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滇红的个性之美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wenbin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的乔木大叶种茶多酚含量丰富,酚氨比高,适制红茶。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制作的滇红工夫,一直广受欢迎。从保山、云县、凤庆一带开始的滇红,以其香高、味醇、甜美的风格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古茶树所制的红茶,这几年来更是成为人们的宠儿。
  用于制作滇红的茶树品种也很多样,但人们未及给予细分。就如普洱茶一样,制作普洱的茶树中,比如统称为勐海大叶种、勐库大叶种的茶树,要细分的话还可以根据不同叶形(圆叶、柳叶、细长条)、滋味个性(苦种、甜种)进行详细划分,只是未见详细的报道。
  制作滇红的茶树品种也是一样,在临沧的云县、凤庆一带,除了采用芽壮、毫较显的凤庆大叶种;常见的还有大理种,其典型特点为带孢壳、芽叶无毫且油亮;另外,还有芽叶微带毫、叶油亮,同样有薄硬孢壳的二嘎子品种。后两者人们听说得比较少,可它们制作出来的滇红因为个性独特,尤为柔美,也大受茶客的欢迎。
  云南大理种、凤庆大叶种、二嘎子茶在当地都有很大的古茶树群落,人们把它制作成普洱或滇红,滋味个性互不相同,这三类茶从外形上较好辨别,比如大理种制作的滇红条索乌润无毫、带红色孢壳、制作成普洱茶也会出现孢壳。
  据称树龄达3200年的凤庆香竹箐茶祖就是大理种,而云县漫湾白莺山的据称2800年的茶王树就是二嘎子品种。
  这一次,我们选择这三类茶树制作的三款红茶同时进行品鉴,在对比中,更能发现它们有迥异的个性与香气滋味。
  采用凤庆大叶种制作的明前大树红茶,因为茶树的树龄只有五六十年,还不能稱为古树,但这些上世纪五十年代种下的茶树,也已经长得很高大了,在土壤肥厚的地方,直径有三十公分那么粗大,也有人把它们当成百年古树。
  观察干茶,条索紧细,金色的芽毫显得较为突出,叶片则显黑亮。汤色深红明亮,汤中有毫。茶的滋味微带涩感,可知其茶多酚的比值更高,涩也能迅速化掉,专业术语称为“收敛性”。之前在烘焙时闻到阵阵兰花香,在品鉴茶汤的时候,只感受到较为丰富的花香,却说不上是哪一种类型。茶味很清甜,能够生津回甘。叶底柔软红亮,条索较长。
  这是一款以香气见长、滋味丰富、微带苦涩,力道更为明显的茶。
  二嘎子的名字比较特别,这个名字或许是因为它的个性太不着边了,当地茶农也称它为变异种,树龄大多很老。鲜叶的叶张特别油亮,叶片亮度与大理种相似,与大理不同之处则是二嘎子的芽上带着一些毫。
  所以二嘎子茶制出的滇红干茶外形也显得乌亮,略显金毫,在紧细且长的条索中也能发现少量薄且硬的孢壳。
  开汤,汤色清澈透亮,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滋味带着柔美蜜味,花香隐伏,完全是一款香柔糯的滋味,其香糯之味令人印象深刻,想来将来也必定广受欢迎。
  因为是完全烘干的茶叶,略显带有一丝燥感,但仍然可以感受到茶味生津回甘相当持久。
  大理种制作的滇红,外形乌黑油亮,甚至可以看到微微的白霜,多见红褐的孢壳。据一些机构的成分分析,有抗衰老的效果。这两年在当地卖出很高的价格,人们给它冠以“千年野生古树红茶”这样的称号,这类树往往直径达半米之大,其实只是树大,树龄未必有那么老。很多人看到这么大的茶树,就用于制作单株,承包下来,后来发现每一株的个性都不一样,有它能够做出蜜味,有的未必就很好喝。
  它的外形相当好辨别,没有毫,有红褐且薄的孢壳,嫩梗较长,显示其持嫩性相当好。冲泡后的汤色清亮,橙红中微带褐色,滋味有些微果酸,后韵极佳,饮后满口皆是茶味。也有人制成晒红,即最后一道工序只用阳光晒干,其特性是越存放越醇厚好喝。也有人采取两次高温( 100-120℃)烘干,甜度更高,适合当年饮用。虽然晒干的工艺没有烘干那么香高,微微带涩,却是隽永的风格。当年的茶,在经过一个夏天存储过后,滋味就会转化得更加醇和。
  叶底尤其油亮,韧性极好,似乎怎么都不会扯烂一样。这类品种的茶叶由于叶面革质层极厚,不容易完全发酵,在自然的温湿度条件下,一般厂家会经过24小时或更长的时间来发酵。尽管这样,叶底也经常会发现夹杂一些黄绿的颜色。
  尽管在同一个滇红产区,因为茶树品种不一,也产生了风格迥异的滋味,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不同个性的茶树展示了属于自己的香甜味。茶味既有天给予的,也有地给予的,亦有茶树本身的个性之美。
其他文献
17世纪早期,武夷山的下梅成了晋商主导的茶叶贸易的陆路起点,在这条应茶叶贸易而生的万里茶路上,产生了18世纪的汉口、福州、九江三大集散地,几经演变,到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中叶,三大集散地又被汉口、上海、福州所取代。历史风云沧桑恋幻,岁月更迭波诡云谲,作为近代中国主要茶叶集散中心之一的湖北汉口,一直没有改变它举足轻重的地位,横跨两个世纪之久的茶叶贸易,让有“茶港”之称的湖北汉口名誉天下,这也顺理
期刊
