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全媒体作为媒介变革的必然趋势,已经越来越融入我们的生活。对高校传媒领域人才培养来说,把握全媒体的时代要求,深刻解读全媒体的内涵,培养行业急需的人才,无疑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着眼于全媒体思维,分析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在新时代下的新要求,分析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强化实践教学的比例,不断与用人部门进行对接,以满足全媒体时代下业界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才需求。
关键词:全媒体 广播电视编导 实践教学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全媒体风潮越来越猛,各大媒体公司对广播电视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虽然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各大高校对全媒体的理解尚且薄弱,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能完全适应全媒体时代下对人才的需求,这一问题严重阻碍着广播电视专业的发展。
全媒体自从诞生以来,就带有浓重的实践特色,虽未在学界有准确的界定,但不少专家学者都试着为其下定义。纵观学界的各方言论,对全媒体概念的解释大概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传播形态说,这种说法着眼于融媒体的角度,肯定全媒体的跨媒介属性,认为全媒体是将各种不同的传统媒介进行有机结合,从中脱胎出来的一种全新的具有综合性特质的媒体形态;第二种是运营理念说,这种说法是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全媒体是一种多平台和多手段的报道,能够将新闻媒体领域很好地组合起来,在媒体业务层面进行内容的整合;第三种是经营战略说,该观点侧重描述全媒体的营销管理观念,传统媒体之间存在壁垒,全媒体旨在打破这个壁垒,解决不同媒体渠道之间难以融合的问题,从而打造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以上是目前解释全媒体较为主流的三种说法,综合以上说法,笔者认为,全媒体是伴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发展为技术依托,吸收媒介形式、传播渠道、传播方式、传播符号等要素,演变成了一种较为新颖的传播形式,成为媒介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
目前,我国广播电视专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瓶颈阶段,究其原因,在于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滞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实验设备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仍旧停留在传统媒体阶段。想要从根本上改变现状,首先,要树立全媒体观念,教师应在传道授业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虽然身在校园,但已知天下传媒事;其次,夯实基础技能,以不变应万变,在人才培养中,不断加强专业基础技能是不二法门,切不能舍本逐末;最后,开拓新媒体视野,提升全媒体素养。作为传媒人,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教师要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新媒体思维,扩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由信息的使用者变为信息的开发者和传播者。结合我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际情况,剖析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根本问题,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打破原有的专业壁垒,构建全媒体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就目前我国高校人才的培养方式来讲,全媒体人才的培养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在传统基础上进行革新,在保持原有课程框架基础上引进全媒体系列课程;第二种是大刀阔斧地改革,彻底变革培养方案,以全媒体为培养目标,重置课程体系。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第二种困难较大,无论是在师资还是设备上,都无法保证能够在短期内完成如此庞杂的工作,因此第一套方案从任何方面来说,都符合现实情况,可行性较高。
其次,联合校内校外实践资源,打造全媒体实训平臺。就目前情况来说,打造一个全新的实训平台对大部分高校来说都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构建一个小型的全媒体实训平台,是非常必要的。在内部管理方面,模拟全媒体工作实际操作中的岗位分配,将同学们分配在不同的岗位上,并实行轮岗制,对学生开展采、编、录、剪等全方位、全技能的实训,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媒体工作实况。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积极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教学和就业直接对接,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拓宽就业渠道。
最后,加强师资,优化实验平台。很多教师思维固化,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洪流,导致其教学思路封闭,教学内容滞后。在全媒体环境下,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全媒体思维,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意识到课程变革的重要性,更新知识结构,适度延伸教学内容,必要时可以实现跨媒体教学。
参考文献:
[1]郝红霞,刘峰.基于云计算的全媒体新闻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探析[J]. 新闻大学,2014 (06).
[2]刘福利,刘丽丹,郭慧玲.新媒体环境下本科生实践教学[J].大舞台,2015(07).
