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与马斯洛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itial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8月21日那天,伦敦好几份报纸的头版都被一个21岁的年轻人占据—美林银行伦敦办公室的一个德国实习生Moritz Erhardt,他在连续3天通宵加班后猝死。他的照片占据了Evening Standard封面接近1/2的版面,标题引用了他曾对别人说过的话,“Excel表格让我压力很大”。《独立报》更直接:“金融城里的奴隶制度”。
  这个悲剧引起一场对银行工作文化和对实习生的剥削的大范围批判,无数媒体转载着Evening Standard对投行“魔鬼轮转”(Magic Roundabout)的报道:实习生们工作到清晨7点,乘出租车回到公寓,出租车就在门外等着,等他们洗澡换衫再载回公司继续工作。
  第二天,一位朋友在喝茶聊天的时候说起了这个话题。她引用不久前看的一部电影做了评价。电影名字是《午夜之前》,一个爱情三部曲里的最后一部,讲述一对恋人跨度近二十年的故事。两位主角曾经有一段对话,“人们总在谈论技术有多发达,节约了多少时间。但是如果没人好好利用这些省下來的时间,只是忙于更多工作,节约它又有什么用。”
  在伦敦,多数工作在金融城之外的人似乎都对“城里人”有一种淡淡的不屑。我无数次地听到人们嘲笑金融城里那些Banker如何如何无趣又无聊,哪怕现场就有Banker在座也照样吐槽。有的时候,人们也会换上一种同情的口吻,可怜他们只知道和金钱数字打交道。
  就像这位朋友,她原来在媒体工作,现在就职于广告行业,虽然用她的话说这同样是个“工作时间很长的职业”(当然,比不上投行)。但在她看来,她工作时间长尽管也有压力,但更多是因为喜欢它的新鲜和创意,而投行那班人无非是为了表面的高薪和体面。“贪婪、肤浅又俗气”,她说得毫不客气,“看看金融危机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我耸耸肩,我觉得这只是个人选择问题。我住的地方靠近伦敦新金融城,每天夜里总能看见那群挂着花旗、JP Morgan、巴克莱、汇丰的Logo的高楼彻夜灯火通明。我最初以为那只是交易员们跟着各地时差在轮轴转,但后来也知道,还有一部分是出于安保原因,开着灯便于监控录像工作。
  有两次我凌晨两三点经过那里,总能看见一两个神情疲惫的人拽着领带走出来跳上黑色的士,后面成排的车子再往前补上一辆。他们刚刚下班,但的士随时在等着他们。而我享受了一个晚上的夜生活,但是错过了末班地铁就只能靠着夜间巴士辗转两个多小时才能折腾完这不过10公里左右的路程,还要步行一段时间才能回到租住的公寓。
  朋友很认真地赞同又反驳了我的观点。“这确实是个人选择的问题。但是你知道马斯洛吗?”她问我。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这些Banker顶多算是停留在尊重需求那一层,他们需要通过不断追求高薪和体面才能获得社会认同,比如这个死去的年轻人说过,他成长于一个对他期望很高的家庭,因此一直努力成为最优秀的人,“但是他们对优秀、成功的定义太狭隘了,这很可 悲。”
  老实说,自从考研结束之后,我几乎已经忘了马斯洛需求的几个层次是什么。但这倒是部分解释了那种不屑感的来源—她(或者她所代表的一类人)在追求更高层次的东西。
  我只是告诉她,《纽约客》杂志在报道这件事情的时候,提到凯恩斯在1930年的一篇文章,他认为随着技术进步提高生产率,人们可以大幅度减少工作量。他预言说,在一个世纪内,每个人每周只需要工作不超过15个小时。虽然现代人的工作时间比起凯恩斯预言之时确实已经短了很多,但再过17年,他的预言估计还是不太可能实现。他忘了一件事,人的欲望永无止境,哪怕生产出再多的产品,人们也会想要更多,不管它属于哪个层级。
其他文献
通常来说,我们是很谨慎地使用“大数据”这个词的,作为一个技术领域里的重要概念,它有被滥用的倾向,甚至沦为企划宣传的工具。不过在这期杂志中,我还是看到数据所带来的价值。当我们开始调查大公司、大品牌的市场拓展策略的时候,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这其中所蕴含的价值。随着调查的深入,来自各方的数据—我们针对各城市的调查走访、中国统计部门公开发布的数据以及大公司提供的区域市场布局等数据—这些来自资本投入、市场拓展、
