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同心人,两两不相弃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h115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语堂从未想过和他白首的人会是她。
  1969年,林语堂与廖翠凤在台湾举行结婚50周年庆典。他在为妻子准备的金质手镯上铸了“金玉缘”三个字,并刻上一首不朽名诗:“同心相牵挂,一缕情依依。岁月如梭逝,银丝鬓已稀。幽明倘异路,仙府应凄凄。若欲开口笑,除非相见时。”
  在民国,或许再不会有一个新式文人这样评价旧式的太太:“我好比一个气球,她就是那沉重的坠头儿,若不是她拉着,我还不知要飞到哪儿去呢?”这句话太深情,让无数女子歆羡不已,那个浪迹于文学的灵魂终究还是停留在廖翠凤的岛屿,停成她生命的年轮,刻上彼此携手的痕迹。
  很多人期盼能如那个叫廖翠凤的女子一般幸福,长留心上人心间。但其实,林语堂与廖翠凤的相遇是伴随着他上一段恋情的幻灭。
  林语堂最先爱上的女子叫陈锦端,可惜陈锦端古板的父亲早为女儿定好了亲事,出于对林语堂的欣赏和愧疚,便将邻居廖家二小姐廖翠凤介绍给他。
  那日,林语堂应邀去廖家做客。正闲谈间,一双秋水般清透的眼睛从屏风后探了过来。此时的廖翠凤正在书院读书,早已听闻做客之人的光荣事迹。林语堂曾因学业优秀,在结业典礼上接连走到台上领奖,在当时引起不小的轰动。
  这样一个俊俏多才的少年,是多少女孩的春闺梦里人,而今竟是触手可及,她偷偷望着屏风前的林语堂,心渐渐柔软起来。
  当晚,林语堂住在廖家,廖翠凤为表明心迹,便将他的衣服给洗了。第二天林语堂穿衣时发现衣服很是洁净,虽不知是她洗的,但想到廖家如此待他,心里已明了。
  廖家在厦门名声显赫,而林语堂出生在福建一个普通家庭,家境贫寒。廖母觉得林家太穷,对女儿的未来十分担忧,便劝她说:“从吃白饭的人家嫁到吃糙米的人家,你受得了吗?”
  “贫穷算什么!”廖翠凤斩钉截铁地答,这是对母亲的回答,更是对自己的鼓励。这一锤定音的承诺是因为她明白,她要嫁的是一个优秀的人,他能带给她金钱买不到的幸福。多年之后,廖翠凤每每谈起这件事,都得意地认为这是自己胜过陈小姐的地方。
  1919年,林语堂与廖翠凤举行了婚礼。这时林语堂得到一个出国学习的机会,作为一个新式文人,他非但不觉得旧式的廖翠凤不好,反而带她一起赴美读书,让她多接触外国新思想,这种做法在当时很是难得。
  当时,文化名人离婚另娶摩登女性在社会上蔚然成风,廖翠凤听了,不由为那些苦命女子感到心酸,更害怕这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林语堂知道后,握着她的手坚定地表示:“凤啊,你放心,我才不要什么才女为妻,你就是我要的贤妻良母。”为了给她安全感,林语堂竟把两人的结婚证烧掉,在他心里,结婚证书只有在离婚时才有用,烧掉它便意味着今后再也用不到它。
  不离不弃,林语堂用一生的时间守护了这个关于忠诚的诺言。他与廖翠凤在国外时,遇到过一个房东太太。房东太太一见林语堂甚是喜欢,便拿自己写的诗给林语堂看,又故意晕倒在他怀里。林语堂看出她的用意,连忙喊翠凤,房东太太赶紧假装清醒。他们两人只会意而笑。
  林语堂是聪明的,他懂妻子的好,所以拥有时格外珍惜。廖翠凤是幸运的,因为她懂他的用心。在爱情面前,承诺和情话都显得轻薄,唯有时间能穿越世事炎凉,带来真心的慰藉。
