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学家曾就中小学语文教育问题进行过全面深入的探讨研究,其中强烈要求将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基于青少年们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生活经验等存在局限性这一问题,我国中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将培养学生道德情商与审美价值观视为重要内容。具体教学过程中,这一标准不是外在的附加任务,教师们应该潜移默化地将这些内容贯穿于自身的教学活动中。换句话说,中小学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要传教解惑,更应该在传播知识的基础上完成德育教育,将语言文字作为表达情意的工具,让教育工作充满思想性,幫助学生塑造属于自己的精神上的“灯塔”。
關键词:中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策略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个多少年来老生常谈而又常谈常新的话题。怎样的方式可行,怎样的方法更有效,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语文学科思想性强,每一篇文本一定是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的高度统一。每一位有学科素养的语文教师都会在培养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和培养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语文教师“授业”的同时也要“传道”,将德育渗透深入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但是成功的“传道”应该是自然嵌入,讲求的是“渗透”而不能“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把德育目标单独突出在某个环节中,旗帜性地大肆渲染。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该像微风熏染,如细雨滋润,于无形中自然而然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所收获。
一、基础教学中渗透德育
众所周知,中小学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本身就与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即便它们的题材、风格会有所不同,但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形式是具有统一性的。教师们只要有意识地抓住德育教育的契机,就可以将德育无痕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一) 字、词认识,德育开始
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几乎要认识2000 多个汉子,教师在教学生认字、写字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汉子的结构来渗透德育,在分析字形时,让学生体会字形与为人处世是一样的道理,将识字、认词的教学与做人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字的结构时明白做人的道理,无声息地进行团结友爱、互谦互让、相互帮助、集体主义等德育。比如,学习“乳”时,从甲骨文角度讲解,它形如妈妈手抱着婴儿哺育,学生们在理解了这个字的来源之后,就能想象得到妈妈哺乳小朋友们的辛苦,这样学生们不仅可以记住“乳”字的写法、意义,更能加深对母亲的爱,让他们感恩、孝敬父母。
(二)导语引入,德育突显
导语引入是一篇课文教学开始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们能否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关键环节。若是无法生动有趣地引入导语,整堂课就会显得枯燥无味、毫无生趣,德育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导语引入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谈话法、迁移法、复习法、提问法等,只要能够引起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内心的情感投入,甚至可以将学生们隐藏深处的内心独白挖掘出来,那就是成功的,也是极具价值的。
二、深情朗读,德育深入
一节语文课少不了朗读,一节好的语文课更离不开朗朗的读书声。读可生情,读可帮助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无痕地渗透德育,就必须认真贯彻读这一环节。
首先,教师要以情激情,通过示范朗读,表现出鲜明的爱恨情仇,并深深地影响学生,让学生的思想情感与教师产生共鸣。其次,教师通过学生互读、表演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让学生体会关键词语的意思,领悟出课文的中心思想。比如,《账单》这篇课文主要就是让学生体会到母爱的无私,可以通过对比朗读妈妈的账单这一方式来表现。先由教师朗读芬尼,让学生体会;再交换角色,让学生朗读芬尼,这就可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芬尼的分量,使学生爱无形之中受到爱的熏陶与感染,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三、课外阅读中的德育渗透
课外阅读做为课堂教学的拓展性活动,德育渗透同样重要。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内文本的阅读学习,做好课外书目的导读、激趣。如教学《再塑生命的人》时补充莎利文老师的生平简介,她与海伦有同样经历,一个同样古怪、暴躁、孤僻、叛逆的人,怎样变为集智慧、无私、善良、宽厚、仁慈、耐心等于一身的伟大灵魂工程师的?趁学生有了了解这些内容的欲望,向他们推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并提出阅读建议,重点研究哪些内容,可以略读哪些部分等。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以课外将书目归类。指导学生阅读《再塑生命的人》后,可给学生列出以下书目:澳大利亚演讲家尼克·胡哲的《生命更大的目标》;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优点》;南多·帕拉多的《安第斯奇迹》和《我不会死在这里》;张海迪的《轮椅上的梦》、《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史铁生的《病隙碎笔》、《没有太阳的角落》……这些都是身残志坚的人对生命和人生价值深刻思考的结晶。结合课内的引导和激趣,课下再给学生时间和阅读的方法指导。相信这样的课内外结合性阅读不仅能给学生以意志、品质方面的熏陶,也能让学生坚定自己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结束语
没有语文,德育就是没有绿叶的枯花;没有德育,语文就像枯竭的河流。语文中有德育,但并不能完全代替德育,语文教学只是渗透了德育。语文教学必须坚持自身的特点,建立独特的学科魅力,而不能成为德育的附属品。教育工作者应该正视语文与德育的关系,让语文教学无痕渗透德育教育变得更加合理与完美。语文教学蕴含了丰富的德育因素,语文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这块特别的阵地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优势,在落实好知识与能力目标,传授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
参考文献
[1]乔芳菲.新形势下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德育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2):41-42.
[2]石彦.如何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3年1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3:2.