★基金项目:本文系通化师范学院2016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全媒体视角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研究”论文(项目编号:JY2016043)。
(作者简介:胡杨,女,硕士研究生,通化师范学院物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节目创作)
关键词:全媒体 广播电视编导 实践教学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快,全媒体风潮越来越猛,各大媒体公司对广播电视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虽然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招生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由于各大高校对全媒体的理解尚且薄弱,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不能完全适应全媒体时代下对人才的需求,这一问题严重阻碍着广播电视专业的发展。
全媒体自从诞生以来,就带有浓重的实践特色,虽未在学界有准确的界定,但不少专家学者都试着为其下定义。纵观学界的各方言论,对全媒体概念的解释大概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是传播形态说,这种说法着眼于融媒体的角度,肯定全媒体的跨媒介属性,认为全媒体是将各种不同的传统媒介进行有机结合,从中脱胎出来的一种全新的具有综合性特质的媒体形态;第二种是运营理念说,这种说法是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认为全媒体是一种多平台和多手段的报道,能够将新闻媒体领域很好地组合起来,在媒体业务层面进行内容的整合;第三种是经营战略说,该观点侧重描述全媒体的营销管理观念,传统媒体之间存在壁垒,全媒体旨在打破这个壁垒,解决不同媒体渠道之间难以融合的问题,从而打造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以上是目前解释全媒体较为主流的三种说法,综合以上说法,笔者认为,全媒体是伴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发展为技术依托,吸收媒介形式、传播渠道、传播方式、传播符号等要素,演变成了一种较为新颖的传播形式,成为媒介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
目前,我国广播电视专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瓶颈阶段,究其原因,在于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滞后,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实验设备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仍旧停留在传统媒体阶段。想要从根本上改变现状,首先,要树立全媒体观念,教师应在传道授业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虽然身在校园,但已知天下传媒事;其次,夯实基础技能,以不变应万变,在人才培养中,不断加强专业基础技能是不二法门,切不能舍本逐末;最后,开拓新媒体视野,提升全媒体素养。作为传媒人,我们应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教师要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新媒体思维,扩展学生视野,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由信息的使用者变为信息的开发者和传播者。结合我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际情况,剖析专业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根本问题,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首先,打破原有的专业壁垒,构建全媒体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就目前我国高校人才的培养方式来讲,全媒体人才的培养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在传统基础上进行革新,在保持原有课程框架基础上引进全媒体系列课程;第二种是大刀阔斧地改革,彻底变革培养方案,以全媒体为培养目标,重置课程体系。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第二种困难较大,无论是在师资还是设备上,都无法保证能够在短期内完成如此庞杂的工作,因此第一套方案从任何方面来说,都符合现实情况,可行性较高。
其次,联合校内校外实践资源,打造全媒体实训平臺。就目前情况来说,打造一个全新的实训平台对大部分高校来说都是不切实际的,因此,合理利用现有资源,构建一个小型的全媒体实训平台,是非常必要的。在内部管理方面,模拟全媒体工作实际操作中的岗位分配,将同学们分配在不同的岗位上,并实行轮岗制,对学生开展采、编、录、剪等全方位、全技能的实训,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媒体工作实况。除此之外,学校还应该积极地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教学和就业直接对接,进一步了解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拓宽就业渠道。
最后,加强师资,优化实验平台。很多教师思维固化,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洪流,导致其教学思路封闭,教学内容滞后。在全媒体环境下,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全媒体思维,教师必须从根本上意识到课程变革的重要性,更新知识结构,适度延伸教学内容,必要时可以实现跨媒体教学。
参考文献:
[1]郝红霞,刘峰.基于云计算的全媒体新闻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探析[J]. 新闻大学,2014 (06).
[2]刘福利,刘丽丹,郭慧玲.新媒体环境下本科生实践教学[J].大舞台,2015(07).
★基金项目:本文系通化师范学院2016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全媒体视角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研究”论文(项目编号:JY2016043)。
(作者简介:胡杨,女,硕士研究生,通化师范学院物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广播电视节目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