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金代女真“牛头地”分配制度

来源 :中国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tongzhi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金史·食货志》二《牛具税》载:“牛头税,即牛具税,猛安谋克部女直户所输之税也。共制每来牛三头为一具,限民口二十五受田四顷四亩有奇,岁输粟大约不过一石,官民占田无过四十具”。这是一条有关女真牛头地分配制度的重要史料,但记载简略,既未说明阿时形成制度,也未提供如何具体实施的情形。因此有必要对有关问题进行考定。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各界涉言明代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独领九洲风骚的历史地位时,往往会追核该地区的原料生产。且好以徐)。己启《农政全书》卷三五(禾棉。)条中所言上海县“官民军灶垦田几二百厅亩,大半植棉。当不止百万亩”。并旁引丘浚《大学衍义补》卷二三(治国平天下之要)偷中郧段,棉花“至我朝,其种乃遍布天下,地无南北皆宜之,人无贫富皆赖之,其利视丝粟盖百倍矣。臣敝表出之,使天下后世知奇服之利,始盛于今代”的泛论来烘托背景,藉此证明有明一代“松江地区产棉最丰富”暂从而论断明代松江地区棉纺织业在全国的中心地位之确立,是与当地“原
《新五代史》卷六六《楚世家》曰: (马)殷初兵力尚寡,与杨行密、成汭、刘龚等为敌国,殷患之,问策于其将高郁,郁曰:“成油地狭兵寡,不足为吾患,而刘龚志在五管而已,杨行密,孙儒之仇,虽以万金交之,不能得其欢心。然尊王仗顺,霸者之业也,今宜内奉朝廷以求封爵而外夸邻敌,然后退休兵农,畜力而有待尔。”于是殷始修贡京师,然岁贡不过所产茶茗而已。……由是地力大完,数邀封爵。
唐释法琳《辩正论》卷六自注日:“考梁陈齐魏之前,唯以瓠卢成(盛)经,本无天尊形像。案任子《道论》及杜氏《幽求》,并云:‘道无形质,益阴阳之精也。’《陶隐居内传》云:‘在茅山中立佛道二堂,隔日朝礼。佛堂有像,道堂无像。’王淳《三教论》云:‘近世道士,取活无方,欲人归信,乃学佛家制立形像。假号天尊,及左右二真人,置之道堂,以凭衣食。梁陆修静之为此形也’”。释法琳考证说南北朝时道教尚未将“道”形像化,尚无元始天尊形像,这是有可能的。
春秋末年,各诸侯国统治阶级中涌现出一批食俸禄的军功官僚,有别于食封土的旧贵族。到战国时期,随着各国“食有劳而禄有功”的军功爵制的发展完善,军功官僚逐渐成为当时统治阶级中的中坚力量,一个新型的政治统治集团。这个集团在各国君主的统领下,在当时的社会变革大潮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我们在考察了这个集团的具体情况之后,觉得传统史学理论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旧观点很不确当,有重新讨论的必要;而深入剖析把握这个集团的政治、经济状况及其价值取向,应是准确评价战国社会变革问题的重要一环。
通常认为,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王朝。其实,夏代远未形成大一统的局面。所谓的夏朝,实际上是以夏后氏为盟主、由众多独立族邦组成的族邦联盟。这种联盟松散而不稳固,具有城邦即城市国家的特点。
在封建专制集权下,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自秦始皇起在法理上就规定:“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出令、决策权直接归属君主独掌。但即使是“衡石量书”、“日理万机”那样勤勉的始皇帝,对纷繁庞杂的行政庶务也不能事必躬亲,而必须把部份权力分给臣僚。顾炎武说:“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天子……天子之权乃益尊。”这表明皇帝只有把部分权力寄于天下之人,方能达到“执天下之大权”权归天子。
段商历史与文化的研究。自上个世纪末开始发现甲骨文以来,尤其是田野考古发掘莲勃开展以来,几乎完全改变了方向。一批批重要的考古资料陆续出土,有如一条条可靠的史料,在文献不足征的情况下,实物史料就更显其珍贵了。许多研究殷商历史与文化的学者,面对殷墟、妇好墓、郑州商城、偃师商城、黄陂商城、广汉三星堆器物坑、新干大洋洲大墓等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考古发现,先后进行过一些诠解。正确地解释田野考古获得的实物史料,用它们复原真实的历史,并不足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除陌”又称垫陌、抽贯,是唐代的重要财政措施,但旧史记载颇为疏略,值得探讨。《中国史研究》一九八五年第四期发表《唐代“除陌”释论》一文(以下简称《释论》),首次就有关问题作了较全面的阐释,弥补了以前研究的不足。
始于北魏、历北齐、北周至隋唐长达三百年之久的均田制度,近四十年来,虽研究成果不断问世,但由于均田制度内涵的复杂、文献记载的漏落,仍有诸多问题尚处在扑朔迷离之中。令人欣慰的是,一九九一年八月,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杨际平先生的《均田制新探》(以下简称《新探》),无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将均田制的研究推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隋唐五代宋初,私社盛行;这个日期,也是中国寺院的兴盛时期。研究二者的关系,不论对了解私社的历史,还是对佛教史,都有重要意义。隋唐五代宋初的私社,犬体有两种类型,一类主要从事佛教活动,一类主要从事经济和生活的互助活动,有些社则兼具上述两类社的职能。而这些兼具两类社职能的私社,又大多是从第二类演变而来,本文拟对这类社的演变过程及其与寺院的关系略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