的一种新型焊接工艺.主要特点是通过气体保护被焊接的物体。在焊接过程中,其工作原理是在电弧周围产生气体保护层.将空气与电弧和熔池相隔离.有效地预防焊接在空气中受到影响.并确保电弧稳定且充分的燃烧。通常使用二氧化碳作为保护气体.由于二氧化碳气体能够有效地起到隔离作用,并且價格相对较低.所以在机械制造业中被广泛采纳。
(2)埋弧焊工艺
埋弧焊是一种在焊剂层下将电弧燃烧后实施焊接的工艺,其可有效划分成自动焊接工艺与半自动焊接工艺。自动埋弧焊仅需实施焊接,由专用小车做焊丝与移动电弧的送进工作;半自动埋弧焊则需自行手动将焊丝送进,然后再由人工手动做好移动电弧,由于该工艺需要耗费大量劳动成本,所以并没有得到广泛运用。通常只有在做钢筋焊接时,才会运用到半自动埋弧焊,但现阶段已由电渣压力焊取代,主要是因为电渣压力焊具有良好的焊缝质量和较高的生产率,且劳动条件优于半自动埋弧焊。
(3)电阻焊焊接工艺
所谓电阻焊焊接工艺,主要是指把被焊接的物体紧压在正负电极之间,再对其进行通电,借助电流经过被焊物体的接触面极其附近形成的电阻热效应对其进行加热直至熔化,使其与金属结为一体的一种压力焊接工艺。该焊接工艺具有很多优点,例如焊接质量高、机械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加热时间短、无有害气体的污染和无噪声等优点,因而被广泛的应用于现代机械制造业。例如、航空航天、汽车、家电等。而缺点就是设备成本高、维修难度大、缺乏有效的无损检测技术的支持。
(4)螺柱焊工艺
该工艺是指首先把螺柱与管件或者板件相连接,引入电弧使接触面熔化在一起,再对螺住施加压力进行焊接。其分为储能式、拉弧式两种焊接方式。其中储能式焊接熔深较小,在薄板焊接时应用较多,而拉弧式焊接与之相反,在重工业中应用较多。该两种焊接方式都为单面焊接方式,因此具有无需打孔、钻洞、粘结、攻螺纹和铆接等诸多优势,特别是无需打孔和钻洞,能够确保焊接工艺不会发生漏气漏水现象,现代机械制造业中应用极广。
2、精密加工技术
(1)精密切剥技术
传统的切剥技术是直接通过切剥来达到高精度的目的,但这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工艺的要求.想得到更高精度的产品就必须尽可能的降低刀具和机床等工具的影响.于是精密切剥技术应运而生.当前转速最快的加工机床已经达到了每分钟几万转的程度。
(2)超精密研磨技术
该技术通常运用在集成电路硅片中,根据有关规定的标准其表面粗糙度应为0.1~0.2cm,同时采取超精密的研磨抛光措施。而过去的传统型抛光、磨削与研磨技术已无法满足现代化需求,所以先进的超精密研磨技术在此前提下应运而生。例如流压型悬浮研磨与弹性发射加工之间的非接触研磨以及通过机械加工液推动化学反应发挥的机械化学研磨。
(3)微机械技术
微机械技术从微机械驱动、传感、使用的材料、制造工艺技术四个方面对微机械技术进行分析。①现代的微机械驱动技术要求其具有动作响应快,精度高易于操作等特点,现在运用的静电动机和压电元件制成的微驱动器正存在这些优点,所以被广泛的应用。②机械传感技术。微机械除了要求传感器微型化,还要求它具有更高的分辨率、灵敏度和数据密度。目前,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触觉阵列传感器等微型传感器基本都是通过集成电路技术生产的。③微机械使用的材料技术最初采用硅材料具有易于断裂的缺点,但镍可克服这一缺点,所以现已改用镍来代替硅制作微型齿轮。目前,能制成微机械的材料有多种,如金属、高分子材料、记忆合金、压电陶瓷和多晶硅等都可以制成。④微机械的制造工艺技术。在要求作三维加工和组装时,仍需研究制造立体新工艺,加工、光造型法工艺。这种技术涉及到能力传输。控制技术等很多方面,只有将其进行多个学科的协作,才能使微机械技术的体系形成。
(4)纳米技术
近年来,纳米技术得到较快的发展。纳米科学是涵盖多个方面的学科,是工程技术和物理学的有机结合。在机械制造领域,纳米机械技术也是得到了很快的发展,比如说,我们现在可以在硅片上画纳米宽的线,这就充分反映出信息存储的密度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总结
针对机械制造行业而言,其发展的快慢某种程度上取决于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以及精密加工技术的提高。因此,必须加强对现代机械制造工艺与精密加工技术的研究探讨,实现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创新发展,促进精密加工技术的不断提升,为现代机械制造行业与精密加工技术做好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 渐丽.镜面反射光强法及触针法对物体表面精密轮廓的测量[D].华南师范大学:光学,2011.
[2] 王美,宋广彬,张学军.对现代机械制造企业工艺技术工作的研究叨.新技术新工艺.2011.
[3] 王越,王乾,王明红,杜向阳.现代机械制造工艺及精密加工技术研究[J].科技创业家·工业技术,2013(61)
[4] 贾文佐,李晓君.精密和超精密加工的应用和发展趋势[J].科技与企业.2012.
[5] 杨秀奎.对我国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J].今日科苑,2007.18.
[6] 杨君顺,王肖烨,李飞.先进设计技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