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缺失及对策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gnet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观念,幼儿教育不但关注各个年龄阶段幼儿共同发展的轨迹,而且更多地关注儿童的个体发展,提倡为幼儿提供开放、丰富多样的环境,允许幼儿自由选择,自主学习。于是,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有准备的环境”,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创设的环境中自由交往、自主操作,获得经验,获得发展的活动,可以帮助教师在实践中具体落实以儿童为本的理念,真正实现“促进每个孩子富有个性地发展”的人文教育目标,便在幼儿园广泛地开展起来,深受幼儿和教师的喜爱。
  我园也采用了区域活动形式,并且在大级试行区域共享模式,在区域活动的运用过程中已有了各种可取的经验,但还存在着一些缺失,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区域环境方面。
  1.规划不够合理
  空间规划不够合理,区域位置以及区域之间的关系容易被疏忽。每个班级的面积和空间特点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因地制宜、合理、立体地利用空间进行环境布置。
  2.材料投放盲目
  材料的投放盲目,缺乏目的性、有序性、针对性、层次性。教师在投放材料的时候比较盲目,找到什么就投放什么,摆满橱柜就算,结果导致投放的材料比较盲目,缺乏针对性,也起不到对幼儿发展的引领作用。
  3.材料种类和数量单一
  在大多数幼儿园的区域环境中存在的普通问题就是材料单一,数量严重不足。若要满足幼儿在区域环境中的自由、自主、自选的活动需求,教师首先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材料,幼儿才有选择的余地,否则,自主、自选就仅仅是一句空话。
  第二,区域活动方面。
  1.活动设置缺乏艺术性
  活动指导缺乏艺术性,容易演变成小组教学活动,区域活动中的教师指导更多地应该通过材料实现“隐形”指导,即使教师介入幼儿的活动,也应该讲究策略,不要太过于硬性干预。
  2.区域活动中不善于观察和研究
  区域活动中教师更多的作用应该是观察幼儿,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需要、兴趣所在,了解幼儿对材料的使用情况,了解幼儿之间交往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于进行适宜的指导和之后区域环境的调整。
  3.活动过程中教师干预过多或放任不管
  由于区域活动的性质缺乏了解,教师感觉如果自己负责就该对幼儿的区域活动过程进行指导,结果导致对幼儿的活动干预过多、控制过多,是区域活动丧失对幼儿自主性发展的重要价值。也有相反的一种情况,即由于带班很辛苦,到了区域活动时间成为了“放羊时间”。
  4.活动后的交流分享简单化
  区域活动结束时的交流分享容易被教师简单化处理成总结与表扬会。这种简单的处理不仅起不到这个环节应该有的教育价值,而且很容易让幼儿对区域活动产生逆反心理。
  尽管各个区域的功能不同、性质不同,指导的具体策略也不同,但因为有相同或相似的特质,也就是幼儿在特定的环境中的自由活动,所以,在指导上有一些共性的策略。
  第一,通过材料指导。
  区域中教师最主要的隐性指导策略就是通过材料物化活动目标,通过材料的层次递进引导幼儿有序地发展,通过材料调整引导幼儿的发展方向。
  第二,通过伙伴指导。
  包括同伴间的互相学习和模仿;幼儿间以强带弱;活动中设置共同的任务,引导分工与协作;同伴间妥善解决冲突和矛盾。
  第三,教师通过参与活动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最有效的指导策略就是教师参与幼儿的活动,作为玩伴的身份指导幼儿操作活动或游戏活动。这种指导方式简单又自然,不会给予幼儿压力和距离感,又能更真切地感受和了解幼儿的想法,使指导更有针对性、更有效。教师参与幼儿的活动有两种基本的方式。
  1.平行介入指导
  教师和幼儿一样,平等地去玩区域里的玩具和材料,不直接和幼儿发生交往活动,即各玩各的。有时教师还可以边玩边自言自语。因为幼儿的模仿能力极强,教师的玩法很容易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从而引导幼儿的操作方式。一般来讲,建构区、美工区、阅读区等区域活动都很适合教师采用平行介入的方式引导幼儿的活动。
  2.交叉介入指导
  教师作为角色的身份参与活动,与幼儿共同游戏,在游戏的情境中了解幼儿游戏的情况,展开师幼互动,引导幼儿游戏的进展。教师一般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可以根据幼儿游戏情节的进展,灵活地借助游戏的语言或行为,帮助幼儿丰富游戏的内容和情节,提升幼儿游戏水平。
  第四,通过引导问题讨论指导。
  大班孩子不仅表达能力增强,而且还有自己的主见,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活动前的讨论帮助孩子增强活动的计划性和目的性;通过活动过程中的讨论来丰富幼儿的活动内容,及时解决活动中的小困难、小冲突,通过活动后的分享交流来提升共同经验。
  1.活动前的讨论
  每次讨论时应有重点话题、主题。避免每次都面面俱到,耽搁太多时间。教师应在活动前多加注意平时在区域活动中盲目性特别强的孩子,问问他们想干什么,想去哪个区域有不能实现的幼儿,逐渐增强孩子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同时,有的幼儿在某项技能方面特别强,可能增强他的优越感,安排一定的任务或当此区域的小小管理员,让其他幼儿跟着其学习。起到以强带弱的作用。
  2.活动过程中的讨论
  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活动中间停止无法顺利进行,如因幼儿之间争夺材料导致目标无法实现,而导致的活动失败,因发展水平导致原地重复……教师可以随时组织小组幼儿进行讨论,寻找解决的办法。
  3.活动结束后的分享讨论
  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集体分享和讨论活动,帮助幼儿展示成果,获取同伴的经验资源,提升全体幼儿的经验水平。
  区域活动已成为我园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是在区域活动的空间设置上还是在材料的投放,对幼儿的观察指导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教师的智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创设科学的、合理的、有趣的活动区,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体发展需要选择有目的性、好玩的实用强的区域材料,对于孩子的发展能力及时给予适当的肯定,对于幼小的孩子我们要给予足够的耐心,充分调动幼儿积极,让幼儿能在区域活动得到更大的发展。