[3]李霞.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功能[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8):57.
[4]桂木容.解读文本渗透德育——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3):68.
[5]惠宗省.谈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下卷(一)[C].:,2006:2.
關键词:中小学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策略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个多少年来老生常谈而又常谈常新的话题。怎样的方式可行,怎样的方法更有效,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应该不断探索和研究的课题。语文学科思想性强,每一篇文本一定是思想内容和表达形式的高度统一。每一位有学科素养的语文教师都会在培养学生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和培养语文综合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语文教师“授业”的同时也要“传道”,将德育渗透深入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但是成功的“传道”应该是自然嵌入,讲求的是“渗透”而不能“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把德育目标单独突出在某个环节中,旗帜性地大肆渲染。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应该像微风熏染,如细雨滋润,于无形中自然而然让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所收获。
一、基础教学中渗透德育
众所周知,中小学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本身就与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即便它们的题材、风格会有所不同,但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形式是具有统一性的。教师们只要有意识地抓住德育教育的契机,就可以将德育无痕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
(一) 字、词认识,德育开始
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几乎要认识2000 多个汉子,教师在教学生认字、写字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汉子的结构来渗透德育,在分析字形时,让学生体会字形与为人处世是一样的道理,将识字、认词的教学与做人相结合,让学生在掌握字的结构时明白做人的道理,无声息地进行团结友爱、互谦互让、相互帮助、集体主义等德育。比如,学习“乳”时,从甲骨文角度讲解,它形如妈妈手抱着婴儿哺育,学生们在理解了这个字的来源之后,就能想象得到妈妈哺乳小朋友们的辛苦,这样学生们不仅可以记住“乳”字的写法、意义,更能加深对母亲的爱,让他们感恩、孝敬父母。
(二)导语引入,德育突显
导语引入是一篇课文教学开始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师们能否抓住学生注意力的关键环节。若是无法生动有趣地引入导语,整堂课就会显得枯燥无味、毫无生趣,德育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导语引入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谈话法、迁移法、复习法、提问法等,只要能够引起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内心的情感投入,甚至可以将学生们隐藏深处的内心独白挖掘出来,那就是成功的,也是极具价值的。
二、深情朗读,德育深入
一节语文课少不了朗读,一节好的语文课更离不开朗朗的读书声。读可生情,读可帮助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师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无痕地渗透德育,就必须认真贯彻读这一环节。
首先,教师要以情激情,通过示范朗读,表现出鲜明的爱恨情仇,并深深地影响学生,让学生的思想情感与教师产生共鸣。其次,教师通过学生互读、表演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让学生体会关键词语的意思,领悟出课文的中心思想。比如,《账单》这篇课文主要就是让学生体会到母爱的无私,可以通过对比朗读妈妈的账单这一方式来表现。先由教师朗读芬尼,让学生体会;再交换角色,让学生朗读芬尼,这就可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芬尼的分量,使学生爱无形之中受到爱的熏陶与感染,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三、课外阅读中的德育渗透
课外阅读做为课堂教学的拓展性活动,德育渗透同样重要。教学中可以利用课内文本的阅读学习,做好课外书目的导读、激趣。如教学《再塑生命的人》时补充莎利文老师的生平简介,她与海伦有同样经历,一个同样古怪、暴躁、孤僻、叛逆的人,怎样变为集智慧、无私、善良、宽厚、仁慈、耐心等于一身的伟大灵魂工程师的?趁学生有了了解这些内容的欲望,向他们推介《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并提出阅读建议,重点研究哪些内容,可以略读哪些部分等。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以课外将书目归类。指导学生阅读《再塑生命的人》后,可给学生列出以下书目:澳大利亚演讲家尼克·胡哲的《生命更大的目标》;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优点》;南多·帕拉多的《安第斯奇迹》和《我不会死在这里》;张海迪的《轮椅上的梦》、《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史铁生的《病隙碎笔》、《没有太阳的角落》……这些都是身残志坚的人对生命和人生价值深刻思考的结晶。结合课内的引导和激趣,课下再给学生时间和阅读的方法指导。相信这样的课内外结合性阅读不仅能给学生以意志、品质方面的熏陶,也能让学生坚定自己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结束语
没有语文,德育就是没有绿叶的枯花;没有德育,语文就像枯竭的河流。语文中有德育,但并不能完全代替德育,语文教学只是渗透了德育。语文教学必须坚持自身的特点,建立独特的学科魅力,而不能成为德育的附属品。教育工作者应该正视语文与德育的关系,让语文教学无痕渗透德育教育变得更加合理与完美。语文教学蕴含了丰富的德育因素,语文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这块特别的阵地充分利用语文教学人文性和工具性的优势,在落实好知识与能力目标,传授学生语文学习方法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
参考文献
[1]乔芳菲.新形势下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德育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2):41-42.
[2]石彦.如何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A].《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3年12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现代教育教学探索》组委会:,2013:2.
[3]李霞.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功能[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8):57.
[4]桂木容.解读文本渗透德育——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03):68.
[5]惠宗省.谈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下卷(一)[C].:,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