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知识转移的交流模型

来源 :科技致富向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han_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知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社会网络是企业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知识转移的交流模型描述了获取知识的过程,本文通过嵌入性、结构洞等社会网络理论深入分析了转移双方的网络位置影响了知识转移的效果。
   【关键词】社会网络;知识;转移;结构洞
  知识作为企业核心能力的载体,可以在企业的社会网络中进行转移。Teece最早于1977年提出知识转移的概念,自此理论界不断提出有关知识转移的模型。Szulanski在1996年提出的四阶段模型,即开始阶段、实施阶段、调整阶段和整合阶段。他认为知识具有嵌入性,来自于企业的组织行为、惯例、任务、规则和社会网络中,难于被转移,其嵌入的载体包括知识本身、知识来源方、知识接受方和情景等。后来Vito Albino于1999年提出了知识转移分析框架,包括转移主体、转移内容、转移情景和转移媒介。2003年Jeffery和Bing–Sheng Teng结合以往的研究,提出了一个简化模型,该模型包括知识源(Source)、知识受体(Recipient)、转移的知识(Knowledge)和转移情景(Context)。
   1.基于Jeffry的知识转移模型,研究者提出了多种影响知识转移的因素,大体分为五大类
  1.1被转移的知识因素
  知识的特性会影响知识转移的效果和效率。Kogut和Simmonin认为知识的隐性、复杂性、可编码性、专有性等都影响知识转移。一般情况下,隐性知识由于复杂性、难于编码及其嵌入性难于转移。
  1.2知识发送方因素
  知识是企业创造、创新与成功的核心能力,知识转移通常会导致知识外溢,并给知识发送方带来机会成本和风险,进而影响其社会资本,所以知识转移的效率不仅受到发送方知识存量、转移能力等影响,还受到其转移意愿、保护意识的影响。
  1.3知识接收方因素
  知识接收方的影响因素包括接收方的接受意愿、知识结构以及吸收能力。接收方的接受意愿越强烈,越能调动自身吸收能力完成知识的自身化。
  1.4转移媒介
  转移媒介是指由人、制度、组织、社区和符号系统、工具、计算机网络等综合形成的转移通道。知识转移所以来的制度和组织的正式度以及符号系统和工具软件的可操作性都会影响知识转移的效率和效果。
  1.5情景因素
  情景指野中郁次郎和竹内提出的“场”:位置距离、文化距离、制度距离和知识距离,徐金发(2003)将知识转移的情景因素分为文化、战略、组织架构、环境、技术和运营等五个大方面,知识转移双方情景范围的重叠程度影响转移效果。
  该模型形象并准且的表述了知识转移的全过程,而本文将试图运用当前流行的社会网络理论对该模型做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2.社会网络相关理论
  社会网络本质是指为达到特定目的,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关系网,其中结点和联系是社会网络的关键元素。结点是处于网络中的个体,联系则是交流的途径。社会网络理论主要研究行为者在网络中的位置和相互间的关系(Borgatti,1998),并进一步了解行为者的社会网络特征。
  网络结构理论的代表者是怀特、格兰诺维特、林南等人。怀特是社会网络分析的奠基人之一,他带领哈佛研究人员探索了社会结构的数学依据,著名的“机会链”理论解释了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升迁现象,引发后来的学者利用网络结构解释具体的社会行为。网络结构理论将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间的纽带关系看做客观存在的社会结构,据此分析纽带关系对人或组织的影响。该理论认为任何个体与其他个体之间的关系都会对个体的行为产生影响。
  Granoetter对强关系与弱关系理论贡献突出,他提出“弱联结优势”理论,认为人与人、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分为强联结和弱联结,强关系容易导致企业间建立和发展信任,有利于高质量信息和隐性知识的转移;弱关系则会导致异质知识的转移。该理论认为有效的社会平衡不会从牢固的内部联结网络中形成,而是从个体间的弱联结中产生。
  社会资本理论主要从三个维度进行研究,即结构维度、关系维度和认知维度。其中,结构维度指企业在网络中拥有的所有联系,其分析重点是企业中普遍存在联系的特征;关系维度则突出了网络中的人际关系,其分析专注于如何通过人际关系的创造和维持来获取稀缺的资源;认知维度是网络中的认知范式,如是否拥有共同经历、共同情景、共同立场和观点等。Nahapiet&Ghoshal(1998)认为社会资本通过促进各方知识的整合和交换,促进新知识的吸收和创造。
  嵌入型理论,也称根植性,这一观点对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Gulati(1998)提出结构嵌入与关系嵌入。结构嵌入主要指社会系统和作为整体的关系网络的特征。关系嵌入主要指个体或企业在长期的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人际关系的类型,如尊重和信任。Dhanaraj,Lyles,Steensm(2004)等学者的研究也认为社会关系嵌入能够克服双方沟通的障碍,通过建立信任促进知识的学习交流,降低获取知识的成本。信任能够降低知识输出方对知识外溢的担心,增强知识转移双方的安全感而促进知识共享。
  目前,许多社会网络与知识管理的研究关注知识的产生、传递和应用所依赖的组织网络,通过对这些组织网络的观察和分析来认识知识转移的基本规律。 因为知识共享行为主体都嵌入在一个具体、实时的联系系统中,并且知识也是嵌入于网络和社区之中,所以把知识共享纳入到社会网络中进行观察是合乎逻辑的。
   3.社会网络解读知识转移模型