其他文献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这昭示着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应有的地位,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美:“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呢?  一、通过文本发现美,激发审美情趣  语文教材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蕴含了巨大的审美价值,贮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给我们展现的是一个璀璨夺目的美的世
期刊
新课程标准多次提到:“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阅读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语文教学活动是认知活动,同时也受人的情感因素的调节,语文教学过程总是始终伴随着情感活
期刊
小学语文“课堂主体教学”模式的环节可包括“乐学新知—自读质疑—细读研讨—自我回顾—练习运用—开拓延伸”六个步骤。另外根据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按照“整体—部分—整体”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结合实际教学过程,设计了基本模式,并提出运用具体授课情境的调节变通方法。  一、提出问题  小学语文是基本学科,也是人文学科,修订版小语“大纲”指出:“语文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主体的实际活动,指导学生在主
期刊
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力求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这是高中《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理念之一。学生既是受教育对象,又是学习、认识和发展主体,一切教育的影响作为外部客观的东西,只有通过学生主体活动才内化为主体的素质。因此数学教学应发扬教学民主,积极创设“活”的课堂氛围,要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动”中去思维、去体验,
期刊
近年来,梧州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化学试题中计算题逐步弱化,所以对于有将近70%属于基础题的中考来说计算题不再是区分中等生和尖子生的筹码了,真正能区分中等生和尖子生的筹码将是简答题和实验探究题。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对实验探究题的解题能力,本人对近年来梧州市的实验探究题进行大量的研究,结果发现实验探究题题目设计的特点和所考查的内容如下。   一、实验探究题题目设计的特点  题目设计新颖、构思巧妙,一般取材
期刊
现在的语文教学,读书声越来越少,就是为了学习语文而学习语文,研究中心思想,透视主旨,欣赏写作特色,划分段落,体会情感,肢解文本,探究深意.为了应付中考,所有能出的题目拿给学生去做,就是少了语文“味”——读之本色。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今人的文章,有几人能超越古人哪!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期刊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们迎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微电影……同样地,教育领域也掀起了一场“微变革”,主角就是当前炙手可热的微课。微课作为信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能够促进教学进步,把微课充分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例、对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初步探讨。  一、微课的概念及特点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网络课程资源,具有“短、小、少”等特点。  (一)教
期刊
数形结合是数学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另外,由于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罗庚教授曾经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数形结合的基本思想,就是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考察,斟酌问题的具体情形,把图形问题转化为数
期刊
新课程背景下,北京市政治学科高考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高中阶段特别是高三备考复习过程中,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这些能力,教师需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方法,养成能力。“学习金字塔”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理论指导。  一、理论依据  “学习金字塔”理论最早在1946年由美国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提出。该理论用数字的形式形象地显示出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
期刊
通过二十年的教育工作实践,我深深认识到当今初中女生的思想性格和行为倾向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不少女生性格内向,自卑感较强,自信心特易受到挫伤;二是有较多的女生虚荣心较强,有较严重的盲目攀比的心理和行为,有较多的早恋现象,甚至有个别的早孕现象;三是有一些女生有严重的依赖心理,缺乏自立意识,得过且过,对学习马虎应付。针对这种状况,我认为做老师的必须善于对症下药, 使女生学会“三自”——自信、自爱、自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