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合作 思维拓展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yaopojiemima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课程导入是教师在进行新课教学时创设问题情境的一种教学方式,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一种教学行为。
  1.兴趣引导。
  (师通过“脑筋急转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火柴盒内只剩一根火柴棒。A先生想点亮煤油灯,使煤炉起火,并烧开热水。问:应该先点燃哪个物品比较好?
  (2)1 1=?(让学生随意想象)
  生1:1 1=11。
  生2:1 1=1角 1分=11分(或1.1角)。
  师(追问):为什么这个时候1 1不等于2角或者2分呢?
  生3:单位不同的不能直接相加。
  【说明:通过游戏让学生了解到“单位相同的数才可以相加,单位不相同的时候不能直接相加”的道理,这样不仅为接下来的新课学习埋下伏笔,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过程回顾。
  师依次出示口算题,要求学生把答案写到本子上。
  5/13 2/13= 4/11-2/11= 3/5 1/5= 11/15-4/15=
  6/7-5/7= 7/16-3/16= 11/20 3/20=
  师:这几道题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能直接相加减呢?
  生:因为同分母的分数,分母不变,分子可以直接相加减。
  【说明:复习了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知识。】
  二、创设情境
  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入手,借助直观道具,为学生提供身边熟悉的生活实例和材料,激起学生心灵与感情的共鸣,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1.根据情境提出问题并列式。
  师向学生介绍什么是生活垃圾以及环境污染,并说明罪魁祸首之一就是我们平时的生活垃圾。
  【说明:从小培养学生不乱丢垃圾的意识和习惯,进行自觉地把垃圾分类处理的环保教育。】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图略)
  根据情境中的数据,提出以下问题。
  (1)废金属和纸张垃圾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它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
  (2)危险垃圾多还是食物残渣多?多多少?
  引导并指名学生列式:1/4 3/10,3/10-3/20。
  2.出示去姥姥家的情境图,根据学生回答列出不同的方案。
  (1)师:从图中可以得出从家到姥姥家有几种走法?
  生1:1/3 2/3。
  生2:1/4 1/2。
  生3:1/3 1/2。
  生4:1/4 2/3。
  (2)选择一种方案,并算出结果。
  (3)比较四道算式,找出不同点。
  三、探究新知
  通过比较、分析、讨论和操作,师引导学生学习下面几个新知识。
  1.学生尝试练习1/2 1/5。
  2.展示不同的算法,判别正误。
  出现的问题:(1)1/2 1/5=1/7;(2)1/2 1/5=2/7。
  【说明:师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随机渗透转化的思想、估算的思想,从而导出新课内容。】
  师:现在想一下,刚才在计算1/2 1/5的时候,我们是不是直接把1/2和1/5相加呢?
  生1:不是。是先把1/2和1/5换算成同分母的分数,然后再相加。
  师:你们怎么会想到先通分,再相加呢?
  生2:因为通分之后,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而同分母分数相加我们之前已经学过。
  四、合作探讨
  实施这一教学策略旨在形成学生互动交流,相互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既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又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机会,并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以产生教学共振,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分组练习,加强渗透,如通过前面的初步了解,对第二个情境的其他三种方法进行计算。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大胆讨论,并让学生大胆地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多方面的交流。如讨论异分母分数相加减为什么要先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它的依据是什么,要怎么转化……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可以每组为单位让代表发言,讲解各组讨论的结果,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视觉方面的观察,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入手,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
  五、巩固与练习
  1.填一填。
  6/7-3/7=( )/( )
  3/8 1/4=( )/( ) ( )/( )=( )/( )
  3/5-4/7=( )/( )-( )/( )=( )/( )
  2.判断计算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3/4 2/7=5/11
  (2)8/9 1/3=8/9 1/9=9/9=1
  (3)2/3-7/24=16/24-7/24=9/24=3/8
  (4)1/6 2/9=9/54 12/54=21/54=7/18
  1/6 2/9=6/36 8/36=14/36=7/18
  1/6 2/9=3/18 4/18=7/18
  3.计算(课堂作业,完成后各小组组长报结果,同桌相互修改)。
  3/4 1/5= 5/6-3/10= 11/24-3/8=
  4.点击生活。
  让学生仔细观察,举例说明身边一些关于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事例。
  【说明:通过巩固练习,引导学生主动归纳所学内容,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概括规律性的知识。】
  反思:
  1.有效地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整合。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主要切入点是“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减”这一原理,先通过复习同分母分数的相加减,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然后通过“脑筋急转弯”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只有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直接相加减”。情境创设中根据所提问题列出四种方案,让学生选择最好算的一种方案求出所需时间,学生自然而然地会选择1/3 2/3来计算,这样既复习了同分母分数的计算,也为探究新知埋下了伏笔。同时引导学生举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事例,从小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和养成节约的好习惯。然后通过对比引入新知,学生凭借自己掌握的知识、经验比较容易理解“异分母分数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从而引发新知冲突,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明白异分母分数的分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使学生很快进入新知的探索状态。
