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飞鸿:从北影校花到女导演

来源 :启迪·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pmine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丽如飞鸿,爱不止今生。
  
  她是北京电影学院89级的校花,北影招女生的第一要求就是漂亮,校花自然是美人中的美人。当然,这称号对现在的俞飞鸿来说轻如鸿毛。现在的她,更重要的身份是导演、出品人,两颊带着拍戏晒出的两坨“高原红”,只有一双眼睛依旧宝光流转。
  从2006年至今,她没有拍过戏,所有精力放在一部电影上,为了它成立公司、找投资、写剧本、托人情,直到今天成品出来。美丽对于她,已经成为轻飘飘的过往。
  俞飞鸿的父母都是清华大学毕业的工程师。由于长得好看,父母都不用去幼儿园接她,自有只为了给她梳头打扮、装成洋娃娃的人去接。但父母从没夸过她漂亮,“我以为别人对我的喜爱,是每个小朋友都能感受到的。”
  8岁的时候,北京电影学院的老师拍摄了电影《竹》,她在里面演一个很可怜的小朋友,拿着红宝书说:“要文斗不要武斗。”结果还是被乱枪打死了。当时剧组说:“这个小姑娘挺灵的,等你长到18岁来考我们电影学院吧。”
  俞飞鸿说:“有时候真的是命运安排,10年以后我就考上电影学院了。”她的校园生活非常完美,高年级男生们为了追求她,集体养了只小狗,轮流陪她遛狗。“没有人说,‘俞飞鸿,我养条狗,我要跟你好。’”因此俞飞鸿就没当那些人追过她。专业课、文化课她都是全班第一。当有导演去问:有没有气质特别的女生可以推荐?老师们总想起她。
  大三那年,美国四大畅销书之一的《喜福会》拍成电影,俞飞鸿是唯一从中国去的演员。故事的主人公是四对母女,她扮演一位母亲的年轻时代,从16岁到25岁,因为痛恨不成器的丈夫,亲手在澡盆里溺死了雪白可爱的儿子。与卢燕、邬君梅这些老戏骨相比,她全部的优势就是惊人的美貌,但她认为自己还是可以驾驭这么苦情的角色。“我在学校里就已经演过《人证》里的母亲,所以那个角色对我没什么困难。”
  当时去美国非常难,拍完戏后,制片和编剧问她:“愿不愿意留下来,我们可以帮你办身份。”她当时的想法很学生气,一是学业没有完成,二是她认为,导演系的同学们毕业后都会有自己的作品,她就拍他们的戏。
  她留校当上班主任,教授有时会说“俞老师说两句吧”,“我不太情愿说,因为我忽然觉得,我能跟他们说的都是老师教给我的,很难去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告诉他们。”刚毕业的同学们哪有拍戏的机会,她帮助同学策划故事找投资,发觉很难,就又有了出国深造的想法。她一去就是两年半,直到出现电视剧《牵手》这个机会。
  她看过须兰的一个短篇小说集,其他的故事渐渐模糊了,只有《银杏,银杏》在记忆中挥之不去。“有时候会想它里面的情节,它所表现的情愫,再看的时候会发现,可能跟自己想的不一样,也可能时过境迁,没有了最初的感动。”这个故事传递的爱情观今天看起来太过传统甚至过时:阿九全家被土匪杀害,她卧底到土匪弟弟身边做情人,设计杀死土匪。复仇的疯狂和对爱人的歉疚使她饮弹自尽,死前和恋人相约来世再见。恋人在银杏树下等了她50年,她再出现时已经轮回成为别人的妻子。这10年间,她像祥林嫂一样,不断跟人讲这个故事,越讲越丰富,最后她的朋友王朔说:“你既然讲得比原作还好,不如自己拍。”
  “念头刚出来的时候觉得挺可怕的,‘哇,多大的工程啊!太麻烦了,我太年轻了,不是那么容易的事儿。’但这种情结越来越重,酝酿过程中细节越来越详尽,那种拍成电影的冲动越来越强,慢慢儿慢慢儿才想自己去试试。”
  “我不是为了去做导演而做导演,如果是这样我可以拣一个小习作来确定导演位置。最初让我萌动做导演的念头完全是因为《银杏,银杏》这个故事,你不让我拍这个故事,我根本不知道该拍什么,我最初的冲动和感动都在这个故事里。我不会太去限定自己的身份和职位,我在生活上是自由的人,我希望呈现一个我创作的东西。”
  俞飞鸿做导演之前的路相当顺畅,“在我一生中还没有什么让我觉得是煎熬”,直到筹备《爱有来生》这部电影。“如果辛苦只是走的路很远,或者少睡一点儿,这都能熬过去。很多东西让你没有希望,比如在云南下雨下到让我们绝望,唯一的公路塌陷50米,我们只能停在那儿傻耗,每天烧着钱,那真是心痛。我是个特别不愿意欠人家钱财、欠人家人情的人,我情愿别人欠我,我欠别人心里会有很大的负担。”
  其实做演员时,俞飞鸿就表现出了过多的理性。《牵手》导演计划让她演夏晓雪,她分析了自己的年龄、经历、留学背景,“我演王纯更合适吧?刚刚毕业几年,也是在异地,一个人要寻找位置、寻找生活,租房子什么的,跟我去美国两年的经历很相似,我会比较有感触。”换一般演员很难做这种选择,夏晓雪是主角,戏份多,王纯是第三者,容易招人烦。
  做导演同样如此。“我也不觉得我做过一次导演,后面就必须马不停蹄地跟着拍。我比较欣赏姜文的状态,他可以拍一部成功的电影之后7年没有作品,因为他没有找到自己想拍的故事,对于我也可能会这样。”
  唐驰摘自《三联生活周刊》 编辑/刘杨
其他文献
