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觉”:科学探究中的观察例谈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眼、耳等感觉器官对自然条件下的各种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科学方法,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不只是单纯的知觉问题,而是含有理解、思考成分,是有目、有计划的“知觉”;是一个人视、听、触、嗅等多种感觉器官综合活动的思维的“知觉”。作为科学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实验中,要有意识“知觉”些什么呢?
  一、知觉学生观察的原始特点
  (一)无目的性
  上《校园里的植物》一课时,带领学生实地观察,尽管观察前已对学生讲清此次观察的目的:1.观察植物的生长环境;2.观察植物的高矮;3.观察不同植物的同一部位;4.把观察的内容记录下来。然而在校园里分组观察活动时,学生的兴趣点很快就分散到校园角落的各种花花草草,而不集中于此行观察的目标上了。他们能观察到不同的植物都有叶子,但忽略了不同植物叶子的形状,以及叶子在茎上不同的排列方法,甚至连植物生长在哪里也不曾进行仔细观察。
  (二)无客观性
  学生在交流观察所得时,还会随意地增加一些现象。比如:交流植物叶子颜色时,学生会说:“我看到一些植物的叶子是黄色的,还有一些植物的叶子是红色的。”这完全基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因为这两种颜色的叶子要在深秋时段才能观察到。显然,学生并没有理解观察要求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三)无全面性
  上《蜡烛的变化》一课时,观察蜡烛在没点燃和点燃后有什么区别,目的是找出变化的差异。他们找到的区别是:蜡烛点燃后,有些部位会熔化,熔化的蜡烛液体会从缺口往下流,并凝固起来,伴有一些气味产生……视而不见的是蜡烛燃烧产生的光和热,蜡烛芯颜色的变化(由白变黑),以及吹灭蜡烛时会产生白色烟雾等。缺少观察的全面性是所有孩子的通病。
  教师知觉了学生的“知觉”,那么指导观察时就能细些再细些,对于提高观察的效果就会让你事半功倍。
  二、知觉学生观察的发现思考
  (一)获得一手的素材了吗?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要求学生回家观察做饭,可以比一比谁的发现多:如煮饭时电饭锅的小口子上有很多“白汽”,打开刚烧好的菜锅盖也会有这个现象;厨房的瓷砖上有油渍;煤气灶的火焰有的是蓝色的,有的是橙色的;锅里放油后会出现青色的烟雾等等。
  这些就是学生通过有目的有针对的观察获取的一手素材,恰是探究活动能够继续并深入的保证,也是后续深层次讨论或思考的思维素材。
  (二)产生想知道的问题了吗?
  有了观察发现的第一手素材,不妨要求学生再多想一步:我会解释这些问题吗?如果不能,那么就是一个问题。比如追问一下:这“白汽”是水呢,还是水蒸气?没有人把油涂到瓷砖上,这里的油渍从哪里来?火焰为什么不一样呢?多问一个为什么,就离研究更进一步,离真相更近一层。
  若经常这样矛盾的碰撞,并加以引导与训练,那么自主产生问题就会水到渠成,以后科学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针对所观察的现象进行反思,从而提出可以探究的有质量的问题,就不是一个梦。
  (三)指向观察能力了吗?