  知识转移模型包括四个阶段,即开始阶段、实施阶段、调整阶段和整合阶段,首先是知识来源对自身知识进行整理和编码,然后通过转移媒介传递给接收方,最后由接收方进行解码和重新编码,完成对新知识的吸收和利用。社会网络分析主要是研究双方所处的网络位置及其联接强度来解释网络关系对知识转移的影响效果。
  结构洞是描述网络关系结构特征的重要指标。罗纳德·伯特认为,结构洞的位置优势有两点:一是获取多方信息的优势。占据结构空洞的结点能够获取来自多方的异质信息,有利于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二是位于结构空洞的个体占据了关键路径,可以决定各种资源的流动,对于本来没有联结的双方具有控制优势和发言权。由于隐性知识是嵌入于知识所有者本身,是经验、学习积累而得,所以难以用语言表达,更不用说通过语言传递给其他人,而且還受发送方意愿的影响,所以嵌入性理论很明确地解释了这个问题。知识转移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发送方和接收方在网络中的位置。首先,对知识而言,因为其可观察性较低、转移成本很高等原因,知识主体间的信任和行为协调是其有效共享的必要条件,而信任和协调只能通过网络成员间强关系联结的频繁活动来实现。第二,强关系有助于抑制“嵌入性”程度高的知识共享过程中的机会主义威胁。结点间的强关系联结使得结点企业拥有更多的共同利益,这会促使他们采取行动,减少信息获取的不确定性和增进结点企业间的互相信任,降低“嵌入”程度高的知识共享过程中的机会主义。
  网络关系的联系特征是指网络中结点之间的联接关系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强弱性、多元性、不对称性和地位性。其中强弱性研究的学者较多,影响最深。Granovetter用互动频率、情感强度、亲密程度和互惠交换4个维度定义关系强弱,强关系是指互动次数多、关系亲密、互惠交换多,弱关系则相反。强关系双方由于互动更多,彼此之间更值得信赖,所以双方间转移知识的意愿更加强烈,转移情景更加丰富,比如培训、干中学等,有利于隐性知识的传达和领会。
  综上所述,知识转移模型中发送方与接收方在网络关系中所处的位置和彼此间的联结强度很大程度影响了知识转移的动机和意愿,以及转移方式等。知识转移模型仅描述了知识转移的过程,不能对主体转移动机和行为进行研究,而社会网络分析法将个体放入整个关系网络中,能更清楚解释知识转移过程的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赖家彦.社会网络视角下个体间知识转移的影响研究[J].商业时代,2010(30).
  [2]王开明,万军康.论知识的转移和扩散[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0(10).
  [3]钟琦,汪克夷.基于社会网络哦分析法的组织知识网络及其优化[J].情报杂志,2008(9).
  [4]费钟琳,王京安.社会网络分析—一种管理研究方法和视角[J].科技管理研究,2010(24).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2011年12月22日,中央组织部发出《关于地方组织部门特色工作评选结果的通报》。《通报》说,党的十七大以来,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各级组织部门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多年来,我国的民营企业一直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自2010年后,国家银根大幅收紧,导致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着资金紧张的局面;由于资金链的断裂,在温州、东莞等地更是纷纷出现了民
C630型普通车床的主轴电动机容量(10KW)是考虑其最大负载设计的,且电动机正常运行时为△接,但实际生产中特别是学校学生实习中多数为轻载运行,电动机经常处于“大马拉小车”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并越来越对的对大众人民作出贡献,各行各业的发展或多或少的需要网络来帮做协作完成任务,学校也自然不例外。且不说平
本文从基于校园网络平台的网络思政教育的优势入手,分析探索了适应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提升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以胡家河主井为实际工程研究对象,对其几何参数、热物理参数进行提取,并限定了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采用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了非均匀温度场的数值模拟,获得了胡家河温度场的变
【摘 要】18世纪后期德国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增强,可是他们的政治地位却依然地下。他们通过道德手段来解决这一现状。《少年维特之烦恼》就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典型文学作品。这部小说主要从三个方面表现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第一个方面是将私人领域带到公共领域。第二个方面是小说中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典型思想,以道德使政治合理化。小说在公众中的传播促使更多的人加入了公共领域,也促进了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产生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伊始就公开向全党和全国人民郑重宣示和庄严承诺,坚决严格执行“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以此吹响了共同实干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