  林语堂在哈佛大学读书期间,生计紧张,只好和廖翠凤一起四处打工。在国外,他们的生活一直很拮据,廖翠凤只得变卖首饰补贴家用。外国人哪里懂得玉器的贵重,廖翠凤看着贵重东西被估量得如此廉价,十分心疼。但如今的林语堂无法给她优渥的生活,他自责的同时,也在心底许诺,等将来挣了钱,一定给她买更好的。
  那时两人连看一场电影的钱都没有,林语堂隔三岔五跑到图书馆借书,他们就在灯下捧书夜读,也觉乐趣无穷。生活从来不会因为贫穷而失去快乐,那些“贫贱夫妻百事哀”的论调只适用于对生活充满悲哀感的人。
  1923年,林语堂携妻回国,在北大担任教授,后又从事文学创作,日子过得十分优裕,但他与廖翠凤依然恩爱如初。
  夫妻多年,林语堂动用智慧与幽默,开创了一套独特的婚姻哲学。他知道,婚姻中出现分歧与矛盾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怎么处理。他说,如果廖翠凤生气,他的绝招便是:“少说一句,比多说一句好;有一个人不说,那就更好了。”
  关于怎样做个好丈夫,林语堂也有着很多男子没有的觉悟。在他心中,好丈夫的标准便是,“太太喜欢的时候,你跟着她喜欢,可是太太生气的时候,你不要跟她生气。”廖翠凤最忌讳别人说她胖,最喜欢人家赞美她又尖又挺直的鼻子,林语堂深知太太的这些喜恶,所以每逢廖翠凤不开心,他就去捏她的鼻子,廖翠凤自然笑了。
  结婚50周年庆典上,有人曾问他们婚姻的秘诀是什么。廖翠凤答说:“只有两个字,‘给’和‘受’。只是给予,不在乎得到,才能是完满的婚姻。”
  在普通人看来,林语堂绝对是个“调皮”的丈夫。他吃猪脚时,会利用猪脚的黏性把嘴唇粘住,而且怂恿孩子们跟他一起玩。他会把胡椒撒进鼻孔里,让自己打喷嚏。他甚至会把烟斗藏起来,大喊着说:“凤,我的烟斗不见了。”等到廖翠凤急忙放下手中的活儿满屋子找时,林语堂则燃起烟斗,欣赏妻子忙乱的样子。
  她欣赏得了他的才情与幽默,也能包容他的种种“恶习”,而林语堂唯有在她面前,才会随心所欲得如一个孩子。所谓美满婚姻,不过是夫妻彼此迁就和习惯的结果。
  1976年,林语堂病逝于香港,廖翠凤将他的灵柩运回台湾,下葬于林家庭院后园。她继续留在这里与他相伴,直至生命终了。
  有人论起林语堂一生最爱,说该是陈小姐。其实年少的爱情犹如床头的白月光,因为得不到而显得格外朦胧唯美。但婚姻如鱼于水,宽广包容而不易察觉,所以最易被忽略。最深沉的爱不用言说,因为时间早已说明一切。
其他文献
后来的日子静得像一潭深水,谢道韫鲜少外出,日日于家中读些书卷。直到那天,幼孙拽着她出门赏雪,她听见稚童口中喃喃念着诗句,便问是从哪儿读来的。  祖父写的,幼孙冲她笑着,而后抛来一团洁白的雪球。雪球砸在她胸口,轰的一声,脑中仿佛有什么东西随之散开,如同这纷飞的大雪,须臾便落满了心间。谢道韫抬头望向天边,时光已过去好多年。  遇见王凝之时,谢道韫的名声早已传遍大江南北。街头巷尾,无人不知谢家长女文思满
期刊
世人曾言,用哀艳的绝笔写出的词才最美,没有华丽的外表,只有寥寥数笔勾勒的无限往昔。风雨飘摇的南唐仿佛还在眼前,仍是金缕画堂,只是变了朱颜,而这座宫殿的主人却被困在一座微风细细的小楼里。  许是酒意阑珊,李煜冠袍凌乱,在这冰冷得泛着死寂的侯府,踉跄着举步维艰。朱窗外的枝丫干得要裂开,斜挂着明晃晃凉幽幽的圆月,透过窗纱竟有些刺眼。他下意识地伸手挡住,有温热的液体漏到指缝,他一愣,缓缓将手从脸上拿开。 
期刊
彩依知道,这千年道行终究要散尽了,从这一刻起,关于他,关于这人间,怕是再也不能去爱了。她看到窗外一片艳阳,而自己的身体是从未有过的轻快,哪怕是从前无忧无虑地徜徉在绿林花海中也没有这样的感觉,她喜欢这种感觉,仿佛没有任何牵绊。她一直往前飞,大片花草开得正好,她在温暖的春风里抖动翅膀。  世间美好的一切,她都爱着,不管是作为人还是蝴蝶。然而这些都即将不复存在,她再也不能陪在他身边,哪怕只是远远地看着。