  每个人感觉器官的感觉能力各有千秋,每个人的观察能力存在着个体差异。若每一次观察活动中,教师都能有意识指向观察能力的培养,强化观察的目的性、全面性,则可以帮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获得更多丰富的信息;强化观察中的问题意识,坚持多问一个为什么,带着问题观察,那么学生观察的敏锐性、深刻性就会不断提升;强化观察发现的客观性,则会让学生获得准确描述观察到现象的能力以及归纳能力,让观察更具科学性。一次观察任务的完成仅是阶段目标,“知觉”并促使观察能力的生成才是永远的使命与价值追求。
  从“素材”到“问题”到聚焦指向“观察能力”的培养,才是知觉学生观察发现思考的正确打开方式。
  三、知觉学生观察能力形成的途径
  (一)让兴趣甜蜜牵引
  要让学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还需要教师注意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牵引下甜蜜自觉地沉浸其中,进行独立的或合作式的观察活动。如研究水的溶解现象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一杯干净的水,然后往杯中倒入一小粒高锰酸钾。一缕红色在水中慢慢地散开,逐渐扩散使一杯水完全变成紅色。此时发生的现象紧紧吸引学生的视线,而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比如原来的水是什么颜色,现在呢?原来的水是透明的,此刻呢?通过观察水颜色的变化,使学生明白,高锰酸钾并没有真正地消失,从而理解溶解的意义。
  (二)让方法伸展翅膀
  有效观察,掌握良好的观察方法必不可少。教师一定要教会学生:1.观察方法有哪些?2.观察任务是什么?可以带着哪些问题去观察?3.可以利用哪些工具进行观察?4.该如何详细、如实地记录观察结果?除了文字进行定性的说明外,还可以用图画、图片进行说明。特别是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更强调的是数据的搜集,通过借助某些测量工具对观察到的东西进行定量的描述。用对的方法无疑给了学生飞翔的翅膀,让他们飞得更高更远。
  (三)让实践生长智慧
  实践是提高观察能力最有效的路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切实指导,把观察实践活动落在实处。通过布置观察作业,让学生在练习与反思中掌握观察技巧,提高观察能力。
  例如:“月相”课后,可以让学生每天观察月相并记录,并与课上学到的内容进行比较,加深对月相变化的认识;《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课后,可以让学生观察植物的开花时间、小动物的活动时间,用多种方式记录。
  科学观察是学生了解外界信息的基本途径,也是进行探究活动的起点。在科学学习的过程中,每一个内容都需要科学观察的支持,教师只有真正“知觉”学生在观察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与指导方法,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具备较好的观察品质,最终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
  【作者单位:无锡市荡口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先前众多的DWT(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rn)域水印算法几乎都是私有水印或易脆水印,而针对版权保护的鲁棒的、公开的小波域水印算法却极少。文章提出了一种小波域盲水印算法
由于汉语词类问题的复杂性,辞书标注词性困难重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在继承前版的基础上,增加了词性标注。但是,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词性标注难免还存在一些
目的有研究表明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AMSCs)具有多种分化和增殖功能,其可以诱导分化成肝样细胞,从而对肝损伤有一定的修复作用。方法
<正>本刊讯2007年1月11日,在北京召开了“周至猕猴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家审查会,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地理标志处斐晓颖处长主持了会议。会上,周至县政府陈红副县长代表“周
目的建立树鼩副粘病毒(Tupaia paramyxovirus,TPMV)PCR检测方法,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根据NCBI公布的TPMV基因组序列,选择8231 bp~8720 bp区域人工合成一段DNA序列并转入质粒中
对成都的消费者来说,冬枣并不十分熟悉,进入成都市场也只有几年时间,而且是单价10元/kg以上的高档水果。成都市场常见的鲜枣都是一些不太甜不太脆的品种,如条枣、米枣以及台湾青枣
在当前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学生构建基本的科学理念,由此,推进教学发展,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在具体教学组织中,提高对小学科学学科的重视程度,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切实达成发展,引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索欲望。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科学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逐渐显现出来,关注度提升,重视程度增强,也逐渐从被动的讲解,转向主动的探究。探究性学习的开展,需要
【新京报2006年12月19日报道:当地时间12月18日,韩国科学豪黄禹锡的前任合作者及学生李秉准宣布成功克隆出3条阿富汗猎犬。它们与黄禹锡培育的世界首条克隆犬“斯纳皮”品种相
云南省泸西县有果树6000多hm^2。其中,梨树2000多hm^2,年产果实1万余t,产值2000多万元;雪花梨曾两次荣获全省优质梨亚军,早酥梨曾获中国南方早熟梨冠军,创获国家商标局注册的“泸西
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科学分组实验探究已成了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但是在科学分组实验教学中,发现有的教师照本宣读,分组实验成了嘴上说教实验;有的教师完全放羊式教学,全放手给学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虽然热情高涨,学生人人在动手,课堂很活跃,但这样的课堂教学缺乏老师有效的指导,缺乏有协调的合作。这些问题造成了分组实验教学缺乏一定的有效性。那么,如何提高分组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笔者通过长期的科学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