期刊
8月16日,光大证券短短26秒的电脑交易故障导致72亿元的错误埋单,最终造成了25万亿元A股市值的大幅波动。光大证券自己当天的账面损失近2亿元。复牌后的光大证券首日直接跌停,虽然第二個交易日打开了跌停板,但连续四个交易日跌幅近20%,市值蒸发近70亿元。  继投资策略部负责人杨剑波被证实已经停职接受调查之后,光大证券总裁徐浩明也宣布辞职。但相关人士的辞职,并不能补偿事件中投资者的账面损失,只不过是
期刊
时间总是能改变很多重要的事情,Google著名的“20%时间”就是其中之一。  “20%时间”是指Google工程师能够自由支配20%的工作时间,用来做本职工作以外的项目。作为一种对工程师的管理或者说创新模式,“20%时间”曾经为Google提供了多个明星产品,比如AdSense、Gmail和Google新闻等。  在2004年的一封创始人IPO公开信中,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特别强调了这一方式
期刊
苹果公司自发布第一款iPhone以来仅有短短6年时间,但该款手机及其应用已经改变了我们和世界互动的方式。截至2013年5月,苹果应用商店的下载总数突破了500亿次,相当于平均每个月就有20亿次。自从iPhone发行以来,苹果已经付给开发者将近100亿美元。  我通常不会在本专栏里加进很多数据—这个专栏不是在讲钱,而是在讲你如何才能用好想法和好态度去创业。我的核心论点在于,手机应用产业和其他产业并没
期刊
C=CBNweekly O=Paul Orzeske  国际能源协会公布的数据称,在大多数国家,楼宇的能源使用量占到了总能源使用量的近40%。而在全球数不胜数的商业建筑物中,拥有智能能效管理功能的楼宇却为数不多。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通过补贴方式来提升节能建筑的比重。霍尼韦尔建筑智能系统部全球总裁Paul Orzeske在接受《第一财经周刊》采访时表示,补贴带来了积极影响,能够在
期刊
在和老乡共同认识一个特别会敛财的湖北籍的姑娘之前,我觉得两湖女子是不相上下的,认得之后,我们就拉低了家乡的水平。在财商方面,远远地落在人后。我的老乡是好大喜功型的,什么都要大的。早在帝都出租车分1块2和1块6两种起步价的时候,她的人生态度是必须选1块6的。两三个人吃饭,可以点出八个菜。当然因为对空间的追求,所以她买房子买了一个180多平的,以单价1万的价格。比起我当然是强多了。可是如果跟湖北姑娘比
期刊
我的一位朋友一直对“可穿戴设备”充满期待,直到她中了Fitbit一箭。  最近一次我碰到她的时候,她正对着一个Fitbit Flex“智能手环”抓狂:用来同步数据的应用只有在美国App Store才可以下载,为此她必须折腾出一个美国账号—曾经注册过App Store美国账号的人们,你们懂的;与此同时,作为一位奋斗在宇宙中心五道口的女士,她认为Fitbit的长相太朴实,戴了一下午都没人注意,自己偶尔
期刊
自媒体人又一次用他们的一个胜利让传统媒体人感觉到末日将至。  这一次是罗振宇,他主讲一档叫《罗辑思维》的脱口秀节目。半个月前,他在微博发起了一项会员和铁杆会员募集活动,前者需交会费200元,后者1200元,罗本人没有承诺任何回报,但5500个会员名额却在6个小时内宣告售罄。160万元通过支付宝、银行等多个渠道汇入指定账号,甚至活动截止后也还有人试图继续汇款,罗的团队不得不发微信劝阻。  感觉到威胁
期刊
C=CBNweekly B=Alan Buckelew  差异化并不只是品牌竞争中的一句口号,其背后应有一套完整的战略分析和数据支撑。奢华邮轮品牌公主邮轮首席执行官Alan Buckelew说,他们在进入中国市场后,为了寻找差异化,从自身的发展计划、当地的市场特质、以及突破同行业运营习惯的新模式三个方面进行了战略制定。当然还有大量的用户需求调研。Alan Buckelew认为现在是打开中国市场的最
期刊
3个月前,管理咨询公司R3的全球CEO Greg Paull接到一个酒类客户的委托:寻找美国最热门的创意公司以重塑品牌并促进销售增长。为客户寻找广告代理商是R3的常规服务之一,但这次Greg Paull在14天内走访了20多家广告公司,最后他为客户列出来一长串你可能并不熟悉的名字:R/ GA、Anomaly、Eleven、VB&P、215McCann和Droga5……  这些公司大多诞生在20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