期刊
他用一盏茶换人间一场故事,尔后一柄小扇,一支狼毫,将这世上光怪陆离的花鸟精怪、温润入心的风月情事,都大声说给全世界。在他笔下,石头可以成精,厉鬼可以说谎,狐狸可以苦修千年,于凡尘里轰轰烈烈爱一场。而他只是个佝偻身子的落魄老头,用温润笔锋圆了多少风月里的清梦,却拼尽一生都未能带走他心爱的姑娘。  蒲松龄遇到顾青霞,是在一处名唤“领袖仙班”的风月场上。  从她口中飘出的小曲儿那么动听,像夜莺初啼,又似
期刊
幽寂的古墓中,青石板上篆刻着一段段精妙的文字,诉说着沉寂在古墓里不为人知的往事。她姓林,名朝英,是古墓派的创始人,亦是一个纵情江湖的自由侠客,慢行于古墓长廊中,回首间似乎忆起有人曾唤她英妹……  初见王重阳是在游历途中。那日,她自河边汲水而来,漫步在小道上,看见好友正与一男子向此处走来。见面寒暄几句后,她便开口问:“这位是?”那人带着柔和的微笑,淡淡地说:“在下王重阳。”  武林英豪,少年志士,她
期刊
世间若注定要有一场缘分等你来相赴,那便是隔山隔海也阻挡不住。  身为家中娇女的林佩环本是顺天京城人,因父亲林西厓素在蜀中一带为官,她从北到南,渐渐把他乡作故乡,成长为一个四川女子。  容颜清丽,才情无双,有良好的身世,又担了个才女的名头,正值妙龄的林佩环从不担心不能找一个良人来配,怕只怕眼界太高,心思太广,不能妥帖地安放柴米油盐,恬度烟火人间。可事实证明,不仅她不一样,她的父亲也眼光独到。  林西
期刊
萧统是南朝太子,生而聪睿,最受梁武帝喜爱。那年他代父出家,来到香山禅寺,筑文选楼,远离纷争。  一日,桃夭开透,浓荫初成,香山禅寺来了一个女尼,法号慧如。萧统素信三宝,遍览众经,得见女尼后便去请教,问答间慧如皆能从容应对,不卑不亢。世间女子大多信奉妇德女工,萧统早已看厌,慧如就这样以与众不同的姿态走进他的心。  那日,萧统带回一篮荔枝,慧如正在整理经卷,他便在她身旁坐下,剥了荔枝递上前去,这是他特
期刊
九重天阙之上,流云漫卷,笙歌响彻。天帝立于高銮玉阶,漠然看着北天门外的诛仙台,眸光隐隐动容。洛水从席间缓步而出,恭敬地向天帝行礼,“天帝,如今已是一千三百年了。”霎时歌舞骤顿。天帝冷冷望向洛水,额前琉珠玉穗散着骇人光芒,“你是在提醒本帝吗?”  “洛水不敢。”  “那便退下。”  天帝回得寝殿,便走向观天镜,绕指间竟幻化出一个女子模样,她蜷缩伏地,长发如雪。千年禁锢于至深至阴的黄河底,令那原本倾城
期刊
人间 喜事正相逢  当太后的旨意传到生养小郭氏的这座江南小镇时,她年迈的母亲喜形于色。自父亲离世后,郭氏一族家道中落,虽有朝廷给的抚恤勉强支撑,但偌大的家族其实早已入不敷出。使者前脚方走,郭母便开始收拾行囊,将多余的丫鬟侍从纷纷遣散,快马加鞭地赶往那只存在父辈回忆中的京师汴梁。  山一程,水一程,护送的车队浩浩荡荡,马车剧烈的颠簸让小郭氏坐卧不安,她不时掀开帘布,望向窗外的湖光山色。醒醒睡睡间,再
期刊
书卷里长大,佳话里流连,看惯志同道合琴瑟和谐的美满姻缘,年少时的陈季常也常想着自己会在茫茫人海中寻得一个知心人,从此缱绻情深,一世不渝。这个人可以没有倾城姿容,没有惊世才华,但她一定要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风景。  陈季常出生于官宦人家。少时,父亲就常在他耳边念叨,让他用心念书,以图日后为官做宰,平步青云。可惜,他虽天资聪颖,却不喜读书,总说将来要做个寄情山水驰骋南北的游侠。父亲忧心忡忡,却也无可奈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