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透人文:体现语文学科的本质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be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教学要突出人文内涵。在语文课程中处处都有人文色彩,浸透人文精神,体现语文学科的本质。
   关键词:高中语文;人文化;审美;渗透
   在高中语文的课堂上教师应将语文人文化,使学生的人文素养与语文水平共同提升,并且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和精神的升华。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应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一、以纲为纲,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编入语文教材的课文都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身为一名教师,应注意把握课文中的人文性,将文章抽丝剥茧,带领学生了解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内涵,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教师在教学中教育学生反对战争珍爱和平,增强学生对战争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反战意识,就应在教授相关文章时引导学生了解战争的灾难性和毁灭性,让学生明白和平的珍贵。如教授《安妮日记》一文时,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再告诉学生应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结合《最后的常春藤叶》《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我有一个梦想》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祖国,坚持梦想。教师在教导学生如何写作的同时也应增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教导学生成人比教导学生成才更为重要,教导学生成人的最好方式就是在写作教学中循循善诱,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学会做人的道理。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将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从生活的点滴中寻找写作素材。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水平,还能使学生在作文做人的同时感受人文教育。
   二、以本为本,在作品赏析中感受人文精神
   好的文学作品总是具有深刻的内涵,能刻画出作者所处时代的真实面貌。读者在阅读这些作品时得到的不仅是美的享受还是一种精神的升华。而语文的学习应该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感受语言文字魅力,在语文世界中遨游,最后得到身心蜕变的过程。语文教师教授语文时若是运用形而上学式的教学方法,一味地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理解,那么便会使原本鲜活生动的文学作品失去生机。教师应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感受人文精神的魅力,使学生保持自身单纯的同时与文学之魂融为一体。当学生认真阅读一篇好的文章时,他们会很快得到文字对心灵的灌溉。如果在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只是大概地通读一遍,就只能看到苏轼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而不会发现苏轼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隐讳地表达了自己一腔抱负无处抒发的忧愤之情;学习李后主的《虞美人》时,学生可能只明白其中作者的悲苦愤慨,深入鉴赏后才会发现悲凉掩映下的悔恨之意;学习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时,学生开始只能看出作者对刘和珍的悼念,品味之后方能体会作者对“虽殒身不恤”却“奋然而前行”的勇士的歌颂。
   三、陶冶情操,引导学生建立美好人性
   歌德说过:“外貌美只能取悦一时,内心美方能经久不衰。” 青年人应该陶冶美的心灵,塑造美的形体,追求美的生活,创造美的未来。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江南的冬景》就是一篇能陶冶学生情操的文章,阅读这篇文章,学生能从字里行间中得到美的启发。得到美的启发之后,课本开始带领我们走上美的道路,并引导我们欣赏沿途的风景。如《鸟啼》中具有诗歌意象和哲理意味的美;《荷塘月色》中月夜荷塘的自然美……由此可见,美的身影在语文中是随处可见的,如小说中情节跌宕起伏紧扣心弦的美,诗歌中对仗工整韵脚和谐的美,记叙文中描写得当详略结合的美,议论文中论点鲜明结构精巧的美。除此之外,其它体裁也有其特别的美感,这一切的美构成了美的世界。语文中的美能给学生美的感受,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鉴赏水平。在我们阅读这些文章时便会受到作品的感染,使我们脱离低级趣味拥有更高的理想追求,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去追求美的生活,创造美的未来。
   四、浸透人文,把握教材的人文元素
   人文性是现行高中语文教材比之以往教材的一大重点变化,高中语文书的排版更是表现了人文性,把学生思想教育和情操陶冶放在了重点位置。创设了 “珍爱生命”“和平的祈祷”“历史的回声”“慢慢走,欣赏啊”等专题,给学生一次对生命的思考。有这些优美并富有内涵的作品为铺垫,教师只要能把握教材中的人文元素,在课堂中浸透人文就是非常简单的了。如理解《假如还有三天光明》这篇文章时,应先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写作目的,通过这些内容明白作者对常人都拥有的视觉的渴望,从中感悟出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在学习苏洵的《六国论》时,要理解的是作者对当权者的告诫意图;在学习张溥的《五人墓碑记》时,应体会的是作者对五位烈士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歌颂。辛弃疾在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仍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雄心壮志。李清照独自守着窗儿,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悲痛愁苦。要是教师无法把握教材中的人文元素,那么,将人文思想浸透在语文教学中就无法实行了。
   总之,浸透人文是高中语文的教学目标。身为教师只有将人文教育与课堂教育结合在一起才能突出语文的特殊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彰显学生的自身性格,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并展现出高中语文的教学本质。
  参考文献:
  [1]农尚仁.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人文教育的探讨[J].语数外学习,2012(12).