不久前,我花了两天工夫收看麻州参议员爱德华·肯尼迪的追悼会与葬礼。他的大儿子的讲话引起在场亲友们流泪:他于12岁时装了假腿,后在铺满冰雪的斜坡上学习行路,不断滑倒,哭泣失声,父亲鼓励他继续努力:“你一定做得到!”  这就是肯尼迪家族精神。这位刚去世的成员小名“塔迪”(Teddy),是最后一位“肯尼迪兄弟”。  所谓“肯尼迪家族精神”就是他们的凡事绝不放手、坚持不懈的毅力。就是因为这种毅力,塔迪终于
期刊
博尔特的飞翔,使其他选手变成了慢走的母鸡。    博尔特一踏入伦敦南部著名的朗伯斯学院大门,就被一拥而上的各路记者拍个不停,学生们也拥抢过来,只为目睹这个“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  在2009年柏林田径世锦赛上,博尔特以惊人的9秒58刷新了自己保持的9秒69的百米原世界纪录;几日后,在男子200米比赛中,他又以恐怖的19秒19刷新了自己保持的19秒30的原世界纪录。7年时间,3块奥运会金牌,数次打
期刊
不要让别人影响你──假如每个人都嘲笑你的想法,这就是可能成功的指标!  专注于你所爱──在真正热爱的工作上努力,就会找到你的梦想。  普通常识并不是那么普通──大众社会相信的常常是错的,不要盲目听信别人的话。  将世界纳入你的眼界──保持开放的心,做个世界公民!  研读哲学,学会思考──训练自己去检验每一种概念、每一个事实。  学习历史──因为以前发生过的事,以后也还会再发生。  这是中国的世纪,
期刊
祖母,你内心里是不是更喜欢我现在的样子?    她给人的感觉,一直是乖乖巧巧,有点小家碧玉的味道。温婉、安静、本真,是那种看上去很模范的乖巧女子。  但事实上,她并不是,她的骨子里,也充满叛逆和不羁。乖巧,只是一个错误的表象。不羁,却又倔强和坚忍,并不温和,有着硬邦邦的脾气。  她从小跟着祖父母长大,祖父是老黄埔,祖母则是上世纪初的大家闺秀,是那种永远要穿着旗袍和丝袜出门,永远站有站相、坐有坐姿的
期刊
几年前,在山东大学老校门口,我见到了可以说是当今中国最著名小说家之一莫言的女儿——管笑笑:个头不高,略微显胖,戴着眼镜,背着书包,跟在校的普通女大学生一样。  我们在附近的一个咖啡馆开始了一场很有意思的交谈。笑笑说她不希望太被别人关注,她更希望自己的生活低调一些。我们谈论的话题也不仅仅是小说,学校里有意思的事、法国的电影,都谈。  “我们总想在爱情中得到救赎,心灵可以像鸟儿一样飞翔,却因为自身的不
期刊
会穿着重复的衣服接受采访,最喜欢的娱乐是不花钱的海边冲浪,欧弟,是你太抠吗?    现在很少有人不知道欧弟这个名字。2008年,一个台湾小伙子单枪匹马地杀进内地主持界,以自己的搞笑才能奠定了综艺节目王牌主持人的地位,他就是欧弟。  在记者眼里,欧弟绝对是个“两面派”,台上的他像上了发条的机器人,尽可能地打开观众的笑神经,台下的他只是安静地休息,他说他要把所有力气留在舞台上用。  欧弟的人生也充满着
期刊
亿万身家的起源,不过是为了让3个孩子有口饭吃。    她出生在贵州湄潭县的大山里,农村妇女,嫁给一个从辽宁来支边的下乡知青,30出头丈夫就因病过世,留下3个未成年的孩子。一个瘦弱的女人拖着3个孩子,她当时很绝望,自己只字不识,又无一技之长,能干什么呢?3个孩子还指着她吃饭啊!  为了抚养3个孩子,她做起了小生意——到贵阳一处路边店开了一个卖米粉的小馆子,一个人当老板又当员工。每天起早贪黑,天不见亮
期刊
忍得别人忍不了的,才当得起这个称呼。    我刚到化妆间就听说十几个临时演员都冷得跑了,大家推举我打电话给徐克。“导演,天气太冷了,又下雨,临时演员都跑了,还拍不拍?”“下刀子都要拍!”  到了现场才知道,我得站在高高的树顶上,表示东方不败武功高强。武术指导把两条“威亚”穿过戏服,扣在戏服里绷得紧紧的威亚衣上。个把钟头后才听导演喊:“预备!预备!预备!开风扇!放鸽子!Action!”一大群鸽子朝我
期刊
什么都可以的时代    我们今天所碰到的好像是一个“什么都可以”的时代。从一元价值的时代,进入一个多元价值的时代。但是,事实上,什么都可以,很可能也就意味着什么都不可以:你有知道的权利,我就失去了隐密的权利;你有掠夺的自由,我就失去了不被掠夺的自由。解放不一定意味着真正的自由,而是一种变相的捆绑。而价值的多元是不是代表因此不需要固守价值?我想当然不是的。  ——龙应台    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
期刊
那个女孩我认识,我们在一所中学里读书,我很了解她。她很有个性。   听同学议论,她还挺幽默,爱开玩笑,写一些谁也读不懂的文章。班里搞的讲演、篮球赛……她都很愿意参加,有时很出众,可有时又很怕羞。她爱笑,笑起来没有约束;她爱哭,哭是真的,比小孩子强不了多少;也爱争,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还爱侃,夸夸其谈,毫无顾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同学们追星,整天哼着任贤齐的《心太软》,又拼命地找到自己喜欢的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