吴兴陆羽茶文化节暨第二节全国茶道哲学高峰论坛期间,在湖州名茶展示厅展出了42件日本茶挂。据悉,这是中国首个较大规模的日本茶挂展,展品的提供者系上海师范大学兼职教授、“禅艺文化丛书”编委会主任纯道。  这些茶挂,内容以高僧大德的禅语为主,融入了茶道思想、茶道美学与书法艺术。它虽与中国宋人“生活四雅”之一的“挂画”有着深厚的渊源,却是一种独具日本文化特色的独立艺术形式。在茶室中,它被视为所有茶道具中最
期刊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长。经过漫长的发展与融合,大约在东晋至隋唐时期,中国文化确定了以儒家为主体、儒释道三家各有特色又相互融合的社会基本格局。  儒家提倡“中庸之道”,讲究按照适宜的方式去做事;道家主张“自然之道”,重在遵循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的规律;佛家通过修行,追求自身的顿悟淡泊。每一种文化都以不同方式教化世人,以求达到与自己、社会、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状态。  唐朝时期,陆羽创作《茶经》
期刊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唐代诗人卢仝的这首《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广为流传,珠琲瓃、黄金芽道出了茶叶吐露新芽的精贵。千年之后的春风依旧拂面,却吹出了更美的茶乡、更让人心潮浮动的惬意之旅。由本刊主办的寻访福建最美茶乡暨第二届茶乡采风摄影大赛4月下旬在永春县正式启动。青翠的茶园与闽南的特色民居仿佛油彩画一般铺陈在山峦之间,孩童的嬉闹追逐与茶农的微笑,让我们看到
期刊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笔者对“吃茶”二字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把它等同于通常的“喝茶”、“饮茶”以至“品茶”, “吃茶”只是—种民间通俗的叫法而己。这几年到名冠天下的北苑御茶园所在地建瓯市开发茶文化,才漫漫品味出“吃茶”的别样馨香。  一盏幸福  茶树,源于中国;种茶,始于中国;饮茶,发自中国。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献给全人类的一份厚礼。今天,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茶
期刊
讲究形式与内涵的工夫茶,偶尔也会引发了一些不确定的说法和讨论,即是“工夫茶”还是“功夫茶”的问题。“工夫”与“功夫”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意思,有工夫才能练就出功夫。因此,我们说“工夫茶”也是“功夫茶”。鲁迅说: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受清福,首先就必须要有工夫,要有闲时间,其次是练就出来的特别感觉,技巧。也就是说:喝茶需要有工夫,也需要有练出来的功夫。  工夫茶是指需要有时间来
期刊
人们喜欢茶的真香,如果非要在茶里面增加花香,确实只有茉莉花最适宜的了。茉莉花与茶是天生“最佳拍档”,浪漫与清雅并存。  谈起茉莉花与茉莉花茶,福州是一座充满荣光的城市,她的芬芳已经千年了。茉莉花的故乡在印度,西汉初年陆贾的《南越形记》里就提到茉莉花。及至宋代,福州茉莉花就已与茶配伍,《调燮类编》等史料都记载了福州茉莉花茶采制与品赏等。清咸丰年间,福州茉莉花茶作为皇家贡茶,开始进行大规模商品性生产。
期刊
2018年9月8日, “98”贸易洽谈会分会场“国茶荣耀盛典”在厦门盛大召开,众多茶叶界领导、专家、企业家欢聚一堂,见证闽茶史上值得铭记的“国茶档案”。  华祥苑作为福建茶代表,自去年9月份以来华祥苑一共7次助力了“外交茶叙”,分别是金砖会晤茶叙、宝蕴楼茶叙、中英茶叙、中朝北京茶叙、中朝大连茶叙、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十二国元首茶叙。不仅如此,华祥苑国宾茶还先后在金砖厦门会晤、中英领导人茶叙、中朝大连茶
期刊
这是我在南宁的最后一夜。  雖也是霓虹闪烁灯火璀璨,这座城市,却没有邻省广州的喧嚣,而是宁静秀美的繁华。  四天三夜八十一个小时,足以教人爱上一座城。但,并不是因为城中住着某个喜欢的人,而是遇上一壶有年岁的老六堡。它的醇熟温煦,它那捉摸不透的槟榔香,使南宁从此深深地钤入我的脑海,就在这湿闷的暮春夜……  1  刚刚落幕的“中国(广西)六堡茶斗茶大会”上,凌敏以20500元的竞拍价将一款产于上世纪5
期刊
事茶有年,期间读了一些跟茶史有关的书,也加上自己偶尔跑跑茶区,对茶的共性算是有些认知。今年四月访茶去了恩施宣恩,据介绍,本地出产的伍家台贡茶,与西湖龙井问世的历史背景相同,而且有乾隆皇帝的御笔“皇恩宠锡”为证。同为御贡之茶,前者鲜为人知的根由,个中成因很多,值得寻味的是,每一款地方名茶,或长或短,或多或少,都会把自己纳为御贡的历史作为品牌营销的背书,这种做法,一方面符合茶叶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统,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