  2.学生汇报时可能会出现正确或错误的几种不同思考方法。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多给学生自我发言的时间和机会,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调动学生主动交流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之间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并对新知识加强理解。此外,通过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鼓励学生总结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法(即只有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然后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总结,让学生养成“问过而知新”的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数学的多样化。
  课始通过“脑筋急转弯”的游戏,对学生在计算时的探讨、学习方面的选择进行了尝试,体现了数学的多样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责编 杜 华)
其他文献
世界建筑大师格罗培斯在设计迪斯尼乐园各景点之间的路该怎样连接时,他采用这样的方法:撒上草种,提前开放。在迪斯尼乐园提前开放的半年里,草地被踩出许多小道,这些踩出的小道有宽有窄,优雅自然。第二年,格罗培斯让人按这些踩出的痕迹铺设了人行道。1971年在伦敦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因为适合游人在各景点的联接而被评为“世界最佳路径”。  教学中,什么方法才是最佳呢?笔者认为探究、合作、创
问题生成:  航天小学 158名同学参加夏令营活动,他们要到息烽集中营参观学习,每辆车限载乘客30人,怎样租车更合适?  教学片断:  生1:158÷30,把158看作150,因为150÷30=5,所以我认为要租5辆车。  生2:我认为他的说法不对。如果租5辆车,肯定会有8名同学没有车坐,所以我觉得应该是5 1,要6辆车。  师:同学们有意见吗?(大部分学生都表示没意见)  生3:我觉得只为8名同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和不断深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精彩亮点之一。探究学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许多貌似热闹的自主探究,实则流于形式,有的甚至本末倒置,严重违背了探究学习的本意。那么,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如何结合学习内容和教学进程,让探究学习从“形式”走向“实效”、从“现象
伴随着《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的颁布和后课标时代数学课程实验的开展,对数学教育的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活性高峰期。当前,怎样把《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中的理念和精神落实在日常教学中,以促进学习者素质的有效提高,已成为我们数学教师共同关注的现实问题。众所周知,教学设计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先导行为,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对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拟定教学过程的活动。这一过程既是课堂教学
纵观课改前后多种版本的教材,发现现行国标版教材中所呈现的计算题降低了难度,这一改动是不是降低对学生的要求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计算教学更要注重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观察能力、概括能力的培养,及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就很好地体现了上述理念。“小数乘小数”计算的生长点就是整数乘法,然而,“按整数乘法相乘后怎样得到原来的积”则需要经历一个严密
教学案例一:  (出示教材中排队的情景图)  师:(1)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2)请小朋友数一数,小男孩排在第几?戴帽子的叔叔排在第几?(3)排在第2的是谁?排在第5的是谁?这里的“第2”指的是几个人?“第5”指的是几个人?(学生回答时有些卡壳)(4)看了图,你还可以说些什么?(如穿红衣服的阿姨排在第1,小男孩前面有2人等等)  一切似乎都很顺利,很快进入了“想想做做”环节,但第2题全班接
近年来,有效教学、轻负高效的教学理念越发深入人心,在教学一线,教师们也都在积极地探索、实践着这种理念。但是,如何才能使有效教学落到实处?或者说,如何才能真正地去打造轻负高效的课堂?这确实是一个难题。真正实施有效教学,真正落实轻负高效,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会得到不同的答案。  本文的立足点是课堂教学,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错误进行思考与研究,力图从学生的错误中,找出产生错误的根本原因,并在教学中有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引导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这种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望。是小学数学
教学片断一:  师(出示图1):请用不同的方法,求出图中各个图形的周长。  师:图中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呢?  生1:周长是16cm。  师:图中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呢?  生2:周长是14cm。  师:再看这个组合图形(电脑动态显示将长方形和正方形复制后粘贴在一起,即长方形粘贴在正方形的右侧),你能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生3:30cm。  生4:26厘米。  生5:28厘米。  ……  师
正方观点 纸质阅读感觉更好  传统纸质阅读如一条长河永不停息地流淌在我们身侧,沉淀着它独有的智慧与魅力。谈及书籍,人们并不会想到薄薄的平板电脑,厚重的纸质书籍依旧是人们心中知识的象征。阅读纸质书能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品味和体验阅读的乐趣。因此,与阅读电子书相比,我方认为纸质阅读感觉更好。  阅读纸质书可提升阅读质量,汲取更多有益的知识。纸质书的定位一般都会高于电子书。出版社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