  [2]付清莲.论高中语文教学之人文精神构建[J].理论经纬,2013(9).
  [3]李山林.人文精神的内涵与人文教育的实质[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2(1).
  
   (江苏省高邮市界首中学)
其他文献
针对当前局域网络的安全现状,基于Linux防火墙动态包过滤技术,分析设计了局域网络的安全策略,设计了局域网内的用户和服务器的端口分布,构建了一个小型局域网网络安全环境。通过
时下,“有才有德重点使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弃之不用”已成为很多企业的用人观。作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校应顺应这一现实要求,在人才培养的理念上做到“德才并重”。职校开展德育的途径是多渠道的,而其主阵地无疑在课堂。德育课的实效性,一是体现在学生对于知识的了解、掌握与运用于实际的能力,二是在于教学内容能否介入到他们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深度。相对而言后者更为不易却也更为重要,因为
临摹,早在我国南齐时期谢赫的书画理论《画品》中就已经提出了,是“六法”之一,称“传移摹写”。临摹是按照原作仿制书法和绘画作品的手法。通过临摹,可以启发美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习描绘和表现的方法;通过临摹,可以让学生少走弯路,更快、更直接地学习到前人的优秀经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临摹的重要性  中国现代美术大师徐悲鸿曾说过:“临摹是绘画中最重要的手段。”临摹是学习绘画技能、技巧方面最重
提出了两个获得线性规划可行解的启发式算法,给出了若干例子验证了算法。
摘要:当前形式下,高校学生党员的数量越来越多,但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方法陈旧,效果不尽如人意,影响了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本文主要探讨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载体的创新问题。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载体;专业教育;创新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校学生党建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优秀大学生加入了党组织,在校大学生党员队伍不断扩大,学生党员比例逐年增高,许多高校已基本上实现低年级有党员,高
摘 要:阅读教学中,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听、说、读、练的全过程,通过思维训练带动语言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探究辨析;思维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听、说、读、练的全过程,通过思维训练带动语言训练。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如下:  (1)提问导读。例如教《十三岁的际遇》时,开始进行这样的谈话:什么是际遇?(生:机遇,
介绍了厌氧水解-CASS工艺处理抗生素废水的工程实例,调试运行结果表明,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稳定,处理效果较好,出水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二级标准。
地图中的道路和文字具有不同的特征,在很多情况下,如果一起处理便会产生一些问题。基于对数学形态学各基本运算的研究,提出了一种简易快速灵活的图文分离算法。数学形态学被广泛地运用于数字图像处理,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图文分离算法的研究已有先例。但是传统的算法要用到近50个结构元素,运行起来将消耗系统很多资源,原理也很复杂。就算法只需要根据栅格地图的大概特征选择1~3个结构元素和合适的参数,运用数学形态学最基本
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四川省中江县采取多项措施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在县级相关部门建立未成年人维权联动机制,及时研讨
摘 要:情感因素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积极的情感能够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强化这一方面的研究,从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实施积极教学评价、发挥分层模式作用以及开展结对帮扶活动等方面综合入手,增强学生学习中的积极情感,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关键词:初中语文;积极情感;作用分析  初中生已经进入了青春期这一人生发展阶段,对于情感的内在需求更为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