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作文教学的三个“拒绝”

来源 :语文周刊·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qing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性化作文教学拒绝限制
  自由是个性的前提。写作是人性化的,教师应该将人本意识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作文命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要让学生有话可说,不应设置限制和障碍。我的小侄女上四年级时,老师让她们班一个学期写了三次“读后感”两次电影“观后感”,八九岁的孩子理性心智尚未成熟,让他们写“读后感”“观后感”这种题材内容限制很死的文章,实在近乎刁难。结果孩子们不但怕写作文,写不好作文,甚至讨厌读文章,不愿看电影。因为老师一说要读某篇文章,或者一说看电影,孩子们就担心又要写“感想”。最近我那上六年级的小孩又为老师布置的一道作文题发愁,作文题目是“我的发明”,老师还加了限制条件(必需写自己的“发明”)。我的天,这不是太刁难孩子了吗?别说上小学六年级的孩子,就是让我们这些几十岁的大人来写这篇作文恐怕也为难。因为根本没有什么“发明”的体验,何谈“发明”?孩子向我求助,我试着打电话给他的老师,建议把题目改成“我的发现”或“我的小秘密”。他的老师采纳了我的建议。结果我的小孩轻轻松松完成了作文,还得了高分。作文命题,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能层次及生活基础等实际情况,应该形式灵活多样,并尽量少点限制,多点开放,中考作文命题的某些限制早就该取消了。
  二、个性化作文教学拒绝包办
  作文批改和作文评价的自主权应该还给学生。老师包改包批包评作文,弊多利少。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批改作文,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批改过程获得具体深入地写作体会经验。作文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应该让学生见仁见智。旧有的僵化的评价模式使许多有个性但作文成绩不好的学生被打入另册,酿成了许多悲剧。作文目标关注分数,于是教师在课堂上大讲文章的章法、技巧、引导学生写文章要首尾圆合、伏笔串连、铺陈渲染、起承转合……种种规矩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自由表达,毫无个性可言。其实,作文体现构思的匠心,如何开头,如何过渡,如何展开,如何收束,都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教师应该以一种新的正确的眼光来审视学生的作文,努力发现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的文章。否则,要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写出了,也可能被埋没。近些年来作文教学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性,学生的心灵和语言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放。但是,任何一项改革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作文评价也是如此。
  三、个性化作文教学拒绝功利
  以往的作文教学,急功近利现象较为普遍,只注重短期效益,这种短视的教学思想,必须彻底加以扭转。解决作文教学的观念问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过程。广大语文教师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逐步树立起大作文教学观。写作教学目标要由为了应付考试转向为提高学生的素质,写作教学内容要由封闭型转向为开放型。写作方向要由个人抒写感情转向为服务社会发展,写作源泉要由单一的书本资料转向生动丰富的生活。
  作文是作者的某种生活、认识和情感的集中体现。要抓好材料的阅读积累和生活积累两个方面。丰富的材料存在于浩如烟海的书刊之中,鲜活的材料更存在于五彩缤纷的生活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通过广泛的阅读积累生动的素材。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了解邻里,参观企业,认识社会,感知社会生活,开拓视野,确保作文拥有不竭的活水之源。作文教学受制于功利,只会催生大量言不由衷、无病呻吟的文章。某校一次月考的作文话题是“痛苦”,不少学生为表现自己思想积极上进,以便得个好分数,都去写“痛苦是个好东西” “越痛苦越好”。这样的作文立意就假得太明显了。有的学生还说“身受宫刑的司马迁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伟大的《史记》,司马迁是幸福的”。倘若司马迁泉下有知,不知他对此说法会作何感想。
其他文献
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璀璨的文化长廊中,古诗词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在我国文化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通过古诗词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古代文人笔下优美的自然景物,理解环境与作者抒发感情之间的关系,发掘古诗词中的诸多美好情感,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作为一名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去体会古诗的语言美,感受古诗的画面美,领悟古诗的意境美,理解古诗的哲理美,沐浴古诗的情韵美,是我们义不
期刊
技法点拨:  在教语文之前,我也是一个学生。上了十几年的学,学了十几年的语文。  首先,我爱朗读。我至今记得当时小学一年级的课文中有一句是:“海南岛鲜花盛开。”课文是讲祖国幅员辽阔美丽富饶的,带拼音的大大的汉字,上方还配着粉红的桃花。想一想,太美了,只这一句就令人无限遐想,热爱我们的祖国。这就是有魅力的语文,语文的美。  记得上小学三年级第一次参加作文竞赛。题目是《我学会了做饭》。当时班上许多同学
期刊
一、导入设计要为新课学习服务  使用集形、声、光、色为一体的多媒体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随着电化教育、信息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使用多媒体成了年轻教师新课导入的偏爱。有这样一节教学朱自清《春》的公开课,授课教师在导入时使用了大量的音像资料,分章节为我们展示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让所有的听课者沐浴在春风之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丽。  课后反思时,在一片叫好声中,有一个教师对课的导入
期刊
为了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喜学、乐学,教师喜教、乐教,提高语文课堂质量,实现教学双赢,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摸索总结,有了几点心得,现与大家分享共勉。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构建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关键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轻松感、归属感。这就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亲近学生,靠自身的知识魅力和人格魅力给学生以信任和依恋。课堂上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二、改革教学方式、活化语文课堂  (一)用教
期刊
21世纪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在人才竞争中,首要的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竞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有研究表明创造力在后天是完全可培养和造就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开展创造性思维训练,让他们具备创新素质。那么,教学中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呢?  一、重视积累,多学科联系,促进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需要以丰富的知识
期刊
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的理念的倡导下,语文课堂变得热闹非凡。激励用语贯穿始终,处处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课堂上洋溢着活力和魅力。但同时也不难发现,失当的课堂评价语俯拾皆是,影响了和谐的语文课堂,因而笔者认为有效的语文课堂应从评价开始。  常见的评价失当现象:  1、简单武断   尽管新课改已经实施了很长时间,但是在日常语文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总是用那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浮泛空洞的语言
期刊
欧阳修曾说:“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读是基础,是关键,以读来促听,促写,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读是基础,说和写是最终能力的体现。由此可见,读应贯穿教学教程的始终。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步摸索了一种以读为训练主线的课堂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初读、精读、赏读、综合练习四个步骤。  一、初读  初读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生字词,初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或文章的基本结构,感性了解文章的主体和
期刊
对于合理利用电教媒体,我感受最深的一点莫过于要将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进行优化组合、合理利用,切莫把语文多媒体教学搞成多媒体“展示”。下面结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些粗浅的看法。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创情设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电教手段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
期刊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语言更是“传道授业”的重要工具。教学语言需要它独有的风韵格调。比如说话内容要准确科学;遣词造句应简洁明了;说话态度宜亲切自然;表达感情要朴实动人;声音语调讲究抑扬顿挫;速度节奏力求张弛有致;语言格调计策得体,又要诙谐风趣……还需要讲究直观性、启发性、诱导性、可接受性等等。  1.语言要规范  准确性是语言事业的基础,但语言的意思性也是不可忽略的。尤其对于教师而言,语言意思更是一
期刊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学习习惯是影响语文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重要因素。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今天,要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一、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现状分析  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现状如何呢?据报道,2006年记者曾对河南安阳某校200名初一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如下:有自学习惯的为8.6%;有使用工具书习惯的为20.8%;
期刊